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的44所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调查,将其中符合标准的145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健康素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状况量表.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的现状.结果 有效问卷1396份,有效率96.14%.老年人平均年龄(77.4±8.5)岁.健康素养总分为(71.7±28.4)分,4个维度中健康知识得分(32.5±16.9)分,健康信念得分(22.8±7.4)分,健康行为得分(9.6±3.9)分,健康技能得分(6.2±5.1)分,均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31.3±7.3)分,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得分(6.1±2.3)分,主观支持得分(18.1±4.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7.2±2.3)分,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素养得分比较: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中以大学及以上最高.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年龄越大,社会支持越少;教育水平越高,社会支持越多;婚姻状况中,已婚者社会支持最高,其次为丧偶者.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是一个既缺乏社会支持,健康素养又较低的人群,是一个更加脆弱的群体,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需要社会及相关专业人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身体活动量表、简版老年人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 38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得分为(18.9±9.1),社会支持得分为(35.4±6.3),抑郁症状得分为(5.8±1.6),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1.0%(249/1 188);身体活动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r=0.291,P<0.001),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r=-0.210,P=0.012),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r=-0.308,P<0.001)。身体活动对抑郁症状具有直接效应(β=-0.179,P<0.001),社会支持在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状间具有中介效应(β=-0.063,P<0.001)。结论 身体活动可以直接对抑郁症状产生负向作用,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产生间接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曾受过同伴教育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的结构性问卷收集MSM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因素、社会支持、自评焦虑与抑郁得分及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同伴教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2.5±9.2)岁,社会支持的总得分为(25.75±3.87)。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5.88±2.47);主观支持得分为(14.11±2.45);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5.76±1.75)。35.0%的MSM未接受过同伴教育。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18~25岁,26~35岁的MSM更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0.51,95%CI=0.30~0.84,P=0.009),36~67岁的MSM也较18~25岁组更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0.38,95%CI=0.22~0.68,P=0.001)。相对本地居住时间2年或以下,2年以上的MSM更不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2.18,95%CI=1.01~4.69,P=0.046)。相对于分数31~56,得分57~65的MSM更不愿意接受同伴教育(OR=2.44,95%CI=1.22~4.90,P=0.012)。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对MSM未接受同伴教育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060)。结论 应加强MSM人群心理健康状态来改善同伴教育状况,从而使MSM人群更好地远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南农村老年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自感羞辱水平及社会支持的情况。方法 选取永州农村地区老年女性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调查其自感羞辱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 农村老年女性感染者其自感羞辱总得分为(33.36±9.31)分,高于同人群老年男性(t=11.59,P<0.001),责备维度的得分低于老年男性(t=-6.14,P<0.001)。汉族、依靠儿女赡养的、独自居住老年女性HIV感染者自感羞辱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此地区老年女性的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其客观支持得分与社交距离以及歧视维度的得分呈负相关(均有P<0.05);主观支持与责备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27,P=0.005);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与责备维度的得分呈正相关(r=0.41,P<0.001)。结论 此地区老年女性HIV感染者的自感羞辱程度较同地区男性更高,而社会支持程度较非HIV感染的老年人群低。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孤独感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芳  孙素珍  李栓荣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48-205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及二者的相关关系,为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问卷法,利用孤独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92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和80例健康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得分(40.30±9.41),健康对照组孤独感得分(34.18±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总社会支持得分(40.51±8.37)、客观支持得分(11.04±2.71)、主观支持得分(20.99±4.55)、支持利用度得分(8.51±2.33),健康对照组总社会支持得分(44.14±8.53)、客观支持得分(11.96±2.77)、主观支持得分(22.84±5.06)、支持利用度得分(9.3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孤独感与总社会支持(R=-0.653)、客观支持(R=-0.441)、主观支持(R=-0.692)、支持利用度(R=-0.485)均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健康人,孤独感高于健康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随社会支持的增多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4年成都市高新区居民家庭健康入户调查数据,共有983名老年人纳入研究。分析健康自评与老年人社会人口特征、躯体健康、心理及行为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多因素分析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983名老年人中健康自评为好的占47.9%,一般的占40.8%;差的占11.3%。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与是否空巢(u=3.433,P=0.001,)、锻炼时间(χ2=11.863,P<0.001)、两周是否患病(u=7.261,P<0.001)、1个月内是否感到焦虑或抑郁(u=9.173,P<0.001)、患慢病种类(χ2=44600,P<0.001)、记忆力是否受损(u=9.562,P<0.001)等因素有关。 结论 应加大对城市社区空巢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关注。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进行记忆力恢复训练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甘肃省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方法 运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甘肃省1 316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利用率较高的是免费体检(64.3%)和随访服务(57.6%),健康档案(42.5%)和健康教育(36.5%)服务利用率较低,不同健康知识水平组利用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服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高血压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是否患其他慢性病及健康知识水平(均有P<0.05);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独居及健康知识水平(均有P<0.05)。结论 甘肃省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利用不足,建议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号召慢性病患者参与其中,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泰安市老年人领悟社会支持、抑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 896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搜集相关资料,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得分平均为(27.86±5.3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抑郁与生活满意度和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 r =-0.461、-0.312, P <0.001),生活满意度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342, P <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抑郁得分对生活满意度均有影响( t= 13.777、-22.104, P <0.001)。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总效应值为0.275,直接效应值为0.196,抑郁对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值为0.079,均通过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检验。结论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是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抑郁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徐州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5月在徐州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社区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基本情况收集及抑郁情况(GDS-1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并分析社会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社区老人806人,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2.23±; 8.47)岁。以60~69岁老人为主,占比52.48%;男、女性别比为1∶; 1.33。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5.32±; 4.02)分,客观支持得分为(7.24±; 1.7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21.31±; 3.42)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6.48±; 1.7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β’=0.163)、配偶情况(β’=0.479)、年收入水平(β’=0.108)、抑郁情况(β’=-0.147)、医疗保险(β’=0.132)是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徐州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般,应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及改善养老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水平,给予人文关怀,促进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胡依    闵淑慧  郭芮绮  成晓芬  李贝 《现代预防医学》2022,(22):4112-4118
目的 了解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及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7—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深圳市、江门市452名流动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对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之间的影响。结果 在452名流动老人中,60.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过健康教育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分别有64.4%和60.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流动老人的居民健康档案行为受到月消费水平(B = 0.368,P<0.05)、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362,P<0.01)、居留意愿(B = 0.408,P<0.001)、年龄(B = - 0. 513,P<0.01)、户籍类型(B = 0.742,P<0.01)、流动类型(B = - 0.539,P<0.05)等变量的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利用行为受到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354,P<0.01)、年龄(B = - 0.411,P<0.05)、户籍类型(B = 0.561,P<0.05)的影响;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行为受到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291,P<0.01)、居留意愿(B = 0.239,P<0.05)、年龄(B = - 0.474,P<0.05)、流动类型(B = - 0.471,P<0.05)、流动时间(B = 0.225,P<0.05)、流动目的(B = 0.328,P<0.01)的影响。结论 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社会融合会对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流动老人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社会融合水平来促进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城市社区老年人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其与社会经济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社区老年人死亡教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抽取成都市99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社会经济特征、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人死亡态度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 67.58%的老年人对死亡持接受态度;在老年男女性的路径中,老年男性的家庭人均月收入(P=0.007,β=0.119)和原职业(PSymbol|@@0.001,β=0.180)对死亡态度有直接作用,而文化程度(P<0.001,β=0.127)对死亡态度产生间接作用;老年女性的原职业对死亡态度同时有直接效应(P=0.018,β=0.101)和间接效应(P=0.001,β=0.007),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P=0.001,β=0.039)和文化程度(PSymbol|@@0.001,β=0.094)对死亡态度仅有间接作用。社会支持对不同性别老年人的死亡态度均有直接影响和中介作用。结论 城市社区大部分老年人的死亡态度较积极;社会经济特征、社会支持与其死亡态度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提示社区死亡教育干预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特征、社会支持因素对老年人死亡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四川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慢病参保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方法 数据来源于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四川省调查资料中家庭询问健康调查表收集的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与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不同参保的慢病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差异。结果 城镇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慢病参保人群的EQ-VAS平均得分分别为(71.8±16.2)分与(63.8±18.8)分(P<0.001);城镇职工医保慢病参保人群的EQ-5D任一维度的中度及以上健康问题的比例均低于城乡居民医保(P<0.001)。相对于城镇职工医保慢病参保人群,城乡居民医保慢病参保人群的两周医生指导治疗的优势比(OR=0.754,95%CI:0.619~0.919)与年住院人次(OR=0.735,95%CI:0.636~0.850)均处于较低水平(P<0.001)。结论 不同医保慢病参保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与补偿水平,逐步缩小不同医保保障水平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以及住院服务利用现状,分析影响流动老年人口住院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善流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建议。方法 使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5 834名流动老年人中,最近一年接受过住院服务的老年人占比29.9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亲生子女数、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健康教育的流动老年人对于住院服务利用的选择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48.943,29.110,9.213,7.066,P值均 < 0.05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亲生子女数越少,住院服务利用越高。此外性别( OR = 0.687,95% CI:0.582~0.804 )、家庭医生签约( OR = 2.168,95% CI:1.428~3.820 )、健康教育( OR = 1.943,95% CI:1.811~2.075 )是流动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流动老年人口健康不平等问题尚存,家庭资源对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应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的落实对住院服务与医疗服务利用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农村社区老年人痴呆症患病率,探讨其与自评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随访安徽省某农村社区的1 090名老年人,使用10/66国际痴呆项目调查使用的诊断量表作为筛查工具,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健康自评、以前与父母相处融洽、居住状况、有无亲人、日常交流和有无信赖6个方面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研究提示,在进行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干预时,应把重点放在生活健康自评一般、与人交流较少的老年人群中,改善这部分老人的生活状况,多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义务活动,增进老年人与他人的交流,达到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长沙市居民对糖尿病患病的知晓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市5个区县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长沙市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0.06%,糖尿病患病知晓率为63.8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地区、文化程度、高血压、饮酒、锻炼、食盐量、食油量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P<0.001),文化程度越高(P=0.011),患病知晓率越高;城区患病知晓率(69.27%)高于农村(57.70%)(χ2=28.469,P<0.001);同时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知晓率(68.14%)高于仅患糖尿病的人群(57.47%)(χ2=23.330,P<0.001)、不饮酒(P<0.001)、开展锻炼(P<0.001)的患病人群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知晓率。结论 长沙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糖尿病患病知晓率较低,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加强血糖筛查,提高患病知晓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空巢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情况,为社区空巢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延边地区518名空巢老年人进行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调查。结果 空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1.26±10.25)分,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得分为(35.43±7.57)分;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正相关(r=0.386,P<0.01)。结论 延边地区空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偏低,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在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中注重空巢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除了传统的健康管理外应加大心理支持,提高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We analyzed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uch services by elderly rural residents in Brazil in 2003, comparing the patterns to those of the urban elderly and the equivalent rural pattern in 1998,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ousehold Sample Survey. Access barriers were greater in rural as compared to urban areas.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was less than in the urban elderly, even for rural elders who reported health problem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hospitalization rates among rural and urban elderly. Analysis of the health services that were used showed that there was limited access to services with intermediate complex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cess barriers increase even further with advancing age. Gender differences in utilization, generally favoring women, are more marked in the rural elderly. Financial barriers are also more evident. The health services supply should be expanded and adapted to the territorial, cultur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elderly.  相似文献   

18.
Improving skills for accessing and utilizing diet/nutrition information is important for preventing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frailty among elderly people. With the rapidly increasing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world, promoting nutrition literacy among them is a pivotal health policy for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health.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rriers and catalysts of nutrition literacy among elderly Japanese people (aged ≥75 year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s to 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to 678 study participants (men = 347, women = 331) was conduct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ore men had limited nutrition literacy than did women. After stratification by gender, the limited nutrition literacy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ifficulty in men and women, visual impairment in men and hearing impairment in women. Lower education level and economic status were associated with limited nutrition literacy among women. Adjusted odds ratios (ORs) controlling for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economic status, as well as cognitive, visual and hearing function, indicated that informational support [OR = 5.5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 1.28-24.49] and diet/nutrition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friends of the participants (OR = 2.16, 95% CI = 1.11-4.20) were both associated with adequate nutrition literacy among men, whereas diet/nutrition information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OR = 3.96, 95% CI = 1.97-7.95)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 with adequate nutrition literacy among women. Moreover, in the adequate nutrition literacy group, men were more likely to be overweight (OR = 2.17, 95% CI = 1.20-3.91).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cognitive and sensory func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iet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o older adults. Enhancement of social networks is also a key point in improving nutrition literacy.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nutrition literacy in elderly people, particular old men,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市中老年居民就医行为现状,探讨影响中老年就医行为的社会支持因素,以期提出中老年居民建立健康就医行为的社会支持策略.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该市≥40岁的户籍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影响中老年就医行为的因素有性别、教育程度、医保类型、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健康档案服务、患病时获得照顾或陪同就医、体检、就医时机、就医相关偏好等因素.结论:政府支持、医疗服务支持、经济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支持利用度对科学就医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从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社会支持利用程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分析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建议。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使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5 164名流动老年人中,健康或基本健康、患有医生确诊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流动老年人比例分别为88.57%、16.00%;年龄、家庭收入、本地朋友数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平时生小病是否就医有影响(P0.05);年龄、基本医疗保险、本地朋友数量、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住院服务利用有显著影响(P0.05)。建议:"三保合一"有望改善流动老年人医疗保险保障作用;加强流动老年人家庭及社会支持建设;做好预防医疗服务具有较好成本效益;关注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