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微粉碎对骨碎补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III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61.4~23.5μm。  相似文献   

2.
刘珂弟  乔雪  梁永红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1,42(3):510-514
目的对市售骨碎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为骨碎补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对购自全国各地共33批骨碎补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利用LC-MS指认特征色谱峰,并结合药材性状特征探讨品种鉴别方法。结果建立了33批市售骨碎补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色谱峰。将化学组成与药材性状特征进行了关联,骨碎补药材分为4大类,其中包括正品槲蕨与常用混淆品种大叶骨碎补,另外两类药材的原植物尚待鉴定。结论建立的HPLC方法可应用于骨碎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别骨碎补和大叶骨碎补。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液相色谱鉴别方法。结果:骨碎补和大叶骨碎补性状、显微特征存在明显不同,薄层色谱鉴别和液相色谱鉴别显示大叶骨碎补不含柚皮苷。结论:本实验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准确地将骨碎补和大叶骨碎补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骨碎补品种混乱,目前市场上骨碎补的混淆品大多是一些其他品种的蕨类植物,和正品有着很多共同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应仔细区分。文章从品种基源的角度出发,厘清骨碎补正品和其混淆品的性状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药骨碎补与其混伪品普通凤丫蕨进行对照鉴别,以期为中药骨碎补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四个方面对骨碎补和普通凤丫蕨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骨碎补和普通凤丫蕨在基源植物的叶型、叶柄,根状茎的断面特征,维管束数目与排列方式,鳞片着生方式及是否有锯齿,标识成分柚皮苷含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对IL-1β介导的SW1353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探索最适药物干预浓度范围。方法细胞分为正常组、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5组共6组,每组均以IL-1β10 ng/mL诱导细胞致炎,骨碎补1.0组以骨碎补1.0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5组以骨碎补0.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25组以骨碎补0.2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125组以骨碎补0.125 mg/mL加药干预,骨碎补0.0625组以骨碎补0.0625 mg/mL加药干预,在12、24、36、48 h 4个时间点检测SW1353细胞的增殖率与凋亡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细胞增殖情况可见: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4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细胞均呈不增殖状态(P<0.01),0.0625组细胞增殖在12 h与36 h时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在24 h与48 h时较正常组略低(P<0.01);细胞凋亡情况可见:骨碎补1.0组与骨碎补0.5组两组细胞凋亡率在10%以上,存活率不足正常组90%(P<0.01),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5组3组细胞凋亡率<10%;光镜下结果可见:骨碎补1.0组、骨碎补0.5组两组细胞状态不佳,数量较少,骨碎补0.25组、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5组3组细胞状态与正常组细胞相仿,但骨碎补0.25组细胞数量较少,骨碎补0.125组、骨碎补0.0625组细胞数量与正常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干预IL-1β介导的SW1353细胞选择的最适浓度范围为0.0625~0.25 mg/mL。  相似文献   

7.
骨碎补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具有补骨强肾、续伤止痛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等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而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发现有中华槲蕨、光叶槲蕨、崖姜、大叶骨碎补混充骨碎补供药用,给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带来了困难,现将骨碎补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经骨碎补总黄酮诱导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够诱导兔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骨碎补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rlze)J.Sm的干燥根茎。药性苦、温。归肝、肾经。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骨质疏松,外治斑秃、白癜风。骨碎补治疗骨科痰患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含骨碎补的中药成方制剂多为丸剂;其中骨碎补多以生药粉入药;生品和烫制品入药较多;骨碎补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通过对骨碎补在中药复方制剂中应用情况的分析,来综合开发利用骨碎补及含骨碎补制荆。所以我们应从发展中医药理论的角度结合临床为出发点,加强骨碎补在复方制剂中的综合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利用药用骨碎补类植物提供形态学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水龙骨科12个属、骨碎补科2个属共26种植物的孢子形态。结果药用骨碎补类植物孢子均为二侧对称、单裂缝的两面型孢子,极面观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豆形或椭圆形;根据其孢壁的结构和纹饰,有疣状、瘤状、光滑具附属物、波纹状、不规则块状和刺状6种纹饰。结论孢子的形态特征对于槲蕨亚科(Drynarioideae)9种药用骨碎补类植物的鉴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亚硝酸钠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75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抗脑衰胶囊组、骨碎补总黄酮组和骨碎补总黄酮+抑制剂组,每组15只。抗脑衰胶囊组灌胃抗脑衰胶囊混悬液585 mg/kg;骨碎补总黄酮组灌胃骨碎补总黄酮溶液97.5 mg/kg;骨碎补总黄酮+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中药骨碎补的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振生  范崔生 《中药材》1993,16(11):38-39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的骨碎补及《证类本草》的舒州骨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六的骨碎补,均为槲蕨科的槲蕨,《图经木草》,《本草衍义》的骨碎补应为槲蕨科的中华槲蕨,《征类本草》的戊有碎补,《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七的骨碎补应是石莲姜槲蕨,《证类本草》的海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分别为骨碎补科的骨碎补和百合科的知母。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法优选骨碎补膨化炮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选择膨化法炮制骨碎补的最佳条件。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膨化法炮制骨碎补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膨化气压2.0Kg/cm2时,保温时间4min,骨碎补中柚皮苷的含量符合《中国药典》炮制骨碎补的标准。结论:筛选的膨化法炮制工艺,能确保骨碎补炮制品的临床用药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交法优选沙烫骨碎补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选择沙烫骨碎补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沙烫骨碎补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每100kg骨碎补用500kg沙子,沙温180℃,烫制1min为最佳工艺。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制定骨碎补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骨碎补与大叶骨碎补的鉴别张雪琴魏加印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21009骨碎补为常用中药,始载宋代《开宝本草》,《本草纲目》列入草部石草类。全国各地所用骨碎补共有2科7种之多。目前,亳州市场有售大叶骨碎补(硬骨碎补)。《中国药典》收载供药用只有2种。大叶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骨碎补中有效成分治疗骨折类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从TCMSP数据库中搜索中药骨碎补的有效活性成分,以OB≥30%和DL≥0.18为筛选条件,得到骨碎补中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基因;(2)分别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中筛选骨折对应靶基因;(3)取骨碎补靶基因和骨折靶基因的交集,得到骨碎补-骨折共同靶基因并构建中药调控网络;(4)利用软件Cytoscape构建"骨碎补-活性成分-靶基因-骨折"调控网络;(5)利用string软件构建PPI网络,并找出核心基因;(6)对骨碎补-骨折共同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骨碎补作用于骨折的有效活性成分有14个,骨碎补-骨折共同靶基因55个,共同靶基因组成73种功能富集以及101条网络通路。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骨碎补在治疗骨折类疾病时,通过多成分、多靶基因、多通路的共同作用显效,为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贺旭峰  祝涛 《中医正骨》2013,(11):67-69
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能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种良药.近年来,有关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虽然这些研究尚存诸多不足,但已为骨碎补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和研究脉络.文章从骨碎补对骨组织形态、骨折愈合相关细胞及细胞外其他相关因素的作用几个方面对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碎补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活血、续筋、补肾、強骨功效,现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肾虚骨痿、耳鸣耳聋、斑秃、白癜风以及牙周病、过敏疾病等。本文通过系统归纳骨碎补功能主治的历代本草记载和全面综述骨碎补治疗各种疾病的现代机理,为骨碎补的进一步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提供依据和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及菟丝子总黄酮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UMA-106-01成骨细胞株进行成骨细胞培养,观察ALP活性和3H-TdR掺入的情况。结果24h培养液中骨碎补总黄酮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ALP活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01。48h培养液中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细胞内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ALP活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0.001。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24h3H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3种中药总黄酮对成骨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以骨碎补总黄酮最为广泛,淫羊藿总黄酮次之,菟丝子总黄酮最差。  相似文献   

20.
骨碎补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颖  房德敏 《中草药》2009,40(2):323-326
骨碎补黄酮类化合物是骨碎补中含有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具有促进骨折愈合、防治骨质疏松、抗氧化、抗炎、调血脂、抗过敏、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综述了骨碎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骨碎补黄酮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