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iletin)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肝细胞的脂质沉积的作用和lncLSTR的调控机制。方法:AML12细胞分为对照组、PA组和预保护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PA组用0.2 mmol/L的PA刺激细胞24 h,预保护组采用1 mg/L、5 mg/L、15 mg/L和50 mg/L的川陈皮素预保护2 h后再用0.2 mmol/L PA处理细胞24 h。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沉积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3组细胞lncLSTR和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0.2 mmol/L的PA能明显导致肝细胞脂质沉积,50 mg/L的川陈皮素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A组Apoc2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川陈皮素预保护对其下调有抑制作用(P0.05);相对于对照组,PA组Apoc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预保护组表达比PA组升高(P0.05)。PA组的lncLSTR表达明显升高(P0.05),川陈皮素预保护对其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PA组的Apoc2蛋白表达与lncLSTR表达呈负相关(R~2=0.717 9,P0.01);预保护组的Apoc2蛋白表达与lncLSTR的表达呈负相关(R~2=0.525 3,P0.05)。结论:50 mg/L的川陈皮素对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沉积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lncLSTR对Apoc2的调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代分离的大鼠胰岛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性。方法: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大鼠胰岛,在含0.5%BSA、5.5或11.1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用含0.2%BSA、3.3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预培养胰岛30min,分别换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KRB缓冲液,培养1h,收集上清,RIA法测定胰岛素浓度。结果:大鼠胰岛过夜培养后,在基础(3.3mmol/L)和高浓度(16.7mmol/L)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2.4±3.2)和(45.2±4.2)μU/ml/10islets/h;5.5mmol/L和11.1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12h和20h后,胰岛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均明显高于16.7mmol/L和22.5mmol/L葡萄糖组(P<0.05);体外培养5d后,对高糖的反应性为(4.28±0.67)倍。结论:原代分离的大鼠胰岛可在(1~5)d内保持对葡萄糖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血管衰老模型,观察比较高葡萄糖(H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过氧化氢(H_2O_2)及棕榈酸(PA)对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诱导衰老作用。方法取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组织贴块法提取原代RAEC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并进行鉴定。分别应用30 mmol/L葡萄糖(HG)、 10μmol/L AngⅡ、 100μmol/L H_2O_2、 0.5 mmol/L PA处理原代RAEC 24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 mRNA的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 P21、 P53蛋白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P16的表达, 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RAEC中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增加,以H_2O_2、 PA处理组更明显; HG、 AngⅡ、 H_2O_2、 PA处理均可增加RAEC的P16 mRNA水平; AngⅡ、 H_2O_2、 PA处理均可增强RAEC的P16、 P21蛋白水平,以H_2O_2组最显著。各处理组细胞P16表达均增强,与对照组相比, HG组与AngⅡ组细胞存活率变化不大, H_2O_2组与P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结论 HG、 AngⅡ、 H_2O_2及PA均可诱导建立RAEC衰老模型,以H_2O_2诱导衰老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叶酸对DNA甲基化的作用以探讨叶酸对H9C2心肌细胞Hcy暴露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0、 0.5、 1、 2)mmol/L Hcy处理H9C2细胞24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设置2 mmol/L Hcy处理组、 0.1 mmol/L叶酸联合2 mmol/L Hcy处理组、 0.1 mmol/L叶酸处理组及DMSO对照组。处理24 h,采用以上方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MethylFlash总DNA甲基化ELISA试剂盒检测DNA甲基化水平,反转录PCR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 DNMT3a、 DNMT3b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 DNMT3a、 DNMT3b的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Hcy处理24 h的H9C2细胞数随Hcy浓度增大而减少。与对照组相比,2 mmol/L Hcy处理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叶酸联合Hcy处理组细胞数、存活情况较Hcy处理组明显增加;与其余各组相比,Hcy处理组的细胞总凋亡率增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叶酸联合Hcy处理组DNA甲基化水平增加; DNMT1 mRNA水平仅在叶酸处理组明显升高,而DNMT1、 DNMT3a、 DNMT3b蛋白水平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叶酸能通过DNA甲基化减轻Hcy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稀土氯化物能使大鼠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升高,而且对非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为了解稀土元素对胰岛细胞的功能影响,本研究应用细胞培养及放射免疫检测技术观察了低剂量三氯化镨(PrCl3)、三氯化镧(LaCl3)对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将大鼠胰岛细胞置于24孔板内进行体外培养,48h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三氯化镨组、三氯化镧组,后两组分别为0.1mmol/L、0.01mmol/L、0.001mmol/L、0.0001mmol/L组,继续培养24h后,收集各组培养孔内上清,利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内胰岛素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胰岛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当上清…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脂质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16)及高果糖组(F组,n=16),8及16周时分批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大鼠肾皮质甘油三酯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分析IV型胶原及α-平滑肌动蛋白表达和定位,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肾脏基底膜变化。结果 8周和16周时,高果糖组血中甘油三酯分别达(1.65+0.86)mmol/L、(2.13+0.87)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分别达(0.75+0.39)mmol/L、(0.97+0.40)mmol/L,肾组织中甘油三酯分别达(7.21+2.20)mg/g、(7.92+3.05)mg/g,24h尿微量白蛋白分别达(63.00+12.00)μg、(150.00+48.00) μ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加重,基底膜增厚,肾组织IV型胶原α-SM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高果糖饮食可诱导大鼠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使肾组织油三酯水平增加导致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混合物对肝细胞L-02的脂毒性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肝细胞L-02分别用正常培养基和0.5、1、2 mmol/LFFA混合物(油酸和软脂酸的比例为2:1)培养24 h后,尼罗红染液室温避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确定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组织细胞酶法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分析肝细胞的凋亡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培养液中ALT和AST活性。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脂代谢相关的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FFAs混合物均可剂量依赖性增加肝细胞脂肪堆积和肝细胞甘油三酯含量,且1 mmol/LFFA混合物可增高肝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2.6倍,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的变化基本相同。2 mmol/LFFA混合物可降低肝细胞L-02细胞存活率并诱导细胞凋亡,而0.5 mmol/L和1 mmol/LFFA混合物对细胞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FFA混合物对细胞上清中ALT和AST活性无明显影响。1 mmol/LFFA混合物作用后可分别上调肝细胞的ADRP和SREBP-1 mRNA的表达2.660和2.758倍。结论:FFA混合物可诱导肝细胞L-02脂肪变性且2mmol/LFFA混合物可造成轻度细胞损伤。脂代谢相关基因ADRP和SREBP-1表达上调与FFA混合物诱导的脂肪变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L6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刺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L6成肌细胞,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法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的AMP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160 kD的Akt底物(AS160)的磷酸化水平;脂质体法瞬时转染4P突变型AS160(AS160-4P)质粒。结果:APS呈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由谷胱甘肽作为表面保护剂的金纳米团簇(GSH-Au NCs)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毒性影响.方法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用含有GSH-Au NCs的培养基处理HeLa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强度,观察HeLa细胞对GSH-Au NCs在1、2、6、12、24 h内的摄取情况.同时采用BALB/c荷瘤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分别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3 mmol/L的GSH-Au NCs和等体积的蒸馏水(对照组)后24 h取出肿瘤组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组织中的金元素含量以探究纳米团簇在肿瘤处随时间的摄取情况.最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0.003~0.3 mmol/L)的GSH-Au NCs处理HeLa细胞24、48 h的细胞毒性.结果 HeLa细胞对GSH-Au NCs的摄取率在24 h内不断升高,24h时达峰值73.13%.荷瘤小鼠实验表明,腹腔注射GSH-Au NCs 24 h后,肿瘤组织对GSH-Au NCs的摄取量(320±15) ng/g较对照组(腹腔注射蒸馏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不同浓度的GSH-Au NCs处理HeLa细胞24 h,对细胞存活率有轻微影响,随浓度升高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GSH-Au NCs浓度为0.3 mmol/L时的HeLa细胞存活率降为对照组(GSH-Au NCs浓度为0)的86%(P<0.05);处理48 h时,各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GSH-Au NCs在体外和体内均易被细胞和肿瘤组织摄取,但其本身对HeLa细胞并无明显细胞毒性,可安全应用于影像、载药及靶向给药等生物医药领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波动性和持续性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常规培养对数期HRPE(2×10~5/ml)接种于24孔板,无血清DMEM培养至细胞同步于G_0/G_1期,加入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并据此分组:(1)低浓度葡萄糖(5.5mmol/L)培养对照组(N组);(2)不同渗透压对照培养组(P组),包括25mmol/L渗透压对照组(P_1组,即用5.5mmol/L葡萄糖和19.5mmol/L甘露醇培养)和33mmol/L渗透压对照组(P_2组,即用5.5mmol/L葡萄糖和27.5mmol/L甘露醇培养);(3)持续性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组),包括25mmol/L持续高糖培养(H_1组)和33mmol/L持续高糖培养(H_2组)。(4)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培养(F组),包括25/5.5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F_1组,即高糖3h,低糖2h,轮替交换,日间交换3次,25mmol/L葡萄糖过夜)和33/5.5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F_2组,即高糖3h,低糖2h,轮替交换,日间交换3次,33mmol/L葡萄糖过夜)。各组均培养72h,并于培养24h、48h、72h检测分析HRPE培养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结果:组内比较,同组HRPE条件培养24h、48h、72h,其上清液ICAM-1、TNF-α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P组ICAM-1和TNF-α水平与N组无明显差异(P0.05),H组和F组均高于N组(P0.01),F组较H组升高更显著(P0.01),P_1和P_2、H_1和H_2、F_1和F_2各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刺激对HRPE的炎性损伤较持续性高糖更为明显,对糖尿病视网膜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细胞实验探讨不同高糖浓度培养H9c2细胞是否引起心肌细胞肥大,探讨Ca2+-Ca NNFAT3信号通路是否参与高糖引起H9c2心肌细胞肥厚过程。方法:体外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48 h,分为5mmol/L糖对照组、25mmol/L糖培养组、50 mmol/L糖培养组、25mmol/L糖培养加L型钙通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商品名络活喜(Norvasc)]组和50 mmol/L糖培养加Norvasc组5组。观察H9c2细胞形态并测量细胞表面积大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ELISA测细胞内Ca N浓度;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a NAβ、NFAT3和β-MHC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大小、单细胞平均[Ca2+]i测定荧光值及细胞内Ca N浓度在随糖浓度升高呈阶梯上升,50 mmol/L时达到最高点。加入Norvasc后细胞大小较相同条件不加Norvasc者降低。Ca NAβ、NFAT3和β-MHC的mRNA及蛋白表达随糖浓度升高逐步升高,50 mmol/L时达最高。加入Norvasc后Ca NAβ、NFAT3和β-MH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未加Narvasc组明显降低。结论:高糖通过激活Ca2+-Ca N-NFAT3信号通路引起H9c2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高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RK分4组进行体外培养:(1)正常组:5.6mmol/L的葡萄糖;(2)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3)高糖+PDTC1组:30mmo/L葡萄糖+5μmol/LPDTC;(4)高糖+PDTC2组:30mmo/L葡萄糖+10μmol/LPDTC,分别于培养24h、48h取各组NRK采用RT-PCR检测其MCP-1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MC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MC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随PDTC浓度增大,下降更明显。结论:高糖可使NRK中MCP-1表达增高,PDTC能抑制NRK中MCP-1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和高糖对肾成纤维细胞(NRK)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NRK分6组进行体外培养:(1)正常浓度葡萄糖组(常糖组):5.6mmol/L葡萄糖;(2)常糖+缺氧组:5.6mmol/L的葡萄糖+100μmol/L的CoCl2;(3)高糖A组:15mmol/L葡萄糖;(4)高糖+缺氧A组:15mmol/L葡萄糖+100μmol/L的CoCl2;(5)高糖B组:30mmol/L葡萄糖;(6)高糖+缺氧B组:30mmol/L葡萄糖+100μmol/L的CoCl2。分别于24h、48h取各组NRK采用RT-PCR检测ICAM-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常糖组相比,高糖A组,高糖B组ICAM-1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常糖+缺氧组、高糖+缺氧A、B组ICAM-1mRNA表达量也升高(P<0.01);高糖+缺氧A、B组ICAM-1mRNA表达量分别比高糖A、B组明显升高(P<0.01);高糖A、B组和常糖+缺氧组、高糖+缺氧A、B组48hICAM-1mRNA表达量均高于24h表达量(P<0.01)。结论:高糖和缺氧均可导致ICAM-1mRNA高表达,缺氧可能进一步增加高糖上调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肌肽(L-carnosine)对高糖培养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正常和高糖培养细胞72 h,放射免疫法测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然后分别换不同浓度葡萄糖和L-carnosine培养,测定胰岛素分泌;(2)细胞分为C组(11.1 mmol/L glucose)、H组 (33.3 mmol/L glucose)、H+A组(33.3 mmol/L glucose +1 mmol/L L-carnosine)和H+B(33.3 mmol/L glucose+ 20 mmol/L L-carnosine)组培养72 h,BrdU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RT-PCR测定bcl-2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1)高糖组细胞胰岛素分泌减少; 20 mmol/L L-carnosine显著增加正常和高糖组胰岛素分泌(P<0.01),且呈正相关(P<0.01);(2)高糖组细胞增殖和凋亡均增加(均P<0.01),但总体数目减少;1 mmol/L L-carnosine使增殖增加,凋亡减少(P<0.01);(3) 高糖组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增加,bcl-2 mRNA明显减少(P<0.05);1 mmol/L L-carnosine使前者明显减少(P<0.05),后者明显增加(P<0.01);不同浓度L-carnosine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结论: 高浓度L-carnosine可单独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的L-carnosine可增加NIT-1细胞增殖并减少高浓度葡萄糖所导致的凋亡。Caspase-3和Bcl-2可能参与了L-carnosine保护NIT-1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各浓度葡萄糖及高糖条件下胰岛素对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能力、衰老程度及分泌NO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扩增EPCs并进行鉴定。收集培养第4 d的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10、20、40 mmol/L)及在高糖(40 mmol/L)条件下给予不同浓度的胰岛素(0.1、1、10、100 nmol/L)或空白培养液干预7 d,观察细胞增殖能力、衰老细胞百分率以及NO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 葡萄糖可浓度依赖性地损害EPCs的增殖,促进衰老,减少EPCs的NO分泌。在高糖条件下,胰岛素干预组与对照相比可促进EPCs增殖,延缓衰老(在1 nmol/L效应达峰值),促进NO分泌(在10 nmol/L效应达峰值)。结论: 葡萄糖剂量依赖性地损害EPCs增殖和功能,而胰岛素可对抗此作用,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高糖刺激后大鼠肾系膜细胞胞内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Smurf2和Smad7 的表达,并以蛋白酶体特异性抑制剂MG132作为阻断剂,探讨泛素化降解在Smad信号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设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20 mmol/L高糖组、30 mmol/L高糖组、30 mmol/L高糖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组等。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泛素连接酶Smurf2及Smad7的表达。结果:(1)正常组细胞Smurf2蛋白表达较弱(25.93±3.35),Smad7蛋白表达较强(64.09±7.43)。(2)高糖组Smurf2表达较正常组增强(P<0.05),呈浓度依赖性,荧光灰度值分别为20 mmol/L高糖组(56.99±7.00)、30 mmol/L高糖组(96.36±9.19);Smad7表达减弱(P<0.05),呈浓度依赖性,分别为20 mmol/L高糖组(45.33±6.67)、30 mmol/L高糖组(30.20±4.41)。(3)30 mmol/L高糖组加入MG132后,Smurf2表达减弱、Smad7表达增强。结论:(1)高糖可诱导肾系膜细胞Smurf2表达增强,Smad7表达减弱。(2)MG132可阻止高糖所导致的上述变化。提示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了糖尿病肾病Smad通路的信号调节。  相似文献   

17.
高糖通过环加氧酶2依赖性途径诱导GRP78表达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高糖慢性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的HUVECs细胞用含正常糖(5.5 mmol/L)或高糖(30 mmol/L)的培养基处理不同时间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HUVECs细胞经高糖孵育24-48 h 后,GRP78蛋白表达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环加氧酶-2(COX-2)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COX-2选择性抑制剂尼美舒利与高糖共孵育后,可明显抑制高糖引起的GRP78蛋白表达改变;同时尼美舒利可抑制高糖孵育48 h 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高糖慢性处理可诱导HUVECs细胞GRP78表达先增加后减少,此过程依赖于COX-2蛋白的上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糖以及霉酚酸酯(MMF)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MCs分为正常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MMF-10组(30 mmol/L葡萄糖+10μg/mL MMF);高糖+MMF-100组(30 mmol/L葡萄糖+100μg/mL MMF),采用RT-PCR检测每组不同时间点(24、48、72 h)MCP-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MCP-1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HMCs 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的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48 h表达最高;不同浓度的MMF均能下调MCP-1 mRNA、蛋白及FN的表达(P<0.01);不同浓度的MMF对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分泌的抑制程度不同,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MMF可以阻抑MCP-1的表达及FN的分泌,可能对延缓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氨酸受体α1亚基(GlyRα1)在乳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脂多糖(LPS)、缺氧/复氧(H/R)、异丙肾上腺素(ISO)和高糖(HG)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上GlyRα1的表达;心肌细胞分别用LPS、H/R、ISO以及HG处理24 h,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上GlyRα1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到乳鼠心肌细胞上GlyRα1的表达;LPS(20 mg/L)、ISO(100μmol/L)以及HG(25mmol/L)处理心肌细胞24 h与心肌细胞H/R 3 h对心肌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LPS组、H/R 3 h组以及ISO组心肌细胞上GlyRα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HG组心肌细胞上GlyRα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鼠心肌细胞上存在GlyRα1,并且一定浓度的LPS、ISO与一定时间的H/R均可上调乳鼠心肌细胞GlyRα1的表达,而HG可下调乳鼠心肌细胞GlyRα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借助体外模型验证IRF-1、 CD74、 CD36、 GAP43、 CYP2E1和TCA4基因表达变化是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 方法: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将其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葡萄糖(5.5、 15、 25、 30mmol/L和35mmol/L)、波动糖中(25mmol/L和5.5mmol/L葡萄糖交替,每一浓度持续12h)以及持续高糖(25mmol/L)中,48h后运用半定量RT-PCR检测IRF-1、 CD74、 CD36、 CYP2E1和TCA4的表达变化,SPSS分析基因变化与平滑肌增殖的相关性. 结果:葡萄糖浓度低于30mmol/L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随糖浓度的增加而加速.持续高糖中培养平滑肌细胞自第6h起增殖明显.统计分析显示,CD74、 IRF-1和GAP43的表达变化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存在相关性. 结论:IRF-1和CD74参与调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