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水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及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腹水蛋白含量、消化道出血与SB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郭伟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67-2269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是腹水的形成,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0年内约半数出现腹水,其中顽固性腹水占10%,对限钠、限水,利尿剂等常规治疗疗效差,出现肝肾综合症等。我科2001年始采用人工肝治疗仪应用腹水超滤材料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0例40次,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44例,占88%,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多数患者腹水多型核细胞增多,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结论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积极全面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红卫  吴惠萍 《河北医药》2009,31(13):1685-1686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不仅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危害而且对疾病的痊愈有一定影响。使用药物综合治疗,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近年来,应用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肝硬化腹水,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我们对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行超滤浓缩回输,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起伟  王碧波 《云南医药》1994,15(2):111-113
本文简要介绍我科1990年10月-1992年5月对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顽固性肝腹水病人,进行腹水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观察利尿消腹水疗效以及血浆蛋白、电解质、肝功,肾功变化情况。经8例的临床运用观察,本疗法可穿刺放腹水、降低腹压减轻腹水对肾脏重压,迅速消除钠水潴留,静脉输注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等有效作用为一体。具有消除腹水迅速、安全、操作容易经济实用等优点。且能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手术治疗及其它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而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1]。患者出现腹胀,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端坐呼吸和脐疝,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院消化科自2004年9月至2008年4月采用放腹水加输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是一种乙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我国肝硬化占内科住院人数的4-3%~14.2%.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的死亡病因之一。其中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而腹水的治疗很大程度上不尽人意。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应用奥曲肽治疗难治性腹水,取得了一定疗效。我院自2005~2007年应用奥曲肽治疗难治性腹水26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腹部膨隆,行走困难,端坐呼吸,甚至继发腹腔感染、肾功能衰竭等致命并发症。传统的方法是少量定期放腹水或使用利尿剂,由于腹水的吸收量每24h约900ml,对于腹水量大、病程长的患者疗效不明显。1998年起,我们对2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大量排放腹水,同时补充白蛋白,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青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04-1704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50%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0年内发生腹水。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临床亦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52.6%。而低钠血症引起的脑病易与肝性脑病混淆,并可导致肝肾综合征。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林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6):429-43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通过对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月85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SBP前与未并发SBP患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预防,从而降低其患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月85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SBP前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预防,从而降低其患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病,腹水的出现常提示肝硬化已属失代偿期.此时腹水形成迅速且不易消退,大量的腹水致腹内压明显增高,可出现腹胀,腹痛、活动受限及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和护理均颇为棘手.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对3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顽固性腹水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腹水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楼凯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65-226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中较常见而又较严重的一种,其发生率在肝硬化住院患者中达12%-26%,占肝硬化所有重症感染的60%~75%。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SBP前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异发SBP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预防,从而降低其患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罗钻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42-3643
肝硬化腹水是慢性肝功能不全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经严格的限水、限钠、使用利尿剂和补充白蛋白等措施治疗无效者称为顽固性腹水。由于肝硬化腹水的易复发性和难治性以及发病年龄的年轻化,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特别是大量排放腹水后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能明显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以及推迟肝硬化腹水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高宗武 《安徽医药》2009,13(10):1248-1249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原因较多,发生率高,并发症多且重,治疗上较困难,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31例,其中有16例合并低钠血症,经快速补充氯化钠纠正低钠血症,避免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耿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57-758
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标志,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效果欠佳,不能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2004年1月~2007年8月我院对4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双歧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鲜平  宋世雄  赵琦 《贵州医药》2004,28(4):367-367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失代偿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超过15%,起病凶险。以往该病的病死率高达48%~95%^[1]。近年来,我们应用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口服,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腹水和水肿。晚期肝硬化患者因严重的尿钠潴留可进展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RA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RA是临床医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临床上多采用限钠、限水、保肝、利尿、腹腔穿刺放腹水、补充清蛋白等综合治疗。本文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给基层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元奎  李凌 《药品评价》2008,5(5):226-227
我们应用补阳还五汤合扶正化淤胶囊治疗.肝炎肝硬化67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肝炎肝硬化患者134例,均经血清学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T确诊,男性93例,女性41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代偿期肝硬化76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有肝功能失代偿、脾肿大及腹水,  相似文献   

20.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个主要表现,但血性乳糜性腹水患者较少见。我科曾收治过1例血性乳糜性腹水患者,现将诊治经过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