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爱梅  刘璇  葛永春 《全科护理》2013,(18):1650-1651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两种进针与拔针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我们对120例语言表达能力和感触觉正常的成年男性病人,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和两种拔针方法交替操作进行对照:从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的痛觉程度以及拔针后局部出现皮下瘀血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用直刺法进行静脉穿刺比用旁刺法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病人自觉疼痛程度轻。用改良拔针法比传统拔针法痛觉程度轻、局部发生皮下瘀血情况少。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时,直刺法优于旁刺法。拔针时,改良拔针法优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直入血管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目的通过对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研究 ,采取直接刺入血管的进针方法 ,使静脉穿刺达到无痛、微创、快速、准确无误的质量标准。方法操作者分别用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和直接刺入血管法为 70名住院患者行静脉输液 ,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方法进针速度、病人对疼痛的感觉 ,穿刺对病人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及一针见血率。结果两组病人对穿刺疼痛的感觉经秩和检验Uc =4 .2 2 ,P <0 .0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种不同进针方法 ,进针速度经U检验 ,U =15 .70 ,P <0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直接刺入血管法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范围只是对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 ,而“三段式”进针法 ,除对皮肤、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外 ,对皮下组织的损伤为遂道式损伤和撕裂伤。按进针深度 1/ 2计算 ,其损伤体积为 2 .2 4mm3 。两种方法穿刺一针见血率分别为 95 .71%、92 .88%。经 χ2检验 ,χ2 =0 .5 3,P >0 .2 5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进针法可减少病人的局部损伤 ,减轻病人疼痛 ,且进针速度快 ,准确无误 ,明显优于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席冠华 《护理研究》2004,18(14):1290-1291
[目的 ]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病人痛感的影响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方法 ]对 2 3 0例门诊输液病人采取自身对比法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和 45度角静脉穿刺各 690例次 ,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结果 ]两组疼痛反应、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静脉穿刺以 45度角或接近 45度角进针较传统 2 0度角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手臂下垂距穿刺点较近处扎止血带结合进针角度改变静脉穿刺法与常规静脉穿刺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2例心内科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由同一护士在同一患者身上隔日交替实施上述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比较其疼痛程度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老年患者使用手臂下垂近扎止血带结合进针角度改变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手臂下垂近扎止血带结合进针角度改变穿刺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疼痛程度,显著提高老年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浅静脉直刺穿刺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浅静脉直刺穿刺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操作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直刺法,为100例住院病人行手背静脉穿刺输液,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病人对疼痛的感觉、穿刺成功率、血管可重复利用的次数、病人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发生率、病人对穿刺进针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进针速度、血管重复利用次数分别经t检验,P<0.001及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及穿刺方法满意度分别经秩和检验P均<0.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分别经字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皮下淤血发生率经字2检验,P<0.001,有显著性差异。以上说明浅静脉直刺法明显优于传统法。结论浅静脉直刺法可减轻病人疼痛,减少皮下淤血,增加血管重复利用次数,达到快速、准确、高效、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梅  李太富  关健伟 《护理研究》2004,18(11):988-989
[目的 ]预防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方法 ]对 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 1/3处 ,置管深度 15cm左右 ;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 2cm处 ,置管深度 :右侧 10cm~ 16cm ,左侧为 16cm~ 2 0cm。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 [结果 ]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 ,明显优于A组。 [结论 ]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冰敷在留置输液港患者使用无损伤针穿刺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需行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统一规范操作流程标准穿刺法进行蝶翼无损伤针穿刺,观察组在常规穿刺前在右胸壁注射座上方皮肤冰敷1min,再按常规统一规范操作流程标准穿刺法进行穿刺;采用数字强度分级法(NRS评分)进行疼痛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皮肤冻伤。结论局部冰敷可有效减轻蝶翼无损伤针穿刺时的疼痛,而且简单易用、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唐蒲 《全科护理》2009,7(29):2656-2657
总结了100例门诊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体会。主要包括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认真细致地选择血管、选择适宜的穿刺方法、如何判断无回血的穿刺是否成功、如何减轻病人穿刺点的疼痛及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进行穿刺。指出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摆好病人体位、掌握好穿刺进针的角度和方向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进针法在前臂掌侧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输液的肝硬化患者3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按照常规进针法和改良进针法进行前臂掌侧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 静脉穿刺成功率改良进针法为95.0%,常规进针法为83.0%,两种进针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79,P<0.05);改良进针法中度及以下疼痛程度低于常规进针法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Z=18.95,P<0.05).结论 在前臂掌侧静脉穿刺中,采用改良进针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00例门诊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体会.主要包括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认真细致地选择血管、选择适宜的穿刺方法、如何判断无回血的穿刺是否成功、如何减轻病人穿刺点的疼痛及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进行穿刺.指出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摆好病人体位、掌握好穿刺进针的角度和方向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防和减少药物时血管的刺激。[方法]时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1/3处,置管深度15cm左右;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2cm处,置管深度:右侧10cm~16cm,左侧为16cm~20cm。观察两坦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结果]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明显优于A组。[结论]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改变进针角度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中进针角度的改进。方法11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奇数日为传统组,采用常规15~25°角进针法。偶数日为改良组,采用35~45°角直刺血管进针,使用数字评定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比较2组疼痛程度。结果改良组的疼痛轻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35-45。角直刺血管法进行静脉穿刺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桡动脉采血的12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病人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穿刺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以提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的对比。方法:选取50名进行膝关节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前两次行盲法膝关节腔注射,后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B组,前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后两次行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每周治疗1次。操作后给予膝关节腔造影确定是否穿刺进入关节腔,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穿刺疼痛的评估。对比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和穿刺疼痛VAS。结果: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为99.0%,盲法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为82.0%,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高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穿刺疼痛VA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成功率高,穿刺疼痛程度与盲法穿刺无明显差异,简易安全,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无痛微痛的操作技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将600例清醒状态下的门急诊输液患者采用查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各200例,3组静脉穿刺部位相同,均使用5.5号头皮针的输液管,分别以不同的握拳方法、进针角度进行穿刺,观察比较3组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 A组无痛或微痛的患者例数最多,与B组或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为40&#176;,患者手掌呈空杯状,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并缩短穿刺进针时间。  相似文献   

17.
沈娴  苏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68-69,73
目的寻找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并减少对动静脉内瘘管损伤的穿刺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血透室100例使用前臂动静脉内瘘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次采用常规法(针尖斜面朝上,进针角度为15°~25°)穿刺,第2次使用改良法(针尖斜面向右旋转45°,进针角度为35°~45°)穿刺,观察两种穿刺方法患者的疼痛程度、压迫止血时间、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及每分钟血流量。结果患者改良穿刺法痛觉评分为(2.30±0.27)分,常规穿刺法痛觉评分为(3.92±0.3)分,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静脉内瘘管使用时间越短的患者对于使用改良穿刺法减少穿刺疼痛的效果越明显(P<0.05);穿刺点渗血次数、压迫止血时间改良法明显少于常规法(P<0.01),每分钟血流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能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穿刺疼痛及对动静脉内瘘管的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汝琨  何金云 《护理研究》2015,(6):738-739
[目的]探讨以最佳的角度行血管穿刺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血栓形成病人行溶栓治疗,以减轻疼痛刺激。[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20°和40°从静脉上方对人工血管穿刺行溶栓护理,帮助再通。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溶栓效果等。[结果]两组病人溶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40°从静脉上方穿刺病人感受的疼痛程度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较高。[结论]行人工血管溶栓时进针角度的不同影响病人的疼痛程度感受及穿刺成功率,宜40°从静脉上方穿刺,以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静脉穿刺无痛或微痛的最短进针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时使皮肤不产生疼痛或微痛的进针时间。方法将600例清醒状态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0例。穿刺进针时间:A组0.51.0s,B组1.11.5s,C组1.62.0s,观察3组病人穿刺引起的疼痛程度和发生率。结果A组无痛和微痛的发生率与B组或C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显示随着C组穿刺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更加明显。结论静脉穿刺时将进针时间缩短至0.51.0s可明显降低疼痛的发生率和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 cm×3.0 cm,厚度约1 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 h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