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医院住院治疗的1464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1464例患儿共8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5%,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1.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为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与患儿性别、原发病和感染时间无相关(P0.05);患儿原发病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37.1%。结论住院患儿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有关,应加强对住院患儿的临床监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普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普胸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461例普胸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进行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61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8.4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6.7%,其次为胃肠道占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相关(χ2=5.237、7.739、5.18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16、5.326、6.532,P<0.05)。结论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种类较多,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普胸外科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其采取的预防与控制,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每年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492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2例,感染率4.47%;3年中医院感染率分别为5.63%、4.27%、3.76%,提示医院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2例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54%、手术切口占22.73%、泌尿系统占13.64%、胸腔占9.09%;对492例手术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患者的年龄偏高、有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史、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手术时间较长等与术后医院感染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年龄偏高、长期大量吸烟史等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了解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胸外科住院手术的312例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1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单因素分析,发现长期大量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后切口疼痛明显与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有显著的关联(P<0.05),而年龄、住院时间与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无显著关联;多因素分析筛选出4个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史、慢支肺气肿病史、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史、慢支肺气肿病史、术后切口疼痛明显、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控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为预防胸外科术呼吸道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4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其中67例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统计患者的气管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原发病类型、年龄、性别等数据,对感染呼吸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67例患者中34例肺炎、12例支气管炎、13例肺不张,8例为其他呼吸道感染,其中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系的因素有:气管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原发病类型、年龄P<0.05,而和患者性别无必然联系。结论:胸外科术后受气管侵入操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因素影响均会导致患者患上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以防止患者胸外科术后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眼科住院患者2464例,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2.52%;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等.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全面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3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4.4%,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13株占76.4%,革兰阳性菌3株占17.7%,真菌1株占5.9%;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是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与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吸烟史及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感染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防效果,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396例胸外科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管理,全程管理由流程管理小组实施,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预防感染的管理规范,观察全程管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胸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5.56%、9.60%,医院感染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感染次数及急性加重次数为(1.24±0.13)(0.21±0.09)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49±0.21)(0.48±0.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d、未实施全程管理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全程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使胸外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有效降低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726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726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72例,感染率为23.7%,其中又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手术时间≥3 h、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是医院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年龄、住院时间是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中应予以重视,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呼吸道护理、缩短住院时间等综合措施预防感染,以改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分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0例住院患者中7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9%,上、下呼吸道是常见感染部位;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激素应用、基础性疾病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均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激素应用和合并基础性疾病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腹腔术后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外科收治的410份老年腹腔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结果 在410例老年腹腔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10.5%,占医院感染部位的43.9%;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占76.6%;吸烟史、术后使用呼吸机、慢性呼吸道疾病、脑血管意外、手术持续时间、全身麻醉6个变量,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控制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腹腔术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寻找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08-2010年82 708例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029例,感染率为2.45%,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发病率较高的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分别占54.61%、25.63%、11.58%;发病年龄集中于<3岁儿童,占84.03%;儿童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占85.14%;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应针对儿童住院患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科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儿科病区2009年6月-2011年6月的11 382例住院患儿为对象,调查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92%,例次率为4.2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1.13%;第三季度的医院感染率最高;年龄小、住院时间长的患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各种易感阴素在发生感染的患儿中普遍存在.结论 了解儿科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关爱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关爱病房192例>75岁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291例次,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占55.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7.5%、消化道感染占5.8%、皮肤感染占5.2%;医院感染与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激素、侵入性操作等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关爱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护理工作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好发部位、病原菌和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426例血液病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占61.9%、其次是口腔感染占9.7%、其余依次为泌尿道感染占7.5%、消化道感染占6.0%、皮肤黏膜感染占6.0%、血液感染占5.2%、其他部位感染占3.7%;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白细胞减少、接受放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应用等;医院感染病原菌均为多药耐药菌.结论 应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预防与控制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发病部位、易感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126例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4.3%、革兰阳性球菌占27.0%、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7%,以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其中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主要集中在手术切口、下呼吸道,滥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手术切口口内外相通、气管切开、口腔卫生状况差等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与治疗、围手术期尽可能控制各种能引起感染的因素,从而减少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科危重抢救患者就诊疾病、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感染菌群分布情况。结果急诊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8.8%,以下呼吸道感染率为最高,占61.0%;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多种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和皮质激素的大量应用等;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肠球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耐药菌。结论必须采取切实的管理措施,预防和降低急诊科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6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6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有84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3.2%,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合并心力衰竭、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为5.7%,其主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41例,占55.4%;所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0株占67.6%,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25.7%,真菌5株占6.8%;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病程、住院天数、低蛋白血症、血肌酐水平升高,高龄、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升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5×109/L、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0%.结论 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解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部位构成特点,针对不同季节、不同部门医院感染病例的不同特征,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1999-2009年191 363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10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71%,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占40.30%、胃肠道感染占26.29%、下呼吸道感染占17.13%;不同季节、不同科室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亦有差异,如11月为胃肠道医院感染高发季节占44.99%,大部分科室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而ICU则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 应根据不同季节及科室医院感染部位构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