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8例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烟雾病中男女各4例。年龄4~49岁,平均20.4岁。磁共振成像应用Siemens1.0TMR系统和头表面线圈。均有SE序列T1WI和T2WI,7例有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1例有DSA。结果:SE序列MRI均见丘脑-基底节区(单侧2例,双侧6例)有扩张的烟雾血管,其中以T1WI显示更为清楚直观。7例3D-TOFMRA和1例DSA均见ICA上端、MCA和ACA近端闭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侧别与SE序列磁共振成像所见一致。结论:SE序列磁共振成像和3D-TOFMRA是诊断烟雾病的有效方法。T1WI显示丘脑-基底节区烟雾血管优于T2WI。3D-TOFMRA尚适用于烟雾病血管旁路术后随诊及其高危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HLA-DR基因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30个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检测32例中国北方汉族IDDM病人及255名正常中国北方汉族人的HLA-DR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IDDM组DR3和DR4频率分别为25.0%和40.6%,明显高于正常组(8.6%和18.6%),DR3和DR4的相对危险率分别为3.51和3.10。提示DR3、DR4与IDDM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HLA-DR基因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30个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检测32例中国北方汉族IDDM病人及255名正常中国北方汉族人的HLA-DR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IDDM组DR3和DR4频率分别为25.0%和40.6%,明显高于正常组(8.6%和18.6%),DR3和DR4的相对危险率分别为3.5l和3.10。提示DR3、DR,与IDDM易感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3D TOF 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RA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应用2D,3DTOF和PCMRA评价肾动脉的效果国外已有报道[1~4]。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3DTOF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搜集199404~199707期间行肾动脉MRA检查的18例患者,其中12例行DSA检查,男8例,女4例,年龄18~53岁,平均32-8岁。1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5例发病年龄小于25岁,2例可闻及腹部血管杂音,1例有肾脏损害,血清肌酐平均2mg/ml。10例患者在行MR检查后1周内行IADSA,2例…  相似文献   

5.
评价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PC MRA)显示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8例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在GE Vectra0.5T超导系统上进行3D PC MRA检查,并与CAG/DSA结果对照,以矢状在SET1WI为定位像,采用最短TE、30-40cm/s的编码流速等参数运用3DPC法,采集范围包括颈内动脉虹吸部和Willis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经CAG/DSA证实右侧颈内  相似文献   

6.
ENDOVASCULAREMBOLIZATIONTOTREATCAROTIDCAV┐ERNOUSFISTULAELIBao-min(李宝民),ZHANGJi(张纪),ZHOUDing-biao(周定标),MENGXiang-hui(孟祥辉),DUAN...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PCMRA)显示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8例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在GEVectra0.5T超导系统上进行3DPCMRA检查,并与CAG/DSA结果对照。以矢状面SET1WI为定位像,采用最短TE30~40cm/s的编码流速等参数运用3DPC法,采集范围包括颈内动脉虹吸部和Willis环血管的三个血液流动轴向(上/下、左/右、前/后)上的血流信号,最后对单/双侧叠加、旋转和矩阵重组形成的血管投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经CAG/DSA证实右侧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5例,左侧3例,外形上以囊袋状为主,其中2例呈葫芦状,瘤体平均直径约6.5mm。3DPCMRA均满意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但瘤颈和瘤体外形的勾画不及CAG/DSA,且瘤体内信号强度较相邻动脉血管为低。结论:3DPCMRA虽然不能完全取代CAG/DSA,但对颈内-后交通小动脉瘤的评价显示出生命力,可作为对高危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筛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检测了37例Graves病患者血清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和外周血总T细胞(CD3)、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及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8),并以32例正常人作对照.发现Graves病TSI阳性率83.8%,TGI阳性率58.30,TSI活性与血清TT4含量呈正相关(P<0.01),TGI活性随甲状腺肿大加重而升高.外周血CD3+、CD8+百分率降低(P<0.01),CD4+/CD8+比值增高(P<0.05).其中18例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明显,TSI活性明显下降,而TGI活性、CD3+、CD8+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对TSI、TGI及T细胞亚群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廖贤平  佘亚雄 《武警医学》1999,10(8):438-439
目的 比较三磷酸腺苷( A T P) 、三磷酸腺苷- 氯化镁( A M) 、异搏停( V E R)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防止细胞 H/ R 损伤时45 Ca 内流的效果。方法 应用人类小肠上皮细胞缺氧- 再给氧( H/ R) 模型及同位素示踪方法。结果  A T P、 A M、 V E R 和 S O D 均可显著减少45 Ca 内流量,前3 组细胞内45 Ca 含量低于 S O D 组。结论  A T P、 A M、 V E R 和 S O D 均具有维持细胞钙稳态作用, S O D 效果逊于其它3 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块薄层重迭采集( MOTSA) 与移行预饱和组合序列(TSC) 在颈部动脉MRA 中的应用,以选择颈部MRA 的优化序列组合。材料和方法:正常人组40 例,疾病组4 例。均同时行MOTSA、TSCMRA。结果:MOTSA 技术空间分辨力高,血管/ 背景对比好,病变显示清晰,但检查时间长,层块间可见饱和伪影;TSC MRA 血流信号强度高,块间连接简便,无饱和伪影,缺点是对涡流敏感,空间分辨力较低。结论:以2D TSC 观察血管全长,3D TOF- TONE 观察血管局部是颈部动脉TOF 法MRA 较好的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AGC)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①高海拔地区进展期胃癌患者CD3、CD4、CD8、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②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CD3、CD4细胞值较术前有显著怀差异(P〈0.01);CD4/CD8细胞比值亦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正常对照线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处于临床缓解期B系淋巴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7月处于临床缓解期的34例B系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缓解期B系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惰性B系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56~+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均较侵袭性B系淋巴瘤患者高(P<0.05)。结论缓解期B系淋巴瘤患者仍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侵袭性较惰性淋巴瘤免疫功能紊乱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杨茂  郭志  司同国  邢文阁  李保国  刘方   《放射学实践》2011,26(5):534-53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冷冻消融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5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患者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组27例为研究组;单纯接受TACE 32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在TACE术后2~3周行冷冻消融术。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周、治疗后1月取外周血,测定AF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reg)水平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肿瘤坏死率(53.9%)较对照组(32.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调节T细胞(Treg细胞)比例由(8.43±2.58)%下降至(7.33±2.56)%,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分别由(49.07±6.59)%、(46.51±8.17)%、1.23±0.32上升至(52.16±6.44)%、(50.63±8.27)%、1.52±0.46,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由(39.15±6.54)%下降至(34.79±6.16)%,治疗前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Treg细胞、CD8^+比例略有增加,CD4^+细胞比例及CD4^+/CD8^+略有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肿瘤坏死率,降低Treg细胞比例,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ACE术后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表型、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及其配体PD-L1和免疫抑制相关蛋白CD73表达变化及其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例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间经TACE治疗后转化切除的肝癌组织样本(TACE组,简称T+组),同时收集20例同期未接受过TACE治疗的肝癌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无TACE组,简称T-组)。通过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内(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耗竭的(CD8+/PD-1+)T细胞数量及PD-L1和CD73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不同的T细胞表型及CD73表达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并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T+组中的肿瘤组织中的CD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组(11.86 vs 7.7,P = 0.047)。T+组的Treg、CD8+和CD8+ PD-1+ T细胞数量分别为35.93、86.09、13.91,明显低于T-组的60.02 (P = 0.013) 、120.27(P = 0.043)和28.36(P = 0.015),而PD-L1表达水平在T+与T-中无明显差异(23.68 vs 21.04,P = 0.380)。CD73高表达组显示更少的CD8+ (84.83 vs 121.53,P = 0.029)和CD8+ PD-1+ (15.00 vs 27.27,P = 0.041)T细胞数量,FOXP3+数量两组无差异(45.50 vs 50.45,P = 0.6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73高表达以及CD8+ PD-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差(P值分别为0.009和0.019)。 结论TACE术后肿瘤免疫微环境CD73表达升高,而FOXP3+和CD8+/PD-1+ T细胞数量降低,而CD73高表达以及CD8+ PD-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靶向CD73可能会成为TACE联合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外周血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临床Ⅲ期(T4N1M0)食管癌患者84例,通过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56免疫指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监测并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复发及死亡原因等。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6~66 Gy,1.8~2.0 Gy/次,5次/周。检测放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84例患者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57%、34.52%、19.59%,中位生存时间22.60个月;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05%、27.38%、12.0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20个月。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41例,疾病稳定(SD)24例,疾病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为61.90%(52/84)。单因素预后分析:放疗前NLR水平、免疫指标放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预后均显著相关(总生存:χ^2=7.851、4.443、8.381、5.972,P<0.05;无进展生存:χ^2=7.475、6.290、9.659、8.738,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放疗前NLR、放疗后CD4和CD4/CD8水平为影响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χ^2=10.464、4.292、5.507,P<0.05);放疗前NLR、放疗后CD4/CD8水平均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χ^2=10.835、8.548,P<0.05)。结论放射治疗可影响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放疗前NLR水平及放疗后CD4/CD8水平是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HL肿瘤性H/RS细胞与反应性背景淋巴细胞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CD20、CD30、CD15、CD45RO和LMPI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32例cHL中LrHL11例,NSHL2例,MCHL14例,LDHL5例;(2)30/32(93.8%)的H/RS细胞与14/32(43.8%)的北景淋巴细胞表达CD30,25/32J(78.1%)的H/RS细胞与7/32(21.9%)的背景淋巴细胞表达CD15 6/32(18.8%)的H/RS细胞与8/32(25.0%)的背景淋巴细胞优势表达CD20,7/32(21.9%)的H/RS细胞与18/32(56.3%)的背景淋巴细胞优势表达CD45RO;(3) 20/32(62.5%)的H/RS细胞表达LMP1蛋白.结论:H/RS及其背景细胞的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CD20、CD30、CD15、CD45RO和LMP1五蛋白表达基本能协助HL的诊断与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γ射线胸部照射小鼠早期肺组织免疫相关T淋巴细胞反应。 方法 将112只C57BL/6 雄性小鼠[6~8 周龄,(20±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4组(照射组和对照组各7组),每组8只。照射组小鼠进行单次20 Gy 60Co γ射线胸部照射,分别在照射后第3 、12 小时和第1 、2 、3 、7 、14 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的白细胞、T淋巴细胞(CD3+)及其CD4+和CD8+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等免疫细胞比例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结果 照射后的小鼠肺组织白细胞显著降低(t=3.446~7.781,均P<0.01);CD3+T细胞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至第2天)降低明显(t=4.413~15.430,均P<0.01);Treg (CD4+CD25+Foxp3+)显著升高(t=2.813~4.406,均P<0.05);CD4+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和第12小时)减少(t=5.019、4.912,均P<0.01),1 d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8+在照射后早期(第3小时和第12小时)无明显变化,第1天和第3天降低明显(t=6.736、4.738,均P<0.01),第7 天后升高(t=7.537、3.903,均P<0.01);CD4+/CD8+比值在照射后12 h内降低(t=5.624、4.083,均P<0.01),第1天和第3天升高明显(t=13.410、5.702,均P<0.01),但7 d后又下降(t=5.505、3.928,均P<0.01)。 结论 胸部照射小鼠早期肺组织免疫相关细胞呈现各种不同变化,这可能与辐射导致免疫细胞损伤以及机体应激反应产生的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时外周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窒息时间(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了解不同状态下新生儿外周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结果:窒息新生儿CD3、CD4、CD8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窒息及窒息急性期患儿CD3、CD4的紊乱更加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随窒息的恢复,外周T细胞亚群的紊乱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80例被分为治疗组(中药联合TACE组,40例)和对照组(TACE组,40例)。两组均于TACE术前24 h、术后1周和4周,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以及AFP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KPS)比较。结果 治疗1周后,对照组CD3+[(45.26±2.83) vs (50.16±6.31)]、CD4+[(22.65±2.35) vs (27.12±3.36)]、CD4+/CD8+[ (0.85±0.16) VS (1.16±0.27)]较术前降低,CD8+[(32.48±6.21) vs (27.36±5.64)]及CD4+CD25+[(12.65±5.12) vs (9.15±3.6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46.55±3.94) vs (49.33±3.12)]、CD4+[(23.13±2.72) vs (25.53±2.52)]、CD8+[(25.26±3.52) vs (27.69±5.13)]、CD4+/CD8+[(1.13±0.39) vs (1.22±0.16)]及Treg细胞[(10.36±5.62) vs (8.20±2.25)]较治疗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96±1.32) vs (6.21±3.42)],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测定及KP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联合TACE可以更好的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收集了高原地区 43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 、CD4 、CD8和CD19检测 ,并与 40例正常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1) ;CD8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高原地区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