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目的:通过病理检查评价影像学检查诊断眼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8例眼内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治疗,其中眼球摘除86例,局部肿瘤切除2例,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76例(86.36%),基本符合5例(5.68%),不符合7例(7.96%).结论:B超、CT、MRI检查对诊断眼内占位性病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B超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和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B超检查呈球形、半球形或蘑菇形,不同程度地显示了"挖空"、脉络膜凹陷和声影等影像学特征.其B超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眼B超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方便、准确,应成为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会厌囊肿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会厌囊肿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19例患儿临床表现包括喉喘鸣、呼吸急促、吸气性呼吸困难、吸奶中断或呛咳、哭声低弱含混等.其中15例首诊被误诊:诊为新生儿肺炎者9例(47.4%),支气管肺炎5例(26.3%),咽喉炎1例(5.3%).所有患儿行小儿超细纤维喉镜检查后诊断为先天性会厌囊肿,并经病理证实.结论:本病临床易误诊,对于出现喉喘鸣伴有上呼吸道阻塞症状的患儿,应尽早作上呼吸道检查.小儿超细纤维喉镜检查可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及咽部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对11例鼻腔及咽部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发病年龄46~78岁.鼻腔5例(原发肾3例、肺1例、肝1例)、鼻咽部3例(原发直肠1例、肺1例、眼睑1例)、腭扁桃体2例(原发肺1例、肝1例)及喉咽部1例(原发肝1例).11例患者在临床上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为转移灶的根治性手术配合全身系统治疗.结果 组织学类型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多见(4/11),其他依次为腺癌(2/11),肝细胞肝癌(2/11),管状腺癌(1/11),肝内胆管癌(1/11),睑板腺癌(1/11).结论 鼻腔及咽部转移性肿瘤少见,既往病史、转移灶的形态学特征及原发性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是鼻腔及咽部转移性肿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治疗方法为转移灶的根治性手术配合全身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1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男7例,女4例, 46~82岁,平均65.7岁。采用手术+放疗治疗7例,手术+化疗2例,单纯手术1例,单纯放疗1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36.37%、9.09%。免疫组化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发展快、易复发、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择区性即ⅡA、ⅡB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治疗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 node negative,cN0)的声门上荆喉鳞癌隐匿性颈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SND(ⅡA、ⅡB和Ⅲ区)治疗52例cN0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结果.结果 52例cNO声门上型喉癌中32例同期行单侧(ⅡA、ⅡB和Ⅲ区),20例行双侧SND.52例颈清扫标本病理检查发现,颈转移阳性者15例(28.9%).3例首次病理检查阴性者在随访中发生未手术侧颈部转移,总的颈隐匿性转移率为34.6%(18/52),单侧、双侧隐匿性颈转移率分别为28.8%和5.8%.72侧颈清标本共获淋巴结1190枚,其中病理阳性30枚,分布于ⅡA区25枚(83.3%)、Ⅲ区5枚(16.7%).术侧颈部复发率为5.8%(3/52).Kaplan-Meier法统计3年累积生存率为84.6%.淋巴结病理阴性和阳性的颈部复发率分别为0(0/34)和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21),有无包膜外侵犯的颈部复发率分别为50%(2/4)和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户=0.002).结论 颈SND(ⅡA、ⅡB和Ⅲ区)治疗cNO声门上型喉癌颈隐匿性转移是可行的,该术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且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外耳道囊性腺样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78至1995年收治的外耳道囊性腺癌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耵聍腺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2~8年复发,分别行2~4次手术(乳突根治、下颌骨切除、颞骨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癌,术后随访2~8年,1例死亡。6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腺样癌,其中2例行乳突根治术,1例行乳突根治加腮腺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术,随访2~10年,2例死亡。2例术前未行病理检查,行单纯肿瘤切除术,2~3年后复发再行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早期就诊和彻底手术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诊治咽旁间隙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89例.术前为32例患者行针吸活检术,50例行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腮腺入路29例,经颈入路45例,经颈-下颌骨外旋入路15例,术后全部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针吸活检32例中27例诊断正确,CT检查50例中4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检查良性肿瘤72例(81%),以恶性肿瘤、混合瘤多见37(42%).良性肿瘤术后10例复发(14%),恶性肿瘤12例复发或转移(74%).结论术前针吸活检和CT检查对诊断咽旁肿瘤有意义,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577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前段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和定量分析23例(3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577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0.5h及术后第1、3、7天时前房深度、睫状体及前段脉络膜的改变.结果 术后第1天检查时31眼(79.5%)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同时发生脱离,4眼(10.3%)发生单纯睫状体或脉络膜前段脱离.35眼的睫状体脉络膜渗出均在光凝术后7d内吸收.与术前比较,光凝术后前房轻度变浅.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577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后反应较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肿瘤位于左侧者14例,右侧者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经颈侧切开肿瘤切除19例,经颈侧下颌骨裂开肿瘤切除2例,经口肿瘤切除1例.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15例,腮腺深叶肿瘤4例,其他类型3例.良性肿瘤18例(81.8%),恶性肿瘤4例(18.2%).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后2年和3年因复发死亡,其余未见复发.4例行术前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均准确区分良恶性.结论:咽旁间隙肿瘤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针吸活检有助于肿瘤性质的判定,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