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皮置钉44例[A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9~50岁,平均(45.3±3.5)岁],开放置钉42例[B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8~53岁,平均(44.6±2.9)岁]。对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分析。结果A组术中X线曝光次数较B组多,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并能获得更高的术后3d 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之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过程中测量伤椎高度变化及Cobb角恢复情况大致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与同组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早期及随访过程中ODI评分优于B组同一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可靠,伤椎高度恢复良好且维持稳定,而经皮置钉在不影响疗效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别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单节段固定(16例)和短节段固定(16例)治疗;两组在治疗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0.05)。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创伤相对更小,但局限适用于单侧终板损伤且椎弓根无骨折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节段长度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的选择. 方法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随访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患者134例,骨折按照AO分型:A型70例,B型37例,C型27例.将各型骨折分为短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和长节段固定组(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比较各组在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伤椎椎体上下终板夹角矫正与丢失、C型骨折椎体移位的矫正与丢失. 结果 A型骨折全部为短节段固定,邻近椎体上下终板夹角术前平均21.3°,术后平均8.5°,术后2年平均11.1°.短节段组(26例)和长节段组(11例)B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伤椎椎体夹角丢失3.64°,长节段组丢失1.09.(P<0.05).短节段组(7例)和长节段组(20例)C型骨折后凸角度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短节段组和长节段组矫正角度丢失分别为3.6°和0.8°(P<0.05).椎体移位矫正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型和B1型骨折多选择短节段固定,而B2、B3及C型骨折多行长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肾段或亚段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肾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方法及栓塞剂选择。3例肾动静脉畸形均经DSA主宰经导管超选择性肾段或亚段栓塞。检测剂为弹簧圈,无水酒精和IBCA。结果;3例肾动静脉畸形超靠拢性栓塞的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肾段及亚段疾病血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手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对肾肿瘤及肾动静脉畸形进行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例肾肿瘤患,经导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行化疗栓塞术。8例肾动静脉畸形均经DSA证实,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肾段及肾亚段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弹簧图、无水酒精、PVA或IBCA。结果:4例肾肿瘤患节段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治疗后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良好,CT复查肿瘤平均6个月无复发,相邻的肾段无梗死征象。8例肾动静脉畸形患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1例术后6个月血尿复发,再次栓塞后血尿症状消失,其余未见复发。结论:肾段及肾亚段栓塞是治疗无手术适应证的肾脏肿瘤及肾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互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肾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适应证、外科措施、术后康复措施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接受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27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正常值的40%~65%,术前胸腰段后凸畸形为22°~44°.神经功能Frankel C级6例,D级9例,E级12例.手术固定伤椎上下各一个椎体,采用自体骨后侧或后外侧植骨.术后硬支具保护3~6个月.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8.3个月(12~3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值的87%(65%~100%),术后即刻后凸角度平均9°(0°~30°),最终随访的矫正丢失度平均3.7°(0°~6°);植骨融合率为100%,无内固定失败者.术后Frankel评级平均提高1级,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11%(0%~40%).结论 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急性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效果,术后硬支具保护有助于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椎管硬膜下脂肪瘤是罕见的椎管内肿瘤,只占脊髓肿瘤的1%。好发在颈、胸段,延伸到后颅窝和四脑室者少见,较常并发椎管闭合不全。作者报告两例。1例自胸2至延髓并累及后颅窝,平片见椎管和枕大孔扩大,甲泛葡糖CT 显示胸2以上椎管扩大和均一脂肪密度区(-80~-140Hu)至后颅窝中线区,胸2水平梗阻。另1例平片见C_3~T_6椎弓根变薄,脊髓造影显示T_5水平不全梗阻,CT 为  相似文献   

9.
<正>病人,女,16岁,未婚。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困乏,呈进行性加重,在当地乡卫生院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最近5 d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步行困难,呈跛行步态。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4年5月7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脊髓肿瘤(T2~3)、室管膜瘤?"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饮食正常,小  相似文献   

10.
<正>一指多段离断是指离体远端指段达两段以上的同时离断损伤。本组2例病人离体末节均断为两段,在病人强烈要求情况下实行再植手术,完全存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测量结果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判定中的权重,并以此建立责任节段判定的评分量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2至2019-05北京电力医院骨二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骨三科治疗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依据纳排标准共得到8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年时,依据改良Macnab评分评判...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瞬态损伤机制及节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瞬态损伤机制和结构破坏与能量吸收的变化规律,明确L1椎体爆裂骨折的失稳机制及损伤阈值。方法 对18例新鲜尸体的胸腰段脊柱标本进行了不同能量的纵向撞击,实时采集和量化分析损伤节段的参数,结合节段的影像学,解剖病理和三维运动,综合分析节段的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13.
作者回顾了三年期间100例连续检查的头部MR病例,均于MR检查的一周内作了至少颈内动脉一段的选择性动脉造影,采用DSA或传统的胶片减影技术。年龄14—86岁。MR用0.5T(78例)或1.5T(22例)装置,短TR/TE矢状扫描(600-800/24-30)和长TR(2000—2800/80)双回波横断扫描,第一回波以24—30获取。用0.5T者,层厚10mm,用1.5T者,层厚5mm,间隔2mm,矩  相似文献   

14.
上段气管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段气管癌一例王淑梅陈有存患者女,55岁。间断喘憋,咳嗽,痰中带血丝5年。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入睡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上段气管距喉约3cm处见自气管壁突入管腔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呈不规则环形生长,气管腔狭窄,范围约7cm,...  相似文献   

15.
费勤勇  韩文涛  邓勇  林艳 《武警医学》2002,13(6):380-380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2 8岁。因“颈部疼痛伴向肩部及双上肢放射 3a ,四肢乏力 2a ,加重及小便费解 4月”于 2 0 0 1年8月 10日入院。查体 :后组颅神经征 (- ) ,小脑征 (- ) ,颈 2~ 6脊柱有叩击痛 ,颈 3以下痛、温觉明显减退 ,深感觉存在。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左上肢肌力Ⅲ + 级 ,右上肢Ⅲ级 ,双下肢Ⅱ~Ⅲ级。四肢肌张力略增高 ,双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亢进 ,右髌阵挛 (+)。腰穿 :脑脊液压力 18.3kPa ,奎氏不完全通畅。蛋白定量 0 .6g/L。MRI:C2 ~C6椎管内脊髓腹侧髓外硬膜下见一约 9.0cm× 3.0cm大小占位 ,平扫呈等…  相似文献   

16.
重视胸腰段骨折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增长和人口老年化问题,脊柱骨折的问题日益严重。在胸段与腰段骨折中临床上有意划分出胸腰段骨折来,这是有其解剖上的特点的。胸腰段是指T11~L2这一节段。如果把胸廓看成是相对固定的话,那么胸腰段就是胸与腰的接合部。T11和T12的肋骨,可以看成是大而长的横突,实际上参与了腰部的活动。胸腰段也是脊髓圆锥的终止处,因此,合并脊髓损伤就不足为奇。据Aebi等统计,在1445例胸椎与腰椎骨折中胸腰段占了62.4%(901例),其中T12和L1又占了44.8%(648例)。可见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通常侵犯胆总管的中间一段,但因远端未受侵犯的胆管不能显影,PTC 性质不能鉴别之。作者复习5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在做细针胆管造影和经皮穿肝胆引流时所摄相片。37例(74%)胆管造影象显示为典型的胆总管远端1/3梗阻。13例(26%)为较靠近端的中1/3梗阻,并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梗阻发生在很短的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89年7月~1991年10月共行高颈段肿瘤切除1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组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39.6岁。发病1年内就诊者1例,1~4年者9例,4~6年者2例,自发病至入院平均为34个月。首发症状为颈项部疼痛者6例,半身麻痛4例,上肢麻痛2例,不全瘫及肌萎缩11例。入院时检查:四肢不全瘫11例,感觉障碍12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40例病人行薄层CT 扫描以证实左上叶舌支和其段、亚段支气管的正常表现以及寻找区分左上叶舌段和前段解剖标志的可能性。左上叶支气管分为上支和下支(舌支LD)这种分叉类型约占解剖标本的75%,余下的25%其左上叶前段支气管(B_3)向下移行成三叉状。舌支或舌千支气管分为上舌段(B_4)和下舌段(B_5)支气管。上舌支再分为前亚段(B_4b)和后亚段(B_4a)支气管。下舌段再分为上亚段(B_5a)和下亚段(B_5b)。引流左上叶前段的静脉称为前肺静脉(V_3)。它的下支(V_3b)走行在左上叶舌段和前段之间,因其水平的走行,故可为分隔左上叶舌段与前段的明显标志。40例病人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2—81岁。30例病人或在舌段或在左肺其它部位有病变。从气管隆凸到基底干远端作层厚1.5或3.0mm、间隔3.0mm 的薄层扫描。影象由两位放射医  相似文献   

20.
盆腔段坐骨神经MRI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MRI显示盆腔段坐骨神经的技术问题。方法;采用GE Signa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对35例检查者共48条坐骨神经行二维自旋回波(2D-SE)的双斜面定位后斜矢状面成像和三维破坏性稳态梯度回波(3D-SPGR)的容积采集重建成像,并将2种序列对盆腔段坐骨神经的显示率加以比较。其中4例肿瘤患者6条坐骨神经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D-SE序列和3D-SPGR序列对盆腔段坐骨神经的显示率分别为75%和90%,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6条增强后的坐骨神经受病变侵犯呈节段性显示,并见神经鞘膜强化。结论:以梨状肌为定位点的MR成像技术能显示行走于梨状肌前缘、并从其下缘穿出的盆腔段坐骨神经。3D-SPGR优于2D-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