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mRNA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分析 2 5例临床乳癌标本及腋窝淋巴结组织中uPAmRNA水平的表达 ,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5例乳腺癌组织中 ,uPAmRNA阳性表达率为 84%。癌旁组织uPAmRNA阳性表达率为 2 4%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腋窝淋巴结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阴性uPAmRNA检测表达阳性率为 3 3 .3 % ,淋巴结HE染色阳性uPAmRNA表达阳性率为 62 .5 %。结论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mRNA水平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组织中明显升高 ,且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纤溶抑制物的主要合成场所,亦是纤溶酶原激活物灭活场所.正常情况下,纤溶功能处于动态平衡中.而肝硬化进程中肝实质不断受损,纤溶抑制物产生减少,纤溶酶原激活剂灭活功能降低,导致纤溶酶原激活物相对增多,纤溶活性不断增强[1].本文就有关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激活物抑制剂和纤维蛋白原及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不同程度肝硬化中的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经视网膜静脉微穿刺灌注纤溶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观察不同灌注液对血栓、视网膜组织血管的影响,并选择对视网膜组织血管损伤最小,溶栓效果最佳的溶栓药物.方法 应用光动力学方法建立小型猪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在视网膜阻塞静脉内分别灌注注射用水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15只眼)、眼用平衡盐水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15只眼),在灌注速度60 ml/h,灌注时间20 min的状态下,观察两种不同的灌注液对血栓、视网膜形态的影响及视网膜光电镜改变.结果 经用不同的两组灌注液灌注视网膜静脉20 min后,摘除眼球,经标本处理后,注射用水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组15只眼中,7只眼静脉血栓溶解,12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受损.眼用平衡盐水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15只眼)中,9只眼血栓溶解,无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未见视网膜及血管损伤.结论 视网膜静脉微穿刺灌注纤溶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最佳灌注液为眼用平衡盐水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4.
作为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PAI)级联的重要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A,uPA)及其受体uPA-R具有高效的分解细胞外环境蛋白酶的作用。研究表明,uPA和uPA-R在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以及重建上皮组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它们在角膜碱烧伤中的作用鲜见报道。本实验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早期uPA和uPA-R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及治疗前景.方法 通过查询Pubmed,检索HER-2阳性乳腺癌中关于uPAR的研究,综合分析uPAR的作用.结果 uPAR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抗uPAR单体或uPAR结合抑制剂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结论 uPAR是乳腺癌的有效靶点之一,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s,PAs)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A,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A,uPA)两种类型,主要作用是催化纤溶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  相似文献   

7.
羟苯磺酸钙保护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下降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增强可加速肾脏纤维化,促进慢性肾衰竭(CRF)进展[1-3].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证明微血管保护剂羟苯磺酸钙(安多明,贵州天安药业)可显著升高CRF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Scr、BUN水平,延缓CRF进展[4,5].但具体通过何种途径降低Scr尚未明确[6].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t-PA、PAI-1的表达及羟苯磺酸钙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VC 和Ⅷ:C 失活,因而达到抗滤作用。此外,PC 还能使血小板释放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抑制失活,激活纤溶系统.凝血酶是唯一的PC 生理性激活剂,凝血酶一旦与内皮细胞辅因子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相结合,激活PC 的作用可提高20,000倍以上。最近发现,PC 抗凝作用的表达需要另一种维生素K 依赖蛋白质—PS 作为辅因子。游离PS 与APC 能以1:1的方式形成复合物,并籍其氨基末端的r-羧基谷氨酸残基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阐明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9例增生性瘢痕和9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含量与分布,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用 ImageJ 软件处理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别获得正常皮肤组织与增生性瘢痕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平均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及 ImageJ 软件3种方法,定量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正常组织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及分布有所差别。通过分析荧光免疫组化图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平均荧光强度发现:①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②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中,均有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表明α-平滑肌肌动蛋白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一定意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无明的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带涤纶套长期性血透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功能不良(感染、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我科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代替肝素常规封管,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含量与浅表膀胱肿瘤的复发[英]//Hasui.Y…//JUrol.1994,151.-16~20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2例浅表膀胱肿瘤(PTa~pT1)病人肿瘤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含量。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大动脉疾病,目前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现在研究发现尿激酶原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Ⅰ(PAI-Ⅰ)在AAA发病中有一定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瘤壁组织中u-PA和PAI-1的mRNA和蛋白变化,探讨它们与AAA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挤压伤后纤溶成分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纤溶成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蛋白表达的变化,了解t-PA、PAI-1在周围神地操作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21只Wistar大鼠,分别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在术后6h、1d、3d、7d、14和21d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术后3d时神经断端回缩球处的t-PA抗原呈阳性反应。7d时损伤进行组织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基因功能集群分析方法筛选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键基因,探讨这些基因在创伤性DVT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模型组(B组,20只),通过定量打击方法建立创伤性DVT的动物模型.模型组造模后5 d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再分为2个亚组(每组10只):血栓形成组(B1组)和无血栓形成组(B2组).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 2.0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DVT发生、发展过程中创伤局部静脉内基因差异表达的变化.采用基因功能集群分析方法对B1组与B2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重点分析,寻找其中导致血栓形成的生物学状态最显著、最集中的基因功能. 结果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主要涉及补体激活、细胞发生、生长、运动及代谢等功能,筛选出的关键基因主要有B因子、补体4结合蛋白α、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受体等.血栓形成组上述关键基因的丰度表达值分别为1.6、-0.2、2.1、5.1,无血栓形成组其丰度表达值分别为-0.5、-1.4、2.7、3.3. 结论在创伤性DVT的演化过程中,B因子、补体4结合蛋白α、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受体等基因是影响血栓形成与否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pAD/CMV/V5-DEST Gate-way Vector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腺病毒载体,并将腺病毒介导的uPA基因体外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其纤溶活性及表达,为uPA的体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变化。[方法]20只新西兰兔一期建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损伤术前、术后2、4和8周时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损伤术后8周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内组织病理变化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情况。[结果]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明显,术后2周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8周时组织学检测显示滑膜、软骨和前交叉韧带呈病理改变,组织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广泛表达、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内多种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异常,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3.2 ROS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 DM状态下ROS也参与了对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的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包括两个:即纤溶酶原激活剂(PA)/纤溶酶(原)抑制剂(PAI)系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MMP组织抑制剂系统.Lee等[32]发现高糖上调了系膜细胞内PAI-1的表达,而下调了PA的表达,从而导致系膜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降低,并且高糖的这种作用是以ROS为第二信使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应用血凝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其下肢静脉血柃形成的影响.方法 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了两组:血L凝酶组术前5 min肌肉、静脉符注射血凝酶1 kU;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血凝酶作为对照.于用药前及用药后60、120 min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A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用药前后进行舣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榆查.结果 术后3~10 d血凝酶组发现远端静脉粗栓5例(25.0%);对照组6例(30.0%).血凝酶组给药后60 min时tPA-Ag明显高于埘照组(P<0.05);州组其他相关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应用血凝酶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可能会促进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小板计数(PLT)、多数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α2-抗纤溶酶(α2-AP)水平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升高。与术前相比,新肝期各种改变更显著。结论整个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凝血与抗凝功能减低,无肝期与新肝期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纤溶激活与管壁重塑变化,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股静脉血栓模型,检测术后1、2、4、8和12周管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规律;计算内弹力膜阳性率,中膜胶原纤维阳性率,中膜细胞核密度,血管周径和管壁僵硬指数.结果 术后2、4周tPA内膜阳性率高于中膜[(55.58±6.42)%比(37.66±5.73)%;(62.71±4.93)%比(41.26±8.25)%,P<0.05],而uPA阳性率则以中膜为主[(43.08±5.06)%比(59.26±4.08)%;(46.85±5.03)%比(59.17±4.00)%,P<0.05];术后4、8、12周内弹力膜阳性率和中膜细胞核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降低和升高(P<0.01),中膜胶原纤维阳性率无明显变化;术后12周血管周径增大(P<0.05),管壁僵硬指数增高(P<0.01).结论 血栓形成后早期静脉壁内存在纤溶激活和管壁重塑.tPA通过降解弹性纤维、uPA通过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共同参与了管壁重塑的调控,两者可能在PTS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