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伟男  刘芳  胡文  李伟 《山东医药》2011,51(17):43-44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71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低于6.1、8.0 mmol/L确定为缓解组41例,大于31 d未停泵或未达到缓解标准的患者为未缓解组30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糖脂代谢指标、Visfatin及TNF-α水平。结果缓解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Visfatin、TNF-α较未缓解组低(P〈0.05),而β细胞功能相反(P〈0.05)。缓解组血清Visfatin与强化治疗时间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初诊T2DM治疗前血清Visfatin浓度高者,强化治疗效果好,强化时间个体化可以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糖和炎症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糖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初诊2型DM患者、27例血糖控制良好2型DM患者(HbA1C〈7%)、2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及20名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抵抗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监测空腹血糖、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体重指数(BMI)。结果初诊2型DM组血清抵抗素、胰岛素、各炎症因子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而血糖控制良好2型DM组抵抗素和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抵抗素、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水平与性别、BMI和空腹胰岛素等均不相关,但与空腹血糖(r=0.38,P=0.03)及炎症因子IL-6(r=0.31,P=0.02)、TNF—α(r=0.48,P=0.03)、CRP(r=0.70,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19,P=0.04)。结论人类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在2型DM患者中明显升高,其与血糖浓度有关,并可能受炎症因子的影响,藉此参与2型DM炎症发病机制,但与肥胖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罗格列酮(RGZ)与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FPG)11.1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Ins)组和胰岛素+罗格列酮治疗(Ins+RGZ)组,两组年龄、病程、BMI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达标后再维持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作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比较两组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FPG、2hPG、HbA1c、静脉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0~60)均显著下降,HOMA—B改善(P〈0.01或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IVGTT1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60min内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0~10/AUC-I0~60)分别增加10%和12%(P=0.085,0.05)。Ins+RGZ组I2、I5、I10及FC-P显著提高,Ins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FPG和2hPG下降与负荷后胰岛素增值和血糖增值比值呈正相关(r=0.593,P=0.000;r=0.548,P=0.001),表明治疗后胰岛素处理葡萄糖能力与血糖控制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而不是胰岛素)能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T2DM患者早期联用RGZ,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黄薇  盛宏光  邱凌 《山东医药》2009,49(49):60-61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脂联素(AN)、内肥素(Visfati)和IL-6水平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45例健康对照(对照组)、46例T2DM(T2DM组)患者血清AN水平、Visfati,夹心免疫法测定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的BMI,FBG,2hPBG,FINS,HbA1c,IRI(HOMA-IR),ISI,HDL,TC,LDL,AN,Visfati、腰围、TG和IL-6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0.05);血清IRI(HOMA-IR)与AN(r=-0.610,P〈0.01)和IL-6(r=-0.645,P〈0.01)呈负相关,与Visfati呈正相关(r=0.445,P〈0.01)。血清AN与Visfati呈负相关(r=-0.568,P〈0.01);Visfati与IL-6呈负相关(r=-0.441,P〈0.01);与IL-6正相关(r=0.428,P〈0.01)。结论血清AN、Visfati和IL-6水平与T2DM IR相关联,可作为预测T2DM IR的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初发T2DM患者(T2DM组)经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周,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T2DM组治疗前后血清SF、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水平及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HOMA-B),并分析血清SF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HOMA-IR、收缩压(SBP)、TG、FPG及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HOMA-B、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SF水平与BMI、腰围、SBP、FPG、TG、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7、0.595、0.572、0.445、0.558、0.765,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18,P〈0.05)。SF、BMI进入HOMA-IR多元回归方程,R2=0.674。结论初诊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铁超负荷,SF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辛伐他汀(SMT)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Ins组和Ins+SMT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辛伐他汀,疗程共1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脂联素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胰岛素联合辛伐他汀对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控制良好,Ins+SMT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Ins组明显升高(P〈0.05),而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辛伐他汀不仅可良好控制T2DM患者血糖,同时还可提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2DM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方法检测72例T2DM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FDR)和68例健康对照者(NC)血清hsC-RP、Fins、FPG等,并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FDR组血清hsC—RP水平较NC组升高(P〈0.01),HOMA—IR高于NC组(P〈0.01);(2)血清hsC-RP水平与HOMA-IR(r=0.307,P〈0.01)、Fins(r=0.286,P〈0.05)、BMI(r=0.250,P〈0.05)、LDL—C(r=0.302,P〈0.05)、TC(r=0.267,P〈0.05)相关。结论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hsC-RP升高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初诊2型糖尿病(DM-A组)、60例病程5年以上伴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DM-B组)、60例健康对照者(Con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并于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果 DM-A组治疗前TBIL、IBIL浓度均比Con组高(P均〈0.05),TBIL与Hb A1c呈正相关(r=0.622,P〈0.05);胰岛素治疗后TBIL、IBIL浓度降低(P均〈0.05)。DM-B组TBIL、IBIL浓度较Con组及DM-A组低(P均〈0.05),且TBIL与Hb A1c呈负相关(r=-0.515,P〈0.05);胰岛素治疗后TBIL、IBIL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糖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胰岛素可降低血糖,减轻氧化应激;随病程延长,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患者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诺和锐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的作用。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行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定0、3、4、5、8、10、120分钟血糖、胰岛素及C肽值,计算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患者治疗后血清胰岛素及C肽第一时相分泌明显增加,AUC0-10min均明显升高(P〈0.01)。HOMA-IR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短期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T2DM患者C肽的第一时相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将42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有无遗传因素随机分为FH+组20例及FH-组22例,分别采用左旋精氨酸刺激法和OGTT法测定两组第一和第二分泌时相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 两组第一时相2 min胰岛素水平均达峰值,4 min开始下降。FH+组2 min峰值、第一时相胰岛素净分泌量及第二时相ISI均明显低于FH-组(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FH+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净分泌量与2 min胰岛素分泌量呈正相关(r=1.01,P〈0.01),两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净分泌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明显负相关(r=-0.20、-0.81,P〈0.01)。FH-组第二分泌时相胰岛素分泌量(MBCI)与ISI呈正相关(r=0.70,P〈0.01),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13,P〈0.05);FH+组MBCI与ISI无相关性。认为在相似前提下,有遗传史初诊T2DM患者更易出现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早期分泌异常,患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R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部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患者血清脂联素(AN)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25例正常对照、30例糖调节受损(IGR)、30例2型糖尿病(T2DM)个体血清AN水平,R1A法测定HsCRP、IL-6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AN水平显著高于IGR组及T2DM组(P〈0.001),HsCRP水平显著低于IGR组及T2DM组(P〈0.001),IL-6水平低于IGR组(P〈0.01),显著低于T2DM组(P〈0.001);AN与HsCRP、IL-6呈负相关(r=-0.416,P〈0.05,r=-0.366,P〈0.05),控制性别因素后,相关性存在(r=-0.427,P〈0.01,r=-0.337,P〈0.05),控制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不存在相关性。结论AN可预测T2DM发生,AN与炎症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肥胖连接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研究二者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DM)组、糖尿病肾病(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F-1、TGF-β1水平,并比较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DM组比较,DR组IGF-1水平高,DNP组低(P〈0.05);DN、DR和DNP组TGF-β1均高于DM组(P〈0.05或〈0.01);DN组24 h尿白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清TGF-β1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0.27,P〈0.01)。结论 DR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DNP患者血清IGF-1水平下降;DN的发生发展与血清TGF-β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郝涛  高琳  阳琰  廖鑫  朱国威  丁霞 《山东医药》2011,51(37):47-4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牙周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伴重度牙周病患者(C组)17例、单纯T2DM患者(B组)25例、健康体检者(A组)23例,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FA等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 C组血清FFA水平显著高于A、B组(P均〈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相关性分析示,血清FF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9、0.630,P〈0.05)。结论牙周病可能致T2DM患者血清FFA水平升高,加重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及IR,不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向菲  江超  李树法  王培珊  王青  谭青 《山东医药》2008,48(22):89-9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胰岛素(FINS)、铁蛋白(FT)、转铁蛋白(TRF)水平,生化法检测空腹血葡萄糖(FPC)、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FT升高,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降低(P均〈0.05);FT与HOMA-IR及TIBC与HOMA-β均呈正相关(r=0.34、0.38,P均〈0.05)。提示铁超载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而引发T2DM。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和胰岛素抵抗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间的关系。方法以78例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67例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组。以HOMA-IR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以△I30/△G30指数评估β细胞功能,测定空腹血浆hs-CRP水平。结果一级亲属组比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lu(AUC)]显著升高(P〈0.05,P〈0.01),一级亲属组△I30/△G30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OMA-IR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比较,一级亲属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I30/△G30、[Glu(AUC)]显著相关(r=-0.304,P=0.02;r=0.323,P=0.04)。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和葡萄糖代谢异常,hs-CRP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葡萄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胰岛素(Ins)与口服降糖药(OHA)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Ins组和OHA治疗组。定期检测PG、Ins、C-P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用HOMA-β、HOMA-IR及△I30/△G30来评价胰岛功能变化。结果(1)随访至6个月时,两组上述指标均元统计学差异(P均〉0.05)。(2)随访至12个月时,与OHA组比,Ins组HOMA-β及△I30/△G30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两组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0HA相比,早期Ins治疗能更好地保护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糖耐量正常的T2DM一级亲属(FDRs)体内氧化应激状态,探讨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水平,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结果T2DM组、FDRs组较NC组MDA、8-isoPGF2a水平升高(P〈0.05),而血GSH—PX、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8iso—PGF2a与葡萄糖输注速率(GIR)呈明显负相关(r=-0.415和-0.443,P〈0.05),GSH—PX、SOD与GIR呈明显正相关(r=0.327和0.439,P〈0.05)。结论T2DM患者及糖耐量正常的T2DM一级亲属存在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且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107例2型糖尿病组(T2DM)和18例正常对照组(C)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同时检测了血糖、血脂、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分泌功能(HOMA-β)。结果:T2DM组血清SF明显高于C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呈负相关(r=-0.188,P=0.04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F水平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107例2型糖尿病组(T2DM)和18例正常对照组(C)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同时检测了血糖、血脂、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分泌功能(HOMA-β)。结果:T2DM组血清SF明显高于C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之间呈负相关(r=-0.188,P=0.04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F水平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