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每天2次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4万u,夹管2 h后开放引流血性脑脊液.术后每2~3 d 复查头部CT,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将以往单侧脑室引流的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48 h,治疗组神志清楚27例,占61.0%;对照组神志清楚17例,占4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 d,治疗组31例脑室内血肿基本清除,占86.1%;对照组23例脑室内血肿基本清除,占6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引流时间2~7 d,平均4 d;对照组引流时间2~15 d,平均9 d,治疗组引流时间明显缩短.1月后GCS评分,治疗组优良11例,轻残18例,重残4例,死亡3例;对照组优良6例,轻残14例,重残9例,死亡7例.以优良和轻残视为有效,治疗组有效率80.6%,对照组有效率5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综合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铸型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脑脊液置换、尿激酶灌注的方法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全脑室铸型12例。结果12例患者,72h头颅CT显示脑室积血大部分清除,7d头颅CT显示9例基本清除,10d头颅CT显示2例基本清除。12d头颅CT显示1例血肿基本清除。12例患者,经治疗4周时,GOS评分:优良5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该治疗方法是一种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全脑室铸型的有效的方法,可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行脑室和腰大池穿刺置管,辅以尿激酶溶纤双向引流。结果:患者术后4周依GCS分级:优良41例,轻残28例,重残9例,死亡3例。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经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生存病例中优良12例,轻残4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5.38%。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具有微创、显效、死残率低、提高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谢冰伟 《临床医学》2010,30(2):47-48
目的探讨脑室、骶管持续引流对脑出血后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46例脑出血后脑室铸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25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血肿清除的基础上行脑室、骶管持续引流,并给予尿激酶反复冲洗,椎管内应用地塞米松,并用钙离子拮抗剂。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应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痊愈4例,轻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脑积水1例,病死率为32.0%;对照组轻残2例,重残4例,脑积水2例,无痊愈及植物生存病例,病死率为71.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P0.01)。结论脑室、骶管持续引流是目前治疗脑出血后脑室铸型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肺部感染、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术后2h行尿激酶灌注,术后第1天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3例(44.2%),中残11例(21.2%),重残5例(9.6%),死亡13例(25.0%)。结论采用本法治疗,能达到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积水、加速脑水肿廓清、清除脑室内积血的目的,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尽早行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灌注,术后第2天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136例采用本法治疗的患者中,恢复良好的为58例(42.6%),中残49例(36.0%),重残12例(8.8%),死亡17例(12.5%)。结论早期应用此法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额中回入路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额中回入路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17例(A组),以传统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该类患者27例为对照组(B组),并相互比较.结果:随访1~6个月,按GOS评分.A组,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B组,恢复良好3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A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额中回入路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是治疗重型脑室铸形血肿的有效手段,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双向置管液化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侧脑室置管,配合尿激酶液化引流,椎管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45例,与内科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结果 治疗组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神志转清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再出血率无增加。结论 尽早清除脑室积血,解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重型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双向置管液化引流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单纯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比较两组脑室引流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NIHSS、ADL评分、术后7、14d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室引流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d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的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组织压迫症状,保证脑脊液循环畅通,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重症脑室出血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期降低其死亡率。方法:收集重症脑室出血患者(GCS评分<7分)17例,早期采用双侧脑室交替或同时引流和尿激酶灌注,并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以及改善脑微循环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17例中,存活12例(70.59%),其中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死亡(29.41%)。结论:尽早疏通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与脑微循环是重症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采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综合措施治疗重症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的治疗,以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病率。方法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结果经尿激酶治疗后,4例未发生延期脑积水,占80%;1例为高压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占20%。结论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能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降低继发性脑室出血(Secondar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IH)病人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29例SIH病人头颅CT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采用开颅超早基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尿激酶反复冲洗持续外引流术,或单纯脑室尿激酶反复冲洗持续外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存活19人,死亡10人,死亡率为34.48%。存活病人三个月随访结果为:良好6人、中残8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符合标准的双侧脑室铸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脑室内注入1万U尿激酶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脑室内注入10万U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25%、血肿完全清除时间(4.6±2.1)天;对照组有效率54.84%,血肿完全清除时间(7.7±2.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肺部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引流加大剂量尿激酶早期脑室内注入治疗方法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可在影像学严密监测下用于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剂量尿激酶配合地塞米松在脑室出血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诊断的52例脑室出血病人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后采用大剂量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脑室内灌注.结果:随访3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37例(71%),中残IO例(19%),重残2例(4%),死亡3例(6%).生存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情况:ADL1者14例,ADL2者21例,ADL3者12例,ADLA者2例.结论:脑室出血病人早期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后采用大剂量尿激酶灌注脑室内,可加快脑室内血凝块的溶解速度和清除时间,联合地塞米松(5mg)灌注脑室内,可减少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5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灌注,同时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或反复腰穿置换脑脊液;对照组24例,采用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及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果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加脑脊液置换术提高了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存活率,减少了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联合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基因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讲座基因重组链激酶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基因重组链激酶组较尿激酶组术后第1天平均引流量及第4天脑室血肿减少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病死率及功能预后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基因重组链激酶比尿激酶能更好地溶解引流脑室内血肿,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叶景熙  燕小勇  辜勇 《华西医学》2007,22(3):473-47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延期性脑积水的预防。方法: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结果:11例无延期脑积水,占85%;2例为延期脑积水,占15%。结论:在脑室持续引流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能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多点微创硬管抽吸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用多点微创抽吸法解除重症高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压高的方法。方法 39例重症病例依CT所见分型,用微创穿颅置硬导管抽吸引流方法治疗,分别在血肿中三点置管2例,血肿两点置管15例,双侧脑室额角置管8例,血肿一点加一侧脑室置管11例,血肿两点置管加对侧脑室置管2例,双侧室体部置管1例。结果 39例全部存活,ADL分级;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8例;Ⅴ级3例。结论 多点微创硬管抽吸引流是缓解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颅压高,排除颅内积血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行侧脑室引流术及注入尿激酶治疗30例脑室出血病人,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0例,治愈、好转25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83.3%(25/30)。结论侧脑室引流术及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