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催眠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门诊就诊强迫症20例患者,在自愿选择方案的情况下分成2组,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组(11例)及帕罗西汀联合催眠疗法组(9例),治疗4周。在治疗前、1周末、4周末予以强迫量表(Y-BOC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Y-BOCS及HAMA评分均有非常显著差异(t=4.92,7.10,8.31,8.80;P0.01)。治疗第1周及4周末HAMA:催眠组较丁螺环酮组改善显著(t=2.47,2.55,P0.05)。治疗4周末Y-BOCS:催眠组较丁螺环酮组改善显著(t=2.24,P0.05);药物不良反应:丁螺环酮组头昏7例,催眠组1例,(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催眠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少,临床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帕罗西汀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海洛因依赖并伴焦虑抑郁者,分别应用帕罗西汀和丁螺环酮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HAMA及HAMD两种量表进行评定疗效 ,用TESS量表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帕罗西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HAMA及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从治疗第1周末起,各时点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HAMA评分在治疗第1、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4周末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点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在显著改善海洛因依赖者抑郁症状的同时,其改善焦虑症状的疗效与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相当,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咽异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自门诊咽异感症病人共66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33例)和丁螺环酮组(33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组治疗前后的HAMD及HA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问从治疗第2周末起,各时点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问HAMA评分在治疗第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6周末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备时点TESS评分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帕罗西汀在显著改善咽异感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其改善焦虑症状的疗效与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相当,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奎硫平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中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7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单用帕罗西汀)和合用组(帕罗西汀合用奎硫平)。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间比较,合用组起效快,治疗第1、4、6周末,合用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P均0.05);②合用组疗效优于单用组,但在第6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χ2=1.08,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小剂量奎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起效快,可增加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音乐干预联合丁螺环酮组(干预组)40例和单用丁螺环酮组(对照组)40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RSS)评定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3周末、6周末分别评定一次。结果:治疗6周末干预组在HAMA总分、躯体焦虑因子、精神焦虑因子评分上(9.63±3.78,0.52±0.39,0.85±0.28)显著低于对照组(12.65±3.76,0.69±2.89,1.12±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9,-2.20,-3.81;P0.05)。结论:音乐干预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能显著改善焦虑症状,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效果优于单用丁螺环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我语言提示并帕罗西汀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焦虑症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接受自我语言提示并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前后用HAMA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焦虑症状都有明显好转,但研究组起效较快,研究组的HAMA总分和2分量表分在第1周末时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减少,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较稳定,第8周末时HAMA总分和2分量表分继续减少;对照组第8周末时HAMA总分和2分量表分较第4周末时都稍有升高.结论帕罗西汀合并自我语言提示治疗较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起效快,疗效稳定;自我语言提示可作为焦虑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首诊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首诊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度洛西汀组89.8%、帕罗西汀组87.2%。治疗1周末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续评分均呈持续性下降;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服药初期帕罗西汀不良反应较度洛西汀明显严重,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结论度洛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起效更快,安全性、依从性方面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早期合用劳拉西泮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广泛性焦虑症进行随机入组,其中对照组32例,帕罗西汀治疗8周;研究组32例,帕罗西汀合用劳拉西泮治疗8周(其中劳拉西泮2~4周末停药).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在1周末SAS和HAMA总分、S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4、8周末SAS和HAMA总分、SA因子分、PA因子分较治疗前减分显著(P<0.01);治疗8周末评定总体疗效两组相近,两组间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晕或头痛、恶心或食欲下降、嗜睡、乏力.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早期合用劳拉西泮症状改善早、起效快、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帕罗西汀、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验证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80例广泛性焦虑症分为帕罗西汀组(40例),劳拉西泮组(40例),疗程6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疗效相当,治疗第2、4、6周两组SAS、HAMA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副反应两药相当,帕罗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疼、头晕和恶心.结果: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氯硝西泮静点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氯硝西泮静点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及单纯帕罗西汀组治疗4周.用汉米尔顿焦虑表(HAMA)、治愈率、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结果 研究组HAMA评分在治疗第2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7d、第15d HAMA评分差异逐渐缩小,4周后两组无显著差异.副反应发生率在第2d研究组较早出现,第7d减轻,15d,4周后二组无明显区别.结论 氯硝西泮静点合并帕罗西汀的治疗起效快,抗焦虑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加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作用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起效快(P<0.05),但6周末两组显效率无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加巴喷丁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帕罗西汀合并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6、8周末研究组HAMD、HAMA、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6.74%,对照组显效率55.81%,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214,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加巴喷丁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帕罗西汀,且疗效出现较早,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老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其疗效;应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估其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周、第2周两组HAMA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40,-3.65;P0.05),治疗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在第4周到第8周两组HAMA两组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第1周、第2周研究组躯体性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5,-2.72;P0.05),精神性焦虑因子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有效率为81.8%,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起效更快,尤其对躯体焦虑的改善更快,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共病对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者81名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帕罗西汀治疗(A组)、帕岁西汀并心理治疗(B组)以及单用脑血管药物治疗(C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疗效。结果:脑卒中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共病率为65.9%,A组、B组各项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病人单用帕罗西汀或合并心理治疗均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且帕罗西汀并心理干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技术对强迫症患者生理和心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药物加系统脱敏治疗基础上,一组加生物反馈治疗,一组加模拟生物反馈治疗,治疗3个月,分别在入组时、治疗第1、2、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治疗效果,每次生物反馈治疗前后测额肌电值、心率、血压,以观察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1心率和血压: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各t值均小于1,P0.05);2额肌电值:入组时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t=-0.3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电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HAMA量表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YBOCS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5)。结论生物反馈可快速缓解焦虑症状,减轻强迫症状。  相似文献   

16.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SFBT合用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为10周。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10周末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2、4、6、8、10周后Y-BOC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SFBT合用帕罗西汀和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均有显著疗效,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训练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人,治疗组进行生物反馈训练配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仅以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末,治疗组显效率86.21%,对照组显效率6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9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和观察组(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给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对熙组明显高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