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国际认证课程培训对住培医师成人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住培在培医师106名,随机分为标准培训组(54名)及BLS课程培训组(52名),两组学员分别予以不少于2小时的标准CPR教学和BLS课程培训,采用带反馈装置高精度模拟人进行CPR技能考核,观察两组学员在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占比、通气准确性、5周期时间等指标差异,评价BLS课程培训住培医师心肺复苏技能的效果.结果 两组学员在性别比例、年龄、学历、来源、体质量指数和专业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准组比较,BLS组学员在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正确按压次数、有效通气次数、按压比例、周期用时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格人数明显多于标准组(P<0.05).结论 AHA的BLS国际认证课程培训住培医师成人CPR技能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83-86
目的探讨实时反馈系统在普通市民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市的2个街道及2个乡镇的普通市民各24例(共96例)做为培训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培训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培训方式主要是应用心肺复苏反馈系统加理论讲解培训结合视频指导,对照组培训方式主要是理论讲解培训结合视频指导,两组心肺复苏培训均采用高级复苏模型。培训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以及操作考核,并通过电脑反馈系统记录的参数,再比较分析两组理论得分、平均有效按压率、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平均按压回弹速率以及评估两组间的主观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评分分别为(91.54±6.65)分与(90.47±6.47)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有效按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84±11.42)%vs (36.65±10.14)%,P0.05];观察组平均按压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82±0.31)cm vs (4.21±0.55)cm,P0.05],且按压深度5 cm以及按压深度6 cm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1%vs 46.25%;1.52%vs 14.66%,P0.05);观察组按压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110.25±10.01)次/min vs (101.21±7.21)次/min,P0.05],且按压速率100~120次/min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90.16%vs 79.16%,P0.05),观察组按压回弹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47.57±133.51)cm/s vs (1432.63±211.52)cm/s,P0.05];观察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为(14.22±2.14)分,对照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为(14.36±1.87)分,两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普通市民心肺复苏培训中应用实时反馈系统并加强心肺复苏质量参数的监控,能够有效提高普通市民的培训效果,并改善心肺复苏培训中按压的频率、深度、回弹速率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教学模式在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毕业的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规培护士120名,将规培护士的工号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操作示教联合个人练习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干预组运用PTC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两组规培护士均以《2015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为依据,以AHA考核标准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规培护士培训前、培训后心肺复苏(CPR)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吹气长度及吹气量合格率、CPR总的合格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规培护士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技能考核合格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化培训在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气管插管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低年资护士47人分为观察组27人和对照组20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时间、动作准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有效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气管插管动作准确性,缩短操作时间,使低年资护士能熟练掌握及时有效实施气管插管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媒体视频教学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92名低年资护士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取多媒体视频教学法,对两组低年资护士考核成绩及培训认可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考核成绩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士教学满意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团队协作等认可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多媒体视频教学法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中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也能提高培训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互联网联合翻转课堂护士培训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对护士学习态度、培训质量及满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的低年资护士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模式进行培训,研究组应用互联网联合翻转课堂进行培训。观察比较两组培训前、培训后的学习态度;两组对培训教育的满意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的培训质量。结果:培训前,两组学习态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研究组培训态度指标评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沟通能力、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动手能力、服务意识培训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用互联网联合翻转课堂进行培训,可提高护士的学习态度及对培训教育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alint小组培训对低年资护士共情和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0名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观察组护士参加Balint小组培训,对照组护士参加传统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护士的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观察组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int小组培训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共情和沟通能力,为临床护理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年资护士应急协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前未进行应急协调能力培训的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表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后已进行应急协调能力培训的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表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工作能力自我评价情况、岗位胜任能力、应急能力考核成绩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各项评分、岗位胜任能力各项评分及应急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3.04%(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急协调能力培训应用可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及应急协调能力,减少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9.
曾沛扬  谢树锋 《吉林医学》2014,(8):1735-1737
目的:探讨新上岗医护人员单纯胸外按压的耐力状况。方法:经CPR培训的104名新上岗医护人员(分新毕业生和实习生两组),对模拟人持续进行单纯胸外按压术4 min,每1分钟收集按压频率和深度正确的按压次数。结果:新上岗医护人员胸外按压频率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新毕业生组每分钟的按压频率均较实习生组高(P<0.05),两组按压频率均达到指南要求。两组的第2分钟深度正确的按压次数均较第1分钟明显迅速下降(P<0.05),但与第3分钟、第4分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能达到指南按压要求。结论:应重点加强新上岗医护人员持续胸外按压下正确按压深度的耐力培训。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模式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教学的价值研究。方法 将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08例实习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教学,观察组采用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胸外按压质量以及心肺复苏时间,并评估两组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得分情况、岗位胜任力得分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两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速率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现患者无意识到判断无脉时间、出现室颤至启AED时间、完成AED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观察组建立和谐关系、确认患者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各维度评分以及沟通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两组敏锐倾听、验证感受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两组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五个维度评分以及岗位胜任力总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老师、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实习效果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模式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教学可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能力,改善胸外按压质量、心肺复苏时间,使实习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低年资外科住院医师心肺复苏(CPR)培训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效果。 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心外科学习的低年资(工作年限< 3 年)住院医师133 名,纳入对照组65人和观察组6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法:教师讲解-示范-学员练习-教师辅导,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讲解-示范-学员练习-教师辅导-情景模拟。两组培训前后进行CPR理论及双人操作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组内及组间考核得分差异。 结果 入组对象人口学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培训后两组的CPR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提高,且培训前、后两组组内理论及CPR操作成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培训前两组间理论及CPR操作成绩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培训后两组间 CPR操作成绩比较,观察组[(84.62±3.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68±5.45)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而两组间理论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传统课堂授课和情景模拟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均能提高外科低年资住院医师CPR理论及技能水平,但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改进学员CPR操作表现方面比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法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44-147+151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术在初中生群体中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分别于我市2所乡镇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A、学校B;分别于我市2所市区内初级中学随机选取108、109名初中生,分别命名为学校C、学校D。从4所学校中各挑选3名骨干老师,对所选取的骨干老师进行指导培训。由所选取的骨干老师对本校初中生进行周期性培训指导,学校A、学校C 初中生每隔3个月培训1次,学校B、学校D 初中生每隔2个月培训1次,4所学校初中生均持续培训1年。对各学校初中生培训前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相关知识、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由本校骨干老师进行CPR 技能考核评分,通过构建统一实况场景对4所学校初中生进行实况模拟考核。结果 与CPR 培训前相比,434名初中生接受CPR 培训后,CPR 相关知识、CPR 急救技能掌握率明显上升(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CPR 技能考核评分较高(P<0.05);接受CPR 培训后,相比学校A 初中生,学校B、学校C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相比学校B、学校C 初中生,学校D 初中生按压频率较低,按压深度较高(P<0.05)。结论 对初中生进行CPR 规范化培训,初中生CPR 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更高,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水平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郫县中医院ICU工作的5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护士采用PDCA培训法,即按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个阶段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结束时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培训法能较好地培养ICU低年资护理人才,提高IcU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知信行培训模式在儿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儿科低年资护士122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核心制度培训,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培训模式,连续培训1个月后,对所有护士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2组护士培训前后技能变化。结果:培训后,观察组低年资护士的职业情操、认知技能、人际关系、自我管理、组织管理、软技能总分以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护士培训前后的护士自我满意率和病患家属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知信行培训模式培训儿科低年资护士,护士的全面素质得以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儿科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且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志愿者照护实践对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名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与试验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文关怀理论培训;试验组在常规理论培训基础上增设志愿者照护实践,每2个月1次,每次4 h,连续4次。培训后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I)、临床沟通能力量表(CCCS)和护理职业生涯管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试验组低年资护士CAI认知、勇气、耐心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而CCC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职业生涯管理晋升公平、提供职业信息、促进职业发展各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注重培训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志愿者照护实践,有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内涵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型绑带式胸廓挤压仪在心跳骤停小型猪心肺复苏(CPR)中的效果,并与传统人工按压的CPR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26只小型猪随机分为机械按压组(n=13)和传统人工按压组(n=13),在电击诱发心室颤动(室颤)致心跳骤停4 min后分别实施机械胸外按压和人工胸外按压.比较两组动物CPR后的存活率;测定并比较两组动物诱导室颤前和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1 min、5 min和1h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血气参数和乳酸浓度;X线摄片观察CPR成功后动物肋骨的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动物在ROSC时和CPR后1h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按压组在ROSC 1 min时的主动脉收缩压(AOS)、主动脉舒张压(AOD)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高于机械按压组(P<0.05),而各时间点的冠状动脉灌注压(C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按压组在ROSC 1 min、15 min及1h时间点的血液乳酸浓度均明显低于人工按压组(P<0.05).X线胸片显示,机械按压组的肋骨损伤发生率与人工按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和45.5%)(P>0.05).结论 绑带式胸廓挤压仪在小型猪CPR中的效果与传统人工按压效果相似,可以作为代替CPR中人工按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CPR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参与CPR培训的急诊科护理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培训,培训组采取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的方式,培训结束后,统计2组护理人员对复苏体位、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等CPR技能各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期间发生护理差错和收到患者表扬信的例数。结果:培训组护理人员在CPR相关技能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培训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收到患者表扬信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可在短期内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CPR技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策略,提高操作水平。方法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拍摄标准操作视频,使用心肺复苏模型和除颤仪模型对我院1258位护理人员进行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并分析成绩。结果1258位护理人员考核全部合格,最终得分中位数为88.0分,四分位数间距7.5分。所有步骤中,正确使用除颤仪、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和复苏质量评估三个方面的得分率和满分比例最低。而判断病情、启动应急系统则掌握较好。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89.0,7.5)的操作考核总成绩高于未聘职称组的护理人员(87.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在胸外心脏按压/辅助通气(P<0.05)和复苏质量控制(P<0.05)步骤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全体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技能的定期培训与考核,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运用科学、高效的培训方法。特别要强化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反复培训与考核,从而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任务导向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患儿手功能、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Gesell)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33)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3)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站立、行走功能评分,手功能评估量表(AHA),Gesell量表评分,患儿监护人康复治疗满意度。  结果  两组干预后M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BB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MAS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站立、行走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站立、行走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AHA评分、Gesell量表发展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AHA评分、Gesell量表DQ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监护人康复治疗满意度(90.91%)高于对照组(60.61%)(P<0.05)。  结论  任务导向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SCP患儿,可改善患儿平衡能力与肌痉挛程度,提高患儿手功能与发育水平,改善患儿站立、行走功能,提高患儿监护人康复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