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放线菌病的CT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3月确诊的4例胸部放线菌病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分别通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和支气管镜下活检(2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胸部放线菌病。根据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此4例患者中1例为支气管放线菌病,3例为肺放线菌病。3例肺放线菌病患者cT表现存在共同的特征: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多发(3例);可见支气管扩张(2例);增强扫描病灶环形强化,肿块中见大片低密度坏死,坏死区多发虫蚀样空洞(3例);邻近胸膜增厚(3例),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肺放线菌病的典型CT表现为慢性节段性有空泡的肺部实变影,实变区域中有低密度区,周围组织强化,邻近胸膜增厚,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该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造成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经过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均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灶,其中11例伴空洞,7例伴结节灶,6例伴实变,空洞内合并曲菌球6例,曲菌球形成"空气新月征"或"气环征"4例;2例表现为单纯肺实变伴少许结节灶。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的规律特点,CT能够有助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刘宣虹 《江西医药》2012,47(2):168-169
目的探讨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7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胸部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地观察各型的CT表现。结果胸部淋巴瘤按侵犯部位可分为4型:肺门纵隔型(27例)、肺型(15例)、胸膜心包型(7例)、混合型(8例)。其侵犯纵隔和肺门主要表现为不对称性肿大的淋巴结并大多融合成块。侵犯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部肿块影、结节空洞影、渗出实变影。侵犯胸膜或心包的主要表现是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较少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或心包增厚。结论胸部淋巴瘤具有较明显的CT特点,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底积液的胸部X线平片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肺底积液的胸部X线平片特征,并结合超声和CT(computer tomography,CT)加以总结。结果肺底积液的X线平片影像学改变以出现假膈、横膈顶最高点外移、心脏淹没征、肺纹截断征为主要影像学改变。结论本病的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其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超声和CT综合分析,对肺底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3例经病理确诊的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的肺曲霉病伴有基础疾病。咳嗽、咯痰发生率为60%,咯血为44%,胸憋、气短、呼吸困难为39%,发热为30%,无症状者为13%。胸部影像表现为:空腔内有肿块、周围有空气新月征30%,单侧或双侧多发空洞伴肺浸润阴影26%,支气管肺炎型9%,肺梗塞型4%,肺结节或肿块17%,其他表现13%。支气管镜检查13%有异常改变。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有45°分支和隔膜的曲霉菌丝。35%的患者行肺叶切除术,66%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好转或痊愈。结论肺曲霉病多有基础疾病,诊断主要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于肺组织内发现曲霉菌丝,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尘埃沉着病和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拍摄高仟伏胸片的肺尘埃沉着病136例及肺结核48例(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2例,继发性肺结核伴空洞26例),对二者的X线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36例肺尘埃沉着病高仟伏胸片上小结节大小均匀为54例(39.71%),密度均匀为15例(11.03%),分布均匀27例(19.85%),2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小结节大小均匀的有16例(72.73%),密度均匀的有15例(68.18%),分布均匀15例(68.18%),二者在大小、密度、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尘埃沉着病空洞以厚壁空洞为主,结核空洞以薄壁空洞最常见,周围常伴有卫星灶,肺尘埃沉着病结核空洞直径相对较大。结论肺尘埃沉着病与肺结核高仟伏胸片表现有差异,分析二者差异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病理特征,为临床影像学诊断寻找重要特征。方法分析浙江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与温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病理诊断为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 扫描筛查,病灶行HRCT 扫描,观察分析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24例均表现为单发磨玻璃结节影,均位于周围肺野。其中纯磨玻璃结节14例(58.3%),混合密度10例(41.7%);病灶最大直径0.8~2.9cm,平均(2.3±0.4)cm。其他影像学征象为细支气管扩张征、边缘清晰、胸膜凹陷、分叶及毛刺征。Matsuguma量化分型:Ⅰ~Ⅲ型19例(79.2%),Ⅳ~Ⅴ型5例(20.8%)。病理特征:瘤细胞沿肺泡壁附壁性生长,肺泡间隔增厚。结论 HRCT检查时发现磨玻璃结节影后,如果伴有细支气管扩张征、边缘清晰、胸膜凹陷、毛刺征及量化分型较低时,应高度怀疑微浸润型肺腺癌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对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的12例侵袭性肺曲菌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肺曲菌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10例(83.3%),咳白黏痰5例(41.7%),咳脓痰4例(33.3%),咳血痰3例(25.0%),咳血2例(16.7%),咳血量10-50ml/次不等,发热6例(50.0%),胸闷3例(25.0%),胸痛3例(25.0%),消瘦4例(33.3%),盗汗3例(25.0%),喘息1例(8.3%)。影像学主要表现为:3例(25.0%)发现空洞内球状软组织影,球形内容物与洞壁存有新月形或环形透亮影,4例(33.3%)浸润性团块阴影;2例(16.7%)表现为肺内孤立圆形结节状影;2例(16.7%)表现为肿块样软组织密度影;1例(8.3%)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状实变影。确诊方法:12例均临床确诊。其中外科手术后病理报告8例(66.7%),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2例(16.7%),纤维支气管镜无菌毛刷刷检找到曲霉菌菌丝及孢子1例(8.3%),经纤维支气管镜抽吸病灶部位分泌物或以灌洗液做霉菌培养获阳性结果1例(8.3%)。12例肺曲菌病,其中7例误诊,误诊率达58.3%,多误诊为肺结核、肺癌。结论肺曲菌病的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改变不典型,误诊率高,病理组织活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丙胜  赵希智  姬国敏  任国兴 《河北医药》2010,32(17):2345-2346
目的回顾性评价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且胸部CT检查可见树芽征表现的病例92例,对3种疾病的树芽征伴随征象的CT表现特征和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种疾病的树芽征累及两个肺叶以上者发生率分别为22例(55.0%)、14例(58.3%)、21例(75.0%);局限于单叶者分别为18例(45.0%)、10例(41.7%)。7例(25.0%)。伴随症状包括:(1)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0例(25.0%)、20例(83.3%)、28例(100%);(2)伴有磨玻璃灶者分别为11例(27.5%)、21例(87.5%)、17例(60.7%)。(3)伴有实变灶者分别为25例(62.5%)、19例(79.2%)、20例(71.4%);(4)伴有空气潴留征者28例(70.0%)、17例(70.8%)、21例(75.0%)。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两种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芽征自身的特征和分布在肺结核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中不具有特异性,而树芽征合并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或磨玻璃灶在肺结核与其他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X线和CT表现。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菌肺炎胸部X片及CT片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患者胸部X线和CT片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两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两肺间质性改变2例;两肺多发实变影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其胸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卢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76-77
目的:探讨肺癌性空洞的CT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45例空洞型肺癌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厚壁空洞38例,占84.4%;偏心空洞26例,占57.8%;有壁结节改变36例,占80.0%。毛刺征14例,占31.1%;分叶征11例,占24.4%;胸膜凹陷征10例,占22.2%;血管集束征24例,占53.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0例,占44.4%;胸腔积液9例,占20.0%。结论:肺癌性空洞和炎性空洞具有各自的影像特征,CT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征象的综合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肺底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回顾分析32例经病理或实险室检查确诊的肺底结核的胸部平片及CT资料,分析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点。24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型6例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型17例病灶有空洞形成,5例合并有支气管内膜结核。其中,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相符的为25例,不符合的为7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表现肺野呈网格状改变;12例表现为肺透光下降,斑片样密度增高影并支气管充气征;6例表现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3例表现为"白肺";并发肺出血2例.结论:双肺透光度降低.伴斑片密度增高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的典型X线表现.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李隆祥  张英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89-2090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胸部HRCT表现。结果PAP胸部HRCT呈多样化改变:(1)铺路石样征6例;(2)地图样分布5例;(3)空气支气管征2例。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于诊断PAP,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X线表现。方法儿童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及胸部X线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961例手足口病患儿共进行胸部X线检查2016次。其中1906例X线无异常发现,55例次胸部表现异常。异常表现主要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肺门增大模糊为特征的间质性改变(1270例)和斑片状渗出灶为特征的实质型改变(512例)。间质改变和实质改变同时并存(179例)。结论多数手足口病患儿胸部X线无异常。胸部异常X线表现以间质和实质水肿改变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SHL 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40~64岁,平均51.5岁。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PR重建。结果 SHL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胸部CT表现9例边缘光滑无分叶,1例有浅分叶,1例外形不规则有深分叶,所有病例均未有空洞、毛刺、卫星灶。增强扫描,病灶强化均匀10例,不均匀1例,强化程度与血管近似。结论 CT扫描尤其增强CT扫描及MPR重建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空气新月征的出现则提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许承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24-126
目的:通过探讨肺曲球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的CT特征,加强对PA的了解。方法:对经病理活检证实为PA的13例患者行CT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经病理证实为PA的13例患者中,CT主要表现包括8例形成薄壁空洞同时5例空洞内形成游离肿块及半月形空气征;6例蜂窝状病变中出现小团块密影即多发结节;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样浸润灶边缘可见"晕轮征"。结论:PA的CT表现多种多样,但认识其在不同时期具有的相应某些特点的征象,有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荣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3,(5):101-102,104
目的探讨白血病胸腹部CT特征性表现及病理对照,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10月经本院病理科确诊的30例白血病肺部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CT与病理的对照分析。结果胸腹部浸润的CT扫描显示:脾大占了较大比例(22例,73.3%);脾浸润主要表现为单(或多)个低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晰,少数伴有出血现象存在。低密度结节影弱化。淋巴结肿大的肿大程度主要为轻、中度。胸部改变主要为+肺部及胸膜浸润,分别占50.0%(15/30)和36.7%(11/30)。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感染、持续性弛张热、出血、贫血等症状,并存在白血病细胞的增生与浸润及高度脾大。结论胸腹部CT有助于脾及肺浸润的诊断,结合病王单.可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避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9.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影像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结果PAPX线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自肺门向外放射,形似“蝶翼征”。CT表现呈多样化改变:①两肺弥漫性斑片状模糊影和磨玻璃样改变,呈“地图样”分布(8例);②蝶翼征(7例);③支气管充气征(4例);④“碎石路”征(7例)。结论肺部影像表现可充分显示肺泡蛋白沉积症上述典型的X线、CT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作出正确诊断,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肺泡灌洗术是本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很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形成空洞,不同疾病空洞的病因及形态各有特点,充分认识空洞的影像特点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CT检查能更为清楚的确定空洞的存在及作出定性判断。空洞性肺转移的发生率为4%,CT表现多为多发、圆形、壁薄、光滑均匀,直径在0.50~0.8cm左右。现将1例肺腺癌合并肺内多发薄壁小空洞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