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阐明炎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miR146a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3种不同条件培养基下培养:①成骨分化诱导培养基、②成骨分化培养基联合BMP2、③成骨分化联合炎症刺激TNF(10 ng/mL),观察其成骨分化情况。通过miRNA特异性的qRT-PCR观察miR146a在上述条件下变化情况,进而对细胞转染miR146a的拮抗体antago-miR146a观察炎症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建立了稳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其能成骨、成脂、成软骨。BMP2能够促进MSC成骨分化,而模拟炎症刺激TNF则能抑制MSC的分化;分化条件下,miR146a表达下降;而TNF剂量依赖性能增强miR146a的表达;miR146a拮抗体则能逆转TNF引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降低。结论:miR146a参与炎症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CL6共抑制因子-BCO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的BCORshRNA基因敲除BCOR,进行丧失性功能研究。通过检测ALP活性、茜素红染色、钙离子定量分析、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结果BCOR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基因敲除BCOR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活性、体外矿化能力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涎蛋白、骨钙素的表达。结论BCOR基因表达降低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证实BCOR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17 β-雌二醇(E2)作用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不同浓度雌激素对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加入0、10-9和10-7 mol/L不同浓度E2,CCK-8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E2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分别于成骨诱导后第1、3、5、7、11、14和21天,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ALP和钙结节染色,以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E2对细胞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凋亡未见明显影响,并能显著提高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浓度为10-9 mol/L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细胞ALP活性升高,钙结节形成增多,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COL I、OCN)表达显著升高。结论:17 β-雌二醇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体外浓度为10-9 mol/L时,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6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Flag-KDM6A慢病毒表达质粒。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KDM6A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成骨分化早期指标-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检测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实时:毫量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桥蛋白和骨钙素的表达。结果过表达KDM6A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以及骨桥蛋白和骨钙素的表达。结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6A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能,可以作为一个候选的靶基因用于骨组织工程技术,促进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牙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双酶(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SD大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其表型、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SD大鼠胎鼠牙胚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胎盘间充质干细胞14 d,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SP和DMP-1,RT-PCR及凝胶电泳检测DSPP和DMP-1基因。结果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5,而不表达CD31、C34和CD45。成骨和成脂诱导后形成钙结节以及脂滴。牙向诱导后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性相关蛋白-DMP-1、DSP和特异性基因-DMP-1和DSPP。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牙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作为重要的牙周组织再生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重构牙周组织结构和功能、促进牙周病好转乃至愈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尤其是其成骨分化的相关调控机制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BMAL1基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等诸多生理行为的调控关系密切,有望成为牙周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BMAL1基因的特性以及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水解鱼胶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成骨分化的潜能.方法 制备获得水解鱼胶原,对其分子量,氨基酸成分和接触角进行表征,利用MTT 试验和Real-Time PCR 试验分别研究水解鱼胶原对rBMSCs 细胞活力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OCN 和RUNX2 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 技术探讨水解鱼胶原对ERK1/2 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水解鱼胶原的分子量为700-1300 Da,接触角约为26 度,主要含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水解鱼胶原能提高rBMSCs 细胞的活力,促进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OCN 和RUNX2 的表达,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水解鱼胶原可激活ERK1/2 信号通路,进而促进RUNX2 蛋白表达上调. 结论 水解鱼胶原具有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7,(8):693-697
目的探讨microRNA-14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3周龄雄性大鼠胫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与microRNA-145下调组,分别感染慢病毒,观察microRNA-145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成骨分化方面的影响。结果 microRNA-145下调表达组(p Lv3-(anti)miR-145)与阴性对照组(p Lv3-Negative control)相比,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无统计学差异(P>0.05);microRNA-145下调表达组成骨相关基因Sema3A、OPG、Runx2及Osterix/SP7表达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且microRNA-145下调组茜素红染色范围也大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microRNA-145下调表达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对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人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的骨向分化能力,为骨组织工程筛选种子细胞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MMSCs);骨髓穿刺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长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标记,成骨分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能力,成骨分化诱导后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成骨相关分子:Runx2、1型胶原(Collagen Type 1,COL-1)、OCN.结果 JMMSCs和BMMSCs均阳性表达CD90、CD105,阴性表达CD34、CD14、CD45.成骨分化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JMMSCs矿化能力强于BMMSCs.成骨诱导7 d、14 d、21 d后,JMMSCs成骨相关分子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强于BMMSCs.结论 与BMMSCs相比,JMMSCs成骨分化能力较强,颌骨骨髓可能更适于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成体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AP2a的组蛋白甲基化状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AP2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利用慢病毒载体的AP2ashRNA基因敲除AP2a进行丧失性功能研究。通过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相比,AP2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AP2a启动子区域H3K4me3和H3K36me2明显增强。基因敲除AP2a能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活性及体外矿化能力。结论AP2a启动子区域H3K4me3和H3K36me2升高可以促进AP2a的表达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许衍  王林  施东胜 《口腔医学》2002,22(2):64-66
目的 探究20世纪90年代末期南京地区的女性儿童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南京地区9-15岁汉族女性儿童400名,采用CHN法的手腕骨发育等级标准评定其骨发育等级,进而得到每个年龄段的骨发育成熟度得分标准,与CHN法骨发育成熟度得分标准相比较。结果 在9-13岁年龄段南京地区的女性儿童骨发育成熟度得分标准高于CHN法标准;在14岁年龄段南京地区的女性儿童骨发育成熟度得分标准低于CHN法标准;在15岁年龄段南京地区的女性儿童骨发育成熟度得分标准与CHN法标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由于地区及时间等因素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南京地区的女性儿童的骨骼发育呈现出提前发育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制定本地区现阶段的各年龄段青少年儿童骨发育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其口腔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二期梅毒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口腔临床表现(包括病损数目和临床病损分级)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ctin ring card test,RPR)滴度]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青年组(≤ 44岁)11例,中年组(45 ~ 59岁)10例,老年组(≥ 60岁)9例;各年龄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表现为黏膜斑、黏膜炎,好发部位依次为唇、舌、咽、腭和颊部。与低RPR滴度组(< 1∶128)相比,高RPR滴度组(≥ 1∶128)患者口腔黏膜病损数目较多、临床病损分级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伴有口腔黏膜病损的二期梅毒患者RPR滴度与口腔黏膜病损数目及临床病损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5例面中部骨折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145例面中部骨折病例的分析,探讨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45例面中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面中部骨折好发于男性,占84.8%,20~50岁年龄组123例,占84.8%;交通事故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占67.6%,手术治疗占78.6%,术后绝大多数病例可获得满意的面形和功能疗效。结论:对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应树立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系列治疗观念,在正确复位的前提下,采用可靠的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法复位或颌间牵引复位加钛板坚强内固定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婷  朱玲  刘子晗  李虎  蔡晨星  吴婴南 《口腔医学》2012,(3):170-172,175
目的调查南京郊区3~5岁儿童龋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郊区384名3~5岁儿童,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并发放问卷,由家长填写后统一收回。对龋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南京郊区3~5岁儿童患龋率为60.68%,龋均及龋面均分别为2.70和4.08;年龄、甜食的喜好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乳牙龋相关。结论南京郊区3~5岁儿童的患龋率较高,需开展早期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G61A与我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组选取2008年8月—2009年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病房住院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139名,对照组选自同期在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健康儿童,无唇腭裂,无全身系统疾病或先天畸形。两组人群年龄、性别匹配。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表皮生长因子G61A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17)。总唇腭裂组与对照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野生纯合子GG基因型相比,杂合突变型AG、纯合突变型AA以及总突变型(AG/AA)均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病风险无显著性关联(AA基因型的OR=0.97,95%CI=0.42-2.22;AG基因型的OR=0.97,95%CI=0.56-1.67;AG/AA基因型的OR=0.97,95%CI=0.59-1.60)。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AG基因型能够显著降低个体罹患腭裂的发病风险(AA基因型的OR=0.25,95%CI=0.07-0.90)。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G61A遗传变异可能是个体罹患单纯腭裂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南京市区一年级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620名一年级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乳牙龋齿状况与问卷调查内容的相关性。结果:一年级儿童乳牙总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9.19%和3.64,乳牙充填率为9.6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刷牙时间、饮用碳酸饮料、甜点、糖果巧克力与儿童乳牙患龋有关。结论:南京市一年级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较严重,充填率低,应加强龋病的防治工作,强调学校与父母一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Demirjian法(下文简称"D法")推断南京地区儿童自然年龄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年龄在3~16岁患者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共644例,其中男性378例,女性266例。按照D法进行牙龄推断,所得牙龄与自然年龄进行配对t检验,通过建立单因素数学模型探索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直接运用D法对南京地区儿童进行牙龄推断,所得出的结果与实际年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立南京地区儿童牙齿成熟度与自然年龄间的数学模型,得到自然年龄与牙总成熟度的拟合曲线方程:男子组为Y=43.37SIN(0.02579X-1.138)+30.6SIN(0.04275X+0.9984)+3.019SIN(0.08706X+1.649),女子组为Y=55.93SIN(0.04001X-1.642)+90.97SIN(0.05389X+0.7095)+44.25SIN(0.06254X+3.384)。将其推断的年龄与实际自然年龄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儿童牙齿成熟度与自然年龄间的数学模型,可以利用牙齿发育程度较为准确推断南京地区3~16岁儿童的自然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与天然牙在色度空间上的适合性。方法采用CIE L*a*b*色度系统,用ShadeEye NCC测色仪对南京地区居民271人的2 159颗天然牙和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进行色度值测定,分析天然牙和比色板的色度空间分布,比较二者的适合性。结果1)天然牙比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色度空间分布区域广,切牙组与比色板的适合性较差,尖牙-前磨牙组适合性较好。2)在色度空间上,切牙色度a*值偏向绿色方向(-a*),比色板色度a*值偏向红色方向(+a*);切牙比色时缺乏L*值为71~78、a*值为-1.5~-0.2色度空间范围内的比色片。3)按照可感知色差阈值△E*ab<1.4的标准,天然牙与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相比,理论符合率为:切牙组33%,尖牙-前磨牙组50%。结论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不能满足南京地区居民牙齿临床比色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为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南京地区435名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口腔黏膜健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435名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中共查出189例(占43.45%)口腔黏膜病患者,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24.14%)最高,其次为干燥综合征、口腔白色角化病和沟纹舌(均为6.90%)。本调查中,男性患病率为55.56%,女性为38.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5);抽烟组的患病率高于非抽烟组(P〈0.005),饮酒组与非饮酒组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义齿组的患病率高于非义齿组(P〈0.005)。结论: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京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12岁儿童660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南京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31.1%,男生患龋率29.6%,女生患龋率3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用碳酸饮料和第一恒磨牙是否做过窝沟封闭这两个因素与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有显著关联(OR>1)。结论:碳酸饮料是龋病的危险因素,做窝沟封闭可以降低患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