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2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给患者采取脑室镜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给患者采取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颅内感染率、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感染率、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治疗效果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神经内镜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脑脊液引流量对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脑脊液外引流术的67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资料,按引流量不同分为A组(37例)和B组(30例)。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引流时间、术后脑积水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GCS评分、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引流时间明显短于A组(P <0.05);B组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确切,脑脊液匀速引流且脑脊液每日总量在400 m L以下是安全的,在此范围内脑脊液引流量越多,带管时间越短,1年内脑积水发生率越低,且不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3.
Ommaya储液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Ommaya储液囊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优越性.方法 将34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组,其中Ommaya治疗组13例,脑室外引流组21例,比较两组24 h平均引流量、首次置泵(管)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的平均时间、二次手术率、分流率,并进行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Ommaya治疗组24 h平均引流量少于脑室外引流组;首次置泵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的平均时间为(57.00±8.06)d,较脑室外引流组首次置管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平均时间(66.00±6.89)d缩短;Ommaya治疗组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10例,放弃治疗3例,分流率76.9%;治疗期间再次手术更换Ommaya储液囊4例,二次手术率30.8%(4/13).脑室外引流组最终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1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分流率61.9%;治疗期间再次手术置管16例,二次手术率为76.2%(16/21).两组分流率及随访3个月GOS评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maaya储液囊应用于重型颅腩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比较,临床分流率相似,但治疗期间二次手术率低,且能减少治疗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脑室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脑室血肿完全清除率(75.0%)高于对照组(45.0%);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0%和85.0%,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0±2.7)低于对照组(16.5±2.6);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ADL达到良好功能状态者11例(28.2%),高于对照组为4例(11.1%).[结论]脑室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脑室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室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脑室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血肿完全清除率、皮肤切口、皮层切口及骨窗大小,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切口、皮层切口及骨窗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周及2周复查头颅CT,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67.5%(27/40)、97.5%( 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11/40)、67.5%(27/40) ](P< 0.01),住院期间病死率[ 12.5%(5/40)]亦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8/40) ](P< 0.01).术后6个月ADL量表评估观察组优良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室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疗效确切,对机体损伤小,患者康复快,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军  董伟 《现代保健》2010,(7):88-8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颅内血肿穿刺碎吸,同时给药侧脑室穿刺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与保守治疗患者意识状态以及肢体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组治疗。结论颅内血肿碎吸术联合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明显好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脑室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50例脑积水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脑室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行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实验组术后感染1例(4%),分流管阻塞1例(4%)。对照组术后感染3例(12%),分流管阻塞4例(16%),脑室损伤1例(4%)。结论脑室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侧脑室微创引流方法治疗脑室积血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室积血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内积血患者9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成传统手术组与脑室引流组,各45例。传统手术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室引流组采用微创脑室引流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创伤情况、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室引流组皮肤切口、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小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脑室引流组术后第7、15 d血肿完全清除率高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脑室引流组恢复优良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死亡率稍低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双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积血临床疗果显著,创伤小,血肿清除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入选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96例,分为对照组198例,治疗组19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及单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RAUMDIC双腔脑室外引流管治疗,分别观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5、7d的脑脊液红细胞计数。统计比较术后14d内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颅内感染率;术后7、14d的体温及GC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检验红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术后感染率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快(P〈0.05),治疗后14d的GCS昏迷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RAUMDIC双腔脑室引流管较传统单腔脑室引流管提供了更为准确真实的颅内压监测,减少了颅内感染,提高了SA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枫  是德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2-23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脑室-腹腔分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Kamofsky评分、术后分流管梗阻、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均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管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7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采取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段穿刺后连接直线型连接器、腹腔段分流管从腹部皮下切口穿出,并持续脑脊液引流净化,待病情稳定后去除脑脊液引流装置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结果 共收治1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年龄19~64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炎症控制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余14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GOS分级,恢复良好(4~5分)13例(86.7%),恢复较差(3分)2例(13.3%)。引流时间59~335 d,平均173.3 d。引流期间无颅内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出院随访2~5年,平均4.5年,1例因分流管脑室段置于透明隔间隙导致脑室再次扩张,经透明隔造瘘并再次分流后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最终分流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经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32例慢性脑积水患者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术后出现分流管梗阻,腹腔、皮下、颅内感染,拔出分流装置后行二次手术。2例出现颅内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吸收。40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良好32例,轻残5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应早诊早治,CT和MRI扫描是目前有效的确诊和鉴别手段,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术后颅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行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n=324),依据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治疗过程等差异。结果 324例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2例,感染率为9.87%。颅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株(47.37%),革兰阳性菌8株(42.10%),真菌2株(10.53%)。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颅内出血量、术前备皮距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溶凝治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8项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预防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而颅内出血量、术前备皮距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围手术期重要环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预防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室出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8例中重度脑室出血作为治疗组,行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腰穿置换脑脊液.CT示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2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脑室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时,治疗组死亡率为32.14%,对照组死亡率为63.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腰穿置换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运用肾上腺素进行脑室冲洗,以探讨其对脑室出血时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测定74例脑室出血患者运用保守、侧脑室引流、肾上腺素脑室冲洗方法后的血压、心率、脑脊液引流量和颅内压.结果 保守治疗组高颅内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下降,侧脑室引流后血压下降、心率升高 侧脑室肾上腺素冲洗后出现脑脊液引流量下降、颅内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侧脑室引流可以控制颅内压,逆转其心血管的反应 肾上腺素脑室冲洗可减少出血和脑脊液的分泌,颅内压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某科住院患儿68例颅内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因及临床表现等。结果:68例颅内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28例,硬膜下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室内出血5例中年长儿脑血管畸形3例。结论:颅内出血严重危及小儿生命,影响生存质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大大减少患儿病死率和伤残率,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颅内微创血肿穿刺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A组采用颅内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B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9%(51/58),明显高于B组的72.4%(4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icroscopic evacuation of intraeranial hematoma and small bone flap approach mierosurgical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10,11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8 cases in each by random digits table.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microscopic evacuation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small bone flap approach microsurgical opera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group A[87.9%(51/58)]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72.4%(42,58)](P<0.05).After treatment 14 d and 28 d,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s in group A were (22.1±6.2).(12.6±3.3)scores and in group B were (23.5±6.7),(18.6±5.1)scores.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group A:(41.9±8.1)scores;group B (41.7±7.9)scores],after treatment l4 d and 28 d,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Moreover,After treatment28 d,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P<0.05).Conclusion Both microscopic evacuation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and small bone flap approach microsurgical operation are effective methods i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but microscopic evacuation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can enhance the effect and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