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88例,将患者盲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以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与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转阴共36例,转阴率为81.82%,对照组转阴9例,转阴率为20.45%,观察组患者转阴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LT、总胆红素、白蛋白与Child-pugh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与Child-pugh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ALT、总胆红素、白蛋白与Child-pugh评分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够显著提高转阴率,改善肝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Child-pugh 评分、ALT、TBIL、Alb 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6个月后2组 HBeAg、HBV-DNA 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 HBeAg、H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效果可靠、安全,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体内长期有病毒活跃复制,最终导致肝硬化。对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虽然已错失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仍然可以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84%,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14%。现将本科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58-325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31例和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30例.观察两组肝功能恢复率、HBV-DNA阴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1年,疗效进一步提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拉米夫定对活动性、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对36例活动性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血清HBVDNA阳性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0、1一日一次,并与病情相似未用拉米夫定治疗者36例做对照,每2~3周进行症状、体征、血尿常规、肝功、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等检查并记录.结果 治疗6个月统计,治疗组36例中,病情好转21例(58.33%),死亡9例(25.00%).对照组36例中,病情好转14例(38.89%),死亡16例(44.44%).两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对活动性失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可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刘君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63-164
目的通过观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乙肝失代偿肝硬化12个月和24个月时患者HBV-DNA的下降值要远远大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乙肝失代偿肝硬化要比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阿德福韦酯对病情处于活动性代偿期阶段的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病情处于活动性代偿期阶段的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拉米夫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用药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肝硬化症状消失时间、HBV检测结果转阴时间、乙肝肝硬化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阿德福韦酯对病情处于活动性代偿期阶段的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为70、72、72例。各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C组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肝肾功能、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Child-pugh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24、48周时,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组>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C三组治疗过程中死亡例数分别为2、4、8例。其余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均为抗乙肝病毒的理想药物,二者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增加抗病毒效果,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春梅  穆秀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54+56-54,5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用药方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结果 治疗48周后,两组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8),对照组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肝功能、TGF-β1与IL-8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生活量表评分.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44%,显著低于观察组(86.84%)(P<0.05);②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预后,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等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治疗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及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日;疗程均为1年。结果两组患者在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在HBV-DNA下降程度及病毒耐药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好,不易耐药,适合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善荣  吕峰  饶建国 《安徽医药》2008,12(6):548-549
目的观察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组17例,两组病例均给予护肝、间断输注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维生素应用,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qd,〉1年。结果1年后两组患者HBV-DNA、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均下降,血清白蛋白(ALB)升高,Child-Push评分降低,但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疗效,并可能减缓肝硬化进展,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乙肝肝硬化(HBV-C)的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重点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失代偿期PBC患者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此时段内16例失代偿期HBV-C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失代偿期PBC组以GLB、ALP、GGT及D-BIL升高明显,发生胆汁淤积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PBC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HBV-C组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T延长更明显、PLT下降更明显.失代偿期PBC组自身免疫性指标常阳性.结论 失代偿期的原发性PBC治疗应该以激素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患者治疗仍然应该以抗病毒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的预后略好于PBC.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对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尧 《医药导报》2001,20(7):444-446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肝硬化患者对抗病毒治疗无效 ,且对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用IFNα治疗是危险的。拉米夫定(lamivudine)副作用小、抗病毒力强 ,临床试验表明 ,拉米夫定对肝硬化甚至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仍可望获得良好效果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不是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本文对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概况作一综述。1 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时 ,由于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 ,不断表达和释放抗原 ,因而持续引起肝内的炎症活动 ,使肝内纤维化不断加重 ,最终导致肝硬化。因此 ,对有病毒复制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服用1年。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86.67%,HBV-DNA转阴率86.7%,HBeAg转阴率56.7%,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提高HBV-DNA及HBeAg转阴率,改善肝功能失代偿的症状,使病情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YMDD变异和安全性。方法 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33例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以上两组的疗程为96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变化、YMDD变异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的HBV DNA转阴率和Child-Pugh评分改善,但两组之间进行这两项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发生YMDD变异,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异数增加,而联合治疗组未发生变异。72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各有2例死亡,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的疗效与安全性均相似,但能显著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二者联合是一种有效且理想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疗效、YMDD变异和安全性。方法 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予拉米夫定100mg/d;B组29例恩替卡韦0.5mg/d治疗。以上两组的疗程为96周。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变化、YMDD变异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的HBVDNA转阴率和Child-Pugh评分改善,但两组之间进行这两项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发生YMDD变异,随着时间延长,变异数增加,而恩替卡韦组未发生变异。72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组有2例死亡,恩替卡韦组1例死亡,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其疗效与安全性与拉米夫定相似,但能显著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是一种有效且理想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分为代偿期40例和失代偿期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第24周及第28周ALT恢复正常及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IL和AL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时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耐药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性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男性患者46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性激素水平差异。之后病例组给以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根据24周的应答情况,分为两组(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差异。结果:1.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与健康男性比较,泌乳素(PRL)水平明显升高,睾酮(T)、雌二醇(E2)水平明显降低。2.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泌乳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睾酮、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3. 治疗后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泌乳素、睾酮、雌二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性激素功能紊乱.2.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性激素功能紊乱。3. 性激素功能紊乱的改善与否与24周时的应答情况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HBV-DNA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在保肝、利尿、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拉米夫定。观察期为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明显改善,HBV-DNA定量显著下降,而联合用药组在肝脏生化指标改善及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在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时发挥优势互补作用,能迅速控制病情,改善生化指标,降低病毒载量,不宜产生耐药性,患者可以长期而安全地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