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医疗保险病人的医疗费用分析,为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全年医疗保险病人与公费、自费病人的门诊、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寻找影响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高低的主要因素。结果:医疗保险病人门诊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公费和自费病人,且医保病人各项费用中以药费所占比例最高;影响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日和手术次数。结论:医院应在有效控制病人住院日的同时,控制药费的增长,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县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支配因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县区职工出院医疗保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徐州各县区职工医疗保险9710人次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在医疗费用的12个因素中存在3种主要支配因子。结论降低药费、医用材料费、治疗费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医疗保险住院费用调查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13  
目的研究医疗保险住院病例医疗费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控制医疗费用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1-2004年福建省省本级医保住院患者的费用资料,统计分析医保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及构成。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影响不同病种住院医疗费用的有关因素。结果参保人员年住院率为5.51%,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为11583.27元,平均住院天数为23.6—28.7天。2004年个人现金支付医疗费用比例为25.97%。前5种主要住院病种为恶性肿瘤、高血压病、脑梗塞、冠心病和病毒性肝炎。住院天数为5种疾病住院费用共同的影响因素,手术病人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非手术病人。结论福建省本级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较高,要加强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4.
循环系统疾病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影响循环系统疾病医疗保险(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支配因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县内12所医院2004年度循环系统疾病医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4年255名循环系统疾病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在医疗费用的17个因素中存在6种主要支配因子。结论:降低药费和治疗费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兵团2004年和2010年两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对参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与2010年相比,参保职工两周患病率由211.8‰上升到390.2‰,两周就诊率由81.6‰上升至95.0‰,年住院率由106.9‰上升至145.9‰,未住院率由19.4%下降到14.1%,经济困难是未利用住院服务的主要原因,次均就诊费用年增长率为4.1%,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为5.7%。结论: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地促进了职工对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但医疗费用增长较快,补偿水平不高,尚不能完全保障职工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肺炎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以及不同地域、城市级别、医院级别和医保覆盖情况造成的费用差异。方法:通过机械抽样获得2008年和2009年参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肺炎住院患者的费用数据,结合卫生年鉴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保支付系统中肺炎治疗费用有明显差距,省会与直辖市的住院总费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8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比仍然较低。同时肺炎治疗中药品花费比较高,药占比达到60%。结论: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试点,规范肺炎的诊疗流程,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力度,合理配置和使用医疗资源,为广大百姓带来福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城镇女性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建立合理的费用控制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某县2004年度在县、镇级12个医院所有住院治疗的城镇参保女职工499例,从社会因素与非社会因素9个因素方面对其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女性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日、医院级别、收入水平,二甲医院住院总费高于一甲医院,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住院日的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10万元以上医疗保险住院病例医疗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医疗保险高额住院病例医疗费用情况及有关因素,为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1-2004年福建省省本级住院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医保病例,利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福建省省本级2001-2004年参保住院病人医疗费用超过10万元的有178例,其中恶性肿瘤94例占52.8%。178例住院病人平均总住院医疗费用142213.73元,平均日住院医疗费用1813.39元,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62.8%,医疗费用个人现金负担率平均为35%。结论:加强医疗保险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管理,制定恶性肿瘤等单病种的诊治规范,按诊治规范标准衡量收费的合理性,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9.
参保病人自付比例过高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芜湖市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为便于社会监督,制定出诚信医院标准,其中之一:“参保职工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小于30%”。这条规定很有现实意义,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代表了群众利益。但笔者认为根据参保职工住院医药费负担过重的真正原则制定的措施规定才是有效的。因此,有必要分清楚参保职工住院医药费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医院,还是在医疗保险中的一些制度缺陷。如果是在后者,这条规定  相似文献   

10.
湖州市参保病人与非参保病人住院费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参保病人与非参保病人的住院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参保病人的费用特点并提出适当的费用控制办法。方法对湖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06.8~2007.8的14141例参保和非参保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参保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均明显高于非参保病人,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控制参保病人的药费和缩短住院日是目前医保部门控制医院住院费用的有效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提出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对策。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并运用镇江市数据,统计分析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影响因素。结果:医疗保险可报费用、药品费用、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以及参保人员就医的医院级别是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要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需要针对主要影响因素,从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控制医疗费用、开展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参保人群合理就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参保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增长情况,为医院有效控制个人负担费用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某三级医院医院信息系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2008-2012年的住院人次、次均发生费用、次均申请支付费用、次均自费金额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次均个人负担费用分别为4 236.79、4 426.59、4 667.95、4 792.27、5 032.90元,均占各年次均发生费用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次均自费金额分别为1 256.31、1 381.05、1 562.82、1 771.03、1 960.08元。次均个人负担费用因现行地区医保支付标准、低效及无效住院日、部分药品费用较高、高新技术设备引进、患者自主控制费用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2008-2012年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次均发生费用逐年增长,主要由于次均个人负担费用的增长所导致;次均个人负担比例的增长,主要体现在自费比例的增长。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住院患者个人负担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和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2018年即时结报的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年度间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负担费用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人均药品费用呈逐年递减趋势,人均治疗费用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2018年人均检查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6年-2017年和2017年-2018年增幅低于2015年-2016年。2016年-2017年人均耗材费用降低,而2017年-2018年人均耗材费用增加。改革后,人均医保负担费用逐年增加,人均患者负担费用和人均自付比例逐年下降。此外,2017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6年下降,而2018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7年增加。结论人均药品费用与人均耗材费用仍是人均医疗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医疗费用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部门应逐步加强药品和耗材监管。人均自付比例虽呈降低趋势,但与医改设定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  相似文献   

14.
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结算办法及其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其中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更快。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医疗费用的控制方法。江苏省W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制定了住院费用总额预付标准,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住院费用进行总额控制,对定点医院参保人员住院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月结付、超支分担、节余留成"的结算办法。该办法对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减轻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详细调查了W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预付总额制定办法的基础上,对其合理性、存在问题以及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完善这一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后,医院就诊病人医疗费用、费用构成及自负比例等方面变化的统计分析,阐述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积极效果,提出在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弱势群体,同时医院应加强对自费病人的管理。适宜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能调节医疗服务供方、需方和保险方的利益关系,影响供方行为,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6.
李绍梅 《卫生软科学》2007,21(6):476-477
[目的]了解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变化趋势及费用项目构成,分析趋势变化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在构建多维数据集的基础上,对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进行趋势变化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参保人数逐年增加,门诊及住院人数逐年增加,人均费用逐年增加,住院人均费用逐年下降.[结论]医疗保险逐渐成为医院补偿的主要渠道,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同时,也要合理地使用医疗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信息技术保障医保顺利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改变了多年来患者、医院简单的二元关系,从而形成了患者——医院——医疗保险机构的三元关系。保险基金总量相对确定,保险机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控制需方(参保患者)和供方(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保险基金利用效果,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架起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通过这个信息通道来监控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18.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对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参保职工合法权益,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上海市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就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基本功能、基本思路、难点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耗材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天津市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耗材费用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医疗耗材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市2003-2007年参保住院患者资料库中随机抽取30%的患者共282 447人次,对其医疗耗材费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天津市2003-2007年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耗材费用在医疗费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F=82.33,P0.05);次均医疗耗材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F=163.79,P0.05);材料费个人自负比例呈上升趋势(F=126.92,P0.05);自2005年后,制度内材料费自负比例呈下降趋势(F=94.1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医疗耗材费用高于女性;住院天数长、医院级别高、病型重、住院次数多患者医疗耗材费用高;医疗耗材费用逐年升高。结论天津市参保住院患者的医疗耗材费用呈上升趋势;性别、住院天数、医院类型、病型、住院次数和年份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肖永红  闫子海 《中国卫生统计》2007,24(5):505-506,510
目的探讨循环系统疾病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建立合理的费用控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县内12所医院2004年度循环系统疾病255名医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其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日是住院费用最主要影响因素;年龄、3日内确诊是通过对住院日间接影响住院费用,而医院级别、入院情况、手术与否则同时影响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结论有效控制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增长,需采取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