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安全套使用与求医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9年11月,在广州市黄埔区的9家娱乐场所抽取92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相关干预,干预3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调查920人,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各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明显增高(P<0.01);性行为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07%、90.11%(P<0.01);生殖器出现不适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机构就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9.02%、90.21%(P<0.01);艾滋病咨询率和检测率分别由0.99%、0.00%增高至25.87%、20.22%(P<0.01)。[结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通过干预可提高艾滋病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率和规范卫生服务率。  相似文献   

2.
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03~2005年290份国产和进口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种类、频率和用量。结果:290份样品共使用39种染发剂,其中间苯二酚、对苯二胺(及硫酸盐)、对氨基酚、间氨基酚(及盐酸盐)、2,5-二氨基甲苯(及硫酸盐)的使用频率较高,均在30%以上。结论:染发类化妆品中染发剂的使用种类繁多,某些组分使用频率较高,在使用中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评价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201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对诸城市所有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培训。随机抽取其中100名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00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培训前为45.50%,培训后为88.88%(P<0.01);操作规范和卫生管理知识知晓率,培训前为53.00%,培训后为83.22%(P<0.01);食物中毒预防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知识知晓率,培训前为50.00%,培训后为81.33%(P<0.01)。[结论]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培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安全套使用与求医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7年3月,整群随机选择济宁市6个县市区,抽取其娱乐场所的女性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相关干预,2011年3月,再次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1 011人、干预后调查986人,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72%、88.64%(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5.77%、94.57%(P<0.01);最近6个月性行为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48%、82.56%(P<0.01);下身出现不适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机构就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8.35%、91.36%(P<0.01);最近1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的分别为54.10%、93.71%(P<0.01)。[结论]综合干预方法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提高艾滋病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率和规范卫生服务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学生染发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承德市某医学院校学生1250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染发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结果 31.2%的学生有过染发,其中88.0%的人染发前从未做过皮肤过敏试验,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要做过敏试验(66.7%)。70%以上的学生是大学开始染发,在选择染发剂时,注重效果的占46.1%。学生染发原因中追求时尚的比例最高,占57.0%。从未染发的学生中有27.9%打算染发,其中61.8%也是因为追求时尚。有39.3%的人完全不知道染发剂的种类,84.6%的人认为染发剂对身体有害。染发知识得分为(4.45±1.91)分(满分10分),本、专科学生的得分、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院校学生染发频率较高,染发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减少染发损害的行为,应加强医学生染发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县级城市辖区内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的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2006年9月,在即墨市对浴池足疗业、理发按摩业、中小旅馆业及歌舞厅等60家公共场所的女性从业人员进行有关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集中培训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调查510人,干预后调查481人,除个人原来就较高的知识外,其他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对安全性知识的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1);承认有性交易者干预前为269人,干预后为309人,其中性交易时每次全程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54%、94.82%(P<0.01).基线调查时调查510名检出性病患者40例,感染率为7.63%;干预后检测481名,检出性病患者13例,感染率为2.70%(P<0.01).[结论]即墨市对公共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干预已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近年来我国染发类产品中染发剂的使用现状。方法对2014年-2015年批准在我国境内使用的203件染发类产品中染发剂的使用、种类和频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203件染发类产品中使用的染发剂共49种,占我国染发类产品允许使用染发剂限用物质表的52.7%;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染发剂多复配使用,其中3种~5种染发剂复配使用最为普遍,占63.1%;间苯二酚、4-氨基-2-羟基甲苯、m-氨基苯酚、p-苯二胺、p-氨基苯酚及甲苯-2,5-二胺硫酸盐等6种染发剂在染发类化妆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均30%。结论染发类产品中染发剂的使用种类增多,其中某些组分使用频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对染发剂的监督管理,同时尽快制定常用染发剂的标准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洛阳市某企业有害作业人群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知识、信念、行为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企业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5年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相关内容,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年以上的职工。[结果]调查325人,对有关知识的知晓率为5.2%~82.8%,具有有关信念的占78.1%~89.2%,有关行为形成率为38.8%~95.4%。有关知识得分,36~55岁为(15.78±3.68)分,19~35岁为(17.54±3.77)分(P<0.05);有关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工龄10年及以上者均高于工龄不足10年者(P<0.01);有关知识、信念与行为得分大专以上学历者较高(P<0.01)。[结论]某企业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信念与行为均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等学校学生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11年9~11月,对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3 180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预防保健常识、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的知晓率。[结果]调查3 180人,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0.38%,教育后为96.37%(P<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56.63%,教育后为97.42%(P<0.01);预防保健常识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28.45%,教育后为94.24%(P<0.01);医疗防护基本技能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为40.77%,教育后为95.29%(P<0.01)。[结论]在新生入学之初及时进行健康素养知识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珲春市文化娱乐场所女性从业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以便对该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2006年4~5月,对珲春市文化娱乐场所的230名女性服务人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和干预后2个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调查230人,干预后调查205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47.83%,干预2个月后为83.62%(P<0.01);17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珲春市文化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措施的效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曹辉  陈诚  孙晓燕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297-2298
目的了解南京市栖霞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携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栖霞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HBsAg阳性率为2.87%,显著的低于全国HBsAg阳性率平均水平(P<0.01),在HBsAg阳性人群中,男性的HBs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18岁~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1)。结论栖霞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整体健康状况较好,对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严把卫生监、检工作中质量关,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教育,对青壮年人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陕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在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3~9月.抽取陕县西张村镇,对部分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IDD知识、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家庭用盐碘含量。[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150人、140人,IDD知识知晓率由7.33%~65.33%提高到70.00%~89.29%(P〈0.01),具有相关健康行为者所占比例由17.33%~66.67%提高到90.71%~97.14%(P〈0.01);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160人、152人,IDD知识知晓率由12.50%~76.88%提高到76.97%~91.45%(P〈0.01),具有相关健康行为者所占比例由16.88%~54.38%提高到78.29%~90.79%((P〈0.01)。干预前后分别检测家庭用盐40份,碘含量合格率由35.00%提高到95.00%(P〈0.01)。[结论]开展IDD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家庭主妇和小学生的IDD防治知识,改善相关行为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翟云丽  邢立亚  骆选红  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417-1419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饮食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HBsAg动态变化与乙型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动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994—2003年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HBsAg检验结果和周期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03年,共进行体检342630人,HBsAg总阳性率为3.79%。10年间HBsAg阳性率波动在2.94%~4.28%间(χ2=34.38,P<0·01),各月份HBsAg阳性率比较,χ2=34.26,P<0·01;各季度HBsAg阳性率比较,χ2=68.5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检出率与乙肝报告发病率,经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s以季度最高(rs=0.8000),其次为年度(rs=0.7409)和月份(rs=0.1503)。结论HBsAg阳性率和报告发病率动态变化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可能通过对HBsAg阳性率的分析,较好地判定报告发病率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岛市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以便对孕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2005年4~12月,对在青岛市市南区妇女保健机构和医院妇产科建孕妇保健卡的2268名孕妇进行弓形虫感染的检测.[结果]检测2 268名孕妇,血清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0.75%.IgM抗体阳性率,农民、工人为2.02%,其他职业者为0.44%(P<0.01);小学、文盲文化者为5.36%,初中、中专文化者为1.46%,高中及以上文化者为0.12%(P<0.01);生活条件较差者为3.38%,中等者为0.58%,良好者为0.10%(P<0.01);喜食生食、半熟食品及烧烤食品者为12.03%,无上述不良饮食嗜好者为0.18%(P<0.01).[结论]市南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率较低,但文化程度低者及喜食生食、半熟食品及烧烤食品者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迟秀玲  王润胜  解英臻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60-1561
目的了解健康知识对骨科患者恢复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骨科健康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康复评估。结果人院的60名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内固定术患者,人院时骨科知识问卷结果:现场处理知识知晓率为3.33%,正确搬运知识知晓率为8.33%;经过在院健康知识教育,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骨科知识认知能够达70%的患者,康复评估为“优”者,占88.8%,不予配合且宣教后骨科知识认知不足70%的患者,康复评估为“优”者,占33.3%(χ^2=18.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人们对于骨科一般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通过健康教育对患者康复意义显著,同时,对于骨科疾病的预防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东省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2007年9月-2008年6月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由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并对医务人员洗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9月-2008年6月共检测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手160份(外科手、卫生手各80份),合格率分别为21.25%、30.00%(P〉0.05);检测洗手后医务人员手160份(外科手、卫生手各80份),合格率分别为95.00%、71.25%(P〈0.01)。[结论]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邻、对、间苯二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35-2836
[目的]有机氧化型染发剂中苯二胺类物质的测定方法研究及西宁市区染发作业场所使用的染发剂中邻、对、间苯二胺含量监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超生提取,离心过滤、定容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FID检测。[结果]试验表明,邻、间、对苯二胺三种物质在0.1~5.0 m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待测物含量有较好的线性。邻、对、间苯二胺3种物质最小检出限(信噪比S/N=3)分别为25、10和30 ng。采用本法测定13种染发剂样品,结果显示:西宁市区销售和使用的染发剂中邻、对、间苯二胺含量相对较低,均低于《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6%)的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捷,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合理,可作为有机染发剂中苯二胺类物质的日常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临沂市部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在临沂市兰山区城区抽取初中、高中各i所,对i098名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65.31%,干预后为8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态度的正确率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高唐县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以期对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005年2~12月,在高唐县对时风集团部分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56.41%,干预后为80.53%(P<0.01),10项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不洁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较低,干预后均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均有所好转(P<0.01)。[结论]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