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骨颈髓芯钻孔减压骨条植骨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移植治疗和干预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选取Ⅰ、Ⅱ期股骨头坏死24例(30髋)。治疗组17例(22髋),对照组7例(8髋)。治疗组经过自体骨髓干细胞采集、分离、髓芯减压后,先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入股骨头病灶内,再把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和骨条混合植入。对照组只行股骨颈髓芯钻孔减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0~26个月的随访,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①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组由(54.82±9.62)分升至(82.36±8.06)分,优良率为86.36%。对照组由(55.12±7.95)分升至(63.84±8.77)分,优良率为50.00%。②髋关节影像学检查:治疗组仅2例(2髋)发展为Ⅲ期塌陷。对照组3例(4髋)发展为Ⅲ期塌陷。结论股骨颈髓芯钻孔减压骨条植骨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移植治疗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自体松质骨植入和同种异体骨植入两种方法治疗早期(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4例(27髋),按病床单双号随机分为自体松质骨组14例(15髋),同种异体骨组10例(12髋);自体松质骨组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同种异体骨组在髓芯减压基础上行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术后对症治疗、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自体松质骨组15髋均稳定,同种异体骨组12髋中10髋稳定.自体松质骨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4.7±6.5)、(50.2±7.4)、(92.2±6.3)、(96.8±3.5)分,同种异体骨组分别为(45.6±5.7)、(65.3±6.5)、(91.5±7.6)、(92.3±4.4)分,两组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髓芯减压基础上与同种异体骨植入相比,自体松质骨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稳定程度好、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ⅠB期—ARCOⅢA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髓芯减压打压植骨的治疗方法。随访1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塌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丹参酮ⅡA混合植骨治疗FicatⅡ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FicatⅡ期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A、B两组,各31例。B组仅给予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A组则采用髓芯减压联合丹参酮ⅡA混合植骨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及股骨头塌陷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A组Harris评分为(96.63±3.26)分,优良率达到90.32%,明显高于B组的(90.13±3.27)分和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股骨头塌陷严重程度较低,其优良率达83.87%,明显高于B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发现术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为甲级愈合。结论对FicatⅡ期ONFH患者给予髓芯减压联合丹参酮ⅡA混合植骨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收治的接受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接受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4±7.8)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65.8±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2.3%,并发症发生率为2.4%。结论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并可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股骨头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2月-2006年9月,应用小直径、多孔道、多方向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髋关:常镜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8例105髋,其中男44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38岁。病变部位双髋38例,右11例,左9例-乙醇性34例64髋,激素性12例22髋,外伤性3例3髋,特发性9例16髋。术前及术后行X片及MRI检查,应用Ficat分期系统和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价。术后Harris评分〉80分认为是手术成功,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术前Harris评分10~65分,平均36分;术后评分49~95分,平均82分。成功率Ficat I期46/48,Ⅱa期20/26,Ⅱb期15/24,Ⅲ期1/7;总成功率78.1%。结论认为小直径、多孔道、多方向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治疗早期(FieatⅡb期前)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疗效,尤其对减轻疼痛效果明显,而对FicatⅢ期后即股骨头塌陷后效果较差。股骨头坏死的程度、范围和部位是影响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比较微创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组(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1例,髋内翻2例,内固定松动2例;对照组感染1例,髋内翻3例,内固定松动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分别为(32.79±5.48) min、(140±46) ml、(3.56±0.78)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05±9.71) min、(325±74) ml、(6.31±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Harris评分为(92.51±6.78)分,对照组为(92.38±6.5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为(70.63±5.31)分,对照组为(83.29±5.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9,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6、12.902,P< 0.05).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微创PFNA内固定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功能和早期负重方面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患者(28髋),其中Ficat I期6髋,II期22髋。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4例(27髋)随访平均17个月,1例症状加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症状减轻,髋关节功能改善。术后3月VAS及Harris评分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时VAS评分及Harris评分与术前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肯定,能够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钽棒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58例,共63髋股骨头坏死。采用钽棒对对其进行治疗,并使用自拟的X线进展和Harris评分进行影像随访观察钽棒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未发现与钽棒本身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术前Harris平均评分为(98.96±4.19)分,终点事件以股骨头塌陷〉4mm,术后随访一年的生存率为77.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Ⅱ期、不稳定型Ⅱ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4.4%、58.3%;改良正位分型C1、C2的生存率分别为85.37%、11.1%,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钽棒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疗效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6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对B组患者采用传统髓芯减压植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A组Harris评分高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术前各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有良好疗效,有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髓芯减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随访9~30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6.36%,明显优于对照组72.73%(P<0.05);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髓芯减压与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90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创伤组34例(36髋),非创伤组46例(54髋),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假体松动率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创伤组随访(7.50±1.13)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4.00±2.06)分、(93.22±1.10)分,优26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94:4%,术后异位骨化1例,假体松动1例;非创伤组随访(7.20±1.16)年,术前、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42.85±1.97)分、(92.48±1.44)分,优34髋,良16髋,可4髋,优良率92.6%,术后异位骨化2例,l例术后第3天假体后脱位,假体松动4例。非创伤组松动率(7.4%)明显高于创伤组(2.8%),两组随访时间、术前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满意,但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松动率较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34例,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和参照组(34例,钽棒支撑植入术治疗),对比治疗优良率、术后Harris评分和股骨头塌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7.06%)显著高于参照组(82.35%),P0.05。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股骨头塌陷发生率(0%)显著低于参照组(20.59%),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可使Harris评分提升,髋关节症状得以改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期ONFH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患者的VAS评分下降,Harris评分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F-36生活质量比较评分以及总分上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单纯髓芯减压术可减轻其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计算机导航下髓芯减压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安全性及精确性,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采用计算机导航下髓芯减压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的36例ARCO 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放射线照射时间,术后6周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与常规髓芯减压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影像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放射线照射时间及术后6周Harris评分分别为[(4.1±1.8)s,(13.6±3.2)s,P<0.01]和(89.4±10.1,83.1±1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计算机导航下髓芯减压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场效应加活血通络方外敷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医院(澜石医院)就诊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6例(28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各14髋)。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髋关节腔内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通络方外敷。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Harris、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Harris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场效应加活血通络方外敷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中老年技术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全部92例患者分成各自46例的研究组与参考组;以健骨生丸治疗参考组患者,以活血生骨汤治疗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VAS评分,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90.95±1.16)、VAS评分(4.62±0.31),均显著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为(5.68±0.70)mpa.s,全血黏度低切为(9.77±1.02)mpa.s、血浆黏度为(2.01±0.20)mpa.s,血细胞比容为(46.98±2.98)%,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并且除全血黏度低切以外,其余指标均比参考组患者更具优势,P0.05。另外,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优,P0.05。结论:在治疗中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过程中,采用活血生骨汤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部护板在多发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带外固定,观察组给予胸部护板外固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8、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安静时及咳嗽时疼痛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VAS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1、48、72 h两组安静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1、48、72 h观察组安静时VAS评分[(8.14±1.19)、(7.10±0.95)、(6.47±0.59)分]低于对照组[(8.73±1.50)、(7.94±0.84)、(7.53±0.48)分](均P0.05)。治疗后1、48、72 h两组咳嗽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1、48、72 h观察组咳嗽时VAS评分[(8.36±0.94)、(7.27±1.13)、(6.61±0.54)分]低于对照组[(9.03±0.95)、(8.04±1.20)、(7.65±0.53)分](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9%)低于对照组(3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护板可有效缓解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延续护理实践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医学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三年时间内来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同意接受研究的总共有86例,43例常规护理实践为对照组,延续护理实践的43例为观察组,对比实践效果,观察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统计指标,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入院时的Harris评分为(42.55±7.19)分,出院时评分为(72.54±10.52)分;而观察组入院时评分为(42.86±7.85)分,出院时评分为(90.74±10.64)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所提升,延续护理下的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提升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0.93%,高于延续护理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实践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均治疗30 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判定临床疗效;对疼痛评估指数(PRI)、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分、SDS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4%(49/54)比72.22%(3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PRI、V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PRI、VAS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10.78比14.41±14.25、(1.81±2.32)分比(3.09±3.06)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PRI、V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0±12.10比12.48±13.65、(4.76±2.63)分比(3.46±3.03)分、(32.54±20.25)分比(24.13±21.08)分,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改善PHN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