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察了文题材料的蠕变行为,发现其以取决于所施加的应力与温度而出现的蠕变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为特征,蠕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结构变化为纤维重排,富碳界面层的氧化以及基质中晶体的生长。虽然复合材料的受力极限取决于残余玻璃相,但纤维的引入使得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文题材料的蠕变行为,发现其以取决于所施加的应力与温度而出现的蠕变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为特征。蠕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结构变化为纤维重排、富碳界面层的氧化以及基质中晶体的生长。虽然复合材料的受力极限取决于残余玻璃相,但纤维的引入使得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工业纯钛室温蠕变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拉伸试验方法和小冲杆微试样试验技术测定钛材在室温下的蠕变性能,证实工业纯钛在室温下确实存在蠕变现象,但蠕变仅在应力足够大时发生。采用塑性薄膜伸张模型,将小冲杆试验测得的试样中心点挠度值δ转化为表征蠕变应变εsp和表征蠕变应力σsp,计算得到了与传统拉伸蠕变试验相应的蠕变应力一蠕变速率关系,比较结果说明两种测试方法获得的纯钛在室温下的蠕变速率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基于Chakrabarty薄膜伸张模型,推导出小冲杆蠕变的等效应变和应力表达式,将小冲杆蠕变试验得到的试样中心挠度-时间曲线化为试样中心蠕变应变-时间曲线,载荷转化为等效应力,通过非线性拟合应力、最小蠕变速率得到P91材料小冲杆试验的Norton蠕变参数。建立P91小冲杆蠕变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大量模拟,对蠕变第2阶段的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反向有限元的方法。结果表明:小冲杆蠕变试验能够得到材料蠕变参数,和单轴蠕变试验结果对比发现,采用反向有限元的方法比小冲杆蠕变试验能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得到P91蠕变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年轻的新鲜尸体的胸腰椎标本的粘弹性,为临床和模型研究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选择22~31岁的新鲜男性尸体,并在死亡1 h内从尸体上分离出15例脊柱功能单元。采用WE-10A型万能材料测试仪进行蠕变性和松弛性试验。结果通过胸腰椎的椎体和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模型,推导出相应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方程,并对测量的和模拟有曲线进行比较。分别在前5 min和前10 min内,椎体和椎间盘的蠕变变形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应力松弛过程中,在前2 min内应力急剧降低,然后趋于平衡。结论在开始阶段,蠕变率变化是显著的,然后逐渐下降。这表明局部脊椎内部的压力差是降低的,直到达到平衡状态。由公式得到的模拟曲线与试验中得到的曲线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这表明方程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编制了有限元程序CCGC-1以模拟计算高温材料蠕变裂纹的扩展。在静态裂纹时,本程序与BERSAFE程序计算的结果相当符合。同时本程序又可模拟裂纹的扩展,使蠕变的数值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例如对国产2.25 Cr-1 Mo钢在565℃下蠕变裂纹扩展问题进行计算得到的C~*对裂纹扩展速率dα/dt的关联结果,与其他同事用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黏弹性力学行为,通过蠕变试验获取相关数据,构建三参数黏弹性本构模型并求取模型参数。方法:取4例人体牙槽骨?牙周膜?牙齿复合体制作水平切片样本,使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对其进行蠕变试验,获得与时间相关的试验数据,再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构造三参数Zener模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模型的具体特征参数。结果:4例样本拟合曲线趋势一致,校正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拟合程度最高的1例样本达0.986 54,且残差平方和都较小。结论:Zener模型能够用于描述人体牙周膜黏弹性力学行为中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场实测的钢轨长度,对钢轨的蠕变伸长进行了分析。得出新钢轨上道后的不同时期,其蠕变伸长速率是不同的。新钢轨上道后的前期,蠕变伸长速率较大,以后逐步降低。钢轨的蠕变伸长可使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下降,最大下降值可达15℃左右。建议在新钢轨上道后的半年内,对钢轨进行应力放散,以保持无缝线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的蠕变率与椎间盘突出症的自然病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缓慢自愈的机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 应用21 例新鲜的猪的腰段硬脊膜,分组测量其蠕变率的变化。结果 各组蠕变率均与时间和载荷成正比,控温组发生速度快而大,模拟组发生慢而小。结论 蠕变率是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缓解的力学基础,促进蠕变率发生的治疗,同减压治疗一样,都是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钢轨中残余应力的释放、车轮的碾压作用、钢轨承受疲劳拉应力、温度拉应力、钢轨方向不良的弯曲矢度变化是引起钢轨蠕变伸长的主要原因,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指出新钢轨上道后初期,钢轨的蠕变伸长速率较快,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钢轨的蠕变速率变缓,直至停止蠕变伸长.  相似文献   

11.
骨水泥假体柄-股骨界面应力传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水泥假体柄与股骨界面应力传递的力学模型。方法将股骨、骨水泥,假体柄视为线弹性和各项同性材料结合的同心圆柱体。建立包含热效应时的轴对称界面应力传递模型,获得了股骨、骨水泥和假体柄轴向应力以及假体柄/骨水泥、骨水泥/股骨界面剪切应力随轴向位置的分布。结果界面失效是假体柄/骨水泥/股骨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且存在热效应时,界面更可能产生混合的而不是存剪切的失效形式;由于骨水泥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热效应的存在具有加速界面失效从而加剧应力遮盖效应的趋势;在较高热残余温差下,运用钴铬合金比Ti-6Al—4V合金假体柄材料更容易导致界面和股骨的失效。结论在骨水泥,假体柄承受压缩应力的状态下,应用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获得了假体柄,骨水泥,股骨轴向应力以及界面剪切应力随轴向位置的分布。界面失效是假体柄,骨水泥,骨结构承载的主要失效形式。热残余温差的存在,加速了假体柄、骨水泥和股骨界面的失效,加速了假体柄的松动,加剧了股骨应力遮盖效应。这主要是骨水泥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所致。由于Ti-6Al-4V(钛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比钴铬合金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界面和股骨的失效。这与临床所见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负重关节与非负重关节蠕变差异及其机理。方法:将健康男性成人尸体的肩、髋及膝关节软骨取下,分别在AG-10TA型自动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实验。结果:在恒定应力条件下分别测出三组关节软骨蠕变实验数据,负重关节较非负重关节蠕变数值增大;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获得应变-时间曲线及函数。 结论:负重关节较非负重关节有良好的蠕变效应,蠕变可能与其生化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弄清缺口持久断裂的机理,作者采用持久试验,金相分析、有限元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修正了传统的概念。1.各国标准都以棒状缺口试样持久试验的结果来衡量材料的高温性能,传统上认为是反映材料的“缺口敏感性”。研究表明,标准缺口持久试验的实质是反映材料在多向应力作用下的抗主裂纹萌生与扩展的能力。2.各国标准都以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_t作为确定试样几何参数的主要依据。对K_t的物理意义,传统上都按缺口处轴向应力的最高值与平均值之比来理解。研究表明,实际的应力集中系数远较K_t值小,K_t实质上是反映了缺口拘束度和应力三向性的高低。3.各国标准都只用棒状缺口试样进行试验,而美国标准ASTME 292-69除棒状外还允许采用板状缺口试样。研究表明,棒状和板状缺口试样的断裂形式及应力应变再分布都不同:K_t值相同或相近的两种试样,持久寿命可能相差达数十倍之多。因此,应特别注意这两种试样各自适用的场合。故传统上一律采用棒状缺口试样的做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不同厚度饰瓷与基底瓷双层结构后牙3单位全瓷桥有限元模型,为探索分析高温烧结冷却过程中,饰瓷与基底瓷厚度对全瓷桥不同部位以及结合界面处的残余应力分布及大小提供基础。方法:在上颌第1磨牙缺失的标准牙列模型上,按照全瓷冠基牙要求对基牙进行标准预备,再使用WIELAND ZENOTEC Scan对基牙标准模型进行三维光学扫描,通过WIELAND ZENOTEC Cad形成标准设计的3单位全瓷桥模型全瓷冠模型和3组不同厚度的基底模型;在geomagic中转化成NURBS曲面;导入CATIA建立3组不同厚度饰瓷与基底瓷双层结构后牙3单位全瓷桥实体模型。结果: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饰瓷与基底瓷结合界面处,其中冠颈缘处、牙尖相对应部位及连接体处残余应力较为集中,在修饰瓷较厚的部位残余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结论:运用三维扫描建立的双层全瓷桥模型简单且精确。实验所建双层结构后牙3单位全瓷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结构相似性,模型最大残余应力分布与临床修复体易破坏部位相似,为全瓷桥的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科  陈仲  陈远明  段扬  温永福  靳安民 《广东医学》2012,33(12):1695-1699
目的建立正常和脱位2种牵引状态下山羊颈椎蠕变模型,并比较其蠕变差异。方法 16头健康山羊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颈椎牵引)和脱位组(人为制作颈椎脱位状态下牵引),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固定山羊,在1 h内每隔30 s测量1次各组在5、10、15、20、25、30 kg重量牵引时的颈椎相对轴向位移,然后作牵引重量-时间-位移关系图,最后比较两组各个牵引重量下位移的组间差异。结果在1 h内,随着牵引重量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正常组和脱位组的快速弹性蠕变的时间范围分别为7~28 min和3~13 min,继之出现缓慢的蠕变,但脱位组蠕变持续时间长,最后进入稳态蠕变期。脱位组在各个牵引重量下相对轴向位移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牵引重量15 kg外,其余牵引重量下两组相对应变振幅(减去增加牵引重量前的基数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量持续牵引下,正常组的相对应变振幅依次递减,而脱位组先减少再增加然后再减少。结论该牵引装置可获得有效可靠的山羊颈椎蠕变模型。与正常状态比较,山羊颈椎脱位状态蠕变量更大,但更容易过度牵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马来酸桂哌齐特中4种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马来酸桂哌齐特中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醇和甲苯的残留量进行测定.色谱柱:PEG-20M毛细管(30 m×0.25 mm ×0.25 μm)柱;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温度:250℃,初始柱温为40℃,保持6 min,以10℃/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