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健忘镇痛慢诱导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诱导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健忘镇痛慢诱导应用于1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诱导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插管后5 min的SBP、DBP、MAP和HR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诱导,有利于预防围术期心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婴幼儿腭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腭裂修补术婴幼儿30例,随机分2组, A组氯胺酮诱导和维持麻醉,B组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婴幼儿腭裂修补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肺部手术的围麻醉处理.方法 总结分析42例急诊肺部手术的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麻醉后的复苏.结果 42例急诊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理的麻醉诱导、术中及术后科学的麻醉管理是急诊肺部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妇科全身麻醉患者留置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对导尿管的插管时机进行对比研究,将100例行择期妇科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全身麻醉诱导前导尿组,全身麻醉诱导中导尿组,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观察各组留置导尿时患者舒适度、血压、心率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患者整体舒适度等。结果: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少,与全身麻醉诱导前导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诱导后导尿组与全身麻醉诱导中导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诱导中导尿组心率最快;三组在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对留置导尿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插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因此建议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导尿应选择在全身麻醉诱导后插导尿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的心里干预以达到小儿围术期的心理微创。方法 问卷调查了解小儿麻醉诱导期所有参加者的真实意愿以及选择30例单纯家长要求陪同麻醉诱导组(Ⅰ组);30例患儿家长均要求陪同诱导组(Ⅱ组);30例患儿单独进入手术室组(Ⅲ组)以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估全部90例患儿在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静脉穿刺麻醉诱导、术后6h4个时间段的焦虑状态。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参与麻醉诱导期各种角色对实行家人陪伴小儿麻醉诱导看法不尽一致;在入手术室和静脉穿刺麻醉诱导阶段,Ⅰ组和Ⅱ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Ⅲ组。结论小儿麻醉诱导期需要心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心身疾病,有利于围术期安全,但实施心理干预的方式需要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9例颅内动脉瘤麻醉方案,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及脑保护等措施,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比较诱导期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要达到平稳,术中施行控制性降压在脑动脉瘤手术麻醉中有较大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以及两药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及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C组).术中监测三组患者HR、MAP、RR、Sp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患者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均满意,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苏醒迅速,而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诱导起效更快、苏醒时间更短,术中体动和术后恶心呕吐更少.结论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更快、苏醒更迅速,术后并发症少,更适合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D组和S组,D组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S组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及有无插管反应,记录诱导开始前,入睡时,插管时,插管后13、、5、min时MAP,HR,SpO2及BIS值,术后24h、72h各随访1次并询问术中有无知晓。结果 D组插管时和插管后MAP及BIS值明显低于S组(P〈0.01),S组插管前后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BIS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视网膜疾病检查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眼科中心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接受视网膜疾病检查和治疗的小儿89例,监测麻醉过程中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诱导时患儿反应、术中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所有患儿均能平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诱导时间为(65±12)s,苏醒时间为(9.3±6.2)min;全组病例术中未见体动,麻醉诱导至术毕完全清醒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诱导和苏醒迅速,术中维持平稳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小儿视网膜疾病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视听干预对学龄前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行为异常的影响。 方法 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视听干预组。麻醉诱导前30 min,视听干预组在父母陪同下通过电视观看《熊出没》,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记录麻醉医师抱患儿离开父母时的安静评分和七氟烷诱导吸入时的面罩耐受程度评分;记录患儿的麻醉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药追加情况。2组均在术后1,5,25 d对患儿监护人进行术后电话问卷调查,应用术后行为量表评价患儿术后行为异常情况。 结果 视听干预组患儿麻醉医师抱离父母的安静评分及七氟烷诱导吸入时的面罩耐受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听干预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镇痛药追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听干预组患儿术后1,5 d行为异常发生率以及1,5 d亲子分离焦虑和食欲不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麻醉诱导前视听干预可明显降低学龄前患儿术后行为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金永焕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27-127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例4~7岁ASAI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七氟醚麻醉诱导,七氟醚麻醉维持。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七氟醚麻醉诱导平稳,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清醒迅速,安全。结论:七氟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
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则ASA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补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氯胺酮诱导和维持麻醉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期苏醒质量及相关时间。结果 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邱郁群  王玉玲  陈艳  黄梅 《吉林医学》2013,34(18):3607-3607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分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麻醉效果、术中呕吐、喉痉挛、体动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低(P<0.05),麻醉效果较好。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较低,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斜疝手术。  相似文献   

14.
傅之梅  王玉慧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61-1262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应用于耳鼻喉科短小手术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150例,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诱导+丙泊酚维持组(EP组)和丙泊酚诱导及维持组(PP组),各75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术中知晓,24 h回访两组未出现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诱导,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控制麻醉深度,是较好的麻醉诱导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的变化.方法用火焰光度计测定56例使用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γ-羟基丁酸钠为诱导的复合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血清钾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麻醉手段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术中关键环节的麻醉处理资料.结果30例手术均采取静脉诱导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过程平稳,插管无呛咳,术中有18例有控制性降压过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或者大出血.术后1h内均清醒拔管.结论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麻醉的关键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全程要保持平稳状态,在术前术中都要保持动脉压和颅内压的平稳,在动脉瘤夹闭时要有足够的麻醉深度,同时使用控制性降压手段,夹闭动脉瘤后要恢复血容量并升压,做好脑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氯胺酮七氟醚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的运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例小儿手术行氯胺酮七氟醚静脉复合麻醉。结果用七氟醚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给予氯胺酮,观察麻醉效果及其麻醉安全性。结论氯胺酮七氟醚静脉复合麻醉其诱导及苏醒快,麻醉平稳,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波动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医学综述》2010,16(15):2364-2366
七氟烷是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无特殊气味、不刺激呼吸道、血流动力学稳定、起效及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中。丙泊酚是传统静脉全麻药,具有快速诱导、苏醒迅速平稳、麻醉效能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上述特点均适合小儿麻醉的诱导和维持,被广泛应用于门诊手术。现分别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后苏醒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评价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患者240例,使用镇静躁动分级法对患者术后30 min的苏醒状况进行评分,保留4分及以上的患者(200例),对其相关病史资料作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术前用药、是否给予咪达唑仑、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药物、有创操作与麻醉诱导次序、术时长短及术毕是否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34、0.004、0.000、0.008、0.015、0.028)。经多因素分析:诱导使用咪达唑仑、术毕给予新斯的明、麻醉前留置胃管、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07、0.004、0.042、0.0001,OR值分别为:2.603、0.317、2.264、0.334、9.173)。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胃管、麻醉诱导期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而术毕使用肌松药拮抗剂新斯的明、术前留置导尿管可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的优势。方法选择合并心血管疾病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和气管导管组,观察麻醉诱导期间、术中及麻醉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时间、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期间喉罩通气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气管导管组显著平稳;麻醉苏醒时间喉罩通气组较气管导管组短;喉罩通气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少于气管导管组。结论喉罩通气用于合并心血管患者的麻醉具有安全、诱导平稳、苏醒完全等优点,可减少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