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6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进行了着重于治疗的分析。脑出血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死亡率高,病残率高。治疗的关键是绝对卧床,避免搬动;积极治疗及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置冰帽以减低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加强护理,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重要环节;对出血量多、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者,作者主张手术治疗,清除颅内血肿,可减轻症状,提高存活率及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李福花 《吉林医学》2010,31(15):2287-2287
目的:通过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发因素,发病特点,治疗疗效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病情特点,及诊疗经验。结果:高血压并发脑出血高发于>45岁人群,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等发病特点,发病与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密切相关。结论: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 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出血发病年龄 91% >5 0岁 ,92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94%的患者在白日动态下发病 ,脑出血病死率高。结论 :本文认为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是正确及时地进行急性期处理 ,有效降低颅内压。降低颅内压要合理 ,采用小剂量即 0 5g/kg的甘露醇重复给药法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压(BP)、颅内压(ICP)控制及脑灌注压(CPP)监测在降低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死亡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收集7l例严重脑出血术后患者,其中对目标性治疗组38例患者进行BP、ICP控制及CPP监测的措施,对照组33例患者仅按常规治疗控制ICP,同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目标性治疗组中MAP(MAP)〉110mmHg的比例及5d甘露醇用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目标性治疗组28d病死率36.8%,对照组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其中目标性治疗组中死亡组ICP〉20mmHg、CPP〈60mmHg或〉90mmHg发生率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BP、ICP控制及CPP监测,有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王金如  申红丽  汤斌 《新疆医学》2009,39(12):59-60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为了进一步提高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探讨一下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敏 《大家健康》2013,(12):183-184
目的: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提高自理能力和生存方式。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具有发病突然,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多发生于高血压患者,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不佳,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急救、认真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根本保证。2004年6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76例,通过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死亡率高。幸存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主要症状和体征、出血部位、治疗、转归,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轻致残率和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引起脑出血高发年龄在45~67岁,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结论: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对防治脑出血至关重要,只有控制高血压,才能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与初发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高发年龄在48~58岁,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结论:只有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控制高血压,才能降低高血压病脑出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血管破裂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为起病急,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易发生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86-86,13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对32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进行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因此早期系统、细致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病死率高.脑出血的死亡与许多因素有关,通过研究脑出血的死亡相关因素,可以客观地判断病人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笔者通过对152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期望能较准确地为评估脑出血的预后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症脑出血患者感染的预防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高达30%。感染是导致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重症脑出血患者。如何预防重症脑出血患者感染是护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笔者对87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原因,应用合适的方法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有效降低了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感染的几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正>脑出血患者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出血,起病急骤,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做好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对救治脑出血患者尤为重要。现将脑出血患者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脑出血各种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探讨脑出血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304例脑出血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9.34%,其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38.82%;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2%.有并发症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有并发症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上不仅要重视脑出血的治疗,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病人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自2004年—2009年共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脑出血患者有并发症者63例,发生率为73.3%,死亡45例,死亡率为52.3%.结论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死于单纯脑出血仅为少数,而绝大多数是死于其并发症如脑疝、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血管病、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所以为了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必须从防治并发症着手.  相似文献   

18.
潘华明 《吉林医学》2012,(10):2227-2228
<正>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病死率高、致残率高。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以50~70岁左右高血压患者最常见[1]。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因此治疗周期长和治疗费用高。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CBF)不受血压(BP)降低影响的假设。方法:150例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24h内收缩压〉150mmHg的患者被随机分到静脉降压组,目标是收缩压〈150mmHg(n=78)或〈180mmHg(n=72)。用基线收缩压平衡治疗组:(182±20)mmHg(〈150mmHg组)与(184±25)mmHg(〈180mmHg组,P=0.60),血肿量:(25.6±30.8)与(26.9±25.2)mL(P=0.66)。随机后2h,〈150mmHg组[(140±19)mmHg vs.(1624-12)mmHg,P〈0.001)]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均行CT灌注成像。结果:主要终点:〈150mmHg组(0.86±0.12)血肿周围组织相对CBF未明显低于〈180mmHg组(0.89±0.09,P=0.19;绝对差异0.03;95%CI-0.018~0.078)。〈150mmHg(R=0.00005;95%CI-0.001~0.001)或〈180mmHg组(R=0.000,95%CI-0.001~0.001),BP变化程度和血肿周围相对CBF间无关系。结论:中等量脑出血发病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降低血肿周围脑血流,表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使脑出血患者陷入脑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病人急救护理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出血是危及人类生命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其急性期除积极防止再出血,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外,做好基础护理,尽量避免诱发高颅压的各种因素,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病人康复期生活质量.通过46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