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腹部手术中常用的拉钩是直角拉钩,但腹部手术多半视野深,术野又小,很难能在直视下进行手术,给手术操作带来许多不便。为扩大手术视野范围,在直视下进行手术,于1976开始我们设计研制一种调角式拉钩,以利手术操作方便。它可根据手术的需要,在手术中随时扩大手术视野的范围。现已研制成功,经过试用,性能良好,效果令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广泛开展起来的一种手术方式 ,在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 ,法乐氏四联症矫治室缺、房缺修补左房粘液瘤摘除术。能更好保护心肌 ,减少术后并发症。我科于 2 0 0 1年 7月 - 2 0 0 2年 8月 5 5例心脏病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5例 ,男 2 6例 ,女 2 9例 ;年龄 4 - 5 4岁 ,平均年龄 14岁。心功能Ⅰ -Ⅳ级。 5 1例窦性心律 ,4例心房纤颤。其中先心室缺 2 7例、房缺 16例 ,左房粘液瘤 4例 ,法乐氏四联症紫绀型 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7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我国自制的拉钩式微创器械,开展了直视下微创洞穴式胆囊切除术(切口3~3.5cm),至此已开展手术58例,现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开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以来,收治了一些房缺、室缺、心脏肿瘤、心脏瓣膜病患者,灌注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特别是在初期阶段,有的造成严重后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9年以来行常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2例,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使心肌持续供血,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避免了再灌注损伤,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9例,女23例,房缺30例,均为继发孔房缺,室缺12例,其中膜部室缺10例,干下室缺2例,缺损最大10mm,最小4mm。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50岁,平均19.6岁。心功能分级,I级22例,Ⅱ级20例。心胸比率0.45~0.60。心电图:右心室肥厚15…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术同期行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术同期行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房纤颤(A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同期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行改良迷宫术治疗AF。结果术毕为窦性心律SR15例,1例仍为AF。无Ⅲ°房室传导阻滞、无心脏穿孔和死亡。随访1日至5年,14例为SR,3例为AF。结论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是一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手术患者术后监护特点,对11例常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及11例低温停跳手术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转机时间短、术后多巴胺用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入ICU监留时间明显缩短、护理工作量明显减轻等优点,考虑其与术式的心肌保护功能有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1997年10月~1998年3月间行心内直视手术22例,实验组行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65~40岁,平均233岁。室缺(VSD)3例,房缺(ASD)3例,二尖瓣狭窄(MVR)5例,术后并发频发室早1例,无死亡…  相似文献   

8.
孙国成  蔡振杰 《医学争鸣》1997,18(6):551-553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在瓣膜替换及畸形矫治同时心房内直视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19例,先天性继发孔房缺合并房颤1例,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经心房行迷宫式射频消融,同时行瓣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无手术死亡,18例房颤消失,其中窦性心律16例(80%),结性心律1例,心房扑动1例。随访9 ̄29个月,心律稳定,无远期死亡。结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7年1月~1990年8月在新疆医学院心外科专家协助下,在我区地、州级医院率先开展心脏直视手术38例,现就其治疗经过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本组31例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缺(ASD)11例(35.48%),室缺(VSD)17例  相似文献   

10.
陈冠中 《广西医学》1997,19(5):905-907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0例总结北海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陈冠中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常温心脏不停跳技术为心脏病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1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42岁,其中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11.
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在瓣膜替换及畸型矫治同时心房内直视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19例,先天性继发孔房缺合并房颤1例,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经心房行迷宫式射频消融,同时行辩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无手术死亡.18例房颤消失,其中窦性心律16例(80%),结性心律1例,心房扑动1例.随访9~29个月,心律稳定,无远期死亡.结论:本方法简捷安全,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基于防止心脏停跳下心肌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9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独特心脏手术模式。随着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进一步基础性理论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心外专家的认同。我院于1997年7月-2005年2月完成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26例,现将我们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20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教训。方法2000年9月-2007年11月对205例心脏疾病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术后行加强监护治疗。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1.95%;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缺术后残余分流3例。结论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完善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术中操作及术者、转机、麻醉人员的协调配合,术后严密的监护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平  陈冠中 《广西医学》2002,24(9):1384-1386
心脏直视手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手段 ,是借助低温麻醉或体外循环 ,打开心脏进行心内畸形纠正达到治疗目的。由于心脏直视手术开展 ,结束了过去心内畸形不能治疗的历史 ,使心脏病患者得到了治疗。1 心内直视手术的历史简介195 3年Lewis开始在临床应用低温麻醉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 ,用体表降温的方法 ,当体表降温至30℃时 ,上、下腔血流阻断可以安全延长至 6~ 8分钟 ,用这方法进行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95 7年 ,梁其琛首先在低温下行切开肺动脉主干 ,在直视下切开狭窄的肺动脉瓣〔2〕。这一低温心内直视手术成功 ,为我国开…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优点。方法 86例房缺患者,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修补,缝闭房间隔时注意排气。结果 全组无死亡。并发肺炎2例,治愈,?A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d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内环境影响小,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少,房缺手术由于术野表浅,操作容易,可作为该术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1例心脏直视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现察,上消化道出血是心脏手术后的另一种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其病因是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血流灌注不足,消化道粘膜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缺氧、粘膜坏死政演出血。经用输血、应用止血药及H2受体药物等可治愈。上消化迈出血常发生在辩股置换术后病人。临床资料我所自1993年1月到1994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155例,术后发生上泊化道出血11例,发生率7.09%,其中单纯便血8例,呕血加便血3冽,1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中室缺2例,房映会并动脉导管来闭1例,房缺合并室缺1…  相似文献   

17.
心脏直视手术要求无血的术野和对心肌的保护。从 5 0年代以后全世界的心内直视手术几乎都是在心脏停跳下进行 ,经过长期的探索 ,人们发现对停跳的心脏采用各种办法也难以达到对心肌的完美保护 ,手术时间越长 ,心肌受损越重 ,因而转向不停跳方面发展 ,近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浅低温不停跳技术。我们于 2 0 0 2年采用并行体外循环心脏空跳右心系统直视手术技术 ,并获得成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1月共为 6 6例先心病患者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不停跳组 (试验组 ) 36例 ,包括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8.
金敏 《苏州医学》2007,30(1):57-59
房间隔缺损(下称房缺)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畸形,约占先心病患者的15%~20%,房缺外科治疗的唯一禁忌是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造成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的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将提高50%~60%。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9月对30例成人房缺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总结法洛三联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5年1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法洛三联症16例,其中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左上腔静脉,手术方式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房缺修补、疏通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切开,其中13例采取了心脏不停搏的.本组无死亡,7例术后残留Ⅰ-Ⅱ级收缩期杂音,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本病一级诊断明确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膜式氧合器在5例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自1953年Gibbon首次成功地将体外循环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已从重屏式氧合器发展为较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膜式氧合器(膜肺)。使复杂的心脏直视手术可以在长时间内安全度过,克服了先前鼓泡式氧合器因血液和氧气直接接触引起的血细胞的破坏和蛋白质变性,以及手术后引起的灌注肺、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我院从1989年至今在复杂的长时间的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