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广泛应用寒、热二字来描述病因、病性、病机,很少用寒、热来描述治法,譬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未见。文中亦少用“邪”字来描述病因。在文中,寒热有时未取其本义,而是代指邪气,代言致病因素,有时热意反为寒,有时寒意反为热,这不能仅用《内经》、《难经》理论去理解,还要结合上下文及方药来推断。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原文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门铁军  安鸿 《黑龙江医药》2009,22(3):378-380
一般认为,味有相兼(一药可有多味,或可通行诸经),而气无重叠,历来认可,没有异议。关于"一药二气"的明确提法,首见王好古。其言"有一药一气,或二气者。热者多,寒者少,寒不为之寒:寒者多,热者少,热不为之热。或寒热各半而成温,或温多而成热,或凉多而成寒,不可一途而取也。又或寒热各半,昼服之,则从热之属而升;夜服之,则从寒之属而降。至于晴日则从热,阴雨则从寒,  相似文献   

3.
田志强  柯桂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2007-2007
中医治病讲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药有寒、热、温、凉四性.中医治则讲究"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证用热性药,热证用寒性药,其医药理论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李宏  魏瑞慧 《医药世界》2006,(9):185-186
“宛陈则除之”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宛,通“郁”,宛陈,郁积陈久,指对气血瘀滞、邪在血分的一些病证,宜用针刺出血的方法。笔者临症时,据此制定治法,效果满意,列举一二,以飨同道,亦借砖引玉尔。1外伤局部软组织受挫,或肿胀,或青紫,或活动受限,此乃络阻血瘀。“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素问?缪刺论》)。取阿是穴,用三棱针、毫针或火针刺之,使瘀血尽出,日久者用火针效佳。2冻疮手、足、耳廓等处色紫暗,肿胀痒痛,此乃寒凝血瘀。可分别取八邪、八风、耳尖点刺出血,每日或隔日刺之,肿者消,痛者减,溃者愈。习惯性冻疮每年均发作,于秋…  相似文献   

5.
痹证是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常见病,痹证在临床上多分为风,寒,湿,热,血五种,但在实际治疗中风,寒,湿三气很难截然分开,只是偏胜而已。故治疗痹证,关键在分清寒热二类,然后再分偏胜。痹证属于热者,起于主要感受热邪,或风,寒,湿邪郁久,从阳化热。以关节红,肿,热,痛为其主证,可有发热及怕冷等临床症状。痹证属于寒者,起于主要感受寒邪,或感受它邪,从阴化寒。关节酸痛,活动不利,不红不热为其特点,初期亦有发热,恶寒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金鑫 《北方药学》2011,8(5):23-23
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本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内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近年来,小青龙汤被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对鼻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本文就此查阅文献,归纳总结一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标: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以下简称《国标》)规定:“久咳指肺咳时日已久,或反复发作者。多由暴咳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症的肺脏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并以“痰湿阻肺”、“寒饮停肺”、“痰热■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五种证候分证论治。基本上概括了本病的通常治法。 根据“五脏病久,穷必及肾”的古训,认为久咳患者中因肺病日久“子病犯母”而致肺肾阳虚,寒痰深伏肺络,每因外寒引动,内外合邪而发病的不少。一般用温肺化饮法犹如隔靴搔痒,毫无疗效。必须用大辛大热,温阳破阴之剂,才能…  相似文献   

8.
临床运用中药,均有一定的配伍形式,《神农本草经》将药物配伍形式归纳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总称为药物七情.本文所论药性及作用相反药物的配伍与“七情”中之“相反”春风马牛不相及。药性相反者如来凉药与温热药.升浮药与沉降药,作用相反者如补阴药与补阳药,辛散药与收效药.渗泄药与收涩药等。运用这种配伍形式是取其相互持抗、制约的作用,以适应复杂的病情及调整失调的机体功能,达到相反相成.使之发挥更为理想的效应.1.来凉药与活热药配伍:一方中既用寒凉药又用温热药,也称寒热并用,在临床上极为…  相似文献   

9.
脾与胃互为表里,二者合称"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是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病的治疗目的就是针对不同病情运用不同治法恢复其"脾升胃降"的正常平衡状态,即本文所论的"调畅气机"。脾胃之气通畅,"脾升胃降"即处于正常平衡状态。本文对脾胃病分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寒邪客胃、肠胃积热、中气下陷、胃阴不足、脾胃阳虚等证型,分别运用理气通降、和胃降逆、散寒通阳、通腑泄热、升清降浊、滋阴通降、温中健脾通阳等治法,调畅脾胃气机,使其恢复"脾升胃降"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认为"六气皆能化火",风、寒、湿、燥皆化火化热。身有内热之人,即使是感受寒邪,也多呈外寒内热,极易化热入里。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或因广泛使用激素及平喘药,产生阴虚火旺之象;或大量痰液排出,日久津液耗损;  相似文献   

11.
总结清代治疗消渴病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对消渴病的病机认识与治疗经验。消渴病病机,有寒消、热消之别,热又有虚火、实火之分,有病始于中焦燥气虚燥热者,也有始于肾气虚冷者。治疗方面,清代医家重视补肾气、脾肾同治、顾护脾胃、升提元气等。  相似文献   

12.
胃痞病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满不舒。本文通过系统阐述塞因塞用法治疗胃痞的辨证思路,总结病机,以病证相应为指导,注重虚实分治、因地制宜,施以塞因塞用之法,以通补和降为基本法则,升固脾气、和降胃气,以补为先、通补并用,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妇女月经不调,分为月经赶前、月经错后,及月经先后无定期。赶前有血热、气虚者,血热赶前凉血则血自归经;气虚赶前益气则血自顺行。错后有血寒者,气滞者,血寒错后温经养血则自流通;气滞错后调气活血则气顺血调。至于月经或先或后,多因肝郁气滞,气血不和,治宜舒肝和血。余临证经验:气虚赶前及气滞错后者较多,切不可拘泥于赶前属热、错后属寒之说。兹录调经治验三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益气养阴治法本为气阴两虚者设,在此法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则成为以补为主,补消兼施之治法。笔者临床应用本法,常以《千金方》生脉散为基础方,本方原为治热伤元气,阴津大耗,气短倦怠,多汗口渴。由于本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因此,凡心血管疾病,证见气阴耗伤者,常以此方为首选。心主血脉,心脉之气阴耗伤,脉络失养,气滞血瘀每常兼见。笔者喜用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科研选题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收集1984年1月~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建立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分别从药物功效、脏腑归经、四气、五味等方面对各类药物的比例、使用频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共收集到中药复方62首,有明确功效的药物112味,其中有42味(37.5%)药物的使用频次超过5次;使用频次超过10次的药物仅有18味(16.1%);白芍是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38次),使用频率为60.3%;(2)平肝息风药、补血药和活血祛瘀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药物;(3)肝经药物和胃经药物的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4)温热药的比例和使用频率略高于寒凉药;(5)甘、苦、辛味药的比例和使用频率较高。结论 (1)帕金森病的药物选择较为分散;(2)帕金森病的治疗以平肝息风和补血活血为主;(3)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以肝经、胃经为主;(4)温热药的使用略多于寒凉药;(5)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以甘、苦、辛味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夏米娜 《北方药学》2014,(3):117-118
同病异治是仲景常用治疗方法,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病势变化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使疾病得到控制,进而逐渐痊愈。"同病异治"的治法最早是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对这一学术观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仲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疾病的观察,总结出根据同种疾病的邪正盛衰,表里寒热及病变部位的不同,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酒鸡汤是自拟处方。药物组成 :黄酒 5 0 0 0g ,肥鸡 1只 (雌雄均可 ) ,川牛膝、木瓜、薄荷各 10g。功能 :温经散寒 ,利湿 ,疏风通络。主治 :风、寒、湿三痹。该方依据痹证的病因、病机及病性而设 ,经过多年验证而成。痹证 ,痹者闭塞不通之意 ,是指气血受阻所致的一类证候。与人类生活地域、气候、工作职业及起居失宜有关。痹证有寒热两类 ,其病因、病机各有不同 ,由六淫之邪侵袭人体 ,变化多端。如风邪入侵 ,邪扰营卫失调 ,气血运行不畅 ,筋脉失养 ;感受寒邪 ,寒凝经脉不通则痛 ;久居湿地或雨淋 ,湿邪入侵 ,湿阻络脉 ,关节不利 ;感受风热之邪携湿热化 ,灼伤营血 ,营运受阻滞于关节。《内经》灵枢篇指出 :“真气去 ,邪气独留”。真气者 ,先天之气、水谷之气、自然界清气三者合而为元气 ,亦称真气。气虚之故皆因劳欲过度、情志内伤或饮食不节损伤正气 ,卫表不固外邪侵而所致。本方主要治疗风、寒、湿三痹。三者互为因果 ,重于风者名为风痹 ;重于寒者名为寒痹 ;重于湿者名为湿痹。其证状各有不同特点 ,但治法不外乎疏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方中黄酒甘温大补脾胃 ,温经散寒。鸡可大补营养。酒鸡相合以助后天之...  相似文献   

18.
<正>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轻者,淋漓不断谓之漏下,重者,突然大下谓之崩中,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笔者在临床观察中体会到,崩漏之因虽与寒、热、虚、瘀诸端有关,但与瘀的关系更为密切,其或单独为患,或与寒、热、虚夹杂为病。崩漏之所以迁延日久,淋漓不尽,皆在经行之时失于活血化瘀而然。故此,在临床中笔者常用活血化瘀法为主,配合清热、补虚、温经诸法治疗本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胃苓汤加减治疗寒湿痢疗效观察梁培芝(河南省杞县人民医院杞县475200)寒湿痢是夏秋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景岳全书痢疾》篇述:"因热贪凉者,人之常事也,过食生冷,所以致痢。"具体说明了寒湿痢之形成,多由于外感寒凉,内食生冷所致。并有脾胃素弱之人,感...  相似文献   

20.
冉从梅  刘玲  谢应香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98-2999
目的探讨解除粪便嵌塞的有效方法,保持患者大便通畅,使患者感到舒适。方法肛指检查,对粪便嵌塞位置低者采用人工取便,对粪便嵌塞位置高者用液状石蜡进行小量保留灌肠。结果人工取便和液状石蜡小量保留灌肠均能有效地解除粪便嵌塞。结论人工取便和石蜡油小量保留灌肠是临床上操作简便、取材方便、患者痛苦小的解除粪便嵌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