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 6 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每日静滴葛根素注射液 0 .5 g ,对照组每日静滴西其汀注射液 2 5 0mL ,疗程 14d。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 (TCD)、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各参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葛根素治疗VBI眩晕既符合传统辨证思想 ,又与现代药理相应 ,可作为VBI临床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清平 《光明中医》2006,21(9):I0001-I00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香丹注射液和盐酸培他啶注射液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2例VBI患者采用香丹和盐酸培他啶注射液联用治疗及对照组17例采用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疗程14天,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TCD)改变.结果:治疗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眼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洲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09-409,421
目的 观察眼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VBI性眩晕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湿为治,眼针选脾区、胃区、上焦区,同时予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仅用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供血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眼针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将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2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临床控制14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86例VBI患者经用TCD检测分出低流速型(56例)、高流速型(30例),随机分成川芎嗪组(26例、14例)和针刺加川芎嗪组(30例、16例),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变化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针刺加川芎嗪组治疗低流速型和高流速型VBI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8.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Vs低流速型明显增高,高流速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疗效优于川芎嗪组,并可以双向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血栓通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经颅多普勒(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VBI性眩晕96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2例予清开灵注射液20 mL,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0.45 g,均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1组32例单纯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0.4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  相似文献   

7.
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刺针法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等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浅刺针法组痊愈1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常规针法组痊愈9例,显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浅刺针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浅刺针法和常规针法都能改善血流变、经颅多普勒(TCD)的大部分指标,但浅刺针法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TCD指标方面优于常规针法组(P<0.05或P<0.01)。结论: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及高刺激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及28例非VBI伴或不伴有眩晕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TCD及高刺激率ABR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BI组TCD异常率为63%,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为61%,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非VBI伴或不伴有眩晕组TCD异常率为54%,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为7%,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TCD及高刺激率ABR检查结果有助于VBI的诊断,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 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 将131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刺激风池穴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C形臂X线机下针刀松解枕后三角治疗VBI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宇翔  张萌  孙晓峰 《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化瘀双补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栓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抗栓胶囊;对照组30例,口服脉栓通胶囊,疗程均为21天。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体征积分变化,并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头颅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抗栓胶囊治疗VBI性眩晕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①中医症候:两组中医症状、体征均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血液流变学: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血脂:治疗组对TC、TG的降低,对HDL-C的升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经颅多普勒超声:治疗组对平均血流速度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栓胶囊治疗VBI性眩晕服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通脉养脑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VBI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自拟通脉养脑方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对照组给予西比灵10 mg口服,1次/d。2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情况、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自拟通脉养脑方治疗VBI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椎基底动脉供血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108例VBI病人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连用1个疗程(10天)后,评定疗效,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VBI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20例,针刺加川芎嗪组42例,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加川芎嗪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川芎嗪组。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优于川芎嗪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法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临床改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CD及MDA、SOD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瘀同治法治疗VBI有疗效,可作为临床VBI发作期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引起眩晕的快捷方法。方法对102例VBI的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其中68例进行经颅多普勒血流超声(TCD)检测、观察。结果102例患者BAEP 94例异常,占92%;68例患者TCD检查100%异常。结论联合运用BAEP、TCD检测能对发作性眩晕的病变部位,VBA供血情况、缺血部位和程度作出综合判断,并为VBI患者提供诊断依据,且检测方法无创伤、无痛苦,安全方便,可重复检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采用不同剂量养血清脑颗粒治疗VBI性眩晕患者64例,对其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组)和香丹(对照组)治疗,10天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了解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血流速度降低的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能降低收缩期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以来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前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显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5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