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对小鼠、大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用 15 4 .2 g·kg- 1 (生药量 )饲喂小鼠做急性毒性实验 ,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 ;采用 6 .4 5 ,12 .9,2 5 .7g·kg- 1剂量和空白对照组给大鼠连续灌服 32 d,停药 14 d,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 ,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小鼠无一死亡 ;长期毒性实验显示大鼠的进食量、行为、体重、脏器系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鲜竹沥液的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郁安神胶囊对大鼠的长期安全性影响。方法大鼠连续灌胃消郁安神胶囊90、180d和停药30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消郁安神各剂量组药后5~20min动物自主活动有所减弱,30min后自主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各剂量组大小便颜色偏深,高剂量组比较明显,停止给药后,上述症状均恢复正常。动物血液细胞学、生化学指标中有个别指标在给药初期(即90d)出现明显差异,继续给药180d,未见明显异常,停止给药后恢复正常;高剂量组动物体质量有一定降低,个别脏器质量及指数增大,停药30d后均能恢复正常;病理检查结果示,消郁安神各剂量组主要脏器未见由药物引起的病理学改变;整个实验期间各组动物未见死亡。结论大鼠长期给予消郁安神胶囊的安全剂量为40.0g/kg,对动物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按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本实验观察了冠心七味胶囊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结果表明.冠心七味胶囊粉以0.2g/kg.d(相当于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的5倍)、1.0g/kg.d(相当于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的25倍)、20g/kg.d(相当于成人每日临床用量的50倍)连续给药3个月。无1例动物死亡;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进食量、体重、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各项指标、主要脏器生理及病理组织检查,均未见异常。结果提示冠心七味胶囊长期大剂量服用对动物的行为活动、生长发育、器官组织、血液系统等均无毒性作用,故以临床推荐的剂量使用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钩降压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以评估天钩降压胶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最大给药体积的天钩降压胶囊(0.345 g·mL-1)给予小鼠,24h内分2次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d32.记录动物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呼吸变化、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存活小鼠每天记录体重及饲料量.用低、中、高剂量(32.4,64.8,129.6g·kg-1,按生药计)的天钩降压胶囊灌胃给予大鼠,连续给药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分阶段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心电图、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1d内2次灌胃给予天钩降压胶囊的最大给药量为534.86 g·kg-1,相当于临床成人拟用日剂量(60g·d-1)的534.86倍,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中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天钩降压胶囊低、中、高3个剂量组动物行为活动、进食量、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存在与供试品有关的异常改变.结论:天钩降压胶囊低剂量为相对安全剂量;中、高剂量在6个月给药期内引起体重减少,在临床研究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跌打生骨颗粒长期重复给药对大鼠可能产生的蓄积性毒性和延迟性毒性反应.方法:跌打生骨颗粒以最大给药量作为高剂量(10.0 g颗粒/kg/d=16.75 g生药/kg/d,相当临床日剂量0.279 g生药/kg/d的60倍),另设中剂量(5.0 g颗粒/kg/d=8.37 g生药/kg/d,相当临床日剂量的30倍)和低剂量(2.5 g颗粒/kg/d=4.18 g生药/kg/d,相当临床日剂量15倍),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观察对大鼠可能产生的蓄积性毒性和延迟性毒性反应.结果:3个剂量组动物的体重增长、摄食情况正常,对大鼠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主要器官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跌打生骨颗粒对大鼠无明显蓄积性毒性和延迟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物ig复方铁草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以评估复方铁草胶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复方铁草胶囊浸膏24 h内分2次给小鼠灌胃投药;按原生药48,24,12 g.kg-1的剂量(临床拟用日剂量的75,37,19倍)分别给大鼠连续灌服复方铁草胶囊原生药浸膏6个月,分阶段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摄食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1 d内2次ig复方铁草胶囊浸膏的最大给药量为原生药174.8 g.kg-1,未见出现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试验48,24 g.kg-1剂量组出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网织红细胞(RE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常规指标(MCH),总胆红素(T-Bil)(主要是直接胆红素D-Bil)增高,肝脏和脾脏指数增高,个别肝脏枯否氏细胞增生伴较多含铁血黄素形成,较多的脾脏瘀血肿大伴含铁血黄素形成,这些现象在停药4周后基本消失。结论:ig复方铁草胶囊浸膏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大鼠连续ig复方铁草胶囊浸膏6个月,在较大剂量时可能引起轻度红细胞破坏,停药后可消失;无其他明显的慢性毒性反应和延缓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物ig止嗽立效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ig小鼠作急性毒性实验,观察中毒症状并测定LD50及95%平均可信限。以1.5,3.0,6.0 g.kg-1.d-1(临床人用量60,120,240倍)ig大鼠连续6周,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停药2周后上述指数的变化。结果小鼠ig LD50为17.4 g.kg-1(胶囊),87.6 g.kg-1(生药)。长期ig中、高剂量可抑制雄性大鼠体重增长,低、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脾脏重量减轻,低剂量组雌性、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胸腺重量减轻。对各剂量组大鼠血液学有一定影响。其它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止嗽立效胶囊具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鼠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匙精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和长期毒性作用。方法采用Bliss法测定小鼠灌胃匙精胶囊的LD50以及大鼠连续灌胃匙精胶囊180d,观察给药180d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变化及停药30d时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昆明种小鼠灌胃匙精胶囊的LD50为294.23g/kg。匙精胶囊大鼠给药180d的毒性试验,剂量分别为5.0,10.0,20.0g/kg(指含生药量,下同)(相当于临床60kg人用量的13.3,26.7,53.3倍),给药期间各组大鼠毛色、活动、二便均无异常变化,但给药组大鼠摄食、饮水、体重以及部分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脏器系数有异常变化,停药后,上述异常变化指标均已恢复正常。给药期和恢复期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除给药期间高剂量死亡7只大鼠,解剖发现其肺部和肾脏均有感染,其它给药各组大鼠均无异常发现。结论长期大剂量灌胃给予匙精胶囊对大鼠有一定毒性,但停药后均已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依肝达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和依肝达高、中、低剂量组(173.33,86.66,43.33g.kg-1,相当于人临床日拟用量的80,40,20倍),连续灌胃给药60 d,停药后观察14 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期及停药恢复期,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体质量增长、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结果依肝达对大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增长、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等无明显影响。停药14 d后检测上述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明显异常。结论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表明,依肝达在43.33~173.33g.kg-1属于安全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元片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评估参元片用药安全性。方法:小鼠24 h内1次灌胃给药,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连续观察14 d,记录动物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呼吸变化、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存活小鼠每天记录体重及饲料量。参元片3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6.48,12.96,32.40 g.kg-1,灌胃给予大鼠,连续给药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分阶段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征、尿常规检查、心电图、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参元胶囊小鼠LD50为生药97.46 g.kg-1,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剂量(0.171 g.kg-1)的568倍。长期毒性实验中,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参元片低、中、高3个剂量组动物行为活动、进食量、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及未发现与供试品有关的异常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参元片中剂量仅肝、肾系数高于对照组,恢复期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迟缓毒性;高剂量连续给药6个月,肝、肾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出现软便。结论:参元片低剂量为安全剂量;高剂量连续给药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临床研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斑马鱼在药物毒理学评估中应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斑马鱼具有繁殖能力强、繁殖量大、生命周期短、养殖费用低、身体透明等特点。主要从心血管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神经毒性、脾脏毒性和急性毒性6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斑马鱼的多个器官在形态、基因表达及生理特性方面均与哺乳动物高度相似,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毒性物质筛选研究。药物对斑马鱼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死亡率和畸形率增加,心、肝、肾、脾等脏器形态、表型改变并伴有水肿及神经毒性等方面;其毒性机制主要涉及影响器官中细胞凋亡(p53通路)、炎症(NF-κB通路、白介素)或影响该器官功能蛋白、酶或mRNA,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微球蛋白前体(mbp)和α微管蛋白(αtubulin)等。斑马鱼模型可作为一种评估药物安全性与毒性最为高效、快速、便捷的方法,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多组分多靶点的毒性作用机制,可为药物毒理学中的毒性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斑蝥素及去甲斑蝥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及两者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取Balb/c小鼠,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获得斑蝥素与去甲斑蝥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以1/2 LD_(50)作为毒性研究给药剂量,连续灌胃给药2周。2周后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水平,取肝、肾、小肠和膀胱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LD_(50)分别为2.045,20.966 mg·kg~(-1)。分别以1/2 LD_(50)给药剂量给小鼠灌胃2周后,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斑蝥素组无显著差异;去甲斑蝥素可导致ALT,BUN水平显著性升高。肝、肾病理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斑蝥素组肝肾轻微病变,去甲斑蝥素组可见肝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变样,肾小球和小管弥漫性损伤。小肠病理结果表明,斑蝥素组导致肠道淋巴结肿大并分叶,去甲斑蝥素组症状较轻。膀胱病理表明,斑蝥素组发现血管炎症、膀胱移行上皮或黏膜层炎症反应,去甲斑蝥素组轻微移行上皮炎症反应。结论:临床前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去甲斑蝥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肝脏和肾脏,斑蝥素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小肠和膀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肉苁蓉尿囊素提取物的食用安全性,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肉苁蓉尿囊素提取物进行细菌回复突变(Ames)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变实验、大鼠30 d喂养实验。结果:Ames实验中,尿囊素提取物剂量分别40,200,1 000,5 000μg/皿,无论加或不加哺乳动物肝脏微粒体酶(S9),各剂量组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出现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尿囊素提取物各剂量组中的微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小鼠精子畸变实验中,尿囊素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变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为阴性。3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尿囊素提取物无遗传毒性。大鼠30 d喂养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浓度尿囊素提取物(1.100,0.550,0.275 g·kg~(-1))分别对大鼠连续喂养30 d,大鼠未见中毒症状和死亡,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增重、周食物利用率、总食物利用率、脏体比、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与正常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未发现病理改变。结论:肉苁蓉尿囊素提取物属无毒级物质,未见遗传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为其安全性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物口服芪术胃安颗粒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按临床剂量的370倍或1110倍测定1次或1d最大给药量。以高、中、低三个剂量的芪术胃安颗粒提取物,连续给大鼠灌胃60d,观察给药60d时的大鼠体征、血液学、肝、肾功能、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停药2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次/d或3次/d总剂量分别30g/kg和90g/kg(相当于生药238g/kg和715g/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成人(体重按70kg计)剂量的370倍和1110倍。长期毒性实验中,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当,临床的46.3~185倍的剂量均无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芪术胃安颗粒规定剂量下服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朱砂的毒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中医药学对朱砂的毒性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无毒”至“有毒”的变化过程。长期的中医药学实践不仅使古代医家认识到了朱砂的毒性 ,同时还掌握了朱砂毒性增强的规律 ,并提出了朱砂解毒方法 ,这对朱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用药的指导。朱砂的毒性由汞而致 ,不合理的用药方法而导致汞急性大量吸收或汞蓄积中毒是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肾脏是汞中毒的主要靶器官 ,不合理的中药配伍或中西药配伍可能会增强朱砂的毒性。因此避免朱砂中毒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已经越来越被研究者所重视,由于其复杂的构成以及特殊的疗效,人们对其持有神秘的态度,所以很有必要对其毒性进行分析。毒性很大部分决定了重要的药效,只有认识这点才能更好的运用中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观察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毒性,心脏毒性及肝肾毒性,为交泰丸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生长发育及心脏毒性实验以受精后12 h(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模型动物,以125,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培养上述胚胎,于受精后72 h(hpf)观察半数致死量及药物对胚胎心率及心脏形态学的影响;肝肾毒性实验以受精后72 h(hpf)发育正常的斑马鱼幼鱼作为模型动物,以125,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培养上述胚胎,于受精后7 d(dpf)观察半数致死量及药物对斑马鱼幼鱼形态学改变,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肌酐含量。结果:生长发育毒性实验中空白组斑马鱼胚胎发育正常,心脏发育完好,心跳均匀有力。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72 h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 023 mg·L~(-1)。与空白组胚胎比较,250,500 mg·L~(-1)交泰丸水提物组可以观察到胚胎头部变小,体长变短(P0.05),眼睛半径减小(P0.05),可见显著心包水肿,心率显著降低(P0.01),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明显增大(P0.05),心房、心室面积均明显减小(P0.05),瓣膜间距(AV channel)距离显著变大(P0.01),入血口距离显著变小(P0.01)。急性毒性实验中,交泰丸水提物对斑马鱼幼鱼72 h的LD_(50)为1 067 mg·L~(-1);与空白组比较,交泰丸水提物可明显降低斑马鱼幼鱼体内ALT活性(P0.05)。结论:该实验发现交泰丸具有明显胚胎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延缓及严重的心脏毒性,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心脏病患者临床用药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甲壳聚多糖的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甲壳聚多糖的急性毒性以及长期毒性进行研究。方法:按照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结果:甲壳质口服最大耐受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750~1500倍和300~600倍。长期毒性试验表明:大鼠外观、行为、摄食、排便均无明显改变,生理生化指标及病检结果也未见明显变化。用甲壳质80mg/kg,160mg/kg,分别相当于推荐剂量20~40倍和40~80倍,对小鼠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40mg/kg,80mg/kg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10~20倍和20~40倍,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甲壳质在超常剂量情况下,毒性(急毒、长毒)几乎没有。甲壳质是一种安全的天然药物,可以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物口服颈复康颗粒剂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以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颈复康灌服小鼠,测定1日最大给药量。以高、中、低3个剂量的颈复康灌服大鼠连续180d,观察大鼠给药90,180d时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停药后30d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2次/d灌服颈复康的最大给药量>220.80g生药/kg。长期毒性实验中,连续给药90d时,高剂量组血清肌酐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肝、肾的重量系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大(P<0.001和P<0.01);给药180d时,血清肌酐高剂量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肝脏的重量系数三个剂量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肾脏的重量系数仅高剂量组比对照组增大;病理学检查,高剂量组1只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停药恢复30d后,大鼠体重、摄食量、活动、血液学、生化指标检查、脏器重量系数、病理学检查均正常。结论:颈复康颗粒在规定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