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与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腹泻患儿RV阳性组(观察组)与RV阴性组(对照组)两组间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血清ALT、AST、LDH、CK-MB和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肌酸激酶(CPK)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肝转氨酶及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d,JL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带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明确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5项指标,将同期儿科腹泻门诊7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比较。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心肌酶谱异常,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检测,及时发现对心肌的损害并尽早营养心肌治疗是必娶的.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胶体金法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用连续检测法测定血清心肌酶的水平。结果①RV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轻度脱水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无脱水组(P〈0.01),而中度脱水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P〈0.01)。③RV肠炎般心肌损害患儿经给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酶在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562例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腹泻婴幼儿按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RV肠炎组(RV阳性)和急性腹泻组(RV阴性),RV肠炎组婴幼儿按有无脱水症状分脱水组和无脱水组,比较各组心肌酶指标及心肌损害情况。结果RV肠炎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急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水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无脱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肠炎组婴幼儿通过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查,评价其是否存在心肌损害,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常伴随心肌酶升高;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有升高趋势,且心肌损害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该院儿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于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至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 K )及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cTnI、CK、CK-MB、CK-MB/CK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 cTnI、CK、CK-MB、CK-MB/CK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的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会升高,经过更昔洛韦的治疗后这种改变是可逆的,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提示活动性巨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赖氨葡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心肌酶谱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7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排便正常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7d后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肌酶谱水平,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98例窒息后心肌损伤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谱、ECG变化.结果 磷酸肌酸钠治疗7天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CG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对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伤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心肌酶谱可出现下降,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的影响.方法 对204例RV肠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患儿心肌酶变化;选取同期RV抗原阴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RV阳性组心肌损害占49.51%,CK-MB血清水平(59.62±21.16)U/L,明显高于RV阴性组(40.52±20.86)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CK、CK-MB、AST、LDH升高百分率,在无、轻、中、重度脱水酸中毒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心肌损害没有差异,RV感染可能是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患儿经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编入RV肠炎组,阴性编入对照组,对患儿均空腹抽血,采用连续检测方法 对心肌酶谱5项指标进行分析,分别对两组患儿心肌酶谱、脱水程度与心肌酶谱关系、伴心肌损害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V肠炎组患儿的心肌酶谱5项图谱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脱水、轻度脱水、中度脱水患儿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是逐次递增的;伴心肌损害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中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所有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RV肠炎患儿采取早期的心肌酶谱检测能够有效判断患儿病情、脱水情况及心肌损害情况,有助于辅助临床施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在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61例急性PE患者[大面积、次大面积急性PE(大面积、次大面积组)39例,非大面积急性PE(非大面积组)22例]cTnⅠ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大面积、次大面积组血清cTnⅠ、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组(均P<0.05)。结论急性PE常伴有心肌细胞损伤,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及cTnⅠ测定,血清心肌酶及cTnⅠ的测定有助于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小儿肝脏和心肌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60例大便细菌培养与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腹泻患儿(对照组)血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观察2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DH(262.39±92.47)U·L-1、CK-MB(49.99±33.87)U·L-1、CK(197.52±82.36)U·L-1、AST(38.20±23.98)U·L-1和ALT(40.24±24.89)U·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3.33±76.58)U·L-1、(22.53±20.67)U·L-1、(139.99±70.87)U·L-1、(25.31±16.59)U·L-1和(24.33±18.64)U·L-1(均P<0.05);观察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7%、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18.3%(均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合并肝脏、心肌损害,应尽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心肌酶的检测,以便临床及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患儿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与心肌受损之间关系。方法对241例HFMD患儿及203名健康儿童进行hs-cTn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和心电图检测。分析2组之间的hs-cTnT、心肌酶水平及异常率和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HFMD组hs-cTnT、心肌酶水平及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包括ST-T段改变、传导阻滞、早博、异位心动过速)也高于对照组(P<0.01)。HFMD患儿hs-cTnT异常率要高于其他心肌酶指标。结论血清hs-cTnT、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测可作为早期判断HFMD患儿心肌受损及心功能评价的辅助诊断指标,且血清hs-cTnT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等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患者CK、CK-MB、cTnT、cTnI等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对120例患者根据其发病3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患者存活情况与心肌坏死标志物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4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其中cTnT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742。死亡组患者CK-MB、cTnT、cTnI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CK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CKMB、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独立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均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而联合上述指标灵敏度明显增高,为100%;特异度无明显变化,为91.1%。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对AMI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孟繁英  朱亚彬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57-1259
目的探讨有无慢性心绞痛史及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住院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心绞痛病史情况分为4组,慢性心绞痛组(Ⅰ组)、梗死前心绞痛组(Ⅱ组)、慢性心绞痛伴梗死前心绞痛组(Ⅲ组)、无心绞痛组(Ⅳ组),分别观察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脏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功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T)、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自蛋白分泌率(AER)变化,以及住院期间严重心脏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Ⅱ级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小面积心肌梗死前发生率Ⅰ、Ⅱ、Ⅲ组明显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CTnT峰值浓度、CRP、AER变化,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脏并发症,除心律失常外,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Ⅱ、Ⅲ组明显低于Ⅰ、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心绞痛及住院病死率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死前有心绞痛史及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的程度,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联合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对诊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方法将188倒HFMD患儿分为确诊合并精毒性心肌炎组、疑似舍并病毒性心肌炎组、无合并病毒性心肌灸组。所有惠儿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与疑似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中CK—MB、cTnI均高于无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中CK—MB、cTnI与疑似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与疑似组两项检测中的总异常率均分别高于两纽中CK—MB、cTnI单独检测异常率(P〈0.05,P〈0.05)。结论CK—MB、cTnI在HFMD中诊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意义;HFMD患儿同时检测血清中CK—MB、cTrI水平,可以提高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捡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中过高胆红素水平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高胆红素组,61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CTNI)值。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CK、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TNI的阳性率远远大于CK-MB(P<0.05);而治疗后患儿血清CK、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过高的胆红素可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早期监测CK、CKMB、CTNI,及时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损害的发生。而且CTNI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诊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初步研究表明,肌钙蛋白Ⅰ (cTnI)作为心肌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成分释放入血循环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测定比较心肌cTnI与几种常用的AMI诊断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AMI和65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醇(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等6项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别对AMI和非心肌梗死组各指标间的差异作对比分析.结果 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92.5%)高于CK(72.5%)、CK-MB(65.0%)、AST(62.5%)、LDH(60.0%)、α-HBD(62.5%),P<0.05;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96.3%)与CK-MB(93.8%)相近(P>0.05),高于CK(87.8%)、AST(76.9%)、LDH(84.6%)及α-HBD(81.5%),P<0.05.结论 cTnI对AMI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标记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悝CO中毒心肌损伤患者NT—prOBNP的表达及血清NT—proBNP水平与cTnI、CK—M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息性CO中毒患者54例,分为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组(n=34)和急性CO中毒无心肌损伤组(n=20),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N=32)。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另测定cTnI、CK—MB浓度。结果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组血清NT—proBNP浓度高于无心肌损伤组患者,P〈0.001。无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相比元明显变化,P〉0.05。在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患者中,血清NT—proBNP浓度与血清cTnI和CK—MB呈正相关(r分剐为0.901和0.909,P均〈0.001)。结论血清NT—proBNP在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患者中明显升高,为早期急性120中毒心肌损伤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对于急性CO中毒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