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经气道补钾补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规补钾补镁的给药途径有时存在缺陷。受心肺复苏时可经气道给药的启发,作者提出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经气道补钾补镁的新途径。40只家兔造成低钾低镁模型后按正交设计方法比较了灌胃、静脉滴注、气道和雾化4种给药途径,观察每种途径分别用氯化钾、生理盐水、门冬氨酸钾镁、硫酸镁、氯化钾加硫酸镁5类药物的补钾补镁效果。证实雾化吸入含钾含镁药物能有效提高血钾血镁浓度,与灌胃和静脉滴注相比无差异。气道和肺经病理学检查无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气道补钾治疗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测定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超声雾化前以及超声雾化吸入在不同时间的血清钾浓度以及心电图U波、T波高度,U/T比值的变化。结果:超声雾化吸入补钾在30min、60min、120min血清钾浓度以及U、T高度,U/T比值均有显著性改变。结论:证实经气道超声雾化补钾可有效提高血清钾浓度和恢复U、T、U/T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低钾患者雾化吸入补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6月 ,我们对 4 0例肝硬化低血钾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经气道补钾给药的新途径[1]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4 0例 ,血钾浓度均小于 3 5mmol/L ,随机分为实验组(雾化组 )和对照组 (静脉组 )。实验组2 0例 ,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2种补钾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4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钾及普通静脉补钾,实验组给予微泵持续静脉补钾。结果实验组血清钾1-2d恢复正常,无高血钾症状,无心律失常。对照组血清钾4-7d恢复正常(p〈0.01)。结论使用微泵持续补钾,患者血清钾浓度缓慢而持续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避免高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常规补钾的给药途径有时存在缺陷,受心肺复苏时可经气道给药的启发,本文提出了应用氧驱动雾化补钾的新途径。方法将30例中度低钾血症患儿随机分成2组,采用氧驱动雾化补钾和静脉补钾进行比较,探讨其疗效及护理要点。结果氧驱动雾化补钾具有快速、高效、安全、无痛、优廉等优点,与静脉补钾无显著无效,临床应用中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声雾化吸入法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雪松  王彤 《护理研究》2000,14(4):170-171
超声雾化吸入具有湿化呼吸道、局部消炎、解痉、祛痰等功能。近年有报道[1] ,应用超声雾化经气道补钾 ,可有效提高血钾浓度 ,与静脉滴注无差异 ,且无任何副反应。由此可见 ,雾化吸入提供了一种方法简便、效果确切的用药新途径。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 ,关于雾化时间、雾化量与消耗药液量之间的关系 ,以及雾化时间与水槽温差的变化却较少有人研究 ,教科书[2 ] 中也未做详细说明。因此 ,探讨雾化量、时间、药液消耗量 (粗略估计为病人吸入的药量 )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水槽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对正确、有效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有一定意义。本文就上…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静脉补钾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重症监护病房接受高浓度静脉补钾的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浓度80-400mmol/L的氯化钾溶液以低于或高于20mmol/L的速度经中心静脉输注共123次,结果显示,采用此方法补钾能有效地提高血钾水平,但血钾浓度提高值与补钾剂量间无显著直线相关,发现6次高钾血症,发生在肾功能衰竭或补钾前血钾正常者。未发现致命性严重心律失常。结果显示,这种高浓度静脉补钾的治疗方法在监护病房是相对有效、安全的、但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化钾保留灌肠补钾法与静脉补钾法用于老年危重患者伴低钾血症的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危重伴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静脉补钾组通过静脉补钾,灌肠补钾组通过保留灌肠补钾,观察两组补钾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所需时间。结果两种方法补钾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静脉补钾组有14例发生疼痛或静脉炎,灌肠补钾组有5例耐受时间较短;静脉补钾组所需时间为8.5~9.5h,灌肠补钾组所需时间为15~20min。结论采用保留灌肠法补钾具有快速、便捷、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其效果与静脉补钾法相同。  相似文献   

9.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补钾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32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补钾治疗的临床观察,发现本病大多数患者虽然血清钾含量降低,但体内总钾量不低,不必常规高浓度,快速度静脉补钾,且在补钾过程中应加强心电监护及血钾监测,以免造成高血钾。  相似文献   

10.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低钾血症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低钾血症报告江苏高淳县人民医院陈和平腹泻所致婴儿低钾血症以静脉补钾为宜。较重低钾常伴低镁,补镁可促进血钾较快上升。1990~1994年,作者用门冬氨酸钾镁(KMA)治疗低钾血症,起到钾镁同补之效,血钾恢复较快,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高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MHD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强化健康教育,包括集体授课、个性化指导、讨论、发放资料、饮食记录。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前血钾及食物中钾的摄入情况。结果教育前患者血钾为(5.46±0.85)mmol/L,饮食摄入钾为(1337.07±664.38)mg/d,有24例(57.14%)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后患者血钾为(5.08±0.57)mmol/L,饮食摄入钾为(896.33±412.02)mg/d,有11例(26.19%)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MHD患者饮食中钾的摄入量,从而降低患者透析前血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生化分析仪和动脉血气分析仪分别测定静脉血清和动脉全血中钾、钠、氯离子浓度,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和线性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生产的贝克曼DXC800和佰利亚i-STAT动脉血气分析仪分别检测54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30min内的静脉血清和动脉全血的钾离子、钠、氯离子浓度,用配对t检验和一般线性相关分析比较两种血样之间的离子浓度差异和相关性,结果静脉血清钾离子浓度(4.32+0.29)mmol/L,动脉全血钾离子浓度(4.16+0.33)mmol/L,静脉血清和动脉全血中钾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方程为静脉血清钾V=0.778×动脉全血钾A+1.083(mmol/L);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中的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后血气分析仪测定的动脉全血钾离子浓度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清钾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参考同一标准,需建立动脉血气钾离子浓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可以参考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血清钾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血清钾检测资料,以3.0 mmol/L为低血钾危急值界限值,6.0 mmol/L为高血钾危急值界限值,对报告的血清钾危急值患者进行临床追踪随访,记录患者分布情况,以及住院患者血清钾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程度高钾血症及低钾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临床医生采取干预措施的时间。结果 114 871例次检测中共有2240例次(1.95%)血清钾检测达危急值,以住院患者为主。其中血清钾低危急值患者617例,高危急值患者201例,共死亡120例,病死率10.51%,低、高钾血症患者中分别以血清钾2.50 mmol/L和6.50 mmol/L者病死率最高;且低钾或高钾程度越严重的患者临床医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的时间越短。结论建立血清钾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险性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救治、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内环境的失衡而出现的低钾血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 2003年10月10日-2006年7月30日对经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致不同程度低钾血症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护理上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改变及病情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及血钾检查结果 ,尽早补钾,剂量根据脱水剂的用量及生化血钾值来调整.有效减少或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死亡16例,其余血钾浓度均予有效纠正.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手段及护理措施是纠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低血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在应用两性霉素B 药物治疗时检验前周转时间对监测血清钾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对比含有两性 霉素B 药液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分离时间的血清钾浓度。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含两性霉素B 药液的实验组在分离 时间≥ 60min 以上时,血清钾浓度明显增高,并观察到实验组内随时间的延长血清钾浓度也呈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 计学显著性意义(P <0.001)。结论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在应用两性霉素B 药物治疗时监测血清钾浓度要 避开血药峰时采血以及采集标本后30 min 内分离血清或血浆立即测定。  相似文献   

16.
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5只兔子静注四种剂量20%英脱利匹特前后肾脏彩色血流信号进行观察,并以等剂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结果发现:生理盐水各剂量组均未见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强;英脱利匹特各剂量组100%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强。结论:静注20%英脱利匹特能增强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救治方法,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7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钻孔引流和中西药联用治疗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治疗2周内总有效率为83%(存活39例),死亡8例;存活39例中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出血。随访6个月~2年,生活自理者28例,半自理者9例,偏瘫减轻者2例。结论: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由于钻孔引流,清除了血肿,解除了脑内占位效应,迅速减轻了颅内压;甘露醇快速减轻脑水肿;所用中药有调整气血、平肝阳、清热解毒、开窍明神之功。钻孔引流和中西药联用能促使脑组织功能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8.
地卡因和硝酸甘油外敷减轻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观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地卡因和硝酸甘油外敷对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对30例住院静脉补钾疼痛的患,分别用1%地卡因,2.5%硝酸甘油,生理盐水外敷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地卡因与硝酸甘油对静脉补钾均有明显的止痛效果;地卡因与硝酸甘油相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结论:地卡因价格便宜,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预充氧对减少吸痰导致组织缺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为研究预充氧对吸痰导致组织缺氧的影响,在非预充氧和预充氧条件下,观察14 例危重患者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吸痰后5 分钟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吸痰前相比,非预充氧组吸痰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均显著降低( P<0.05),吸痰结束后5 分钟,SvO2 仍未恢复正常。如给予预充氧,吸痰结束时无低氧血症,组织缺氧较轻,虽然PaO2 、SaO2 、PvO2 、SvO2 亦低于吸痰前水平,但明显高于非预充氧组吸痰结束时的水平。吸痰结束后5 分钟,组织缺氧完全纠正。结论:预充氧可以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20.
再发及复发性嗜铬细胞瘤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发与复发性嗜铬细胞瘤(PHEO)的声像图表现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了10例再发及复发性PHEO,对照同期非再发及非复发性60例(对照组)PHEO声像图。结果 再发性与复发性恶性PHEO的发病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G检验,P> 0.05), 而两者与对照组恶性PHEO发生率作统计学处理(G= 9.475,P= 0.002)差异有显著性。内部回声: 混合性2例, 实质性低回声5例, 高回声1例。结论 再发及复发性PHEO有潜在恶性, 肾上腺外常有再发现象, 恶性具有多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