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估2021年全国夏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夏季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方法  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感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测数据,在对2021年1—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以及2017 — 2020年同期疫情形势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专家会商法,研判我国2021年夏季重点传染病的疫情形势。  结果  2021年截至5月23日,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7万例,较2020年同期(260万例)下降5%;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报告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426万例)下降42%,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水平(324万例)下降24%;死亡7162例,较2020年同期(11671例)下降39%,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7639例)下降6%。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数(2.7万)较2020年同期上升73%,较2017 — 2019年同期平均上升70%,内蒙古布鲁氏菌病发病率自2017年开始迅猛上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自2018年呈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43万例)和重症数(433例)较2020年同期分别上升985%和1070%。 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5例,较2020年同期(110例)下降86%。 报告炭疽病例59例,较2020年同期(47例)略有增加。 流行性感冒报告病例数(10.7万例)较2020年同期下降90%。 2021年我国内地共报告11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较往年略有增加,均为散发。  结论  2021年1 — 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低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夏季仍将继续维持总体平稳态势。 预计夏季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登革热、炭疽的发病水平将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这些夏季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建立了覆盖全疆地州(市)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网络体系,探索此监测体系下2009-2012年度流感流行特征,为今后流感大流行及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新疆2009-2012年流感监测年度内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病原检测阳性率及全疆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百分比中位数为2.58%,夏秋季节中位数为2.35%,冬春季节中位数为2.81%;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检测阳性率中位数为5.85%,夏秋季中位数为0.51%,冬春季节中位数为13.60%;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时的中小学校。 结论 新疆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冬春季节流行性特征,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冬春季节学校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做好全疆流感监测工作,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每年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在我国北方通常呈冬春季流行,南方有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不同年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水平波动。一、当前流感流行情况我国内地流感监测结果显示,近期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流感冬季流行高峰季节,哨点医院报告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且仍呈上升趋势。全国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起数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2013年12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司局和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和病例数较前期将有所下降。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会继续呈上升趋势,随着入冬后气温继续降低,预计全国范围流感样病例就诊数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暴发数也将继续增多。由于我国禽类养殖、流通、交易方式和人-禽接触(暴露)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受气温影响禽间禽流感病毒活动有可能趋于增强,预计未来数月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的风险将有所增加。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对中国人群健康仍然存在威胁,但其风险并未提高。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因MERS输入病例导致国内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依然较小。2013年1 11月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但11月疫情较2012年同期明显下降,预计12月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水平较往年会有所下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3年12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疫情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靳珂  李建东  杨静  靳淼  王哲  李超  涂文校  向妮娟  李群 《疾病监测》2019,34(12):1048-1051
目的评估2019年1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维持较高水平,但较11月下降,如果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事件的上升速度异常加快则使该判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常见事件可能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感染等事件为主。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间鼠疫的风险将会随着气温降低和防控工作推进而明显降低。 流感将出现季节性升高,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将继续升高。 12月气温降低,居民冬季取暖不当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较11月上升。 肾综合征出血热将出现季节性高发,但发病水平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结论2019年12月需要对鼠疫、季节性流感予以重点关注,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肾综合征出血热、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牟瑾  吕秋莹  马汉武  王昕 《疾病监测》2006,21(9):453-457
目的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的模式与意义。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开展主动监测并对医疗机构和区级疾控机构报告的暴发疫情案例进行汇总,对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深圳市暴发疫情以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主;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暴发疫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春季和冬季是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概率最高的两个季节,这与法定传染病散发疫情发病的时间分布不尽相同。结论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并充分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暴发疫情监测是传染病防制工作可行的方向,根据传染病聚集性监测结果实施高效及时的疫情控制和健康教育是传染病暴发监测的基本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2017年4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预计4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4月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强度预计进一步降低,但仍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且不排除出现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加。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仍将持续发生,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南方重点省份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或小规模聚集性病例的可能,但出现较大规模暴发疫情的可能性低。结论 2017年4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维持在较高水平;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18年1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11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手足口病等事件为主。 我国内地可能将继续出现人感染禽流感散发病例。 流感活动水平将继续上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将继续升高,学校仍将出现暴发疫情。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不排除进一步扩散及病例输入我国的可能,但由输入病例导致大规模本地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将持续高发。 结论 需要对人感染禽流感、流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予以重点关注,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至2018年3月2日)一、近期我国流感疫情形势如何?答:截至2018年3月2日,我国内地流感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流感活动水平总体上持续走低,今年冬春季的流感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流感住院病例监测提示,流感相关的重症与死亡病例报告呈下降趋势。但南、北方省份仍均处于冬春季流行季节,随着学校寒假后开学,不排除部分地区流感活动水平小幅波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罗飞  王晶  何为涛  张超  闭福银  曾竣  林玫 《疾病监测》2022,37(11):1453-1457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流感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收集2018—2022年“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西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资料,以及相应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描述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  结果  2018—2022年广西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74起,累计报告发病数40 996例。 每年11和12月出现疫情报告高峰,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场所分布主要以县(市)中小学校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0.51%(429/474);病例年龄以5~14岁居多,占报告总发病数的84.55%(34 663/40 996)。 2018—2022年各型流感病毒均有检出,每年有2种以上的病原流行,暴发流行的优势毒株总体呈现以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甲型H3N2型和乙型流感病毒BV型交替流行的趋势。  结论  广西流感样病例暴发常发生在中小学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感优势株变换频繁,应通过持续监测及时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做好常态化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017年2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2017年2月为全国总报告事件数较少的月份之一,主要以人感染禽流感、季节性流感、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仍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季节性流感、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暴发将在开学后出现季节性升高。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近期因输入病例引发本地蚊媒传播的风险极低。因燃煤取暖不当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正处于高发时段。结论 预计2017年2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相对较少;需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一般关注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病、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了解寨卡病毒病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2018年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2018年1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017年同期上升,主要由发生在学校的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上升所致;在学校放寒假之后,暴发事件数会快速回落。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将继续上升,在1月下旬和2月初达到高峰。我国内地可能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及其他亚型禽流感或动物流感散发病例。诺如病毒等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会继续发生。重污染天气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均处于冬季高发季节。国际上,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也门和孟加拉的白喉、尼日利亚的黄热病输入我国风险低。结论 预计2018年1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流感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病毒性腹泻病和重污染天气相关事件的风险。无特别需要关注的境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17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为主。预计6月仍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发病强度仍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不排除出现该亚型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 2017年6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较5月有所下降;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蚊媒传染病、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疫情及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18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和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将明显增加。登革热仍有可能出现境外输入病例,云南、广东等高风险地区存在出现本地病例的可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处于低发期,但国内和国际旅行相关暴发风险持续存在。炭疽报告病例数会继续上升。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以及印度尼帕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8年6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食物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炭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印度尼帕病毒病相关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015年2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2月份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最少的月份。2015年2月,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在我国发生较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不排除发生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散发病例;近期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动物间禽流感疫情活跃;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诺如病毒所致的腹泻病23月仍可能继续出现暴发疫情;猩红热疫情高于2014年同期,但较2014年12月已出现下降,学校和托幼机构陆续放假,预计病例数将会继续减少;麻疹疫情高于2014年同期,且较2014年12月继续上升,部分省份发生暴发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等地仍持续有散发病例报告,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极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仍需进一步关注。结论 2015年2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流感,诺如病毒所致的腹泻病,同时关注猩红热、麻疹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17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7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6月下降,主要与学校放假、传染病暴发事件下降有关。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我国输入病例将持续增加,南方重点省份的本地传播风险将上升;而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食物中毒事件将继续上升。7-8月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且毒蘑菇中毒往往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死因。洪涝灾区灾后发生的水源性、食源性、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7月将继续下降,但仍可能发现散发病例。7月持续高温潮湿天气,中暑病例易出现高峰。结论 预计2017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相对较少;需重点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霍乱和高温中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2018年1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11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比10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手足口病等事件为主。 人感染禽流感可能会出现散发病例。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将出现季节性升高。 近期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11月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进入高发时期。 结论 需要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对于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及刚果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