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Nano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探讨Nanog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78例NSCLC及其中10例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39例胃腺癌及其中10例胃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35例食管鳞癌及其中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胃腺癌和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且肺癌和胃腺癌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癌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 < 0.05);胃腺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胃腺癌的临床分期、性别有关(P < 0.05);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 0.05)。   结论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Nanog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Nanog的表达在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组织(鳞癌组)和24名健康者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中HPV l6/18 E6、E7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其判断HP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鳞癌组HPV感染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44.6% vs 12.5%,χ2=7.630,P=0.006;41.1% vs 4.2%,χ2=10.896,P<0.00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18感染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HPV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阳性、p53表达阳性患者中位OS均小于HPV感染阴性、p53表达阴性者(21个月 vs 39个月,χ2=4.306,P=0.038;17个月 vs 41个月,χ2=5.868, P=0.015)。控制相关的潜在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显示HPV感染(HR=1.834,95%CI:1.010~3.330,P=0.046)和p53阳性表达(HR=2.189,95%CI:1.182~4.054, P=0.013)均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和p53阳性表达均较高,可能共同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锌指转录因子Snail及E-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nail及E-cadherin在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均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Snail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9.0%(49/62)、48.4%(15/31)、17.7%(11/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9,P<0.01);而E-cadherin蛋白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40.3%(25/62)、71.0%(22/31)、95.2%(59/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426,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Snail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HPV18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HPV16、HPV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53.3%(32/60)、26.7%(16/60)和25.0%(5/20),在乳腺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率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8的感染率分别为51.7%(31/60)、30.0%(18/60)和20.0%(4/20),在乳腺癌组织中HPV18感染率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和18的共感染率分别为38.3%(23/60)、10.0%(6/60)和10.0%(2/20),乳腺癌组织中HPV16和18的共感染率与癌旁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HPV18感染率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及乳腺癌患者正常乳腺组织,HPV16、HPV18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70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2、MMP-9、VEGF mRNA和蛋白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XCR-2、MMP-9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XCR-2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意义。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XCR-2、MMP-9、VEG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为P < 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XCR-2、MMP-9、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为P < 0.01);且癌组织中CXCR-2的表达与MMP-9、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8和0.491,均为P < 0.01);癌组织中CXCR-2表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95% CI (0.908,0.972),P < 0.05],最佳截断点为0.77。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和80.9%。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CXCR-2、MMP-9和VEGF呈高水平表达,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关系密切,CXCR-2表达水平的检测对食管鳞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KK-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在胃近端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61例胃近端癌、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DKK-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胃近端癌中DKK-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4.4%(21/61)和68.9%(42/61),癌旁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2%(5/61)和6.6%(4/61),正常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5.0%(3/20)和10.0%(2/20)。胃近端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者(P < 0.05),胃近端癌中DKK-1和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4,P < 0.05),而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无明确相关性。   结论  DKK-1高表达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上升与胃近端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HPV感染与食管/贲门癌变的关系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17例双源癌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贲门腺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17例双源癌鳞癌组织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7例双源癌组织中8例食管鳞癌组织,5例贲门腺癌组织中检测到HPV16-DNA(47% vs. 29%),且有2例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同时检测到HPV16-DNA的存在。p16INK4A蛋白在两种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在HPV相关的双源癌中,p16INK4A蛋白表达在腺癌组织中较鳞癌组织高(75% vs.25%,P<0.05)。结论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一个体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HPV感染,提示HPV可能是二者共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蛋白表达在腺癌组织中较鳞癌组织高,有可能成为HPV相关性贲门癌的一个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对食管鳞癌、癌旁鳞状上皮及乳头状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用生物素标记的HPV_(16)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癌旁鳞状上皮有凹空细胞等HPV感染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者为65.2%(15/23),HPV_(160)DNA检出率为56.5%(13/23);食管鳞癌有凹空样癌细胞者为27.8%(10/36),HPV_(16)DNA检出率为50.0%(18/36);6例乳头状瘤均检出HPV_(16)DNA(100.0%)。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Ⅰ、Ⅱ、Ⅲ级)HPV_(16)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6/6),60.0%(9/15)和20.0%(3/15)。研究结果提示,HPV感染与食管鳞癌发生有关,并与其分化和某些组织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十堰地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感染率,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十堰地区8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50例对照组食管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中HPV16感染率.结果:食管鳞癌组织和对照组食管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分别为57.5%和36.0%,食管鳞癌组织中HPV16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05).分析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侵犯以及TNM分期与HPV16感染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V16感染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HPV16感染可能是十堰地区食管鳞癌发生的因素之一,针对高危型HPV感染的防治对于该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RIZ1基因mRNA及蛋白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方法  以48例人食管鳞癌组织、相应癌旁及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 Real-time PCR法检测RIZ1基因mRNA表达情况; 55例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IZ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RIZ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 < 0.01), 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 < 0.01), 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67)。RIZ1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9.1%(16/55), 在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6.4%(42/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RIZ1基因不仅在mRNA转录水平, 而且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RIZ1表达降低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 RIZ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RIZI可能是食管鳞癌的潜在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1.
梅州市客家人食管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梅州市客家人地区食管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导流杂交法检测56例新鲜客家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HPV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组织HPV阳性率为19.6%,癌旁组织HPV阳性率为23.2%,正常食管黏膜组织HPV阳性率为3.6%.结论 梅州市客家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PV感染,HPV感染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HPV16型-E6、E7在食管鳞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Xu CL  Qian XL  Zhou XS  Zhao QZ  Li YC 《癌症》2004,23(2):165-168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特别是HPV16型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E7在食管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HPV16型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icTure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上、下切缘的正常粘膜上皮组织、4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18例癌组织中的HPV16型E6、E7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6蛋白阳性率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中为59.3%,在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88.4%,在癌组织中为83.3%;E7蛋白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1%、90.7%和88.9%。与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相比,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E6、E7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型E6、E7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同时表达即同步率为25.7%,而在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二者同步率分别为88.3%和83.3%。结论:HPV16型E6、E7蛋白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协同作用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合肥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高危型HPV(HR-HPV)感染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06月至2019年02月本院收治的384例合肥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包括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癌变)患者,均行HPV检测。统计分析纳入研究患者HPV感染情况,另手术/放化疗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性分析法分析HR-HPV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8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HPV感染率为36.72%,其中低危HPV感染占比为9.93%,HR-HPV占比为90.07%,基因型由高到低分别为16型、18型、52型、33型、6型、51型、58型、11型;随访1年,38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率为57.03%(219/384),预后不良组HR-HPV感染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癌症低分化或未分化或中分化、临床分期Ⅳ期或Ⅲ期、淋巴结转移、饮酒史、HR-HPV感染均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916、2.581、4.080、3.238、4.821、2.986、3.062,P<0.05)。结论:合肥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HPV感染率较高,并以HPV16、18等高危型为主,且HR-HPV感染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i-67、p16^INK4a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的不同亚型、Ki-67、p16^INK4a蛋白在182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PV在不同程度病变中总检出率52.19%(95/182);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中检出最多的感染类型为HPV16/18,而HPV6/11在尖锐湿疣组检出率87.50%(21/24)最高;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级别升高,Ki-67、p16^INK4a阳性程度呈递增趋势。Ki-67、p16^INK4a与HPV16/18型感染关系密切,χ^2=11.779 8,P〈0.01;Ki-67也与HPV6/11型有关。结论:HPV16/18型及Ki-67、p16^INK4a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HPV 16E6 感染及食管鳞癌发生与HLA-DRB1,DQB 1 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为寻找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基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200 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和150 例哈族萨克正常人群HPV 16E6 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 ),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200 例,哈萨克族正常人群食管膜膜150 例的HLA-DRB1*1501和HLA-DQB1*0602的分布。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HPV 16E6 感染率为41% ,明显高于哈萨克族正常人群感染率的14%(P<0.001,OR= 3.94);HPV 16E6 感染与哈萨克族正常人群HLA-DRB1*1501,HLA-DQB1*0602的无相关性(P>0.0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HLA-DRB1*1501和HLA-DQB1*0602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哈萨克族正常人群(0.455:0.232,P<0.001,OR= 2.78;0.69比0.554,P=0.006,OR= 1.80);HLA-DQB1*0602基因阳性率在中低分化鳞癌组中(68.8%)的分布高于高分化鳞癌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PV 16E6 的感染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LA-DRB1*1501和HLA-DQB1*0602是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基因,其中HLA-DQB1*0602与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关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 kd-interacting protein3, BNIP3)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芯片的BNIP3、HIF-1α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BNIP3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BNIP3和HIF-1α与肿瘤原发病灶部位、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含淋巴侵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NIP3表达在细胞质中, HIF-1α表达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食管鳞癌组织中BNIP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27/72), 明显低于正常切端组织的60%(18/30)(P=0.037);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52.7%(38/72), 明显高于正常切端组织的13.3%(4/30)(P < 0.001)。BNIP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5、P=0.048、P=0.033)。HIF-1α蛋白表达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3、P=0.004、P=0.002)。并且, BNIP3表达与HIF-α表达呈负相关(r=-0.274, P=0.020)。   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 BNIP3与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且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 联合检测BNIP3和HIF-1α, 有助于食管鳞癌的辅助诊断、病期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湖北钟祥河南移民与湖北本地居民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 HPV) 感染的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方法,检测82 例食管癌组织中PV 和HPV 感染情况。以正常食管手术残端黏膜组织作正常对照。结果 钟祥食管癌高发区、麻城地区、湖北省肿瘤医院标本中PV 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5 %、68. 18 %、72. 5 %。HPV 分别为45 %、36. 36 %、37. 5 %。PV、HPV 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具有显著相关( P < 0. 05)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V、HPV 均为阴性。结果未发现PV、HPV 阳性细胞与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P > 0. 05) 。在三组研究对象之间PV、HPV 的阳性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 湖北钟祥河南移民及湖北其他地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可能存在HPV 感染。HPV 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