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一种新的定量PCR技术,对膀胱癌患者12人及正常对照5人的尿脱落细胞病理涂片标本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定量检测,参照常规PCR,初步探讨了膀胱癌与HCMV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膀胱肿瘤细胞内存在HCMV基因的DNA。提示,HCMV的感染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也可成为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产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乳汁与血液中病毒载量相关性,探讨乳汁HCMV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的502例产妇乳汁及血液HCMV.DNA,并对其新生儿血清及尿液HCMV—DNA进行检测,观察新生儿的感染情况。结果502例产妇乳汁阳性率12.15%,血液阳性率15.74%,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96,P〉0.05),而血液中平均拷贝对数值高于乳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6,P〈0.05)。且乳汁与血液HCMV—DNA拷贝数对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502例疑似HCM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检测共63例阳性,阳性率12.55%。母乳HCMV阳性组与母乳HCMV阴性组、母血HCMV阳性组和母血HCMV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阳性检测率均升高(x2值分别为438.69、63.71、407.48,均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孕产妇血液与乳汁的病毒载量存在相关性,乳汁携带病毒为婴幼儿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母婴传播中的母乳喂养与婴儿HCMV感染的关系,进而指导感染人巨细胞病毒母乳对婴儿的合理喂养.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 PCR)方法分别检测113对临床疑诊HCMV感染患儿及其母亲HCMV-DNA含量,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HCMV - PP65抗原. 结果 母乳HCMV-DNA与配对患儿血HCMV - PP65抗原两者之间有关联(x2=6.48,0.01<P<0.025),但关系不是非常密切,阳性母乳配对患儿与阴性母乳配对患儿的血HCMV-DN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2,P>0.05). 结论 母乳HCMV感染是婴儿获得HCMV感染的重要途径,但是二者关联性不强,故对已感染HCMV的患儿建议母乳喂养,对母亲HCMV阳性,而婴儿HCMV阴性的可将乳汁处理后喂养,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4.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聚合酶链试验(PCR)检测39例自然流产患(流产组)血清中HCMV-IgM及外周血,胎儿组织中HCM-VDNA,并选择23例人工流产孕妇做对照组。结果:流产组患血清中HCMV-IgM,外周血,胎儿细胞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38.46%,43.58%,33.33%。对照组分别是8.69%,8.69%,4.31%。两比较差别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HCMV感染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41例自然流产妇女(病例组)的流产组织进行HCMV DNA检测,以及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HCMV感染阳性者流产组织局部细胞因子(IL-2、IL-10、TNF-α)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HCM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41.46%,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3.33%,两组HCMVDNA的阳性率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CMV阳性病例组IL-10较对照组升高(P<0.05),IL-2有所降低(P<0.05),TNF-α无显著差异。结论: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有关,HCMV感染会引起孕妇免疫功能进一步抑制,促进了胎儿宫内感染并可能最终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检测母乳及婴儿尿液、血液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探讨两种方式在诊断婴儿HCMV感染中临床效果以及母乳对婴儿HCMV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婴儿均疑似感染HCMV,采集所有对应患儿母亲的乳汁及患儿的尿液、血液,定量检测HCMV的DNA水平,分离患儿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HCMV-IgM抗体。结果 96例疑似患儿的尿液荧光定量检测HCMV-DNA阳性60例,阳性率为62.50%,血液检测中HCMV-DNA阳性46例,阳性率为47.92%,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HCMV-IgM的阳性率(P<0.05);疑似患儿母乳HCMV-DNA检测中阴性37例,阳性59例,阳性率61.46%,阴、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检中阴性36例,阳性60例,阳性率62.50%,阴、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感染HCMV是婴儿HCMV感染的重要途径,与传统免疫化学检测方法相比,检测婴儿血液中HCMV-DNA水平对于诊断婴儿HCM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而检测婴儿尿液中HCMV的DNA水平确诊婴儿HCMV感染更加有效且敏感。  相似文献   

7.
mRNA检测在器官移植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NA检测在器官移植术后受者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技术检测120例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HCMV-即刻早期信使RNA(IE mRNA),并与HCMV-Ag进行比较,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CMV IE mRNA检测诊断HCMV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89.36%、70.59%和97.67%;120例患者中有62例术后至少一项检测呈阳性,发生了HCMV感染,其中36例患者属于无症状活动性感染,另外26例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属于HCMV感染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36例无症状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均转阴,26例HCMV感染患者中,有24例治愈,同时临床症状消失,2例患者死于并发症。结论移植后HCMV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在移植术后患者感染非常重要,mRNA检测可作为监视移植后HCMV感染和指导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容  凡伟  刘振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10-4312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宫内感染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胎龄37~42周、脐血或外周血检查HCMV IgM阳性、母亲产前筛查或产时监测HCMV IgM阳性的24例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同期检查母亲及新生儿脐血或外周血HCMV感染均为阴性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48~72 h、12 ~14天、26 ~ 28天测查NBNA评分.结果:新生儿HCMV宫内感染率为1.48%; 48~72 h、12 ~ 14天、26 ~ 28天三个时间段,HCMV感染组患儿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及主动肌张力评分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反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评估评分在48 ~ 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2 ~ 14天、26 ~28天评分均为满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三个时间段,HCMV感染组新生儿NBNA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CMV宫内感染可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发育,主要导致行为能力及主被动肌张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儿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检测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儿童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对收集的175份临床标本分别用FQ—PCR方法及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抗原血症检测方法进行平行检测比较。结果:71例临床患者尿液FQ—PCR检测阳性59例;血液pp65抗原检测阳性53例。尿液中HCMV DNA检测结果与HCMVpp65抗原血症的一致性为84.2%。结论:FQ—PCR检测敏感性要高于pp65抗原血症检测,可以有效提示体内病毒的活跃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1例疑似HCMV感染的婴儿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中HCMV-Ig M抗体与尿液中HCMV DNA,分析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HCMV DNA和HCMV-Ig M抗体均为阳性有31例(活动性感染组),HCMV DNA阳性,HCMV-Ig M抗体阴性的有38例(潜伏性感染组),其余32例为对照组。活动性感染组与潜伏性感染组的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潜伏性感染组与对照组的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CG在活动性感染组、对照组、潜伏性感染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MV感染婴儿肝脏易受病毒侵害,肝功能受损,同时检测HCMV-Ig M抗体和HCMV DNA并结合肝功能指标对高度怀疑HCMV感染婴儿的鉴别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方法。方法应用原位免疫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早、中、晚期孕妇宫颈脱落细胞中巨细胞病毒抗原。结果119例受检标本中有16例出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原阳性,孕早、中、晚期孕妇活动性HCMV感染率分别为:9.37%、11.90%、17.77%;检出的HCMV抗原阳性细胞数为2~38/5万宫颈脱落细胞,平均8.5/5万细胞。常规ABC法平行检测,原位免疫PCR法检测敏感性高于ABC法。结论原位免疫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检出微量HCMV抗原,为临床诊断活动性HCMV感染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儿童的白细胞介素12(IL-12)亚基p40 3非翻译区+1188(A/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125例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108例HCMV潜伏性感染儿童和110例健康儿童IL-12p40 3非翻译区+1188(A/C)位点的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尿液HCMV DNA载量.结果 HCMV活动性感染组、潜伏性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AA、AC、CC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P=0.032);HCMV活动性感染组A、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2.8%、47.2%,潜伏性感染组分别为63.4%、36.6%.对照组分别为67.70k、32.3%,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7、P=0.003);HCMV活动性感染组与非活动性感染组(潜伏性感染组+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0.P=0.001;ORA=0.805,95%CI:0.703~0.922;ORC=1.372,95%CI:1,141~1.650);不同基因型HCMV活动性感染儿童的尿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5,P=0.006),其中CC基因型患儿尿HCMV DNA载量高于AA基因型(P=0.008).结论 HCMV感染与IL-12亚基p40 3非翻译区+1188(A/C)位点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HCMV活动性感染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利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滴片质量对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膀胱癌的的影响。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探针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的新鲜尿液进行FISH检测,分析细胞滴片对FISH结果的影响。结果标准的尿液脱落细胞滴片为细胞均匀分布,细胞核轮廓清晰,背景干净,红、绿信号清晰明亮。细胞数量太多、细胞间黏液太多、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混杂在脱落的上皮细胞中、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杆菌、球菌和精子都会导致细胞重叠或探针无法杂交到目的基因上,红、绿信号模糊不清,影响FISH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细胞滴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FISH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潜伏-再活化感染对乙型肝炎患者疾病演变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62例HBsAg呈阳性的肝病患者血清,实时荧光PCR定量法检测其HCMV-DNA和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其HCMV-IgG、IgM水平.结果 HCMV-DNA和HCMV-IgM两者的阳性率及HCMV-DNA定量均值较一致:对照者<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HBV-DNA阳性患者与乙型肝炎HBV-DNA阴性患者间的HCMV-DNA阳性率和HCMV-Ig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多重感染状态下,HCMV潜伏-再活化感染与乙型肝炎疾病演变有-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多瘤病毒(BKV和JCV)感染相关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2月共53例行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移植当天开始监测患者外周血与尿的HCMV、BKV和JCV核酸载量,每周一次至100 d。分析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相关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 51例患者发生病毒感染,感染率为96.23%。其中,HCMV感染率为54.72%(29/53)、BKV感染率为77.36%(41/53)、JCV感染率为28.30%(15/53)。肺部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生率分别为54.72%、58.49%和20.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发生aGVHD(OR=24.61,95%CI:2.30~46.24)、预处理采用全身照射(OR=33.39,95%CI:1.57~79.13)及使用ATG(OR=24.77,95%CI:1.16~52.58)是影响HCMV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LA全相合(OR=0.003,95%CI:0.00~0.10)可降低发生HCMV血症的风险;预处理采用全身照射(OR=15.10,95%CI:1.14~39.27)是影响BKV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供受者血型相合(OR=0.07,95%CI:0.01~0.64)可降低发生BKV尿症的风险。结论移植术后应尽早监测受者血及尿中HCMV及多瘤病毒感染情况,以期及时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疸婴儿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曹春兰  王树杰  张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0-3431
目的:调查黄疸婴儿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3例黄疸婴儿尿液标本进行HCMV-DNA定量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203例婴儿中,HCMV-DNA阳性的有52例,感染率为25.62%。HCMV-DNA拷贝数与黄疸持续时间无相关性。结论:HCMV是引起婴儿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荧光定量PCR检测婴儿尿液中的HCMV-DNA快速、方便,检出率高,可及时诊断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以便及时治疗,降低畸形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株的包膜糖蛋白B(gB)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不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0例女性不孕患者血清中HCMV-IgM抗体,ELISA阳性的患者采集晨尿接种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提取细胞病变(CPE)阳性培养液中的病毒DNA,以巢式PCR(nest PCR)法扩增HCMVgB基因,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fΙ、RsaΙ对HCMV 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判断基因型别;随机抽取11例送检测序,测序结果使用Clustal X软件与GenBank标准病毒株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4.1构建核苷酸序列的基因树。结果:300例女性不孕患者中HCMV-IgM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为15.0%。45例患者晨尿接种HELF细胞,观察1月后检测到的病毒阳性37例,阳性率为12.3%。37例病毒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gB 1型25例(67.6%),其次为gB 3型7例(18.9%)和gB 2型5例(13.5%),没有检测到gB4基因型。测序结果与GenBank标准病毒株HCMVADl69和Towne进行序列比对后,用MEGA4.1成功构建基因树。结论:女性不孕症的发生与HCM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HCMV感染导致的不孕中最常见的gB基因型为gB 1型,其次是gB 3、gB 2型,未检测到gB 4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潜伏-再活化感染对乙型肝炎患者疾病演变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62例HBsAg呈阳性的肝病患者血清,实时荧光PCR定量法检测其HCMV—DNA和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其HCMV—IgG、IgM水平。结果HCMV—DNA和HCMV—IgM两者的阳性率及HCMV—DNA定量均值较一致:对照者〈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HBV—DNA阳性患者与乙型肝炎HBV—DNA阴性患者间的HCMV—DNA阳性率和HCMV—Ig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多重感染状态下,HCMV潜伏-再活化感染与乙型肝炎疾病演变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卢关平  吕惠芳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2):151-151,172
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广东江门,鹤山,新会三市746例孕妇进行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监测。结果显示孕妇巨细胞病毒新近感染率为0.94%,血,尿标本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提示 尿液代替血液标本进行监测,为预防巨细胞病毒所致的感染性出生缺陷,作者提出了产前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