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干预后小胶质细胞内血小板生成素(TPO)与IL-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BV2细胞,以LPS干预小胶质细胞12~24 h,实验分为6组.空白12 h组:BV2细胞正常培养12 h,不添加任何干预因素;LPS 0.5 mg·L-1 12 h组:在培养好的BV2细胞内添加预先配好的LPS溶液共同培养12 h,并使其终质量浓度为0.5 mg·L-1;LPS 1.0 mg·L-1 12 h组:在培养好的BV2细胞内添加预先配好的LPS溶液共同培养12 h,并使其终质量浓度为1.0 mg·L-1;空白 24 h组:BV2细胞正常培养24 h,不添加任何干预因素;LPS 0.5 mg·L-1 24 h组:在培养好的BV2细胞内添加预先配好的LPS溶液共同培养24 h,并使其终质量浓度为0.5 mg·L-1;LPS 1.0 mg·L-124 h组:在培养好的BV2细胞内添加预先配好的LPS溶液共同培养24 h,并使其终质量浓度为1.0 mg·L-1.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IL-6及TPO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IL-6及TP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处理后明显增加BV2细胞内TPO及IL-6蛋白表达水平,其中0.5 mg·L-1 LPS干预细胞12 h时,TPO及IL-6水平处于最高峰;1.0 mg·L-1 LPS干预细胞12 h时,TPO及IL-6蛋白水平增加最明显,且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76,P<0.01).结论 TPO及IL-6参与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损伤的病生理过程,且二者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以0.5和1.0 μg/mL浓度的LPS刺激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TPO及ERK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PO及ERK 蛋白水平;使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L-6和TPO的含量。结果:LPS干预后能显著增加BV2细胞内TPO及ERK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尤其以浓度为1.0 μg/mL的LPS干预12 h 时,二者的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且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BV2细胞炎症损伤中的TPO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肽精氨酰-谷氨酰胺(Arg-Gln)对脂多糖(LPS)致肠道上皮细胞Caco-2炎性反应、细胞活力及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含Gln的培养液加入不同水平的Arg-Gln培养Caco-2细胞24 h,同时加或不加Gln合成抑制剂———甲硫氨酸亚矾胺(MS)4.0 mmol.L-1。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加入LPS 0.05 g.L-1,再培养24 h,分别测定促炎细胞因子IL-8水平(ELISA法)、细胞活力(MTS法)变化;比较相同水平(2.5 mmol.L-1)Arg-Gln和Gln、Arg的抗炎效果。(2)加入LPS0.4 g.L-1,再培养24 h,测定Caco-2细胞跨上皮电阻(TER)变化。(3)加入LPS 0.05 g.L-1再培养5 h,测定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法)。结果与不加LPS的细胞相比,加入LPS 0.05 g.L-1培养24 h可显著刺激Caco-2细胞产生IL-8,抑制细胞活力(Pa<0.05);加MS时,大剂量LPS(0.4 g.L-1)导致TER明显下降(P<0.05)。1.25~5.00 mmol.L-1 Arg-Gln可抑制LPS诱导的IL-8水平(P<0.05);同样剂量时(2.5 mmol.L-1),Gln对IL-8的抑制效果优于Arg-Gln和Arg。2.0~4.0 mmol.L-1Arg-Gln明显促进LPS抑制的Caco-2细胞活力的恢复(Pa<0.05);Arg-Gln可抑制LPS诱导的TER下降(P<0.05)。LPS(0.05 g.L-1)或Arg-Gln(2.0 mmol.L-1)对NF-κB和I-κB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Arg-Gln可减轻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屏障障碍及炎性反应,恢复细胞活力;Arg-Gln的保护机制可能与NF-κB途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PC)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6~8周龄昆明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成活后调细胞水平为2×105mL-1,对照组加入等量9g/L盐水,LPS组加入LPS,使其终水平10μg/mL,LPS刺激细胞24h,SPC干预组加入不同水平SPC,干预细胞2h后加入终水平为10μg/mLLPS刺激24h。免疫细胞化学法观测NF-κB激活、IκBα磷酸化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巨噬细胞细胞核内NF-κBp65水平很低,LPS组细胞核NF-κBp6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水平SPC干预组小鼠巨噬细胞NF-κBp65水平降低,即NF-κBp65表达减少,且呈水平依赖性降低(P<0.01)。细胞质内磷酸化的IκBα表达同胞核NF-κBp65水平变化基本一致。结论SPC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内NF-κB活化,可能是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及降解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协同地塞米松(DEX)诱导糖皮质激素(GC)抵抗人类T淋巴细胞ALL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不同水平的Ara-C(30 nmol·L-1、100 nmol·L-1、300 nmol·L-1)分别与不同浓度的DEX (100 μmol·L-1、500 μmol·L-1)联用对GC抵抗型Jurkat细胞进行不同浓度联合药物暴露.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各组细胞24 h、48 h暴露后凋亡率;ELISA法检测暴露24 h后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活性;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暴露24 h后Survivin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 Ara-C(100 nmol·L-1、300 nmol·L-1)与DEX(100 μmol·L-1、500 μmol·L-1)联合暴露组,其24 h和 48 h 暴露后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同浓度DEX单药暴露组(Pa<0.001),且呈显著浓度依耐性;联合暴露组NF-κB p65活性和Survivin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较同浓度DEX单药暴露组均有显著下降(Pa<0.05).结论 Ara-C与DEX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协同诱导GC抵抗型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且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是由于二者对NF-κB活性及其下游Survivin表达的协同抑制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Liu CQ  Cao L  Zheng HC  Jia XQ  Kang LM  Li LF  Liu SZ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602-60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AM)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物κB-α(IκB-α)的表达及其在HMD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31例HMD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9例,另19例无呼吸系统疾病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收集BALF,分离和培养AM;离体实验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各组AM,提取细胞核蛋白。NF-κB的表达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应用免疫斑点杂交(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的表达;用酶连免疫法(ELISA)测定BALF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8含量。结果 存活组在上机后24地h和72hAM中NF-κB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在上机后24hAM中NF-κB表达明显增高,而72h时减低,并经LPS刺激后无NF-κB表达明显增高。在上机后24和72h对照组的AM中IκB-α表达高于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组在上机后24和72h,AM中IκB-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经LPS刺激后也无IκB-α的再表达。NF-κB表达与IL-1β和IL-8明显正相关。结论 NF-κB的过度表达参与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其途径可能降低IκB-α的表达和增加了IκB-α降解或两者都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抑制 蛋白α(IκBα)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新生大鼠肺出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7~10日龄Wistar大鼠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NS)组。LPS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按LPS⑸浜蠊鄄斓氖奔浞治0 min,1 h,2 h,4 h,8 h,16 h和24 h组,每组6只;NS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对鼠肺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分别采用酶联免疫 吸附(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杂交法动态观察肺组织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及IκBα表达的变化。结果:LPS注射后1 h可引起新生 大鼠明显的肺出血及炎性改变。肺组织TNF-α蛋白含量从LPS注射后1 h增加,2 h达高峰; TNF-α mRNA的表达从LPS注射后 0.5 h 明显增强(P<0.01),2 h达高峰;而I κBα于LPS注射后 1 h 起表达很快减弱,明显低于NS组(P<0.05),8 h表达最 弱(P<0.01)。结论:LPS可致新生大鼠肺出血。新生大鼠肺出血可 能与肺组织IκBα蛋白表达减弱,导致NF-κB活化、TNF-α基因转录上调及蛋白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机械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只3周左右日龄的普通级健康幼兔,随机分为4组.①机械通气组,VT=24 ml/kg;②机械通气+PDTC组,机械通气前半小时耳缘静脉注射PDTC 100 mg/kg,VT=24 ml/kg;③复合损伤组,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0.1 mg/kg,然后进行机械通气,VT=24 ml/kg;④复合损伤+PDTC组,耳缘静脉注射PDTC 100 mg/kg,半小时后气管内滴入LPS 0.1 mg/kg,然后进行机械通气,VT=24 mL/kg.持续通气4 h.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NF-κB活性与肺组织匀浆中TN-αmRNA和IL-8 mRNA的表达和蛋白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PDTC能显著减轻机械通气和机械通气复合内毒素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干预组MPO、NF-κB活性、TNF-α和IL-8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低于相应的未用PDTC干预组(P<0.01).结论 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致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释放,减轻炎细胞浸润,从而对机械通气和机械通气复合内毒素肺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SLPI)蛋白基因并表达人SLPI重组蛋白,探讨其拮抗中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作用。方法抽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RNA,克隆SLPI基因,构建质粒,转染后抽提纯化蛋白,实验分组后,分别进行不同剂量的SLPI和内毒素(LPS)共处理中性粒细胞。A组:正常对照组(不予LPS和重组SLPI蛋白处理);B组:LPS处理组(加终质量浓度0.001 g·L-1的LPS);C组:低剂量重组SLPI蛋白干预组(加重组SLPI蛋白0.010 g·L-1和终质量浓度0.001 g·L-1的LPS);D组:中剂量重组SLPI蛋白干预组(加重组SLPI蛋白0.050 g·L-1和终质量浓度0.001 g·L-1的LPS);E组:高剂量重组SLPI蛋白干预组(加重组SLPI蛋白0.100 g·L-1和终质量浓度0.001 g·L-1的LPS)。然后进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实验、炎性介质释放实验以及转录因子STAT3活性实验,分别测定NE活性、炎性介质IL-6/IL-8表达量及转录因子STAT3的DNA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SLPI基因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发现重组SLPI蛋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NE活性[(17.78±0.54)nmol·L-1vs(5.46±0.12)nmol·L-1,P<0.05]。重组SLPI蛋白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性介质IL-6[(179.51±6.61)ng·L-1vs(63.13±4.55)ng·L-1,P<0.05]和IL-8[(192.98±7.65)ng·L-1 vs(103.42±4.76)ng·L-1,P<0.05]的释放及转录因子STAT3的DNA结合力升高。结论 SLPI可有效抑制NE活性,减轻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肾脏损伤与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健康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对照组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0.1 ml;内毒素组(LPS组)腹腔注射等容积LPS 5 mg/kg.每组大鼠分别于腹腔注射后1、4、8和12 h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动态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NF-κB在对照组基本无表达,LPS组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于实验后1 h即有升高,8 h达高峰,12 h略有下降.TGF-β1在对照组肾小管中少量表达,LPS组1、4及8 hTCF-β1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而12 h显著升高.电镜下观察到,LPS组于实验后4 h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空泡形成,刷状缘无明显改变;12 h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明显融合,系膜细胞线粒体嵴断裂,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扩张.结论 NF-κB参与了新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肾损害的病理过程,而TGF-β1可能促进肾组织修复,同时可能抑制NF-κB产生.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血症肝损伤幼年大鼠肝脏NF-κB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肝损伤幼年大鼠肝脏NF-κB的变化及与TNF-α、IL-6的关系。方法:18日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内毒素血症组,内毒素血症组根据制模后取标本时间不同分2 h、6 h、12 h、24 h 4个亚组(n=8)。内毒素血症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肝细胞的病理改变,ELISA测定肝组织匀浆TNF-α、IL-6含量,赖氏法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NF-κB活化水平。结果:光镜下内毒素血症组肝组织损伤以6 h最明显,损伤等级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内毒素血症组ALT水平6 h、12 h及24 h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内毒素血症组各个时间点肝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肝组织TNF-α、IL-6检测显示内毒素血症组6 h、12 h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可引起肝损伤,导致肝细胞的破坏和肝功能的改变;NF-κB的活化参与了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发生,可能是通过介导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合成使肝细胞发生炎性损伤。[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0):804-808]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脐血单核细胞(CBMC)经不同水平胆红素孵育后髓样分化蛋白2(MD-2)、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集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的脐血,经纤维蛋白结合法分离得CBMC,将其加入含不同水平胆红素(0μmol.L-1、17.1μmol.L-1、42.8μmol.L-1、102.6μmol.L-1、153.9μmol.L-1、220.6μmol.L-1和307.8μmol.L-1)的牛血清清蛋白溶液中孵育1 h,再加入脂多糖(LPS)刺激30 min。收集CBMC,采用反转录-PCR方法测定其MD-2、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LPS单独作用对CMBC MD-2 mRNA和TRAF6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低水平胆红素(17.1μmol.L-1、42.8μmol.L-1)单独作用对CBMC MD-2 mRNA和TRAF6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2.先经不同水平胆红素孵育,再接受LPS刺激,胆红素有抑制细胞MD-2 mRNA表达的趋势,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抑制趋势越明显;先经不同水平胆红素孵育,再接受LPS刺激,低水平胆红素促进细胞TRAF6 mRNA的表达,当胆红素≥102.6μmol.L-1时,抑制TRAF6 mRNA表达,胆红素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在相同胆红素水平作用下,随着MD-2 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TRAF6 mRNA表达水平随之降低。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CBMC MD-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TRAF6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高水平胆红素对二者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高浓度胆红素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脑白质胶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及iNOS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建立新生大鼠WMD模型,分别于HI后1 h、3 h、6 h、12 h、1 d、3 d及7 d处死,对其脑组织取材后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NF-κB及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新生大鼠脑白质中,实验组NF-κB表达水平于HI后1 h开始明显上升,12 h达到高峰,至7 d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2±2.5)vs(35.7±2.1);(62.3±2.9)vs(34.1±2.0);(75.0±3.7)vs(33.6±2.1);(126.2±4.3)vs(14.3±2.4);(81.1±2.6)vs(33.7±2.0);(40.2±2.5)vs(32.5±2.3);(34.6±2.6)vs(31.9±2.8),Pa<0.001]。实验组iNOS于HI后1 h表达开始显著增多,1 d达到高峰,至7 d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4±1.7)vs(22.7±1.9);(37.9±1.9)vs(21.7±1.2);(53.3±2.1)vs(21.9±1.0);(61.9±1.7)vs(21.7±1.3);(74.0±2.2)vs(22.7±1.5);(57.3±2.2)vs(21.1±1.1);(26.3±2.5)vs(20.8±1.6),Pa<0.001]。实验组脑室周围白质区NF-κB表达与iNOS呈正相关(r=0.977,P<0.001)。结论 HI可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NF-κB表达及iNOS水平显著增高,参与新生大鼠WM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7日龄新生SD大鼠共12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HIBD组、抗MIF中和抗体干预组(anti-MIF组,缺氧缺血后即予抗MIF中和抗体5 mg·kg-1腹腔注射),每组40只.于HIBD模型制成后6 h、12 h、24 h,3 d及7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观察各组脑缺血侧皮质区MIF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缺血侧脑组织匀浆TNF-α水平.结果 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皮质区MIF、TNF-α表达均在缺氧缺血6 h明显增加,24 h达高峰(Pa<0.01),7 d时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NF-κB表达在缺氧缺血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并维持至3 d(Pa<0.01),7 d降至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MIF组大鼠脑组织MIF、NF-κB、TNF-α的表达与HIBD组比较,在各个实验时间点均有降低(Pa<0.01).结论 MIF可能通过调控NF-κB的途径影响其脑皮质TNF-α水平,从而介导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