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TAPP)和完全腹膜外(TEP)两种手术入路在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定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腹腔镜TAPP与TEP原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7篇随机对照试验(552例患者)纳入分析,TAPP组302例,TEP组250例。TAPP组与TEP组相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WMD=8.49,95%CI(-1.37,18.35),P=0.09〕、术后住院时间〔SMD=0.11,95%CI(-0.12,0.34),P=0.34〕、术后复发率〔OR=1.37,95%CI(0.36,5.20),P=0.64〕、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发生率〔切口感染:OR=4.27,95%CI(0.85,21.57),P=0.08;尿潴留:OR=0.61,95%CI(0.21,1.78),P=0.36〕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在术后24 h疼痛方面,TEP组术后疼痛更轻〔WMD=0.72,95%CI(0.58,0.87),P〈0.000 01〕。结论目前证据显示,TEP术后24 h疼痛程度比TAPP术更轻;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10间收治的121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观察组(61例)实施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TAPP和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有确切效果,其中TEP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EP组与TAP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例数等。结果:与TAPP组相比,TEP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囊血清肿、术后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腹股沟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TEP可进一步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对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TEP)与经腹腹膜前(TAPP)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TEP疝修补术(TEP组)和腹腔镜TAPP疝修补术(TAPP组)的9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比较TEP组和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TEP组与TAP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16)min比(68±17)mini、术中出血量[(7.0±1.2)mL比(8.0±1.4)mL3、术后疼痛分数[(2.0±1.1)分比(1.8±1.1)分]、术后住院时间((3.1±1.4)d比(3.3±1.2)d]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4.2±1.0)d比(4.5±1.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TEP组和TAPP组的手术费用分别为(8033+536)元和(9632+643)元,TAPP组较高(P=O.00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6.3%,6/95),2组各3例,包括阴囊血(清)肿3例、暂时性感觉神经障碍1例,尿潴留2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1.000)。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35个月、(20.0±10.2)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TEP与TAPP疝修补术均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两者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疝修补术从传统张力疝修补,转变到无张力修补,再到腹腔镜修补。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优势明显,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两种修补术式。长期以来,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本文从TAPP和TEP在治疗原发单侧疝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总住院时长、治疗复发疝及双侧疝的疗效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得出成人原发单侧腹股沟疝最好选用TEP。在治疗复发疝时,优先考虑TAPP。在治疗双侧疝时,TAPP和TEP暂时未见明显差异。临床医师在使用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时应选用更熟悉更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南京市栖霞区医院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32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TAPP及TEP组,各160例。比较2组手术时长及临床效果、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的概率、心理状态。 结果TAPP组与TEP组双侧疝手术时长、单侧疝手术时长、疼痛持续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无差异,但TAPP组住院时长短于TEP组(P<0.05);TAPP组和TEP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EP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TAPP组(P<0.05)。 结论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过程中,腹腔镜TAPP及TEP术式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sis,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30例,随机分为TAPP组和TEP组。评定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镇痛泵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TEP组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TEP与TAPP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基本相同,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采用医用胶与钉合固定补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文数据库,时间限定为2018年10月前。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986例患者,其中医用胶组491例,钉合固定组4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钉合固定组相比,医用胶组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低(MD=-0.99,95%CI=-1.58~-0.41,P<0.001),术后VAS较低(MD=-1.71,95%CI=-1.84~-1.57,P<0.00001),术后麻木或异物感较少(OR=0.23,95%CI=0.07~0.75,P<0.05)。两组术后血清肿(OR=1.77,95%CI=0.99~3.16,P=0.05)、术后感染(OR=1.77,95%CI=0.51~6.19,P>0.05)、术后尿潴留(OR=0.69,95%CI=0.20~2.32,P>0.0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医用胶固定补片,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VAS评分、麻木或异物感优于钉合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厦门市第五医院181例成人原发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行TE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术式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TEP组Lichtenstein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5±2.2)、(9.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4,P=0.000)。TEP组与Lichtenstein组住院费用分别为(8 601±1 726)、(6 922±2 01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2,P=0.000)。TEP组与Lichtenstein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4%vs 3.81%,χ2=0.002,P=0.962)、(0%vs 0.95%,χ2=0.728,P=0.394),二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TEP与Lichtenstein术式均可较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原发腹股沟疝的治疗,但同样条件下优先选择TEP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点固定法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确诊并行TEP的50例双侧腹股沟疝男性患者,其中33例行免气囊、免固定的TEP(免固定组),17例行免气囊、单点固定法TEP(单点固定组),分析两组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免固定组相比,单点固定组手术时间较短[70(55,80)min vs.90(65,105)min,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应用镇痛药(41.2%vs.39.4%,P=0.903)、术后排气时间[(15.2±4.3)h vs.(14.1±4.0)h,P=0.396]、下床活动时间[(20.0±2.8)h vs.(20.8±4.1)h,P=0.436]、住院时间[3(2,5)d vs.4(3,5)d,P=0.199]、术后血清肿发生率(11.8%vs.21.2%,P=0.3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与免固定TEP相比,单点固定TEP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是安全、可行的,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及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并分析血清肿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腹股沟疝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PP组(45例)及TEP组(30例)。分别监测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 结果相对于TEP组,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50±4.25)min比(65.36±6.52)min,P<0.05]。但TAPP组住院费用高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0.07)万元比(1.25±0.05)万元,P<0.05]。TAPP组和TEP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1.34)d比(3.55±1.20)d,P>0.05]。TAPP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1/45)比13.33%(4/30),P<0.05]。 结论相对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TEP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TAPP住院费用相对较高。TAPP相对于TEP可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概率。合理的术式选择,准确的术中操作可能是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235例(274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PP 139例(163例次),TEP 96例(111例次),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结果手术无中转,TAPP和TEP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分数VAS、2周以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APP和TEP的复发率分别为1.8%和0.9%(P=0.524),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5.3%和 10.8%(P=0.282),前3位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5.5%比4.5%,P=0.707),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 (5.5%比3.6%,P=0.464)和尿潴留(3.1%比2.7%,P=1.000);TAPP住院费用高于TEP(P= 0.000)。结论 TAPP和TEP都是安全有效的无张力手术,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比术式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式选择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 162例(17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远期慢性疼痛等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病例.下床活动时间、近期并发症、住院天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APP组的手术时间,复发疝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TEP组(均P<0.05),TEP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TAPP( 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性好,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具体的要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者本人的手术技能而定,不能盲目采取统一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间隙补片修补术(TEP)与Lichtenstein修补术(LI)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1990年1月—2015年3月对比分析TEP与LI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等相关结局指标。结果:共有16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此分析,包括4368例患者,其中TEP组2081例,LI组2287例。TEP组与LI组相比,血肿发生率降低(OR:0.77,95%CI:0.61~0.97,P=0.03)、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OR:0.38,95%CI:0.20~0.72,P0.05)、腹股沟区敏感性受损发生率降低(OR:0.24,95%CI:0.16~0.36,P0.05)、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减少(OR:-4.34,95%CI:-5.79~-2.88,P0.05)、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降低(OR:0.42,95%CI:0.29~0.6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总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发生、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与LI相比,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更短,远期疼痛发生率降低,两组远期复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腹腔镜下修补的138例符合标准的腹股沟疝病人。TAPP治疗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A组,TEP治疗的68例患者为B组。比较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TAPP组与TEP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9229.0±72.8)元和(8928.4±127.5)元(t=5.243,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7.015、1.742、1.161、0.091,P=0.057、0.084、0.248、0.927)。并发症方面,二组腹股沟区血清肿、尿潴留、术后疼痛、阴囊气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0.229、0.079、0.771、0.145,P=0.747、0.633、0.779、0.380、0.703)。2组术中均未出现重要血管、腹腔器官等意外损伤。术后随访2年,无1例复发和补片感染发生。结论 TAPP及TEP治疗腹股沟疝均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TEP较TAPP能减少住院费用。初学者或普通外科医生应首选TAPP,TAPP能为TEP打下基础,TEP适合从事疝外科的专科医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中山市民众医院21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其按患者意愿选择术式划分为TAPP组(126例)与TEP组(90)例,分别行TAPP与TEP术式。对比二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情况、住院费用,以评价手术效果;统计二组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评价患者焦虑程度变化。结果二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0.619、0.397)。TEP组住院费用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TEP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结论腹腔镜下TAPP及TEP疝修补术均具备较好的临床疗效,TEP方案虽然住院费用较高,但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二者各有优势,需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两种术式对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64例因双侧腹股沟疝在中信惠州医院微创外科进行疝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TAPP或TEP手术,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中术式改变比例、手术后1年复发比例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TEP手术时间较TAPP长;两者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变术式比例、术后1年复发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和TEP均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腹股沟双侧疝,两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临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采用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P术式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响。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例嵌顿疝自内环口处行小切口回纳疝内容后再行TEP。手者行术时间(46±20)min,15例术后放置引流管,住院时间4~6 d,术后阴囊气肿3例,血清肿、阴囊血肿6例,随访11~59个月,复发2例。 结论TEP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复发率低、恢复快,TEP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0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3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00例(357侧),其中TAPP 221例(273侧),TEP 79例(84侧).TAPP:建立气腹后打开腹膜,回纳疝囊,分离出腹膜前间隙,置入补片后钉合器固定,关闭腹膜.TEP:在腹膜前钝性建立足够间隙,回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和经腹腔腹膜前腹沟股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腹腔镜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TEP组和TAPP组,各55例,比较两组转归速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异物感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P组切口长度、对侧隐匿性疝发生率均高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3,χ2=2.968,P=0.000、0.000)。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5、2.628、1.748,P=0.000、0.000、0.000)。不同时点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异物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异物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APP组,阴囊气肿、血清肿、腹股沟区域感觉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6.275、5.080,P=0.000、0.000、0.000)。 结论TEP与TAPP均是安全有效的术式,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