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汉庆  甘宁  陈选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225-227,228
目的:人工髋关节研究一直是近年热点.自运用以来在临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自身材料和技术问题使远期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就人工髋关节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otal hip replacements.surgical robot,tissue engineering.virtual endosco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材料.仿真内镜.手术机器人.组织工程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人工髋关节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篇相关文献.2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蕈复: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中,5篇涉及人工关节材料对假体松动和致癌性的影响.2篇涉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1篇涉及机器人引入人工关节手术,3篇涉及定制和特制人工关节的发展.9篇涉及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能性,2篇涉及组织工程技术与人工关节的结合。 资料综合:现代人工髋关节研究探索新的耐磨损假体.减少骨溶解、骨吸收所致的假体松动。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进行特殊设计和制作.解决假体周围骨折及肿瘤保肢手术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使人工关节手术微创化.术后患者恢复快。通过开发具有中国本土化的手术机器人.提高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成功率。运用仿真关节镜.能够准确了解关节内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情况.并将其量化,可以选择最为合适可靠的假体.增加精确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机械力学因素及生物学因素两大方面分析假体松动的发病机制,并提出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检索词“Totalhiparthplasty;protheticapplianceloosenes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②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他并发症。②术后感染导致的假体松动。③重复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纳入2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故对其发生机制及预防进行综述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磨损颗粒,其次是力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人工髋关节术后假体部件的松动。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可以从关节材料、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可望减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于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53-155
目的:从机械力学因素及生物学因素两大方面分析假体松动的发病机制,并提出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检索词“Total hip arthplasty;prothetic appliance loosenes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9-01/2005-10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②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他并发症。②术后感染导致的假体松动。③重复研究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文献,纳入2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资料综合: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故对其发生机制及预防进行综述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磨损颗粒,其次是力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人工髋关节术后假体部件的松动。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可以从关节材料、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可望减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中,软组织平衡不足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股骨偏心距的恢复和重建对髋关节软组织张力的平衡非常重要,为此就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或软组织平衡的相关研究做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7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offset,arthroplasty(orreplacement),softtissuebalanc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后与股骨偏心距或软组织平衡研究有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类文章,排除综述类文章及未提供摘要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6篇相关文献,3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0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36篇文献中,10篇涉及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生物力学原理,16篇涉及偏心距对假体微动及磨损的影响,12篇涉及偏心距调整的方法,22篇涉及重建股骨偏心距的注意事项,16篇涉及股骨偏心距对假体设计的影响和要求。本文选用符合纳入标准的16篇文献。资料综合:在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中,软组织平衡不足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由于髋关节本身的解剖特点,外展肌必须维持一定张力才能保持髋关节在站立及步态过程中的稳定。而股骨偏心距直接影响了外展肌张力的变化。偏心距不足可能影响假体稳定性,增加术后假体磨损;增加的偏心距由于加大了外展肌力臂,而减小了髋臼压力,最终减少了髋臼聚乙烯磨损;但是过大的偏心距使应力传导不均,微动增加,导致松动、骨溶解增加等并发症,因此对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术应充分重视偏心距的恢复。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恢复股骨偏心距的长度,可以增加外展肌张力,提高稳定性,加大假体活动范围,减少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从而提高假体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手术干预先天性髋关节脱臼取得的进展及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1991-01/2004-06相关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文章,检索词“先天性髋关节脱臼,手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为先天性髋关节脱臼手术治疗的方法。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6篇文章中61篇内容陈旧,25篇系重复研究。资料综合:20篇文献中7篇涉及Salter骨盆截骨术的改良,3篇涉及Pemberton手术的改良,2篇涉及联合手术治疗,3篇涉及关节置换术,4篇涉及髋臼成形术和造盖术,1篇涉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手术治疗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不同术式各有优缺点,掌握好手术指征和适应证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汤宇  孙天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33-135
目的:在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中,软组织平衡不足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股骨偏心距的恢复和重建对髋关节软组织张力的平衡非常重要,为此就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或软组织平衡的相关研究做以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7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offset.arthroplasty(or replacement),soft tissue balanc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后与股骨偏心距或软组织平衡研究有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类文章.排除综述类文章及未提供摘要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6篇相关文献,3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0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36篇文献中,10篇涉及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的生物力学原理,16篇涉及偏心距对假体微动及磨损的影响,12篇涉及偏心距调整的方法.22篇涉及重建股骨偏心距的注意事项,16篇涉及股骨偏心距对假体设计的影响和要求。本文选用符合纳入标准的16篇文献。 资料综合:在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术中,软组织平衡不足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由于髋关节本身的解剖特点,外展肌必须维持一定张力才能保持髋关节在站立及步态过程中的稳定。而股骨偏心距直接影响了外展肌张力的变化。偏心距不足可能影响假体稳定性.增加术后假体磨损;增加的偏心距由于加大了外展肌力臂.而减小了髋臼压力,最终减少了髋臼聚乙烯磨损;但是过大的偏心距使应力传导不均,微动增加,导致松动、骨溶解增加等并发症.因此对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术应充分重视偏心距的恢复。 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恢复股骨偏心距的长度,可以增加外展肌张力.提高稳定性,加大假体活动范围,减少聚乙烯磨损和无菌性松动.从而提高假体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较常见,了解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对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总结近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认识人工全髋关节的稳定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10-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稳定性".检索文献量总计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力学因素,其次是生物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骨质破坏.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关节材料、安放角度、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  相似文献   

8.
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综述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发展演变、应用现状、重要进展,以及其治疗方案的优越性、可行性及前景展望。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 Entrez PubMed 1951-01/2006-09相关微创外科和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文章,检索词“hiparthroplasty,minimal invasiveness,surger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NKI1995-01/2006-04相关微创外科和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文章,检索词“髋关节置换,微创,手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手工检索2001/2004相关的专著。资料选择:选择以微创方法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文献,阅读全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权威杂志者优先。筛除低水平重复性文章、综述类文章及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0余篇相关文献,4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0多篇文献中,10篇为微创外科系统的应用,3篇系传统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研究,3篇综述,其余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①微创外科的发展历史:微创外科的概念由英国Payne等于1983年首次提出。②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较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势:更少的失血和肌肉破坏,使术后髋关节更稳定,关节功能恢复得更好;更少的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减少所需要的物理治疗;更小的皮肤切口,更小的少时瘢痕;降低了费用;术后髋关节更稳定;感染率低;患者近期满意度高。③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同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适应证基本相类似,但主要是初次的髋关节置换,更适应于身材瘦小的患者。④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小切口选择的位置十分重要,手术方法包括小单切口和二小切口入路、前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等。⑤微创髋关节置换存在的问题:对微创观念的片面理解,片面地宣传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忽视了常规手术操作。⑥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应用前景:先进的髋关节微创器材和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医用机器人和手术模拟也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能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率等。尽管现在这项技术仍被认为是实验性手术,但由于媒体的宣传,使得这项技术在尚缺乏一定数量病例的临床检验、尚未被骨科医生完全接受之前,已经被患者所接受。这项技术拥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干预先天性髋关节脱臼取得的进展及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1991—01/2004—06相关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文章,检索词“先天性髋关节脱臼,手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为先天性髋关节脱臼手术治疗的方法。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综述、Ma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6篇文章中61篇内容陈旧,25篇系重复研究。资料综合:20篇文献中7篇涉及Saller骨盆截骨术的改良,3篇涉及Pembenon手术的改良,2篇涉及联合手术治疗,3篇涉及关节置换术,4篇涉及髋臼成形术和造盖术,1篇涉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手术治疗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不同术式各有优缺点,掌握好手术指征和适应证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较常见,了解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对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总结近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认识人工全髋关节的稳定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10-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稳定性"。检索文献量总计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力学因素,其次是生物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骨质破坏。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关节材料、安放角度、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颞下颌关节假体的材料、设计、适形与固定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复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6-12有关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方面的文献,检索词“temporomandibular joint,joint prosthe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9篇相关文献,其中28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41篇,其中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23篇,18篇系重复同一研究。资料综合:人工关节是矫形外科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人工颞颌关节置换的目的在于增进下颌的功能,缓解疼痛,预防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材料学、组织工程、关节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工颞下颌关节在关节假体的植入材料、假体的设计、假体的适形与固定技术等方面也发生了显著改进。人们从单纯模拟其外形、机械运动到更注重生理功能。追踪人工髋、膝关节的新进展并将有益的成果用于颞下颌关节假体的设计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论:假体材料对人工关节的发展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良好的设计及适形与固定是假体行使功能的必要条件,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是必要的。人工颞下颌关节的研究有待深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骨关节假体产品的成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选用的材料,外科植入物骨关节假体材料的选择须充分体现物理学、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科学的紧密结合,同时须考虑制造工艺的影响。探讨骨关节假体材料选择的系统依据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搜索2006-04以前有关骨关节假体材料的文章,检索词“ArtificialJointMaterials,biomateria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2006-04以前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中国标准咨询服务网检索标准,关键词“外科植入物、Implantsforsurgery”;同时检索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采用标准:①人工关节材料要求。②外科植入物人工关节相关标准。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0篇国内外有关人工关节材料及骨骼的力学性能的文章及膝关节外形尺寸测量的文章,相关标准242份,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选取其中1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与25份标准进行归纳总结。资料综合:①骨关节假体材料的选择须充分体现物理学、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科学的紧密结合。②选择一种合适的骨关节置换材料需要进行两个基本的考虑:植入体的功能要求和与人体内的反应。③骨关节假体材料主要类别有:生物医学金属材料、生物医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陶瓷、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须符合规定的国际或国家及行业标准。④材料的最终确定要兼顾标准、法规、战略导向的综合要求。结论:主要立足于工程学,从置换材料的临床要求、骨关节假体设计注意事项、常用生物医学材料的性能、与材料相关的产品注册及法规要求、材料标准选择的战略性等角度说明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从而为骨关节假体设计人员提供材料选择所值得借鉴的系统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正确选择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界面力学对假体植入后生物相容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先关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假体、置换、生物力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4篇文献进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人工髋关节设计、制造工艺、假体材料的耐磨性与界面应力等生物力学性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宿主。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体育运动中爆发性用力的跳跃动作容易造成髋关节损伤,髋关节周围的一些部位由于存在未闭合的骨骺而相对薄弱,猝然施加的暴力可以造成大块的撕脱性骨折.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治疗运动性股骨头坏死技术、置换材料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评价修复运动性股骨头损伤中所应用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1-01/2010-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研究文章,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生物材料,髋关节置换,并发症";英文关键词为"artificial hip joints,biomaterials,prostheses".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1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分析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选择、置换材料的性能评价.髋关节置换技术以及置换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绝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利用陶瓷股骨头假体、金属对金属的假体减少由于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导致的假体松动等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髋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因其适应证范围宽,置换效果好,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头坏死中晚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表明,全髋关节重建涉及假体、骨水泥和股骨整体的应力分布,针对减少各个组件的应力以减少置换关节失效风险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的:对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分布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EI Village和ELSEVER数据库中2001-01/2011-01关于髋关节置换和股骨柄应力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股骨柄,应力,全髋关节置换"或"stem,prosthesis,stress,Total Hip 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入选34篇文献和2本书籍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固定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非均匀传递而引起的界面剪滞效应,并将最终导致界面松动失效.研究股骨-柄松动原因和增强股骨-柄界面的自锁能力,应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延长置换后髋关节寿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表明,全髋关节重建涉及假体、骨水泥和股骨整体的应力分布,针对减少各个组件的应力以减少置换关节失效风险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目的:对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分布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EI Village和ELSEVER数据库中2001-01/2011-01关于髋关节置换和股骨柄应力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股骨柄,应力,全髋关节置换"或"stem,prosthesis,stress,Total Hip 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入选34篇文献和2本书籍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固定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髋关节置换后各组件应力非均匀传递而引起的界面剪滞效应,并将最终导致界面松动失效。研究股骨-柄松动原因和增强股骨-柄界面的自锁能力,应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延长置换后髋关节寿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functional restoration of a joint damaged by trauma or disease is obtained by prosthetic surgery. In particular the implantation of hip prostheses is regarded as routine in orthopedic surgery and thorough research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field. The prosthetic replacement of the knee and even more so the ankle and elbow occurs less frequently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has been studied less intensively. The results of artifical hip replacement are generally good, both in terms of pain relief and the restoration of satisfactory joint function. Nevertheless, as time passes, a high rate of failures have been recorded due to prosthesis infections, fracture and wearing of the prosthetic components and prosthesis loosening by various causes. The use of ultra-filtered air and laminar flow in operating theatres and antibiotic prophylaxis have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nks to the setting up of new stem configurations and the use of superalloys that are highly resistant to fatigue failure, the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component has been virtually eliminated as a complicat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s. Loosening is thus 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验证评价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骨水泥"为中文关键词,以"total hip replacement,prosthesis,bone cement"为英文关键词,检索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8-01/2009-12相关文献.纳入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献.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①人工关节置换的分类.②骨水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发展.⑧骨水泥髋关节假体材料治疗效果和临床验证结果.④股骨距解剖生理特点及髋关节置换操作注意要点.同时对都匀市黔南州人民医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55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人工关节置换分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骨水泥型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非骨水泥型适用于骨质条件比较好的中青年患者.针对金属与骨水泥界面抗剪强度差问题,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对假体表面粗糙进行了处理,以增加界面抗剪强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临床验证结果,通过12个月~6年的随访,按Harrisyg评分标准,优39例,良13例,可3例.术后常规予X射线定期复查,出现髋痛3例、假体脱出1例、松动1例、关节脱位1例,无感染和股骨骨折.结论:随着多种新型骨水泥材料逐渐面世,骨水泥的性能必将更加完善,接近或达到自体骨,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