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化瘀消癥法自制成消瘤片对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60例患者,进行了严密系统的门诊临床观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60例均系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门诊患者,经妇科双合诊检查及B型超声显像仪或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属“癥瘕”病之气滞血瘀型(或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下腹部胞中有块,固定不移,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痛或胀或满,血块下后痛减,舌质暗,脉况或弦或细或涩。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疾患,或全身机能衰竭,或瘤有恶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0例 ,均为门诊病人 ,15~ 2 0岁 2 1例 ,2 1~ 30岁 17例 ,31~ 40岁 9例 ,40岁以上 3例。辨证施治 气滞血瘀型 :多为未婚青年 ,腹痛多发生在月经将至及来潮的第 1~ 2天内 ,胸胁胀满不舒 ,月经量偏少或有大血块 ,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经水紫暗或不畅 ,舌质暗 ,脉弦 ,腹痛拒按 ,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气虚血滞型 :经行腹痛 ,下腹空坠感 ,经量偏少有血块 ,神疲倦怠 ,胃纳不佳 ,舌质暗淡或有瘀点 ,脉弦无力或细涩。可用补中益气汤加香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寒凝气滞型 :面色白 ,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四肢不温 ,…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1~1986年间对44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为24~52岁,平均31.4岁;均有典型症状和妇科检查子宫增大,B 型超声波检查均证实有子宫肌瘤。其中已婚的42例中,23例有不孕史,7例有流产史。病程在2年以下者35例,2年以上者9例。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23例):经行不畅或崩漏下血,夹有紫黑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2)阴虚肝旺型(14例):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或漏,色鲜红或紫红,质粘稠,面亦口干,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心烦不寐,于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数。(3)脾虚气弱型(7例):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或漏,色淡红,质稀,  相似文献   

4.
痛经散敷脐治疗原发性痛经1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用痛经散敷脐治疗原发性痛经18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o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未婚138例.c好未产35例.已婚经产7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2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以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经妇科检查(包括B超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属原发性痛经。本组分王型:①气滞血瘀型(77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童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伴有胸胁乳房胀痛.舌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弦滑。②寒湿凝滞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方法: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只口服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结论: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 痛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青年妇女,以周期性经前或经期出现下腹痛或痛引腰骶为特征,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笔者认为本病气滞血淤和寒湿凝滞两型疼痛剧烈,且缠绵难愈,应属妇科急症之一。多年来笔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两型严重的痛经效果满意。浅谈管见,供同道参考。一、气滞血淤型多见于素多抑郁或性情暴躁者。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痛有定处,以刺痛胀痛为主,经量少,血不畅行,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痛减,伴有胸胁、乳房作胀,舌  相似文献   

7.
<正> 三、气血同病辨证(一)气滞血淤证[临床表现]主症: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或窜痛,或刺痛,拒按。次症: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经期少腹疼痛;或经行夹有血块。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病机分析]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  相似文献   

8.
朱兵  余涛  牟玉华 《河南中医》2001,21(2):53-53
少腹逐瘀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功效温经散寒 ,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 1998年 6月~ 1999年 12月 ,在门诊妇科使用少腹逐瘀汤方药外用治疗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型 ) 30例 ,对照观察 30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 :已婚或未婚妇女不限 ,年龄不限 ,以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经B超或妇科检查 ,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符合中医辨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经血量少 ,经行不畅 ,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痛暂减 ,经前乳房胀痛 ,胸闷不舒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脉弦 ,为气滞血瘀型。排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9.
李辅仁老师从事中医临床50年,在妇科病治疗上有一定专长,对痛经病的治疗可概括为以下四法。 气滞血瘀者,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下坠拒按,血色紫黑并挟有血块(血块排出痛即减轻)经行量少,淋漓不畅,胸胁作胀,两乳胀痛;舌质正常或紫暗,有时可见舌尖有小瘀血点;脉沉弦。治以调经活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  相似文献   

10.
妇科疼痛包括痛经、盆腔炎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痛、子宫腺肌病痛、妇科癌痛等。妇科疼痛的中医诊断:注意疼痛的时间,如生气后疼痛多为气滞,来月经伴有经血暗甚或血块为血瘀,受凉疼痛或加重为寒凝。类似于西医盆腔炎痛的诊断要点是:疼痛多于经前期加重,开始行经则减轻或消失。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的诊断要点是:疼痛多发生于月经期末,有日益加重的趋势。中医针灸和中药治疗妇  相似文献   

11.
余南  叶霞君  吕云月 《新中医》2000,32(1):45-45
自 1 997年 1月以来 ,我们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腹痛 2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中 ,年龄 2 0~ 2 5岁 1 8例 ,2 6~ 3 0岁 5例 ,3 0~ 4 0岁 4例 ,4 1岁以上 1例。其中已婚 1 0例 ,未婚 1 8例 ;病程最短者 1年 ,最长者 1 0年。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行下腹胀痛 ,月经量少。气滞为主者胀甚于痛 ,胀甚连及两胁 ,胸闷 ,或乳房胀痛 ,经行不畅 ,善叹息 ,舌暗红 ,脉弦 ;血瘀为主者经前经行腹痛或剧痛 ,经色黯红 ,血块多 ,或经血夹膜样物 ,血块排出后痛减 ,唇色紫暗或唇有黯斑、舌紫黯、边有瘀斑或有瘀点 ,脉…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0月以来,我们自拟中药粉剂“痛经停”以敷关元穴,治疗痛经8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3年.所有病例治疗前均经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均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准.[辨证分型]①气血瘀滞型: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或伴乳胁攻撑作痛,经行量少不畅,经色紫红,挟有血块,块下痛减,舌边有瘀斑,脉沉弦或涩,本型共42例.②寒湿凝滞型:经行少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经行延迟或不畅,色紫暗有血块,伴形寒肢冷,带下色白,苔白脉细或沉紧,本型共21例.③肝郁湿热型:经前腹痛或痛及腰骶,烦躁易怒,经量偏多质稠,色鲜红有小血块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本型共12例.④气血亏虚型:面色(白光)白,头晕目花,形寒肢疲,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绵绵,温按则舒,经行量少,经色淡红,舌质淡苔白脉细数.本型共7例.  相似文献   

13.
陈远路 《新中医》1999,31(4):43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加味四乌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4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的诊断均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据,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主症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房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45例中...  相似文献   

14.
一、痛经 修某,女,25岁,1999年3月15日初诊.每月行经时腹痛剧烈,伴有腰痛,行经不畅,恶心、失眠、食欲不振,血色暗黑有血块,量少、舌紫暗、舌体瘀斑,脉沉迟.病机为: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治疗:血府逐瘀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服用1个疗程后,行经时腹痛明显减轻,其它症状消失,血色鲜红,无肿块,量适中,再服用1个疗程,腹痛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5.
一、痛经 修某,女,25岁,1999年3月15日初诊.每月行经时腹痛剧烈,伴有腰痛,行经不畅,恶心、失眠、食欲不振,血色暗黑有血块,量少、舌紫暗、舌体瘀斑,脉沉迟.病机为: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治疗:血府逐瘀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服用1个疗程后,行经时腹痛明显减轻,其它症状消失,血色鲜红,无肿块,量适中,再服用1个疗程,腹痛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以养血理气,活血祛瘀法治验14例。现简述于后。一般资料: 初产妇5例,经产妇8例,经期后诱发1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36岁。均获痊愈。一般症状:小腹一侧或双侧隐痛,晚上尤甚,同时有腰部酸痛,白带或黄带、量多,气味臭秽,下腹有按痛或可触及包块。舌质紫暗  相似文献   

17.
“痛经汤”治疗痛经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 ,运用自拟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行经腹痛 112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12例中年龄 14~ 2 6岁 6 0例 ,2 7~ 32岁2 4例 ,32~ 4 0岁 2 0例 ,4 1岁以上 8例。未婚 32例 ,病程最短者 1年 ,最长者 2 1年。临床表现为经前或行经下腹腹痛 ,月经量少 ,气滞甚者连及两胁 ,乳房胀痛 ;胸闷泛恶 ,经行不畅 ,经色黯红 ,有血块。舌暗红、脉弦。血瘀为主者 ,经前经期腹痛或痛难忍 ,拒按。经色紫黯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减。舌紫、边有瘀点。脉沉实或弦涩。2 治疗方法2 1 治则 理气止痛 ,活血祛瘀。方…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临床上痛经以气滞血瘀症为最常见,但其他证型也非罕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月经期宜行气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宜辨证求因以治本。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拒按,经量少,经色紫黯夹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月经干净后疼痛消失,伴胸胁、乳房胀痛,痛甚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滑。治宜行气活血止痛。药用: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2g,红花6g,香附12g,枳壳12g,延胡索12g,五灵脂12g,丹皮12g,乌药12g,甘草6g,丹参20g,牛膝9g,木香9g(后下)。如月经量多,夹血块,去桃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疼痛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定,观察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4周末,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达87.1%。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笔者采用针药配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15~30岁45例,31~40岁10例,≥41岁3例。辨证分为3型。(1)气滞血瘀型(20例):经前或行经第一、二日少腹刺痛,拒按,月经量少,有块,舌紫暗,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