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安徽省某乡镇的24个行政村所有常住家庭中4~17岁儿童进行人户调查,确诊75名无明确病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进行1:2的配比,在同一村选择智力正常且无其它缺陷的15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社会适应性能力评价及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儿童MR的危险因素有:家庭贫困、母亲文化程度低、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亲妊娠前月经周期异常、母孕期发热、母孕期出血、母孕期患有慢性病、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新生儿发热、惊厥、窒息。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危险因素的结果显示,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孕期是否患慢性病、是否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5个因素进入最终方程。结论 社会文化因素、遗传因素及围生期因素与儿童MR的发生相关,应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社区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是围产期各种因素所致的主要神经系统伤残综合征,不仅表现为中枢神经性的运动障碍,而且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和视力、听力、语言障碍。脑性瘫痪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为1.8‰~4‰。1997年5-12月对所辖社会服务区的25个乡镇1991年5月1日~1997年4月30日出生的0-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王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55-5956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严重程度与评定精神发育迟滞责任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阿申巴赫儿童行为量表对长春市培智学校120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行为能力检测,并与60名智力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结果:社会交往能力的比较说明,7~12岁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比智力正常的学生低;行为能力检测,除个别因子外,精神发育迟滞学生的行为问题得分比对照组要高。而且7~12岁组男性的违纪因子以及男性和女性的多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16岁组中,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组行为问题各因子分数与智力正常学生的差异项目显著增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男女两组的行为问题总分与智力正常学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P<0.001)。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社会交往得分与另外3个因子得分都低于对照组,各年龄性别亚组的社交能力总分、学校情况和社交情况得分与行为问题总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深圳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病种构成,为出生缺陷干预与监测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在拟开展出生缺陷干预与监测的区、镇进行整群抽样,统一培训调查员,调查并记录0-5岁儿童出生缺陷情况。结果:0-5岁儿童的出生缺陷患病率为10.20‰,城市和乡镇的患病率分别是7.51‰和11.7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0-5岁儿童出生缺陷儿病死率为29.02%,占总死亡的58.33%(农村56.25%,城市62.50%)。出生缺陷居前三位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和多并指(趾)。结论:必须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农村地区和重点病种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智力低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低下即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是指在发育时期,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水平且伴有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有效控制MR的发生,于2004年对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进行智力低下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以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潍坊市10年间精神发育迟滞流行学调查发现,1994年7岁及7岁以上年龄患病率(4.17‰)高于1984年(1.49‰),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7-14岁年龄组患病率(12.13‰)高于15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3.08‰),同样有非常显差异(P<0.01)。1984年则无显差异(p>0.05)。提示近10年来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率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微量元素与精神发育迟滞(MR)之间的关系和寻找MR的诊断治疗方法,我们分别调查了85名(男42,女43)年龄在8~13岁智力低下儿童(智商在50~70范围内)和415名(男215,女200)智力正常儿童的发铜锌铅镉值(测定方法参见韩国安,山东医科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7个区县0~14岁儿童的出生缺陷现状。方法:按ICD-10所列病种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现场对0~14岁儿童出生缺陷开展调查,包括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率、城乡儿童出生缺陷发生比例、不同部位发生情况等,收集出生缺陷/遗传病信息数据。结果:获得有效调查问卷7 977份,出生缺陷种类24种患儿1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9.81‰。前4位为:唇裂73例,发生率9.152‰;肢体畸形17例,发生率2.137‰;脑积水14例,发生率1.755‰;心脏畸形12例(男童5例,女童7例),发生率1.504‰。其中男童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22.37‰;女童6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89‰,男童明显高于女童(χ2=204.44,P<0.005)。城市儿童2 198例(27.55%)中出生缺陷42例,农村儿童5 779例(72.45%)中出生缺陷116例;城市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19.11‰,农村为20.0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76,P=0.782)。发生部位第一位是面部缺陷86例(54.43%),第二位为神经缺陷20例(12.66%),第三位为四肢缺陷17例(10.76%),第四位为心脏缺陷12例(7.59%),第五位为泌尿生殖缺陷6例(3.80%),其他缺陷17例(10.76%)。结论:对出生缺陷扩大监测地区、监测时间、监测病种,加强孕前优生指导和检查,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浙江省0~4岁视力、智力、听力、言语、精神、肢体及多重残疾的流行特征。 【方法】 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0~14岁儿童15 787,采用三阶段筛查程序进行调查。由专业医生进行残疾相关问题询问、诊断和残疾等级评定。 【结果】 总检出率为10.95‰, 其中智力残疾检出率最高,为4.37‰, 其次为多重残疾3.55‰、精神残疾1.20‰、肢体残疾1.08‰、言语残疾0.95‰、视力残疾0.44‰ 、听力残疾0.38‰。男性残疾检出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97,P均<0.05)。各年龄段残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多重及听力残疾以重度以上为主,其他残疾以中轻度为主。遗传、发育异常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结论】 浙江省0~14岁残疾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致残因素,预防和降低儿童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Cumana地区(委地瑞拉)儿童头发中必需元素Ca、Mg、Zn、Fe和Cu含量与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R)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调查组为40名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对照组为37名健康正常的儿童,两组的年龄均在4岁至14岁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07-2011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厦门市卫生机构2007-2011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结果 2007-2011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2.68,P<0.01)。新生儿、婴儿、1~5岁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76‰、3.02‰、1.13‰和4.13‰。前3位死因死亡率分别为围生期(1.40‰)、出生缺陷(0.87‰)和伤害(0.44‰),合计构成比为65.53%。男性死亡率(4.81‰)显著高于女性(3.42‰)(χ2=23.57,P<0.01)。乡村死亡率(5.59‰)显著高于城镇(3.75‰)(χ2=36.42,P<0.01)。地市级综合医院是最主要就诊医疗单位。 结论 围生期、出生缺陷和伤害是2007-2011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因,婴儿期最为严重,有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都县)0~6岁儿童智力低下(MR)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三都县0~6岁儿童1 98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MR筛查,并对与MR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 982名0~6岁儿童中,确诊MR为59人,现患率为29.77‰。男性儿童确诊为MR 41例,现患率为37.51‰(41/1 093);女性儿童确诊为MR 18例,现患率为20.25‰(18/889),男性儿童MR现患率高于女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养育习惯、母亲吸烟、母亲饮酒等为影响儿童MR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为影响儿童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三都县0~6岁儿童MR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影响儿童M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周、母亲文化程度、养育方式、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0~4岁儿童生存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省17市、县0~4岁儿童连续2年死亡监测,结果:新生儿、婴儿、0~4岁儿童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40‰、21.71‰、27.34‰。死亡儿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新生儿期。儿童的主要死因,新生儿组主要为早产和出生窒息,婴儿组为肺炎,1~4岁组为溺水。1992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儿童占死亡儿童总数的35.80%,1993年占29.20%,1992年城市儿童死于家中的占总死亡数的35.70%,农村占40.20%,1993年前者占47.50%,后者占49.00%。在农村有超过1/4的儿童死前未得到任何医疗保健服务。提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点防治疾病为早产、出生窒息、肺炎和溺水,因此重点保健对象为围产儿和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新生儿筛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深圳市5年来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新生儿筛查和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建立深圳市所有产科医院的筛查网络,以非选择性新生儿为对象,在出生72h后采足跟血,检测滤纸标本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筛查阳性者,以静脉血血清标本复查TSH,T3、T4确诊。结果:5年共筛查213085人,其中确诊为CH61例,发病率为0.286‰。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患儿的智能和体格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CH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之一,采取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地防止患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低下。  相似文献   

15.
赵德华  孟云  苏立  张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28-3229
目的:探讨河南省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及10年筛查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指导今后筛查工作。方法:非选择新生儿出生后72h,采足跟血,制成干血滤纸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IA法)检测干血片中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TSH>10μIU/ml为阳性,阳性病人召回采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测甲功五项(T3、T4、TSH、FT3、FT4)而确诊。结果:河南省10年来共筛查新生儿480519例,确诊CH患儿144例,CH发病率为0.299‰,男、女之比为1∶1.93,确诊病人立即口服甲状腺素片或优甲乐进行治疗并定期监测其体格和智力发育情况。结论:河南省CH的发病率为0.299‰,10年来有逐年上升趋势,基本符合我国CH总的发病趋势,CH患儿早期确诊、治疗效果满意,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新生儿筛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率,降低CH患儿残疾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2002-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户籍人口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死因按照ICD-10进行分类;数据采用DeathReg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的分析,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1统计软件进行率值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的计算和率值趋势检验。结果浦东新区2002-2013年期间户籍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为889例,死亡率为3.09‰~6.56‰,婴儿死亡率为2.31‰~5.37‰,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新生儿病和损伤中毒,占死亡总数的81.21%。结论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大力推进优生优育工作,鼓励产前检查普及相关知识,减少新生儿病及先天异常的发生,并加强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减少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和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方法: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于新生儿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后采足跟血3滴渗在滤纸片上,通过邮政快递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和TSH浓度。结果:宁夏自2007年8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筛查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83.87%。5年来共筛查136 909万名新生儿,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40名,发病率0.29‰(1/3 42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7名,发病率0.27‰(1/3 700),苯丙酮尿症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地区水平,可疑阳性病例复查率达80.00%。结论:依法服务,加强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可疑阳性患儿追访率,减少因CH、PKU发生的残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动态数列对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时间趋势的描述,使用卡方趋势检验分析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5年大兴区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44‰、1.97‰.和3.01‰,2006-2015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达10.43%、10.19%和7.75%.2006-2010年,大兴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和交通意外,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率由103.65/10万下降到52.45/10万,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2=5.028,P<0.05).结论 2006-2015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继续加强妇幼系统管理和产、儿科的合作,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减少新生儿期死亡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06—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L  Wang LJ  Cai Y  Ma LM  Zhou MG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2):1061-1064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及其漏报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DSPs的161个监测点各抽取6个行政村(居委会),收集其2006-2008年常住人口资料,开展死亡病例漏报调查,覆盖人口6 422 667名,分年龄、性别和地区对漏报率进行估计,并对漏报率调整前后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全国总粗死亡漏报率为16.68% (6271/37 603),经加权调整后,漏报率为17.44%,城市略低于农村,分别为16.08%与18.14% (P <0.01);中部与西部高于东部,分别为19.27%、18.15%和15.46% (P<0.01).0~4岁儿童漏报率远高于5岁以上年龄组,分别为34.95%、16.90% (P <0.01);其中0~4岁年龄组性别差异较大,女性为39.36%,男性为31.93%.死亡率经漏报调整后,全国男性的死亡率由6.38‰调整到7.74‰,女性由4.66‰调整到5.64‰;中部地区男性死亡率调整前后分别为6.49‰与8.00‰,女性调整前后分别为4.59‰与5.73‰.0~4岁儿童死亡率男性调整前后分别为2.48‰与3.64‰,女性调整前后分别为1.98‰与3.27‰;其中,城市儿童死亡率调整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分别为1.76‰与1.39‰,调整后儿童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分别为2.41‰与2.26‰.5岁以上男性死亡率经漏报调整后由6.60‰调整到7.96‰,女性由4.80‰调整到5.77‰.结论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漏报率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别,0~4岁儿童的死亡漏报率存在性别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