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广大中医学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及时了解掌握我国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方面的期刊文献分布作了初步调查,将1988~1991年第2期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中有关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文献逐一统计、归纳、整理。调查结果表明,1988~1990年3年中共有122种期刊登载有关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文  相似文献   

2.
林锋 《西部中医药》2012,25(1):66-68
目的:分析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查阅维普、万方数据关于老年中医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文献,从载文情况、文献内容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6月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应用的相关文献增幅显著,其中指导性论文9篇,整体护理论文10篇,具体应用论文122篇(1994—2011年)。结论:中医基础理论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文献论题广泛,内容覆盖面广。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系统地梳理张山雷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相关内容。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涵盖医经研究、脉学研究、各家学说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诸多方面。张山雷力主中西医学汇通,精研中医经典,新撰及修订了一些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专著如《中风斠诠》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中医药文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思维与方法论进行探索,认为当前研究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发掘与提高两个方面。发掘性研究,应包括古籍文献整理,现代文献总结,以及以文摘的形式对文献进行分类、归档并建立检索系统等内容。提高性研究重点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现代研究应从临床、实验与“规范化”研究三方面着手。发掘性研究是基础,提高性研究是高层建筑,发掘应为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俊杰 《中医教育》2003,22(4):10-11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在近阶段,中医界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其核心和前提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但如何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如何做到继承和创新并行,才能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中医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紧密结合。1中医研究方法的现状1.1对古典文献的整理中医古典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而目前对中医学古典文献的整理研究中,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基本处于分散、自发状态,未能统一规划。这主要基于二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古典文献的研究,易习惯于理…  相似文献   

6.
综合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进展、临床观察等方面论证血瘀与高血压病的关系,从而为从血瘀论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合近10年中医药文献可知:针灸疗法在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从针刺疗法、针药并用以及穴位注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小,充分显示了针灸治疗疑难病症方面的优势。但在基础理论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既要加强临床的经验探索,又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使针灸疗法更好地为男性不育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扩张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单丽囡  刘小虹 《陕西中医》2005,26(4):339-340
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 ,从中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对支气管扩张进行了探讨 ,以期能够发挥中医药在支气管扩张治疗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肾藏精生髓化血理论,从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两方面分析从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基础理论方面,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今文献,从生理、病理、治疗3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肾"与现代医学"肾脏"的关系;在临床实践方面,通过检索与整理近5年相关文献,分析了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中医补肾方药能明显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临床症状。结论:本研究可为补肾方药治疗IT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宁 《陕西中医》2007,28(3):313-315
目的: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哲学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述。结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某些概念存在着医哲不分、层次分化不全、内涵与外延关系不清等问题。促进医哲分化、深入进行中医微观领域研究及对中医文献进行系统继承等方面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肝主疏泄"为关键词,在维普数据网上搜索相关文献,将这些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笔者临床所见,发现五脏中肝脏在调节人体全身气血津液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肝木升发、其性喜调达,在人体情绪调节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社  相似文献   

12.
傣医生命观是傣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从历史、背景文化等多元视角出发,重点研究傣医对人体生命起源、生长发育、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认识,构建傣医生命观,深化傣医核心理论"四塔五蕴"的研究,完善傣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构架,促进傣医学术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99~2008年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得出国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在近10年内高生产力的地区、机构的分布;再对文献关键词分布进行分析,最后对高频关键词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共词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99~2008年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得出国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在近10年内高生产力的地区、机构的分布;再对文献关键词分布进行分析,最后对高频关键词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共词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伟  陶程露  昊尧 《国医论坛》2014,29(2):68-70
本文从经典文献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学、现代医家经验、引入其他学科理论方法、新研究方法的探讨及当前研究进展的总结等方面综述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梳理当前研究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中医杂志》2017,(中国)
目的了解2006—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论文情况,为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源,以"R22(中医基础理论)"为中图分类号,对2006—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发表机构、核心作者、被引频次、基金论文、关键词等情况。结果共纳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文献14013篇,论文数量随发表时间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来源于核心期刊数据库的论文占38.4%,有基金资助的论文占18.3%,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比34.7%。发表论文超过100篇的机构26所,发表论文达到30篇的作者26人,且66.7%的论文有被引用记录。《伤寒论》、《黄帝内经》和中医体质是研究热点。结论近1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文献数量稳中有升,来源于核心期刊和受到基金资助的文献比例相对较高,文献涉及的研究方向较为稳定,高水平科研机构和核心作者群体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中医“阴阳”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对阴阳在中医学方面的运用概括为四个方面;科学、客观地评判阴阳对中医学的影响,从而深化对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并为临床有关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础理论是医学与哲学的混合体,对临床具有绝对依赖性,纯粹在文献堆里和实验室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都是不可行的,只有模糊基础与临床的界限,真正立足于临床,才是发展基础理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整理近几年研究《针灸甲乙经》的相关文献,从作者简介、书名释义、内容概括、主要贡献这4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今后,应采用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整理《针灸甲乙经》,进一步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993~2002年<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和<中国医药学报>三种中医药期刊的调查和分类统计,了解四类中医基础理论文献近10年的刊载量及变化.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及统计学方法,对栏目数、文献量及文献类别作计量分析,并与2002年<中华医学杂志>作横向比较.结果:①三刊10年来刊载四类中医基础理论文献共2132篇,占总篇数的19.03%,平均出现于近60%的栏目;②四类文献中,以临床研究类文献所占比例最高,为61.16%,其次为理论探讨类文献,而实验研究类、文献研究类的比例均低于10%;③四类文献近10年的刊载量呈一定波动变化,在三刊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献在三刊的栏目中分布较广,但与2002年<中华医学杂志>相比,基础类文献占总文献量的比例偏低,其中实验基础类文献的比例明显偏低,而临床研究类文献比例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