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乙酰胆碱转移酶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方法,以定量研究神经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能力。方法:实验显露大白鼠胫神经及腓神经,并在腓神经分支处以远0.5cm处切断。端侧吻合组在胫神经上行外膜开窗,造成5mm×5mm外膜缺损,然后将腓神经在此处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端端吻合组使腓神经切断后直接作端端吻合。术后1~3个月分别测定切断端以远ChAT活性,并在3组之间作比较,即(1)端端吻合组,(2)端侧吻合组,(3)非吻合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端侧吻合3个月后ChAT活性是正常对照组的一半。组织学显示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组均显示有大量有髓纤维存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端侧吻合后具有ChAT活性证实神经端侧吻有可能为临床治疗神经撕脱伤及大段缺损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未受损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情况。 方法 实验将Wistar大鼠一侧腓神经切断,在胫神经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取吻合口处胫腓神经,用神经纤维分离技术分离出单根神经纤维,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方向;同时取远端腓神经作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 结果 在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纤维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呈“Y”形分叉离开胫神经,侧支再生的纤  相似文献   

3.
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疗效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Wistar大白鼠20只,分两组,每组10只。右侧手术,切除腓总神经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10mm,移植于腓总神经缺损处。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两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产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在形态学方面具有同等形态学疗效。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周同冲纶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为端侧吻合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w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坪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侧胫前肌结构清晰.肌纤维较粗大.运动终板面积大,结构清晰,着色深,接近正常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胫前肌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比、运动终板的耐积比和着色比具有极总著件差异(P〈0.01),[结论]神经端侧吻合能保护靶肌肉埂其运动终板。  相似文献   

5.
大鼠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再生的原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桥接于胫神经后,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将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在胭窝处剪除约5mm后,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同侧胫神经上的外膜窗施行端侧吻合,吻合口间距约10mm;动物存活24个月后,将手术侧近端吻合口以上胫神经剪断,再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h后取材并经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脊髓L3-6节段神经元和L4、L5脊神经节细胞,同时取腓总神经远段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状态。结果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比正常者略细;脊髓L3-6节段和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结论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至少有部分再生神经纤维经腓总神经近段来源于原配神经的胞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同 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 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 1 0只 ,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 :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 ,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 :同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 ,在距吻合口 1 .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 ,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 1 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 ,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 ,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端侧吻合术与侧侧吻合术再生能力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侧侧吻合术后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Wistar大鼠22只,分成A、B两组,每组11只.A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并在胫神经干上外膜开窗后,与胫神经干作端侧吻合;B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胫神经作侧侧吻合.术后3月,行形态学、电生理检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两组间神经纤维的数目、面积、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背根神经节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与神经侧侧吻合术的再生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B组;同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并且叫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胫前肌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和着色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FK506缓释膜片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窗口,将腓总冲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合后在吻合口周围放置含有FK506分子可降解缓释膜片。对照组:单纯行神经端-侧吻合:两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干用快蓝(FB)和荧光金(FG)注射标记,取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细胞。结果 实验组背根冲经节和脊髓内FB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免疫抑制剂FK506能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白鼠2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每日2mg/kg体重),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的再神经化,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侧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5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神经再生的数量和质量;(2)定性定量观察神经再生情况;(3)再生神经的数目、密度及截面积。结果直接端侧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的端侧吻合,均可使神经再生,且再生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被吻合神经-胫神经的功能亦无影响。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可作为神经损伤后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体酮促进端侧吻合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36只,周龄9~10周。随机分为2组,黄体酮(PROG)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两组均先切除双侧卵巢,2周后行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端侧吻合术。PROG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在同侧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面积为1mm×1mm小窗,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近端反转包埋于附近肌肉内。经臀部肌内每日注射PROG注射液(10mg/ml)0·2ml;对照组:吻合方法同PROG组,术后注射等量的茶油0·2ml。各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检测。结果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两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再生。PROG组在各时间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远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ROG组较对照组髓鞘更为成熟,轴索再生明显。结论黄体酮可以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不同接触面积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面积因素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方法选用5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术中根据手术修复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5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45°斜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B组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检测指标在8周时与A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O.05)。结论增大神经断端接触面积后行神经端侧吻合法修复神经,神经纤维再生良好;增大神经断端接触面积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长人远端的神经纤维多少与受端吻合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端端或端侧吻合后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P物质 (SP)水平的变化。 方法 选取雌性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4只 ;实验组为 4组 ,正常对照组为 1组。实验组 :切断双侧腓总神经。将左侧腓总神经远侧断端吻合至胫神经侧方 ,右侧行腓总神经端端吻合 ,术后 1、2、4和 2 7周于各时间点分别在神经吻合口、腰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处取材 ,每次 4只进行 CGRP和 S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 :不行神经切断及吻合术 ,1周后检测同上。 结果 实验组术后 1周在腰段脊髓后角和背根神经节中 CGRP和 SP的表达均显著减少 ,术后 4、2 7周 ,CGRP和 SP在腰段脊髓后角的表达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但在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却无显著变化。端端、端侧吻合的两侧 CGRP和 SP变化的趋势一致 ,但在腰段脊髓后角的 4个时间点的样本中 ,端端吻合的表达显著高于端侧吻合。对坐骨神经进行乙酰胆碱酯酶 (Ach E)、SP、CGRP和 PGP9.5染色显示神经纤维均可通过端端与端侧神经吻合口。 结论 再生的神经纤维可以通过端侧吻合口 ,端侧吻合中感觉神经的恢复与端端吻合相似 ,但恢复的程度稍差于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可直接显示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方法。方法取5只成年Wistar大鼠,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远端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术后3个月切取缝合部位神经和对侧正常胫神经,福尔马林、锇酸和甘油处理后,于手术显微镜下剥离结缔组织,将神经纤维梳理出,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另切取缝合口及其远端的腓总神经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神经端侧缝合口分离出的神经纤维,可见在郎飞结附近发出细小侧芽,而正常胫神经则未发现。缝合口纵切片见神经纤维从胫神经进入腓总神经,缝合口远端腓总神经横切片见大量再生纤维。结论采用神经纤维梳理技术可直观地显示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大鼠神经端侧缝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神经端侧缝合后再生的可能性。方法:用大鼠进行研究,实验分五组:A组,将切断的腓神经远端与正常胫神经干行端侧缝合,保留缝合部胫神经外膜;B组,同A组,缝合部胫神经外膜予以去除(“开窗”);C组,将一神经移植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胫神经干和切断的腓神经远端神经干行“开窗”的端侧缝合;D组,将胫神经切断,近端与切断的腓神经远端神经干行“开窗”的端侧缝合。E组对照:仅切断腓神经。术后不同时期分别行电生理、组织学、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结果:鼠神经端侧缝合后腓神经远端有不同数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结论:动物鼠类神经端侧缝合能够再生  相似文献   

19.
神经干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2组,手术步骤同1组,但不作胫神经外膜开窗。3组,胫神经不开窗,离断的腓神经与胫神经平行缝合。4组,腓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分别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与第2组的PFI,Ch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侧支发芽纤维的存在,即使在第3组,也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侧支发芽的纤维为小的有髓纤维。但1组的ChAT活性仅是第4组的2/3。结果提示,外膜鞘在远期对神经的侧支发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强,但在临床应用以前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追踪法比较神经端侧缝合与对端缝合后脊髓内神经细胞出现的时间和数量。方法 Wistar大鼠36只,切断其右侧腓总神经后,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端侧吻合组:腓神经远断端与胫神经侧方窗口缝合。(B)对端缝合组:腓总神经近,远端作对端窝缝合。(C)对照组:腓总神经不作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