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615细胞是一株表型为L3T4~ 的体外培养的能表达一定程度肿瘤特异性移植排斥抗原的T淋巴细胞系.但它在移植的同系宿主体内并不能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反应.本研究试图阐明L615细胞移植后患鼠体内是否存在着抗肿瘤的T细胞及其特性,L615小鼠预先经照射灭活的L615细胞接种,然后再攻击具有可供选择性杀灭标志的L615细胞(L615HPRT~-).于活瘤细胞攻击后7天左右取脾,制成单细胞悬液,经含低浓度HAT培养液的选择性培养,再给以照射灭活的L615细胞和正常的L615鼠脾细胞致敏.得到体外可长期培养的细胞系.分析其细胞表型并测定细胞毒性,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转染4-1BBL基因的小鼠胃癌细胞株MFC的体内致瘤性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以重组质粒pMKITneo和pMKITneo/4-1BBL转染小鼠胃癌细胞株MFC。用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计数法绘制体外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将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分别接种于615小鼠背部皮下观察其致瘤性。流式细胞仪测定荷瘤小鼠外周血NK、CD4 T和CD8 T细胞数,并测定荷瘤小鼠肿瘤结节内细胞凋亡率。结果:MFC/4-1BBL细胞中可检测到4-1BBLmRNA表达。转染前后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速度无明显变化。MFC/4-1BBL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较MFC/pMKITneo细胞和野生型MFC细胞明显降低。接种MFC/4-1BBL细胞的小鼠外周血NK细胞及CD8 T细胞数明显增多;其肿瘤结节内细胞凋亡率亦明显增高。结论:转染4-1BBL基因后并未影响MFC细胞的体外生长,但其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明显降低。MFC/4-1BBL细胞可诱导荷瘤小鼠体内CD8 T和NK细胞增殖,而且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我们率先在国内外报道了有关B7基因修饰肝癌细胞对其免疫原性和致瘤性的影响及B7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tumor cell vaccine,TCV)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缺乏B7分子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l-6与细胞株中导入小鼠B7-1,B7-2基因,能使该肝癌细胞株的免疫原性大大增强,致瘤性完全消失.用丝裂霉素C(MMC)处理转染了B7-1,B7-2基因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l-6细胞株,制备成肿瘤细胞疫苗,其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表现为对论动物的免疫模型起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早期模型起部分治疗作用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NA疫苗pWRG-neu的皮内免疫,对高表达neu基因的小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向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系转染pcDNA-neu,用有限稀释法筛选一株高表达neu基因的细胞株B16F10-neu。在基因枪介导下,向C57BL/6小鼠导入DNA疫苗pWRG-neu,通过观察免疫动物的生存期,评价DNA疫苗的抗肿瘤作用。分离免疫动物脾细胞,经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实验,分析DNA疫苗体内免疫后机体的CTL应答。结果 筛选到一株高表达neu基因的B16F10-neu细胞株,转基因过程和外源基因的表达没有改变细胞系的增殖特性。用基因枪轰击,进行DNA疫苗pWRG-neu皮内免疫,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neu进行预防、治疗和抗转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疫苗的免疫能够明显推迟移植瘤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获得明显的抗肿瘤效果。DNA疫苗免疫后可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CTL活性。结论 基因枪介导的DNA疫苗pWRG-neu经皮内免疫,能够有效的诱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预防和治疗小鼠移植瘤的发生,并有一定的预防肿瘤肺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胃癌生物活性肽对荷胃癌裸鼠酯酶同工酶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协同刺激分子B7-1某因导入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后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瘤效应.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PLXSN)载体重组的小鼠B7-1基因表达质粒导入小鼠EL-4淋巴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后获得高表达的B7-1~ EL-4细胞.B7-1~ 瘤细胞的形态,体外增殖能力及MHC Ⅰ类分子表达水平与野生型肿瘤细胞无显著差别,但致瘤性显著降低,用野生型肿瘤致死剂量接种C57BL/6小鼠完全排斥.同时免疫原性明显增强,以X-线灭活的B7-1~ 肿瘤细胞免疫后小鼠获得了对随后致死剂量野生型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以X-线灭活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进行实验性免疫治疗,对早期(接种7天)形成的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时晚期(接种14天)肿瘤.B7-1和B7-1~ 瘤细胞都未显示出明显的治疗效果.上述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表达B7-1分子可有效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转粒细胞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基因瘤苗 ,联合白介素 12 (IL 12 )治疗小鼠T细胞淋巴瘤的方法。方法 将小鼠GM CSF真核表达质粒 ,用电穿孔法导入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MA ,有限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 ,经RT PCR、骨髓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 ,筛选相对高表达GM CSF的RMA克隆 ,该克隆细胞用丝裂霉素灭活后免疫小鼠 ,以诱导产生抵抗RMA肿瘤细胞再攻击的能力 ,并观察其与IL 12联合应用对淋巴瘤的治疗作用。结果 获得了高表达GM CSF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克隆 ,其动物体内致瘤活性降低 ,将其用丝裂霉素灭活后作为瘤苗可使小鼠产生抗肿瘤的免疫保护力 ,与IL 12联合应用增强其抗肿瘤活性。结论 转GM CSF基因瘤苗可作为有效的抗肿瘤瘤苗 ,与IL 12联合应用较其单独应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融合DNA疫苗pEGFP-C3-B7.2-hTERT,观察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小鼠肝癌H22细胞移植成瘤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扩增B7.2和hTERT cDNA,以pEGFP-C3为载体构建pEGFP-C3-B7.2-hTERT融合基因质粒,肌肉注射接种C57BL/6小鼠,间隔7d,共3次,以注射接种pEGFP-C3-B7.2、pEGFP-C3-hTERT、pEGFP-C3和PBS为对照。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和IFN-γ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血清中抗hTERT抗体水平。将融合基因pEGFP-C3-B7.2-hTERT免疫已负荷肝癌细胞H22/hTERT或H22/B7.2的小鼠,观察小鼠成瘤时间、生存时间。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及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了融合基因质粒pEGFP-C3-B7.2-hTERT。融合基因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对B7.2-hTERT阳性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1),每只pEGFP-C3-B7.2-hTERT免疫小鼠都产生了抗体,免疫鼠外周血CD4^+、CD8^+ T细胞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较各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pEGFP-C3-B7.2.hTERT融合基因质粒免疫已负荷肝癌细胞H22/hTERT或H22/B7.2的小鼠后,小鼠60d未成瘤,其他各组22d时所有小鼠均已成瘤,60d时均死亡。结论:DNA疫苗pEGFP-C3-B7.2-hTERT在体内能诱导出明显的B7.2-hTERT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且能抑制体内已经存在的少量肿瘤细胞的成瘤。  相似文献   

8.
cEGFR-rFc融合DNA疫苗抗小鼠黑素移植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cEGFR-rFc融合DNA疫苗, 观察其对小鼠黑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异种同源鸡EGFR(chicken EGFR,cEGFR)膜外部分与兔疫球蛋白IgG的Fc段(rabbit IgG Fc,rFc)为基础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cEGFR-rFc,脂质体法转染黑素瘤B16 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在B16细胞中的表达;以融合DNA疫苗免疫C57BL/6J小鼠,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稳定表达.疫苗免疫小鼠接种B16黑素瘤细胞,14 d后处死部分小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同时观察小鼠荷瘤后的生存率;ELASIA法检测DNA疫苗免疫小鼠血清抗EGFR抗体滴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成功构建融合DNA疫苗pVAX1/ cEGFR-rFc,重组载体转染B16细胞后能检测到融合蛋白显著表达,疫苗免疫小鼠后能检测融合蛋白体内稳定表达.融合DNA疫苗能够延缓小鼠黑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54%(P<0.01);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疫苗组小鼠接种瘤细胞后30 d的生存率为40%);融合DNA疫苗诱发小鼠产生高滴度抗EGFR抗体(效价1∶1 000)和T细胞免疫(疫苗组小鼠脾脏CD8 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增加, P<0.01).结论:cEGFR-rFc融合DNA疫苗能产生有效对抗黑素瘤B16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7-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7-1转染对骨肉瘤细胞株LM8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B7-1基因和空载体pcDNA3转染LM8细胞,G418筛选得到抗性克隆,分别命名为LM8/B7-1和LM8/pcDNA3,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仪(FCM)鉴定转染基因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和FCM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并观察转染细胞在C3h小鼠体内致瘤能力。结果:RT-PCR和FCM显示B7-1基因在骨肉瘤细胞株LM8中呈高表达,LM8/B7-1体外增殖活性与LM8/pcDNA3和LM8细胞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LM8/B7-1的致瘤能力显著下降(P<0.01)。结论:B7-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的体内增殖能力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可以作为骨肉瘤基因治疗的理想目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MCP-3协同B7诱导小鼠抗宫颈癌的主动免疫效果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CP-3能否增强B7基因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将pCMV/MCP-3以基因药物的方式肌注615小鼠,同时用B7^ U14细胞疫苗在同一部位免疫小鼠,再将野生型U14移植入已免疫的小鼠。对照组A:用B7^ U14细胞疫苗+生理盐水同时免疫615系小鼠;对照组B:用pCMV/MCP-3+野生型U14免疫小鼠;其它处理同治疗组。观察3组小鼠的成瘤情况、生存期。用以上3种方案分别处理小鼠,2周后分别取脾T淋巴细胞用MTT法体外检测其对U14的杀伤率。结果:经方差分析比较3组在移植U14后不同时程瘤体平均体积有显著性差异(P=91.86,P<0.001)。3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0,63,37d,经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体外检测经MCP-3和BU^ U14疫苗处理的小鼠,其T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对U14的杀伤效率均明显高于经MCP-3和U14疫苗处理者(F=40.62,P<0.001)。结论:因子MPC-3能增强B7基因修饰的U14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效果,其增强作用需疫苗有B7的表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鼠宫颈癌肿瘤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肿瘤原代培养法对小鼠U14肿瘤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定期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周期检查、染色体检测、细胞生长测定,进行615、C57BL/c小鼠移植观察体内成瘤情况,并用pEGFP-N1质粒转染U14细胞。结果:细胞呈贴壁和悬浮混合生长,CK阳性特征。体外连续培养10个月,传代50代,细胞倍增时间为21.83小时,细胞周期测定G1期为34%,G2期为26.4%,S期为39.6%。培养U14细胞3-4天处于对数生长期,染色体为亚四倍体核型,众数为64~84条。615小鼠、C57BL/c小鼠移植成瘤率均为100%,无支原体污染。建立了GFP( )的U14-GFP单克隆细胞株。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U14子宫颈癌细胞系及GFP标记的U14-GFP细胞株,体内移植可建立常规及带荧光标记的肿瘤模型,可用于体内体外相结合的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mda-7/IL-24对淋巴瘤细胞Namalw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mda-7,又称IL-24)对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Namalwa、Raji、K562、NB4、U937、Ramous、CEM、KG1a、HL60、J6-1)中mda-7/IL-24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从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mda-7/IL-24编码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IL-24。经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Namalwa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转染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mda-7/IL-24的表达。通过MTF法、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来评价mda-7/IL-24对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特性、集落形成、凋亡情况、体内致瘤能力的作用。结果: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未检测到mda-7/IL-24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Target-IL-24的Namalwa细胞在mRNA与蛋白水平都有mda-7/IL-24的表达;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增殖活力以及集落形成能力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是两者的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株的致瘤性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P<0.05)。结论:mda-7/IL-24对来源于Burkitt淋巴瘤的Namalwa细胞系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为Burkitt淋巴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asL和B7-1联合基因转移是否具有协同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FasL和B7-1基因导入人肺癌细胞A-549,G418阳性克隆筛选,流式细胞分析,RT-PCR显示FasL和B7-1的表达,并且通过Hoechst33342染色和DNA片段分析检测肺癌细胞的凋亡;将携带FasL和B7-1基因的肺癌细胞(命名为A-549/FB-11)接种于C57BL/6小鼠背部皮下,观测其致瘤性能;A-549/FB-11致敏的小鼠对野生型瘤细胞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用A-549和A-549/FB-11细胞分别经腹腔免疫小鼠,得到腹腔浸润淋巴细胞及致敏脾细胞,MTT法检测其体外杀伤实验.结果:FasL和B7-1基因在肺癌细胞中获得高表达并可诱导肺癌细胞的凋亡,双基因转染的肺癌细胞的致瘤性明显下降; A-549/FB-11 诱导的CTL (cytotoxic T lymphocyte)对A-54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A-549诱导的CTL对相同靶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A-549 /FB- 11诱导的CTL对A-549/FB-11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野生型A-549的杀伤率,P<0.05.结论:FasL促进肺癌细胞凋亡,B7-1促进抗肺癌CTL的增殖、活化,在效应阶段两基因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istone deacetylase 5,HDAC5)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其与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LSD1)协同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通过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下调HDAC5表达,观察其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析SFN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SFN的细胞毒性。采用pcDNA3.1(+)-FLAG-HDAC5质粒转染4T1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单个细胞克隆,再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HDAC5蛋白稳定高表达的单克隆细胞系。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分析过表达HDAC5以及SFN处理对4T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FN处理对4T1细胞EMT标志物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以4T1细胞的BALB/c小鼠移植瘤为模型,观察SFN对4T1细胞体内成瘤性、转移的影响及其与HDAC5表达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原位肿瘤及肺转移瘤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取荷瘤小鼠心、肝、肾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SFN对荷瘤小鼠的毒性作用。结果:SFN能够抑制4T1细胞增殖(P<0.01),并抑制4T1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而外源性过表达HDAC5可部分拮抗SFN对4T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SFN处理显著下调4T1细胞中HDAC5、MMP-9、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同时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结论:SFN处理显著抑制4T1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和肺转移,下调小鼠原位肿瘤和肺转移瘤组织中的Ki-67阳性率。过表达HDAC5可拮抗SFN对4T1细胞体内成瘤性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SFN的抗乳腺癌作用与其诱导的HDAC5表达下调以及由此介导的EMT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 IL- 2基因转染的瘤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鼠 IL- 2基因转染 CT2 6小鼠结肠癌细胞 ,灭活后用作瘤苗治疗荷瘤小鼠 ,观察皮下肿瘤生长及其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 CTL、L AK、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鼠 IL- 2基因转染瘤苗治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生长并明显延长其存活期 (P<0 .0 1)。体内免疫功能检测表明 ,鼠 IL- 2基因转染疫苗治疗组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L AK活性和 N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腺病毒介导鼠 IL- 2基因转染的瘤苗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其机制可能是提高了荷瘤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逆转录病毒构建IL-12、B7-1表达载体,以研究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的癌疫苗作用.方法将两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EL-4胸腺瘤细胞,使该细胞能表达分泌B7-1或IL-12,并研究了该基因导入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当接种了EL-4/IL-12转染细胞后,在C57BL/6同系鼠中其基因导入细胞的肿瘤原性比较EL-4/Wt和EL-4/Neo组明显减少(P<0.01),在EL-4/IL-12组的肿瘤被排斥后,实验动物体内诱发了抗EL-4/Wt的全身性、保护性免疫,用51Cr释放测定法证明有一个较强的抗EL-4/Wt和一个较弱的抗同系Lewis肿瘤细胞的CTL活性,体内淋巴细胞消除分析的结果提示减少的肿瘤原性主要与CD4+、CD8+和NK细胞有关.用EL-4/IL-12基因转染的瘤细胞进行疫苗治疗比较用EL-4/Neo瘤细胞作疫苗治疗能更加有效地延缓已建立的EL-4/Wt肿瘤的生长(P<0.005),EL-4/IL-12和EL-4/B7-1基因联合转染组比用单一的转基因细胞增强了治疗效果(P<0.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应用IL-12进行血液肿瘤的治疗是有效的,IL-12和B7-1联合使用在未来人类癌症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hMIP-1β)基因修饰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的致瘤性和瘤苗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将hMIP-1β基因导入CT26细胞中,X-gal染色法检测基因转染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MIP-1β基因修饰CT26细胞培养上清中hMIP-1β的含量;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法检测培养上清对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趋化作用.BALB/c小鼠皮下接种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观察其体内致瘤性的改变和对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制备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瘤苗并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和保护性免疫反应.结果 腺病毒载体可介导hMIP-1β基因转染CT26细胞和表达,X-gal染色的阳性率可达95.0%以上.在培养上清中hMIP-1β水平为980 pg/ml细胞,并对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和imDC有显著的趋化作用,与转染对照基因LacZ的CT26细胞及野生型CT26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致瘤实验显示,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皮下接种后,成瘤率降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内可见明显坏死灶,坏死灶内和周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瘤苗免疫小鼠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活性和非特异性NK活性,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肿瘤细胞的再攻击.结论 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致瘤性显著下降,其瘤苗可诱导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示hMIP-1β基因修饰瘤苗有望成为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血管生成素 1 (Ang1 )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后 ,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鼠体内致瘤力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重组正、反义Ang1真核表达载体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 ,将重组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 1 ,分别得到正、反义载体稳定转染的细胞株 7Ang1 +和 7Ang1 - ,并以半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转染效果。以MTT比色试验绘制生长曲线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裸鼠成瘤实验 ,比较转染前后小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差别 ,并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 ,判定血管生成程度。结果  7Ang1 -组细胞Ang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均下调。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 ,空载体对照组、7Ang1 +组和 7Ang1 -组瘤体的平均重量 ( x±s)分别为 6 2 4 .0 0± 77.78,6 5 2 .6 7± 1 32 .0 7和2 93.0 0± 95 .5 4 ,7Ang1 -组的细胞成瘤性显著低于 7Ang1 +组和空载体对照组 (P <0 .0 1 )。空载体对照组、7Ang1 +组和 7Ang1 -组肿瘤组织的MVD( x±s)分别为 8.4 4± 1 .33,8.78± 1 .92和 6 .0 0± 1 .73,7Ang1 -组细胞的血管生成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Ang1在胃癌形成和发展中可能通过诱生血管起促进作用 ,通过反义技术可部分阻断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逆转录病毒构建IL-12、B7-1表达载体,以研究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的癌疫苗作用.方法:将两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EL-4胸腺瘤细胞,使该细胞能表达分泌B7-1或IL-12,并研究了该基因导入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当接种了EL-4/IL-12转染细胞后,在C57BL/6同系鼠中其基因导入细胞的肿瘤原性比较EL-4/Wt和EL-4/Neo组明显减少(P<0.01),在EL-4/IL-12组的肿瘤被排斥后,实验动物体内诱发了抗EL-4/Wt的全身性、保护性免疫,用51Cr释放测定法证明有一个较强的抗EL-4/Wt和一个较弱的抗同系Lewis肿瘤细胞的CTL活性,体内淋巴细胞消除分析的结果提示减少的肿瘤原性主要与CD4+、CD8+和NK细胞有关.用EL-4/IL-12基因转染的瘤细胞进行疫苗治疗比较用EL-4/Neo瘤细胞作疫苗治疗能更加有效地延缓已建立的EL-4/Wt肿瘤的生长(P<0.005),EL-4/IL-12和EL-4/B7-1基因联合转染组比用单一的转基因细胞增强了治疗效果(P<0.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应用IL-12进行血液肿瘤的治疗是有效的,IL-12和B7-1联合使用在未来人类癌症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HSA基因转染小鼠淋巴细胞EL-4诱导宿主的体内抗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热稳定抗原(Heat-stable Antigen,简称HSA)的cDNA与质粒载体(PcDNA3)连接,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到小鼠淋巴瘤细胞EL-4中,使其表达抗性基因和HSA分子,通过高剂量G418(400μg/ml)选择培养和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高比例表达HSA的阳性细胞克隆,以提供活化T细胞所必需的协同刺激信号,从而诱导宿主体内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验发现:表达HSA的EL-4淋巴瘤细胞在同系小鼠(C57BL/6)体内的致瘤性明显较野生型肿瘤弱。HSA~ EL-4瘤细胞经丝裂霉素灭活后,腹腔免疫同系小鼠后可获得对低剂量(2×10~3/鼠)野生型瘤细胞EL-4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应。用HSA~ 瘤细胞灭活后作为瘤苗治疗早期带瘤动物显示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