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伤寒并肠穿孔治疗效果的措施。方法对34例伤寒并肠穿孔病人的病因、处理原则、手术方法、预后、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34例均行单纯肠修补术,术后予以补充水电解质,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伤寒抗感染治疗。结果死亡1例,33例治愈,其中并发术后肠出血7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并发切口感染4例,经二期缝合及抗感染后治愈;无再穿孔。结论尽早手术是治疗伤寒并肠穿孔成功的关键,改善生活环境,减少发病,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及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秘鲁利马Cayetano Heredia大学医院1972年~1986年12月收治96例伤寒并发肠穿孔病例,并讨论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后果等关系。结果:伤寒病人有肠穿孔者占7.8%,年龄在  相似文献   

3.
伤寒并发症病情凶险,多数需行急诊手术治疗。我科1985年3~9月收治伤寒并发症病人23例。现将诊治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性别:男15例,女8例,10~20岁患者8例,20~40岁患者15例。以青壮年发病率高。二、并发症发生数:肠穿孔15例,肠出血5例,急性伤寒性胆囊炎3例,其中1例合并有胆总管结石。三、手术方法:肠穿孔15例,8例作肠切除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7例作单纯穿孔修补术,并用大  相似文献   

4.
小儿伤寒肠穿孔4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小儿伤寒肠穿孔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14岁,平均9.8岁。入院前误诊14例,治愈39例,死亡6例,并发肠瘘6例。结果提示:小儿伤寒肠穿孔以学龄期儿童发病率最高,穿孔多发生在伤寒病病程的第2、3周,部位多在距回盲瓣50cm内的回肠肠系膜对侧缘。  相似文献   

5.
结肠穿孔的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急诊手术治疗不同病因致结肠穿孔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笔者对18例不同原因的结肠穿孔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8例中2例自发性升结肠穿孔,全身情况差,全腹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污染严重,行冲洗腹腔,修补穿孔,穿孔近端造瘘。术后均出现不可逆性休克,治疗无效死亡。2例纤维结肠镜检致乙状结肠穿孔,行肠破裂修补术;13例癌性结肠穿孔,1例乙状结肠扭转肠坏死穿孔,腹腔污染严重,病情严重,分期手术,治愈出院。 提示结肠穿孔的手术方式是决定预后的关健,治疗应当个体化,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腹腔污染程度,致穿孔病因来决定手术方式:纤维肠镜检查所致结肠穿孔,可实施一期修补手术。癌性溃疡致结肠穿孔宜采取分期手术的方式;自发性结肠穿孔应根据情况采用一期或分期手术。手术治疗应与综合治疗并重。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及肠穿孔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检测38例肠梗阻和36例肠穿孔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肠梗阻和肠穿孔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其中绞窄性肠梗阻和需手术治疗的肠穿孔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别高于单纯性肠梗阻和非手术治疗的肠穿孔患者,而TNFα变化不大。IL6与TNFα呈正相关。提示TNFα与IL6参与了两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而且IL6还可作为判定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伤寒肠穿孔是伤寒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在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高发,有较高的死亡率。我院于1990年至1998年共收治84例伤寒肠穿孔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84例中,来自农村60例,男70例,女14例,年龄7—63岁。肠穿孔多发生在发热开始后第11~18天,平均13.7天。8例就诊时无发热病史。肠穿孔发生至手术平均2天,死亡组3.4天。合并伤寒肠出血4例,妊娠期穿孔1例。术中穿孔距回盲部5~70cm,平均292cm。穿孔大小平均0.43cm,有5例为2处或3处穿孔。 2…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4年10月至1988年10月,共治疗肠间脓肿35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1~6岁9例,7~14岁5例。病因:坏疽性阑尾炎术后9例,肠梗阻术后6例,伤寒肠穿孔术后2例,胃穿孔  相似文献   

9.
刘振平  戴宗成 《腹部外科》1997,10(3):115-116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穿和前多无典型伤寒临床表现;穿孔后病情较重,因延迟手术治疗严重影响预后。本文报告62例肠伤寒穿孔,临床表现多为逍遥型,均经手术治疗,分别行肠穿孔修补、肠切除肠吻合和肠造瘘术。我们认为,穿孔后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及合理术式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蛔虫性急腹症临床常见。我院小儿外科1980年至1991年共收治蛔虫性急腹症115例,占同期急腹症住院病例的6.32%,其发生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嵌顿性斜疝和肠套叠而居第四位。115例中,蛔虫性肠梗阻81例,胆道蛔虫26例,阑尾蛔虫7例,胰管蛔虫1例。保守治疗79例,手术36例。除2例因肠穿孔伴中毒性休克术后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小儿蛔虫性急腹症可导致肠穿孔、腹膜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及早正确诊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小肠穿孔     
本文分析了78例小肠穿孔的病因、临床特征,并对治疗及合并症的处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小肠穿孔以13~25岁常见。病因以伤寒多见(66.67%),穿孔部位以回肠多见(92.31%)。小肠穿孔很少见到象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板状腹,且X线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亦比后者低。因小肠穿孔目前尚缺乏定位诊断方法,故误诊率较高,本组误诊28例(35.89%)。对小肠穿孔应及早手术。本组中手术时间在穿孔后48小时以上者,其死亡率是24小时内手术的8.6倍,手术时机与死亡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在手术治疗中,作者强调了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和全身的支持疗法。本组死亡11例(14.10%)。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肠穿孔在以往死亡率高达60%,虽然近年来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死亡率仍较高。从新生儿自身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我们对新生儿肠穿孔治疗作了分析探讨,望有助于今后提高新生儿肠穿孔治疗的生存率。现根据我院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自1980~1997年共收治肠穿孔186例,其中新生儿肠穿孔20例,占同期肠穿孔病例的10.8%。20例新生儿肠穿孔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3~28天之间。小肠穿孔12例,结肠穿孔7例,盲肠穿孔1例。体重低于2500克8例,早产儿3例,并发硬肿症5例,并发败血症4例,并发肺炎3例。 二、肠穿孔的原发疾病 小肠闭锁肠穿孔4例,坏死  相似文献   

13.
小儿蛔虫性急腹症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福康 《普外临床》1994,9(1):37-39
蛔虫性急腹症临床常见。我院小儿外科1980年至1991年共收治蛔虫性急腹症115例,占同期急腹症住院病例的6.32%,其发生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嵌顿性斜疝和肠套叠而居第四位。115例中,蛔虫性肠梗阻81例,胆道蛔虫26例,阑尾蛔虫7例,胰管蛔虫1例。保守治疗79例,手术36例。除2例因肠穿孔伴中毒性休克术后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小儿蛔虫性急腹可导致肠穿孔、腹膜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及早正确诊治极为  相似文献   

14.
APACHEⅡ评分对结肠穿孔手术风险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结肠穿孔(又称为特发性结肠破裂)是指肠管在无任何明显病理改变,无外伤所致的突发破裂。好发于老年人、肥胖、高血压等患者,病因不明,临床诊断困难,极易误诊,且约半数患者死于严重的腹腔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国内外作者尝试一些生理学和健康评估方法,判断危重病人重症度和预后,以指导抢救和治疗,但对结肠穿孔患者的评估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本院收治的61例结肠穿孔病例进行临床病情评估和预测,探讨其对结肠穿孔手术风险的预警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并发症是肠出血和肠穿孔。我院从1993年以来肠伤寒穿孔病人10例,均行手术治疗。本文就肠伤寒穿孔手术方式的选择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生肠穿孔患者的资料.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8例患者中,1例肾移植术前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其余7例术前无胃肠道病变.1例于肾移植术中切除了双侧多囊肾.1例在发生肠穿孔前因急性排斥反应而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8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术,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果 肠穿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3~18 d.5例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腹部绞痛,不同程度的急性腹膜炎体征;3例急性腹膜炎体征不明显.患者体温为36.5~38.4℃.腹部X线检查显示,5例右侧或双侧膈下出现游离气体,3例出现肠管扩张及肠梗阻征象.诊断肠穿孔后3~96 h患者接受了剖腹探查.术中证实,7例为同肠穿孔,1例为降结肠穿孔.剖腹探查的同时,3例接受了小肠穿孔修补术,4例接受了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接受了部分结肠切除吻合术.经手术治疗,5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0.5~3.5年,肾功能良好,未再发生肠穿孔;3例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后30~108 d因肠穿孔并发症死亡.结论 肠穿孔是肾移植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X线检查结果对早期诊断具有较大意义,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伤寒症的最重要并发症是畅穿孔,vanBasten统计全球66157例伤寒症的肠穿孔发生率为3%,氯霉素的应用并不降低其发生率。作者复习1970~1994年墨西哥城综合医院所收治的>12岁急腹症患者,伤寒杆菌回肠穿孔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如急性腹痛、发热、头痛、便秘(或腹泻)和腹膜刺激征,50%白细胞值增高,而31%白细胞值低下,60%腹部平片示气腹征。肥大反应阳性率53%,血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率78%。术中诊断则根据肉眼和组织学检查。均给氯霉素或氨等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甲硝叹治疗。将病例分成1970~1984年A组和1985~1994年B组。在非…  相似文献   

18.
肠穿孔足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性结肠镜穿孔牢为0.07%~2.14%[1],因其较高的死亡率及由此带来频发的医疗纠纷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治疗怍结肠镜检查并发肠穿孔患者7例,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9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嵌顿性疝手法复位造成肠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患者都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25例治愈,3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 嵌顿性疝最好不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应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自发性肠穿孔的原因以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本院外科2例新生儿自发性肠穿孔的诊治经验以及造成肠穿孔的原因。2例均无胎粪性腹膜炎和出血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结果:2例病人经过及时手术治疗以及精心的围手术期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变态反应可能是造成新生儿自发性肠穿孔的原因。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