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3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血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一例出现腹胀、呕吐,无吸入性肺炎发生。对照组患儿发生呛奶2例,呕吐咖啡色样物1例,腹胀4例。结论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道不耐受,缩短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并且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陈艳华  秦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26-227
目的对比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时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差异,分析早期微量喂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48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24例),全静脉营养组(24例),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体质量、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达全量胃肠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t=2.032、2.214,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喂养方式对机械通气和体质量恢复时间无显著影响。全静脉营养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8.33%,显著高于微量喂养组,χ2=4.093,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早期微量喂养能减少胃肠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且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60例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静脉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增加量、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出生7d血清胆红素、肌酐低于对照组新生儿,14d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病程,不会对新生儿肝肾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评价。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0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静脉营养组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d)开始。静脉营养加微量喂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奶量从0.5~4.0ml/(kg·d)开始,观察两种方式新生儿喂养的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例无退出者,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不耐受发生率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发生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及肝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黄疸程度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缩短生理性体重的下降时间,缩短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天数,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主张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  相似文献   

5.
李琴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37-33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126例,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5例。观察组使用PS,对照组未使用PS。2组患儿均早期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观察2组患儿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儿NCPAP参数(FiO2、PEEP、FLO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O2和pH值较对照组升高,PaCO2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S联合早期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减少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能更好体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胃肠耐受的影响,为早产儿的早期胃肠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早期微量母乳喂养组32例,早期微量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30例,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胃肠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患儿体重开始恢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对喂养耐受情况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胃肠成熟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58例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79)采用全静脉营养治疗,观察组(n=79)患儿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体质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喂养耐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儿发生腹胀和胃潴留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达全量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早期微量喂养的营养支持方法可获得理想效果,可提高患儿的喂养耐受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同时可缩短患儿的达全量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晓宏  王柏林 《安徽医药》2011,15(6):745-746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部分静脉营养及对症支持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管饲或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两组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体重量变化、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及坏...  相似文献   

9.
陈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76-277
目的观察早产儿合理的胃肠内营养方法。方法 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喂养,治疗组为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并未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胃肠耐受的影响,为VLBWI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8年2月~2010年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VLBWI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胃肠母乳微量喂养)及对照组(生后24h开始喂养),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喂养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两组光疗时间、恢复完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对喂养耐受情况、并发症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LBWE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可促进胃肠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两种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新生儿10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于生后6~12 h内开奶,奶量从0.4~ 4.0 ml·kg-1·d-1开始;对照组采取晚期常规喂养,于生后48~72 h内或病情平稳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1·d-1开始.观察并比较2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各项监测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结果 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后2 d内及7~9 d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生后13~15 d胃泌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提高其喂养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前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滴注红霉素3~5mg/(kg.d)。观察胃潴留量、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每天大便次数、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用红霉素后住院天数减少,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时间缩短,黄疸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红霉素后每天大便次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动力,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治疗组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胃潴留跃30%奶量、腹胀、呕吐跃3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能提高其胃肠喂养的耐受性,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实施早期喂养干预策略的30例VLBWI作为观察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的39例VLBWI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管留置时间、胎粪排完时间和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记录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每天测定婴儿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出院标准所需时间;检测婴儿血浆总蛋白、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胆同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婴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胎粪排完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婴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婴儿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和达到2000克出院体重标准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出生12小时内人住惠东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A、B、C组.A组:12小时内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微量喂养,14天后改等量的早产儿配方奶(SPF)继续喂养;B组:12小时内给予SPF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2小时以后开始SPF喂养.比较三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的发生率.结果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A组短于B、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喂养方式下,A组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早期恢复,改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静脉喂养,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消失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以及尿素氮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呕吐和腹胀症状,加快其康复的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66-6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喂养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取的危重儿机械通气者83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前者行全静脉营养模式,后者行早期微量喂养模式。对比两种喂养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需时和体质量恢复时间,腹胀、胃潴留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喂养耐受34例(34/42),耐受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P0.05);(3)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儿达全量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需时显著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模式可以提高患儿喂养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早产儿喂养及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4例30~33周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益生菌组则加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度和真菌感染发病率.结果:益生菌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和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体重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有利于早产儿改善胃肠道功能并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8例VLBW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全部给予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对照组均给予全静脉营养(TPN)。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浆蛋白、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变化等指标。结果在喂养7d之后,两组VLBW比较发现血钙、锌、铁、血清蛋白、总蛋白、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血尿素氮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中,钾和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VLBW取得的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微生态制剂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稳定的作用。方法早产儿99例,按出生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予以综合治疗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口服,连续服用2周。比较两组在平均每日粪便次数、光疗时间、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日龄、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平均每日粪便次数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接受光疗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日龄、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配方奶加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有较好的胃肠功能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