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核医学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X线CT(X-CT)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当今医学诊断的四大影像技术,在临床诊疗中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超声、X-CT、MRI所获得的影像基本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而核医学成像是以核素示踪技术为基础,以组织吸收功能的差异为诊断依据,以放射性浓度为重建变量,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和显像剂、示踪剂引入机体后,探测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靶器官的放射性示踪剂发射的γ射线,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因此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这也是核医学成像最有特色之处。近年来,由于同时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的新型核医学显像仪器的问世,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反射型断层仪(PET)即SPECT/CT,PET/CT,改写了传统的核医学影像由于引入放射性及仪器分辨率的限制不能提供病变细微结构的历史,这是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PET和PET/CT是一种以全身、功能性扫描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而PET/CT融合了解剖和功能显像,进一步提高了优越性。在全身性疾病——淋巴瘤的诊治中,PET和PET/CT对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优于CT等传统影像技术,因而PET和PET/C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我院拥有美国GE公司最新生产的一款Discovery NM/CT D670型16排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它是将SPECT和CT融于一体,其功能更加强大。CT主要起定位、诊断和衰减校正等作用。同机图像融合技术使放射性核素扫描(ECT)功能代谢影像与CT解剖结构影像相结合,是医学影像技术的飞跃。为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奠定了基础,即能对脏器的功能做出评价。近年来国际上图像融合论文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行^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同时获得SPECT、CT及两者的融合图像,至少由2名核医学科主治以上医师对图像进行双盲阅片诊断,结果与病理或随访结论相比较。结果^18F-FDG SPECT/CT融合显像、单独SPECT显像及单独CT显像对原发灶的检出率分别为43.13%(22/51)、31.37%(16/51)、21.57%(11/5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灵敏度为88.00%,特异性为84.62%,准确度为86.27%,阳性预测值为84.62%,阴性预测值为88.00%。经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后32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治疗方案得以确定或调整,其中10例临床分期得以提高。结论^18F-FDG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原发不明转移癌的诊断、再分期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 F-FDG PET/MR/CT多模式融合显像在原因不明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9—2014年符合FUO诊断标准的57例病例,全部行PET/MR或PET/CT检查后通过手术探查或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临床诊断而非手术治疗者随访半年以上,通过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18 F-FDG PET/MR/CT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57例FUO患者,其中能明确致热源的有43例,包括感染性炎性反应16例,恶性肿瘤12例,非感染性炎性反应8例,其他类型7例,未能发现病因14例。而18 F-FDG PET/MR/CT显像诊断真阳性38例,假阳性5例,假阴性3例,真阴性11例。18 F-FDG PET/MR/CT的灵敏度92.7%,特异性68.8%;阳性预测值88.4%,阴性预测值78.6%。结论18 F-FDG PET/MR/CT显像在临床FUO的诊疗中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SPECT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变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是功能性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中有很大优势,可以对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客观灵敏的监测。一般CT、MRI能显示解剖结构上的改变,但不能反映代谢方面的信息;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SPECT等功能显像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PET价格昂贵,技术较复杂,临床使用较少。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智平  张相年  邓伟杰 《今日药学》2009,19(8):22-24,33
PET/CT目前影像诊断中2种最具特色的技术-PET(功能显像)与CT(形态显像)的最优化组合,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分子水平完成生物学显示的影像技术,是临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而当今以18F标记的PET显像剂最受分子核医学研究的重视,随着18F标记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18F标记的显像剂被制备出来并应用于PET显像研究,其中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PET显像剂.20世纪80年代开始,18F-FAC(18F-氟代乙酸盐)作为一种新型的PET显像剂,越来越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18F-FAC的合成制备工艺以及在PET肿瘤诊断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及以解剖形态影像改变为依据而进行疾病诊断,而是希冀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体现在活脏器的功能及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正是继以解剖形态为主的CT、MRI影像之后,能够实现活体生化显像的最先进的设备之一,被视为核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PET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及以解剖形态影像改变为依据而进行疾病诊断,而是希冀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体现在活脏器的功能及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正是继以解剖形态为主的CT、MRI影像之后,能够实现活体生化显像的最先进的设备之一,被视为核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一体化PET/MR与PET/CT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差异,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32例颅内肿瘤患者,同日先后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及PET/MR颅脑局部显像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分析及t检验对两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靶区/本底比值(T/B)进行比较。参照病理及随访结果,运用χ2检验比较PET/CT与PET/MR的病灶检出率。结果 32例患者共78个病灶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其中76个病灶为恶性肿瘤,包括胶质瘤7例共10个病灶,淋巴瘤3例共11个病灶,脑转移瘤20例共55个病灶,其余2例为脑膜瘤、垂体微腺瘤各1例,均为良性。PET/MR较PET/CT多发现31个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6,P<0.01)。78个病灶中有40个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脑实质,病灶的SUVmax-MR与SUVmax-CT有良好的相关性(r=0.799,P<0.05),PET-MR影像T/B值较PET-CT略高,均值差为0.21(95%CI:-0.433~0.850);另38个病灶18F-FDG摄取接近脑实质,PET/MR比PET/CT多检出28个,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5,P<0.01)。36个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0,P>0.05),但其中3个病灶PET/CT检查仅发现水肿而未发现明确病灶;42个无水肿病灶中,PET/MR多发现29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90,P<0.01)。62个最大径<3.0 cm的病灶中,PET/MR比PET/CT多检出31枚,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8,P<0.01)。结论 一体化PET/MR对颅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PET/CT。运用全身PET/CT加颅脑局部PET/MR联合显像可明显弥补PET/CT对颅内病灶检出率的不足,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检测联合SPECT/CT融合影像技术在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6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全切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311治疗前检查血清Tg,治疗一周后进行全身扫描,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通过结合淋巴结穿刺活检实验以及临床随访来最终确定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结果 确诊有80例患者发生淋巴转移.SPECT/CT影像检查的灵敏度高于血清Tg(x2=17.32,P<0.05),二者联合联合诊断,可提高敏感度并显著高于单独SPECT/CT检测(x2=5.71,P<0.05).结论 在DTC患者术后淋巴转移中,SPECT/CT检测与血清Tg结合,有助于提高DT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永克  厉红民  郑磊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15-3616
目的:回顾了156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探讨CT在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显像均发现恶性肿瘤病灶,PET与CT均有肯定诊断结论的占75.0%,CT独立诊断的占5.1%.CT扫描能减少PET假阳性的误诊和假阴性的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PET和CT图像的融合弥补了彼此在临床应用中的弱点,CT提高了PET/CT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儿童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例经临床证实小儿急性骨髓炎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10d行X线平片、核素骨扫描、SPECT/CT检查。结果:X线平片3例可见软组织肿胀,病变处周围肌肉影增宽,肌间隙消失,皮下组织线粗糙、模糊,1例出现轻度骨膜增生。核素三相骨显像11例有不同程度核素异常浓聚,SPECT/CT融合图像对骨显像示核素浓聚灶可准确定位。结论: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对小儿急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SPECT/PE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67例患者共102次18F-FDGSPECT/PET显像结果。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例,1例治疗前行SPECT/PET显像,8例为治疗中、后行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例,16例治疗前SPECT/PCT显像,9例治疗前、后均进行SPECT/PET检查,33例治疗后显像。结果 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治疗前阳性显像1例,化疗中和(或)放疗后SPECT/PET显像共8例,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未见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25例治疗前患者中的SPECT/PET显像24例为阳性(96.0%)。42例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治疗前后均行检查患者),其中16例SPECT/PET显像为完全缓解(38.09%),10例部分缓解(23.81%),9例病灶有进展(21.43%),7例缓解后又复发(16.67%)。结论 18F-FDGSPECT/PE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原发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 40例患者中,双原发癌36例,三原发癌4例;同时性多原发癌11例,异时性多原发癌29例,共计84个癌灶。在所有病例中,以消化道癌合并其他部位或消化道内多原发癌为主。全部病例的各部位原发病灶大部分表现为典型的恶性肿瘤PET/CT影像特点;少部分原发病灶PET表现不甚典型,以高分化的早期癌或消化道黏液腺癌为主。结论 PET/CT检查一次扫描可完成全身显像,并且同时拥有PET的代谢功能信息和CT的形态结构信息。多原发癌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以比其他影像设备更容易发现多原发癌,提高对其认识,有助于对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6.
熊灿  周力  陈晓琴 《贵州医药》2012,36(12):1140-1142
腹水原因是临床疑难杂症之一,通过传统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大部份腹水患者可明确病因,但仍有少数患者的腹水原因难以确诊,而及时的明确病因对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将PET(功能代谢显像)与螺旋CT的精细结构显像两种显像技术融为一体,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互补,使医生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1].为探讨PET/CT技术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5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PET/CT检查、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娄小萍  丁重阳 《江苏医药》2012,38(14):1734-173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螺旋CT解剖图像的有机融合.PET/CT是利用18 F-FDG作为示踪剂鉴别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一种非创伤性全身代谢性显像技术,以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和代谢显像的特点,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1-4].  相似文献   

18.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可探测机体的代谢情况。PET/CT是在PET和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具有PET的定性功能,同时又有CT的定位功能。随着近几年国内PET、PET/CT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在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中使用单子电发射断层成像/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共136个病灶),对其进行局部单子电发射断层成像/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根据最终临床诊断标准,良性病灶89个,占65.4%;恶性病灶47个,占34.6%。通过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检查,良性病灶81个,占59.6%;恶性病灶55个,占40.4%。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诊断的准确率为90.8%,诊断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1.3%。结论单子电发射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在乳腺癌骨病灶的诊断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是针对单独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其确诊率较高,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由临床病理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在其治疗前及正规治疗后3-6个月分别行18FFDG PET/CT显像,对其影像资料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在正规治疗前,^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结性病灶的检出率与单纯CT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淋巴瘤结外病灶的检出率来说,^18F-FDGPET/CT则高于单纯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18F-FDGPET/CT对淋巴瘤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7.9%、91.1%。研究显示^18F-FDGPET/CT对淋巴瘤患者同一部位病灶感兴趣区SUVmax值治疗前后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实现了分子生物代谢和精细解剖结构的融合,在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