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均匀性脂肪肝因其特有的病理基础和超声表现,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而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与均匀性脂肪肝不同,其超声表现呈多样化,常易与肝内其他病变相混淆,本文分析了3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图像特征和鉴别论断的要点。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病例为近4年来在我院做超声检查病人。其中有17例经CT检查证实:其余均依据超声图像诊断后并追踪观察二年以上,最长的已达5年之久。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30岁至65岁,平均44岁。35例病人中有11例平时时常感觉上腹闷胀,不适。其余病人均无自觉症状。1.2…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脂肪肝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超声在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已很明显。但对非均匀性脂肪肝因有些特征与肝占位相似 ,对初工作者往往难以鉴别 ,本文回顾性总结门诊超声诊断为“非均匀性脂肪肝”4 0 0例 ,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 1998年至 2 0 0 2年门诊超声示脂肪肝病人中考虑为非均匀性脂肪肝的 4 0 0例 ,其中 ,男 316例 ,女 84例 ,年龄 17~5 6岁 ,平均年龄 32岁。仪器为美国 Apogee80 0彩色超声仪 ,变频探头 3.5~ 7.5 MHz,常规空腹经腹扫查。 4 0 0例经超声初步诊断为非均匀性脂肪肝者 ,经 CT、MRI、超声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后肝中央破裂与肝内原有局限性病变超声鉴别诊断。方法:选择腹部外伤后超声检查疑诊肝中央破裂患者35例,在临床严密监护下超声动态观察其肝内异常回声改变。结果:35例中27例肝内病灶随复查次数的增加回声强度逐渐减低或强弱不均,8例无明显变化。8例增强 CT扫描后,其中2 例为肝血管瘤,6例为不均匀性脂肪肝、局限性脂肪浸润。超声诊断符合率77%。结论:肝中央性破裂与肝内原有一些局限性疾病在超声声像图上有高度相似性,可致混淆,超声动态监测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盆腔占位病变患者63例,均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超声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应用价值,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63例盆腔占位病变患者中囊性占位病变41例,其中盆腔脓肿5例,卵巢囊肿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8例,卵巢腺癌9例,卵巢囊腺瘤13例;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22例,其中卵巢癌9例,卵巢畸胎瘤13例;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成像中囊性占位病变多具有均匀的囊壁、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囊实性占位病变累及范围较广、形态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匀。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较高,可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T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到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28例为MCN者,21例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对患者所得彩色多普勒超声、CT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CT检查对胰腺囊性...  相似文献   

6.
岳湘竹  李亚珂  王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81-178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的42个常规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的肝内局灶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2个肝内占位病变中,CEUS考虑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14个,排除肝脏占位性病变9个,其中非均质性脂肪肝6个,再生结节3个,经手术、穿刺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或确诊恶性病灶18个,良性病灶15个,非肝脏占位性病变9个,CEUS正确诊断39例,超声造影定性诊断准确性为92.9%(39/42)。误诊3例:1例血管瘤误诊为胆管细胞癌、1例炎性假瘤提示可疑恶性占位、1例肝细胞中-低分化癌误诊为血管瘤,误诊率为7.1%(3/42)。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提高了超声对肝局灶性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检查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定位及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112例患者超声、CT及联合诊断在定位诊断准确率与定性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结果共112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肾上腺皮质肿瘤有64例(57.14%),肾上腺髓质肿瘤有48例(42.86%)。超声与CT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及CT(P0.05)。CT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P0.05),而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及CT(P0.05)。结论超声与CT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均有重要意义,而2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能更准确判断病变性质,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结合CT对局限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5例局限性脂肪肝患者的超声及CT影像资料,评价两种影像学方法对局限性脂肪肝的诊断率。结果:35例局限性脂肪肝患者,单凭超声检查即可确诊27例,确诊率77.1%,单凭CT检查可确诊30例,确诊率85.7%,两种影像方法检查可全部确诊,确诊率100%,两种方法联用的确诊率与单用超声或单用CT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病灶处肝细胞内脂肪组织回声界面增多及声阻抗增大,脂肪组织密度较正常肝组织的密度小。CT图像上局限性脂肪肝呈低密度灶。结论:超声结合CT明显提高局限性脂肪肝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超声、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7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CT与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确诊率。结果三种诊断方法中,MRI确诊率最高,达93.2%,明显高于超声76.7%及CT的82.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CT及MRI检查在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以MRI确诊率最高,但必要时也可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32例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5例;胰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始减时间和渡越时间均明显短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增强CT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4例。超声造影检出准确率82.05%与增强CT检出准确率78.4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检出率相近,均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和超声检查轻度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的213例脂肪肝患者的CT和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在213例CT诊断脂肪肝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正常22例,轻度脂肪肝75例,中度脂肪肝95例,21例异常表现(未明确诊断),无重度脂肪肝。CT诊断的38例轻度脂肪肝中,超声诊断为8例轻度脂肪肝、8例异常表现、22例正常。结论CT对轻度脂肪肝的诊断较超声检查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临床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CT、MR和US诊断HAML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中医院2011年4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15例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的HAML病例,分型讨论HAML患者CT、MRI和US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和总结不同类型HAML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15例患者均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4例行US检查,1例同时行CT、MRI和US检查。肌瘤型(2例):CT、MRI扫描见微小少脂肪组织;US见不均质低回声。脂肪瘤型(5例):CT见弥漫性脂肪密度影,增强后见扭曲血管影;MRI的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见动脉期轻度强化;US见高回声。血管瘤型(3例):CT可见低密度瘤体,内部部分钙化,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MRI中T1WI处为低信号,T2WI处为中高信号。混合型(5例):CT见软组织密度影与脂肪密度影相互混杂,增强后脂肪组织未见强化;MRI的T1WI、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US见实性不均匀高回声。 结论 肝脏不同类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MRI和US影像学表现不同,临床可依据肿瘤内脂肪成分对患者进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药结合体育运动疗法对脂肪肝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该文以实验对比法对脂肪肝患者在药物基础上自然康复和运动干预比较研究,将72例脂肪肝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进行8个月的临床跟踪对照研究。对照组每日服用常规脂肪肝药物治疗(如胆碱、必降脂、多烯康等降血脂药物中选用1~2种),运动组每日采用药物康复基础上以健身跑(走)和太极拳治疗为运动干预。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体重指标(BMI)、血清酶学指标(ALT、AST、GGT)水平、HOMA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显示,运动组临床症状好转,体重指标和血压及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和血液血脂指标(TC、TG)均下降,B超影像明显改善。运动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总有效率为58.7%,运动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生活合理饮食加上科学运动疗法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康复疗法,三者良好结合,可以最大化发挥三者的协同增效作用.实现临床疗效的倍增效果。对脂肪肝患者病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海澡酸钠微球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选性肝动脉插管及海澡酸钠微球(KMG)栓塞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3例肝血管瘤男31例,女22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年龄41.8岁)均通过超声、CT、MRI、DSA发现病灶,36例经术前影像学确诊,17例经DSA确诊,53例在术中均行DSA。确诊后行海澡酸钠微球11ml~30ml栓塞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3例患者均经DSA明确诊断,17例术前未确诊者行DSA后,可见"早出晚归"、"挂果样"、"爆米花样"、或"棉花团状"改变等特征性征象。53例于栓塞后1个月~12个月超声、CT或MRI随诊,瘤体缩小〉50%者37例,〉30%者14例,〉10%者2例,有效率10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性肝动脉插管及KMG栓塞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提高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 2 5例 ,共 2 8个病灶 ,其中 2 5个病灶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3个病灶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即异位嗜铬细胞瘤。 2 4例行B型超声检查 ,17例行CT检查 ,9例行MRI检查 ,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或MRI征象。结果 声像图特征 :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部分为不规则形有分叶 ,多可见回声明亮的肿瘤边界 ,肿块较小的多为均质的低回声 ,较大的多为实液混合性的高回声。CT表现 :肿块常较大 ,密度不匀 ,强化明显。MRI信号特征 :信号多不均匀 ,T1WI多为低信号 ,T2 WI特征性的表现为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强化。MRI、CT和B超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 10 0 %、95 %和93% ,三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1%、89%和 85 %。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B型超声、CT和MRI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特点,并总结患者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资料完整可靠,并在手术前进行了超声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在手术后进行病理诊断。观察总结患者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特点,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35例患者使用超声诊断2例,使用CT诊断4例,MRI诊断5例,3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CT和MRI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表现,需要临床结合病理诊断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疗法对脂肪肝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及其运动处方的科学制定。方法:该文以实验对比的方法分组对脂肪肝患者在药物基础上自然康复和运动干预对比研究,将92例脂肪肝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进行6-8个月的临床跟踪对照研究。对照组每日服用常规脂肪肝药物治疗(如胆碱、必降脂、多烯康等降血脂药物中选用1-2种),实验组每日采用药物康复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BMI、血压、血清酶学指标(ALT、AST、GGT)水平、HOMA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显示,治疗组临床症状减轻,血谷丙转氨酶下降,谷草转氨酶下降,Y-谷氨酞转肤酶下降,甘油三酯、胆固醇下降,肝脏B超影像学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育运动疗法及运动处方对脂肪肝患者病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病例在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针对脂肪肝康复的体育疗法的锻炼指导及运动处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头颅B超、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期对照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异性。方法:对50例患儿在头颅B超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1.颅内出血中的室管膜下出血超声诊断为20例,CT诊断为0例;2.脑室内出血超声诊断为9例,CT诊断为4例;3.脑实质出血超声诊断为3例,CT诊断为3例;4.硬膜下出血CT诊断为2例,超声诊断为0例;5.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为8例,超声诊断为0例。结论:超声、CT对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的诊断特异性不同,临床应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然后行颈部血管MRI及CT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粥样硬化斑块108处,MRI检出97处,CT发现48处钙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MEI、CT影像检查能有效的分析斑块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狭窄程度,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CT联合MRI检查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45例,45例患者均进行了MRI及CT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由两名副主任级医师对CT、MRI检查中的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MRI联合CT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临床价值。结果 CT平扫脑胶质瘤主要表现均匀或者不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杂病灶,11例患者可见钙化影。增强扫描中,6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未见明显强化,17例星形细胞瘤明显强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6例患者呈现花环状强化。MRI平扫中胶质瘤实质部分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3例患者累及2个脑叶,3例患者累及3个脑叶,45例患者中以颞叶、额叶受累多见;增强扫描中脑胶质瘤强化特征主要为边缘强化、结节强化。CT联合MRI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77%、100%,单纯CT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灵敏度(80.00%)、单纯MRI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特异度(82.22%)明显低于CT联合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I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灵敏度、特异度高,可有效显示病灶累计范围、图像表现特征,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