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阳痿是男性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可造成全身微血管和神经末梢损害,同样可造成阴茎的血管、神经损害,导致阳痿发生.主要表现为勃起困难、不坚,性欲减退、晨勃减少,性反应能力明显下降.其发生是渐进性的,一般在疾病发生到一定阶段出现,但有时也可能是在糖尿病确诊前出现的第一症状.  相似文献   

2.
耳聋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表现为双侧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也可以突聋的形式出现,可伴眩晕,前庭功能减退.糖尿病引起的听力下降报道逐年增多[1],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有关报道差异很大.现就糖尿病耳聋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也增高,可累及全身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很好地控制血糖,并予以必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也增多.而内皮素(E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密切联系,其是强烈缩血管物质,由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可引起血管病变,降低ET含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极其重要.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4例,现将该药对ET的影响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颖  徐云龙  苏靖  李宗洋  金美英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23-1427
糖尿病与抑郁焦虑之间可能是双向影响关系,抑郁焦虑可增加糖尿病风险,糖尿病也可继续加重抑郁焦虑状态,其根源与肝的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基于肝的生理与病理特点入手,探讨消渴郁证从调畅气机、平衡升降、柔肝养血进行调控,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运化及气机的升降,以期对消渴郁证的诊治思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这几天单位体检结束了,体检报告也到了我们的手中,看了同事们的体检结果,发现患糖尿病的人数又增加了.那么,在正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针对其进行自我的调理,从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与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可出现多尿、多食及疲乏和消瘦等,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可高达60%~90%;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植物神经和中枢神经。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四肢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子”型感觉障碍,夜间及寒冷情况下加重。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血痹”、“麻木”、“不仁”等范畴。现将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下肢病变,其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湿”,脾虚湿盛为糖尿病双下肢病变的基本病理特征.饮食肥甘不节,损伤脾胃,脾虚生湿,尤发于下肢,致湿浊痹阻脉络,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多种炎症标志物异常.湿瘀互结、痹阻脉络是糖尿病双下肢循环障碍病机所在.“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而除湿之时,更应固其正气,升清化湿降浊法是防治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辨证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培质 《北京中医药》2008,27(5):325-32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盲人最重要的致盲原因.DR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而增加,而DR发展为增殖型则多为糖尿病发病10年以上者,其发病率可高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元气亏虚是贯穿糖尿病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根本病机,是导致糖尿病病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其迁延日久,难以根治的病理基础。因此以元气亏虚为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以“双固一通”针灸法为核心,强调“正气”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标本配穴”法,推测此法运用于防治糖尿病可通过固护先、后天之气针对性的治疗元气亏虚这一根本病机,但其中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