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活血利水法是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在活血祛瘀和利水渗湿治法的基础上,运用活血药和利水渗湿药,针对临床水血互结及血瘀水停病理机制制定的治疗法则,彭清华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多种眼科疾病在其病理过程中,多有血瘀水停的中医病机存在,故而提出水血同治,多采用活血利水法加以治疗。现将常用的活血利水法药物以及治疗眼科手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董剑出 《河南中医》2013,(12):2243-2243
水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张宗礼教授审证求因,认为其基本病机是脾气不足,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提出以补气利水为大法治疗肾性水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对糖尿病肾脏病的病机认识、施治原则、施治特点,认为糖尿病肾脏病显现为气、血、水的病变,临证可采用气血津液辨证来辨治糖尿病肾脏病,以气血水为本,虚实为纲,动态观察病机演变,分期辨治,早期气、阴虚为主夹瘀血,宜清补,益气养阴辅以活血透热;中期阳虚为主夹瘀血、水湿,宜温补,温助阳气、活血利水并举;晚期气血水俱虚,郁、瘀、水、湿、痰杂合,重在泻浊以扶正。在施治过程中应重视调畅气机以排邪,将调畅气机应用于糖尿病肾脏病治疗的全程。用药要有层次,以使处方用药更为精准,收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浅谈活血利水法郝贵有关活血利水法的论述,始见于《金匮要略》。因津血同源,都化生于水谷精微。在生理情况下,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行脉中,津布脉外,相互渗透,维持动态平衡。血液的正常运行,要靠气的推动,津液的输布要靠气血的运载。在病理情况下,气血运...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83-1784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现代医学病名,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以恶心呕吐、纳呆、口有尿臭、尿多或少尿、水肿、腰酸、肢乏、神疲、头痛、烦躁、衄血、面色无华、肌肤甲错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记载中无"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词,陶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对《金匮要略》的研究,认为现代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金匮要略》虚劳病,其根本病机是脾肾虚衰、浊瘀内停。治疗当补益脾肾,兼以泄浊活血,虚实并治,尤其要气血水并调。治气当补气理气,治血当养血活血,治水当利水泄浊。用药要少而精,以选用药食两用者为佳,要坚持较长时间用药。  相似文献   

6.
总结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病导致水肿的经验。张教授认为肾性水肿大多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以肾虚血瘀、水湿内蕴为基本病机,补肾活血为根本治疗大法。临证善用大剂量生黄芪补气利水,禁用峻下逐水药,善用平和利水消肿药;同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不同阶段调整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活血利水法最早见于张机(字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津血同源,津液与血液都化生于水谷精微,在生理情况下,血行脉中、津行脉外,两者相互渗透转化,维持动态平衡,在病理情况下,气血运行不利,津液输布异常而形成水瘀互结之证,但《伤寒杂病论》文中并未提出水瘀互结证型,现代中医学教科书亦未曾提到此证型.现实临床诊疗中水瘀互结证却非常...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衰基本病机在于气血津液功能失调,气虚、血瘀、水液停聚是病机关键,心气虚为本,贯穿始终,血瘀、津液失调为标;"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之要。注意邪正关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张艳教授提出"宜温阳通阳而不宜补阳,宜益气补气而不宜滞气,宜行血活血而不宜破血";邓铁涛提出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主。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便秘辨治与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津液亏虚密切相关,临床上并不仅仅以单一因素存在,往往气血津液兼并致秘,如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津亏均可兼夹引起便秘,则需采用相应益气补血、补气活血、理气活血、益气养阴之法治之。此外,气血津液失调导致便秘往往离不开脏腑的失衡、阴阳的失调,临证需综合考虑、全面调节、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0.
王贺勇  张少田 《河南中医》2012,32(11):1444-1445
总结刘春莹主任医师治疗水肿八法:温阳化水、补气行水、活血利水、行气利水、通腑泄水、疏肝利水、化湿运脾利水、灵活应用利水药.总之,治疗水肿急则利水消肿为主,辅以益气活血,补脾益肾;缓则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为主,辅以清热燥湿,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11.
周胜元  高常柏  孟祥震 《光明中医》2016,(10):1373-1375
糖尿病肾病水肿是糖尿病因失治、误治而产生的并发症,现就中医角度分析糖尿病肾病之水肿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及治疗作了浅述,脾失健运、肾气亏虚、加之外感风湿,最终导致脉道水阻血瘀,阻于肾络所致。因此,糖尿病肾病水肿的治疗中辨证结合辨病论治,重视顾护脾肾,贵求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利水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根本治则。  相似文献   

12.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郑新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的原因主要缘于特殊病理类型、感染因素、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用药不规范、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郑老师提出了"肾病三因论""肾病多瘀论""祛邪扶正并重、扶正重在脾肾""衷中参西"等学术思想。同时,郑老师结合儿童"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等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出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主因肺肾两虚、阴阳失和,实主因肺热、瘀血、风湿、湿浊(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重视"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14.
总结风水的病因病机;风水因外感风邪,使肺失通调水道,肾失气化,风水相搏散于肌肤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将风水分为热证、寒证、虚证三种证型。对不同证型提出了疏风解表发汗、清热利水养阴,发汗行水、温阳化气,益气固表、祛风利水的治疗原则;以及应用方药。  相似文献   

15.
经行乳房胀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经行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致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文章从肝角度分析,认为经行乳房胀痛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郁脾虚,水湿停留;瘀血阻络,脉络欠通。临床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型以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为主,方用逍遥散;肝肾阴虚型以滋肾养肝、解郁通络为主,方用一贯煎;肝郁脾虚型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6.
李丹  邵祥芸  赵敏 《环球中医药》2020,13(3):384-388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治疗失眠症相关文献,收集统计失眠症中医证候并提取证素信息,利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共检出文献653篇,符合要求317篇,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44种中医证候,其中以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等频次较高。(2)证素组合规律中以两证素、三证素、四证素组合为主。(3)在单一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等频次较高;病位证素以肝、心、脾、肾等频次较高。(4)在证素组合时以热(火)+肝、气虚+血虚+心+脾、热(火)+痰、热(火)+阴虚等频次较高。结论失眠症的主要病理因素以热(火)、气虚、血虚、阴虚为主,病位主要以肝、心、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17.
杨霓芝教授根据岭南地区慢性肾病水肿患者的体质特点,结合长期治疗经验,提出“气虚血瘀湿积”是其基本病机,主张治以益气活血化湿法为主,并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临证经验——辨证分型、中西互参,本虚标实、标本兼治,益气活血、一以贯之,中正平和、精简力专。  相似文献   

18.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浅析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临床分期,以及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证论治方法。结果: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能简单地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论,将其归结为下消、肾消,应该将其置于消渴、水肿、虚劳等几个疾病中综合考虑。痰湿、瘀血、燥热皆可为标,阳虚、阴虚、气虚皆可为本。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痰浊水饮阻络是心悸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当代中青年人群良性心律失常疾患大多表现为痰浊水饮阻络的病理过程,其引起心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外感湿邪、劳倦内伤、过食肥甘厚味及心脾肾等脏阳气虚衰,均可导致痰浊水饮上乘,心络痹阻,或心本脏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怔忡等症。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浊水饮阻络为标。治疗该类型心律失常应运用益气养阴、祛痰利窍、宁心安神等法,姜松鹤教授据以上诸法自拟定志汤治疗痰浊水饮阻络型心悸病,疗效卓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