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中黄酮化合物.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以AlCl3对其进行络合显色,在最大吸收峰410 nm处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紫花苜蓿中总黄酮的含量以芦丁计算为13.04mg/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新疆紫花苜蓿中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新疆紫花苜蓿总黄酮提取物的方法并进行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用超声辅助的稀乙醇制备总黄酮提取物;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计在258.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结果:超声辅助的60%乙醇提取苜蓿总黄酮的方法简单,具有黄酮提取率高、制备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9.88%,RSD为1.35%;总黄酮平均含量为9.13%。结论:该实验方法可用于紫花苜蓿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皂苷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紫花苜蓿皂苷的抗肿瘤活性,为利用紫花苜蓿皂苷开发具有抗肿瘤前景的药用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皂苷;采用MTT法和双荧光染色法研究紫花苜蓿抗肿瘤活性.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皂苷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活性,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双荧光染色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皂苷作用后人肝癌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紫花苜蓿皂苷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正交设计优选新疆紫花苜蓿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紫花苜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加醇量、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1D2,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最佳工艺为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超声功率为60%,加乙醇量为30倍量。结论:正交实验法优选新疆紫花苜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紫花苜蓿种子中提取了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与结论从宁夏紫花苜蓿种子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大的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monol[2-ethylhexyl]ester(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种植过西洋参的老参地土壤中积累的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其他作物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后茬作物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实测的酚酸种类和含量为依据,对比老参地土壤中9种混合酚酸(总酚酸)对小麦、玉米、萝卜、紫花苜蓿4种作物种胚萌发及生长的作用,并与其中含量最高的p-香豆酸进行比较。结果:总酚酸在接近老参地田间浓度的实验浓度下(0.55~2.2 mg·m L-1),仅对小麦、紫花苜蓿的发芽率有弱的抑制作用,对其他作物均无影响(P0.05);对4种作物的胚根、胚芽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2 mg·m L-1浓度下分别比对照降低62%~92%、27%~58%(P0.05)。根据IC50值,总酚酸对4种作物胚根的毒力依次为:紫花苜蓿萝卜玉米小麦;对胚芽的毒力依次为:萝卜紫花苜蓿小麦玉米。对比总酚酸与p-香豆酸的毒力发现,总酚酸对萝卜和玉米胚根的毒力低于p-香豆酸,而对紫花苜蓿胚根、萝卜胚芽的毒力高于p-香豆酸。结论:老参地土壤中存在的酚酸类化合物对萝卜、紫花苜蓿等直根系作物毒力较强,对小麦、玉米毒性相对较弱,轮作应优先考虑禾本科须根系作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总黄酮;采用MTT法、细胞活力测定法及双荧光染色法考察紫花苜蓿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pH为10.00、固液比1∶50、功率140W、提取时间30s;MTT法和CASY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紫花苜蓿总黄酮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活性,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吖啶橙荧光染色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总黄酮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其凋亡数量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试验组与对照组及试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总黄酮的提取效率较高;紫花苜蓿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紫花苜蓿在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为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SB C_(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49 nm,进样量为5μL.结果 在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不同,8月份量最高.结论 苜蓿在不同生长期苜蓿素的量不同,如果主要利用紫花苜蓿中的苜蓿素时应在8月中旬采收.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黄酮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不同品种和采收季节对紫花苜蓿中黄酮量的影响.方法 以苜蓿素为对照品,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花苜蓿总黄酮的量进行方法 学考察,对北京地区种植的9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春、夏、秋季3个采收期总黄酮的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9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费纳尔"和"爱维兰"总黄酮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他7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3个采收季节中,各品种在秋季的黄酮量均高于春、夏两季,其中"费纳尔"、"爱维兰"和"爱菲尼"总黄酮的量在3个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美标304"、"胜利者"和"改革者"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品种和采收季节对紫花苜蓿中的总黄酮的量均有明显影响,而不同品种中的总黄酮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紫花苜蓿黄酮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测定紫花苜蓿黄酮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紫花苜蓿黄酮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相关细胞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GC-803细胞经紫花苜蓿黄酮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紫花苜蓿黄酮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周期紊乱,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够活化促凋蛋白Caspase-9,Caspase-3,RARP,抑制抑凋蛋白Bcl-2的表达;引起相关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DK4,CDK6的表达量下调。结论紫花苜蓿黄酮能够通过诱导MGC-803细胞凋亡途径和调节正常周期活动来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并且这种抑制作用还存在着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娅敏  马好文  孟淑娟 《中草药》2013,44(22):3245-3252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具有抗氧化、抗菌、护肝、止痛镇痛、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改善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对紫花苜蓿中已分离或检测到的黄酮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该植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焦玉洁  王亚麒  袁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155-4159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是传统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广泛种植于四川省江油市,所释放的化感物质严重影响周围和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试验以当地种植乌头的后茬牧草白三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乌头块根浸提液(ETR)浸种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牧草品种不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ETR浓度的响应也不一样。低浓度的ETR(0.01 g·L-1)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发芽,ETR 1.00 g·L-1对3种牧草的种子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用高浓度的ETR (1.00 g·L-1)浸种,苗高的最大降幅为:紫花苜蓿(42.05%) ≥白三叶(40.21%)>黑麦草(10.64%)。因此,在乌头-牧草种植体系中,选择对ETR相对不敏感的黑麦草有益于减轻乌头产生的化感效应,提高土地整体生产力。随ETR浸种浓度提高,抑制牧草种子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肌醇磷酸盐水解,降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磷含量,进而影响种子发芽。此外,高浓度的ETR还显著降低牧草幼苗的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说明ETR中的化感成分可抑制养分吸收,硝酸盐同化和光合作用,妨碍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春年  高微微  徐文燕  佟建明 《中草药》2008,39(12):1783-1785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Ⅱ)、脲嘧啶核苷(uridin,Ⅲ)、β-甲基-吡喃葡萄糖苷(methyl-α-L-glucopyranoside,Ⅳ)、芹菜素(apigenin,Ⅴ)、苜蓿素(tricin,Ⅵ)、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Ⅶ)。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芪与其混伪品的ITS序列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与其混伪品之间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13份,替代品红芪2份,混伪品紫花苜蓿3份和蜀葵1份,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得到相应的序列,同时从GenBank下载蓝花棘豆、锦鸡儿2种伪品的ITS序列.用MEGA 4计算其种间的K-2-P距离,最后利用ITS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得了19份样品的ITS序列全长,分别为蒙古黄芪646 ~ 650 bp,膜荚黄芪为646~650 bp;红芪为664 bp;紫花苜蓿为659 bp;蜀葵为728 bp,在GenBank中注册,获得登记号.通过以ITS序列重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黄芪与其混伪品有效的区分开.结论:ITS序列能够成功鉴定黄芪及其易混伪品,可以作为黄芪与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不同部位总皂甙含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秦孟根  姜春刚 《中成药》1999,21(1):38-39
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经一定处理及显色后于545nm处有最大吸收,利用这一特性,以比色法测定了紫花苜蓿不同部位总皂甙含量,回收率97.1%,RSD=0.012(n=5),符合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甘肃榆中产紫花苜蓿为原料,研究苜蓿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不同采摘时间苜蓿中的黄酮含量进行对比。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原理,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三因素三水平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黄酮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确定提取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苜蓿黄酮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8%,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60分钟。该条件下黄酮提取率预测值为1.7707mg/g,验证值为1.7643mg/g。不同采摘期苜蓿以5月10日采摘黄酮含量最高,达4.0490mg/g。结论:甘肃榆中苜蓿不同生长时间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5月中旬采摘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苜蓿,是指紫花苜蓿和南苜蓿的统称。紫花苜蓿原产亚洲西部,汉代传入我国。南苜蓿分布在我国中部、南部及长江下游。苜蓿,又名草头、母鸡头、金花菜等。原为牧草,后发现可作蔬菜食用及药用。上海名菜中就有生煸金花菜和酱汤草头,陕西名菜有香苜蓿肉等。作为药用,苜蓿可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食疗本草》说它能"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热气,诸恶热毒"。下面介绍五款亦食亦药的食疗方:  相似文献   

18.
药材苜蓿,为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sanvaL.的地上部分,别名紫花苜蓿、蓿草、紫苜蓿、牧蓿,性味苦、涩、平,有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功能[1],并有治疗膀胱结石及浮肿[2]、夜盲症[3],降低血脂[4]的作用。自张春公元前129年带首精入中国以来,作为药用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民间用药已有千余年历史,但多年来一直没有进入国家药材标准行列。经作者等研究人员的努力,首满已作为药材载入新近出版的“t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增补本”,从而确立了中草药首满的药用法律地位,也为药材首满的生产开辟了道法。…  相似文献   

19.
苜蓿,细分又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花菜、草头、黄花菜等)、萱草花、紫苜蓿、母鸡头等俗称。为豆科草本植物,主产于湖南、江苏、山西、山东、河南、四川、安徽等地。而以湖南、江苏、山西等省产量最多,质量也最好。适应力极强,在河边,溪旁潮湿处,即能生长。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调查,发现我省在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的栽培、收购和使用中时有伪品出现,其中较多的是草木犀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和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例如,50年代榆树县曾将草木犀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