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复方对小鼠肠癌原位移植瘤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将裸鼠采用原位瘤块接种法建立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的50只裸鼠随机分入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和肠复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相应干预4周后采取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瘤体HIF-1α与MMP-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肠复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与MMP-2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高表达与肠癌发生发展有关,肠复方有降低HIF-1α、MMP-2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干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组,共干预14 d。通过检测各组小鼠造模给药期间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评价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此外,运用定量PCR(qPCR)法检测吴茱萸碱干预14 d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水平,计算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抑瘤率分别为53.13%、20.49%、38.54%;吴茱萸碱各给药剂量组可不同程度下调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HIF-1α及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减少肿瘤组织中MVD(P<0.01)。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表达,抑制肿瘤中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枇烟吸入对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去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黄枇烟吸入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各组给药2周后,处死大鼠,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光镜观察病记录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枇烟吸入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顺铂组均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而以化疗药顺铂组作用最强,黄枇烟吸入高、低剂量组次之。各给药组均能抑制肿瘤血管HIF-1α、VEGF因子的表达以及降低MVD计数,以顺铂组作用最明显,黄枇烟吸入高、低剂量组次之。结论:黄枇烟吸入可抑制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与下调HIF-1α、VEGF的表达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气除痰方(YQCTF)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设立HUVEC常氧(Norm)组、缺氧造模(Hyp)组、缺氧+YQCTF低浓度(L)组、缺氧+YQCTF中浓度(M)组、缺氧+YQCTF高浓度(H)组,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管腔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血管生成和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A、VEGFR2、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造模组HUVEC无明显增殖抑制和凋亡,但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增强,且HIF-1α、VEGFA、VEGFR2、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上调;与缺氧造模组比较,YQCTF可明显抑制缺氧下HUVEC增殖,促进凋亡,降低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呈现剂量依赖性,并可下调HIF-1α、VEGFA、VEGFR2、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论:益气除痰方可抑制缺氧诱导的血管新生,可能与其调控VEGF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复方对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肠复方的抑瘤机制。方法将50只采用HCT116结肠癌细胞成功建立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裸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肠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Fu、灌服相应剂量肠复方溶液,共4周。采用SABC免疫方法检测瘤组织中MVD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模型组比较,肠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及5-Fu组瘤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其中肠复方高剂量组表达量最少(P0.05),肠复方对MVD及VEGF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趋势。结论肠复方能下调VEGF表达,从而减少瘤组织血管生成,这可能是肠复方的抑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散结抗瘤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移植S180肉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散结抗瘤方组、散结抗瘤方加CTX组(联合组).连续给药15 d后处死小鼠,计算其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VEGF 和HIF- 1α表达.结果 荷瘤对照组的肿瘤生长迅速,散结抗瘤方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联用CTX时抑瘤效果更显著(P<0.01).与荷瘤对照组比较,给药各组的VEGF、HIF- 1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散结抗瘤方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且与CTX有协同作用,该方可能通过对HIF- 1α的抑制,达到对VEGF 的表达调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毒消癥饮(JXY)是应用于围手术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验方。前期工作表明,其可抑制肝癌血管的生成,可能与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有关。但该方如何下调HIF-1及VEGF的表达进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尚不清楚。为探讨JXY抑制肝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出发,考察JXY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p300和CBP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研究该方调控VEGF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JXY乙酸乙酯提取物,体外建立常氧和乏氧条件下HepG2肝癌细胞的培养,MTT法检测不同乏氧时间下HepG2肝癌细胞的存活率,RT-PCR法检测HepG2肝癌细胞VEGF和HIF-1α mRNA水平,用以确定乏氧模型构建成功。MTT法检测不同浓度JXY对乏氧条件下HepG2肝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JXY对乏氧条件下HepG2肝癌细胞VEGF和HIF-1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JXY对乏氧条件下HepG2肝癌细胞VEGF、HIF-1α、CBP和P300蛋白表达的影响。在体建立HepG2肝癌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JXY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JXY组给予0.06 g/kg/d JXY。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VEGF、VEGFR、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常氧组比较,随着乏氧时间的延长,HepG2肝癌细胞存活率先降低后升高,在乏氧7h时达到波谷(P0.01)。此时间点HepG2肝癌细胞VEGF和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随着JXY浓度的升高,乏氧条件下HepG2肝癌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VEGF和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受到抑制,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在乏氧条件下HepG2肝癌细胞p300和CB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给予不同浓度JXY后, CBP、P300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弱,有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在体实验也观察到JXY对裸小鼠皮下移植瘤VEGF、VEGFR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JXY可能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p300和CBP的表达水平,抑制其与HIF-1α结合形成HIF-1α/p300(CBP)低氧诱导复合物,进而抑制VEGF的转录,最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对RSA小鼠蜕膜组织VEGF/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妊娠模型CBA×BALB/c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RSA模型成功的CBA/J×DBA/2小鼠24只,按妊娠顺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体酮胶囊对照组和滋肾育胎丸组,每组动物数均为8只。其中正常妊娠组、模型对照组分别予以蒸馏水灌胃,黄体酮胶囊组和滋肾育胎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5天,末次给药24h后,颈椎脱臼处死孕鼠,观察子宫和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取其子宫蜕膜组织,HE染色观察子宫蜕膜组织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蜕膜组织VEGF、MVD、PI3K、AKT、p-AKT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RSA小鼠相比,黄体酮胶囊组(156mg/kg)和滋肾育胎丸组(11.7g/kg)的胚胎丢失率显著降低,子宫蜕膜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蜕膜组织的VEGF、MVD、PI3K、AKT、p-AKT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而ES蛋白则显著降低。结论:滋肾育胎丸改善RSA小鼠胚胎丢失率和蜕膜血管新生与调控VEGF/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葙子提取物(CAE)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STZ诱导C57小鼠发生糖尿病(DM),进而诱导产生糖尿病视网膜病(DR),然后给予DM小鼠CAE干预。通过视网膜组织HE染色来检测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采用ELISA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玻璃体和血清中VEGF水平以及视网膜组织HIF-1α-VEGFA通路表达情况。结果:CAE(30、100 mg·kg-1)能够明显降低DM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研究其机理发现CAE能够下调DR小鼠升高的血清中VEGFA水平,CAE能够抑制DR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入核作用并下调DR小鼠视网膜组织中升高的VEGF表达。结论:CAE具有改善DR的药效活性,其机理为CAE通过抑制DR小鼠视网膜组织HIF-1α核转录作用,进而降低DR小鼠血清和视网膜组织中VEGFA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复方(肠复康,CFK)对人结肠癌Lo Vo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STAT3、p STAT3及VEGF、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裸鼠结肠癌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荷瘤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种植后第1周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5-FU(5-FU组)、CFK低剂量(CFK低剂量组)、CFK高剂量(CFK高剂量组)、5-FU与CFK联合应用(CFK+5-FU组),1次/d,共用4周。种植后第5周末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瘤质、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结肠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p STAT3、VEGF和MMP-2蛋白表达。结果:高剂量组及CFK+5-FU组平均瘤质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CFK高剂量组、CFK+5-FU组平均瘤质均低于5-FU组(P0.05);CFK高、低剂量组、CFK+5-FU组MVD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FK高剂量组、5-FU组肿瘤组织中STAT3、p STAT3、VEGF及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解毒活血复方(CFK)可通过干预STAT3磷酸化,下调VEGF、MMP-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人结肠癌Lo Vo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细胞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采用低硒饲料喂养13周,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氧化抗氧化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第8周时,模型组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以E-C3bR和E-ACCR低下为主。至第13周时更为明显,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明显下降,E-IC含量明显增高。与此同时,红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结论:13周时,该模型表现为明显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2.
廖利平 《世界中医药》2010,5(3):225-226
笔者从中医哲学观点影响世界,中医人文思想影响世界,中医精湛医术影响世界,中医药教育科研影响世界,中医“治未病”理念引领新方向,以及如何扩大中医药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引经据典来论证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第五大发明,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世界造成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氮酮对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盛山  吕志平  刘强 《中成药》2003,25(9):694-695
目的 :研究氮酮对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体外渗透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 ,研究氮酮浓度分别为 0 % ,2 % ,4% ,6 % ,8% ,1 0 %时蟾毒内酯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 :氮酮浓度为 0 % ,2 % ,4% ,6 % ,8% ,1 0 %时蟾毒内酯的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 81 .2 5 ,1 1 4 .92 ,1 69.63 ,1 96 .31 ,2 0 8.2 7,2 61 .35(μg/cm2 ·h)。结论 :氮酮可以促进蟾毒内酯的透皮吸收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氮酮浓度为 1 0 %时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方法对清金宁气汤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先采用HPD600型大孔树脂处理样品,以黄芩苷为对照品,在278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线性范围2.4~12μg/ml,回归方程为C=0.016A 0.0001,r=0.999 2,平均回收率99.1%。结论不同煎煮方法的清金宁气汤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舌诊显示出鲜明的特殊性。从甲骨文中对舌的最早记载,到秦汉时期舌诊的萌芽,从元代第一部舌诊专著的诞生,到明清时期对舌诊的极大发挥,中医舌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而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医舌诊特殊性形成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机理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年来颈椎病形成的机理研究和针灸、针刀、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思维进行融合,从多个直接或间接的角度对针灸、针刀、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对于胆结石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予以全面护理支持,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2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为9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1.25%,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全面护理干预能缩短胆结石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新的药理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方剂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 传统组方的局限性前人已制定出大批的方剂,数千年来沿用已久,但这些方在临床中还需要据证立法组方选药,现今临床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往往有不少的患者是经西药治疗无效或者是现代医学处理棘手的病人,更为难的是有些病人按传统的四诊八纲也很难进行辨证,这就给传统的立法和组方遣药带来困难,譬如急慢性肾炎治疗后只剩下蛋白尿或血尿、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传统组方有一定的局限性。2 中医临…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中风早期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阮经文  郑沛仪 《针刺研究》1999,24(3):223-226
将60例病情已稳定的中风早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在接受常规针灸治疗及一些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试验组同时加取四神聪、本神、通里、照海、舌三针等穴。然后应用黄东锋根据我国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认知功能积分表,来评估针刺对中风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经3~4个月的治疗后,认知功能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非常明显( P< 0. 01),说明针刺某些特定穴位能提高中风早期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