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肢体功能已成为骨肿瘤保肢手术的重要方法。根据肿瘤类型确定手术切除边界,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重建患肢功能,术中辅以坚强的内固定对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至关重要。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骨愈合机制主要为激活骨诱导及骨传导,体现在受体逐渐爬行替代异体骨的缓慢过程。异体骨缓慢愈合过程中感染、异体骨骨折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了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的效果。该文就骨肿瘤保肢手术中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方法、并发症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Hao L  Cai Y  Niu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65-668
目的:探讨应用异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生物材料填充方法。方法:总结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异体松质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57例。年龄6-56岁,平均年龄17.4岁。结果:除1例因感染异体骨取出外,其余56例均取得满意的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依骨腔大小或植骨量的不同愈合时间 亦有所不同。单纯异体松质骨移植与异体松质骨加自体松质骨混合移植相比,愈合时间没有明显不同。植骨量越大,骨愈合时间越长。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排异反应及并发感染者。肿瘤复发率为7%。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大块异体骨的使用相比,此种方法可行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上及复发以外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松质骨植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骨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方法1998年5月~2002年5月,根据肢体骨肿瘤切除后造成骨缺损的部位及大小形状.选择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制备成与之大体匹配的骨半关节、骨干段或骨条、骨粒修复骨缺损,辅以交锁髓内钉或加压钢板螺钉行坚强内固定。结果本组22例,术后随访3~42个月,无瘤存活20例,死亡2例。其中1例行半膝关节移植者出现排异反应.伤口不愈合,经皮瓣修复仍不愈合而截肢;其余21例患者摄X线片和/或^66Tc SPECT检查提示均有不等量骨痂生成和/或核素浓集,提示有骨愈合。患肢术后功能恢复以Markin骨移植结果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1.8%。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是一种理想有效的修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修复的生物学过程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收集自2002年2月-2004年3月因临床并发症取出的异体骨标本5例及因大段异体骨移植后不愈合再次植骨手术中活检病例2例,共7例。骨肿瘤4例,其中肱骨近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行肿瘤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内固定术1例,股骨干骨肉瘤行肿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肿瘤切除股骨远端大段异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术1例,胫骨近端巨细胞瘤行肿瘤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术1例。创伤3例,其中2例为左股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行大段异体骨移植骨不愈合切开取内固定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同时对大段异体皮质骨取材活检;1例为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行钢板固定异体松质骨移植术,术后感染。结果通过观察骨吸收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发现骨吸收主要集中在5例病例中,其临床特点可以归纳为:(1)X线片所示有严重的骨吸收,无伤口问题;(2)X线片显示有骨吸收伴有窦道、渗出;(3)伤口化脓。后者可以认为是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引起的骨吸收,前两种情况骨吸收可以分为:一是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常伴有新骨形成;二是炎症性骨吸收,吸收部位有较多的慢性炎性细胞,骨表面缺乏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无新骨形成。3例有明显骨吸收者可以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官腔闭塞。结论破骨细胞骨吸收是机体对异体骨修复和骨重建的过程。炎症性骨吸收的出现是异体骨移植中的不良组织学反应;如出现血管病变表示排斥反应重,异体骨移植可能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干骨肉瘤的诊断、围手术期准备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1例股骨干骨肉瘤患者从误诊到确诊,从辅助化疗到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等临床过程进行总结。根据化疗前后的MRI信号改变来确定肿瘤的侵袭范围,并确定截骨位置,然后定制相应长度的同种异体骨,术中行冰冻进一步确定截骨区的安全性后进行移植并行髓内针固定。结果股骨干骨肉瘤少见,临床易误诊,应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相关报道少。本例患者术后对移植骨耐受良好,没有排异反应,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邻近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干骨肉瘤是极具前景的保肢方法。术前鉴别诊断非常重要,MRI用来确定病灶范围具有重要价值,术中冰冻的合理应用为谨慎而有效的诊治策略,术中严格的无瘤操作及对同种异体骨段的修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愈合的X线形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肿瘤接受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后和异体骨愈合在X线的表现及影响因素,以改进手术方法。方法1992年5月~1999年3月,对收治的90例中可纳入统计的85例骨恶性肿瘤在手术切除长段骨关节后,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异体骨关节移植,其中16例保留髁部关节面的异体骨段移植,57例异体关节移植,9例复合异体骨段人工髋关节置换,3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随访2年9个月,以X线片表现判定骨愈合方式,依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的肢体功能标准,评价手术结果。结果85例101处异体骨与自体骨接合部有91处达到临床骨愈合。根据X线片表现特征,异体骨与自体骨间有4种愈合方式,其中以断端周围形成外骨痴、同时植骨间隙逐渐消失最多见;内固定不牢固是引起术后骨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异体骨周围软组织覆盖、血供差及大段异体骨移植后诱发的免疫排异反应等可能影响骨愈合;远离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的肿瘤复发或感染、不同长度的异体骨对骨愈合无肯定的负作用;选用牢固的髓内固定、断端周围植骨及采用骨膜袖套技术可减少术后骨不愈合的发生。结论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后骨愈合有不同的X线片表现形式。手术设计应为异体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牢固的内固定支撑和完善的软组织覆盖。  相似文献   

7.
大段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近关节骨肿瘤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就随访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70例进行临床分析,异体骨移植长度8-25cm。普通髓内固定25例,交锁髓内钉固定21例,螺栓固定22例,钢板固定2例。结果:70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年(5-22年)。异体骨愈合68例,不愈合2例。主要并发症,肿瘤避部复发8例,感染7例,骨折3例,关节面塌陷6例,关节强直2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23例,良19例,中12例,满意率78.2%,结论: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是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同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应用同种异体骨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治疗骨肿瘤12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其中髋关节周围7例,膝关节周围3例,肩关节周围(肱骨近端)2例,病变性质;骨巨细胞瘤6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转移性腺癌2例,均行肿瘤切除及异体骨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结果:本组12例病人手术均顺利,肿瘤获彻底切除,平均随访时间2.5年(1-5年),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6%,结论:同种异体骨关节复合人工假体移植是修复骨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76例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损患者,彻底刮除病灶或作肿瘤骨段切除,并对瘤壁作灭活处理,以同种异体骨作支架,周围填充骨基质明胶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术后观察机体反应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机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无1例发生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5-16个月,X线显示新骨形成时间为术后1.5-4月,完全骨化的时间为术后5-9月,骨缺损骨性愈合74例,并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肿瘤复发2例。结论:骨基质明胶、自体红骨髓、同种异体骨复合物能有效恢复骨缺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股骨近端大范围骨肿瘤样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病灶次全切除或刮除混合骨移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近端大范围肿瘤样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肿瘤次全切除或开窗病灶刮除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混合骨移植治疗29例青少年股骨大范围肿瘤样病变患者,其中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9例,骨囊肿10例。结果: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3个月,所有患者植骨愈合,1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局限性复发,患肢功能均恢复正常,无感染和排斥反应发生,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病灶次全切除或者开窗病灶刮除,采用自体和同种异体骨混合骨移植,同时给予坚强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近端大范围肿瘤样病变,方法简单,骨量不受限制,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完全,复发率低。尽量彻底切除病灶、足量混合植骨、稳定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愈合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物理脱脂、真空包装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大段骨组织,临床应用24例,包括创伤性肢体骨重建、半侧骨盆重建、半侧骶骨移植、四肢大段骨或骨关节移植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骨移植材料的无菌检测合格,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下降,可远程运输和短期保存.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成功率为100%.结论: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保存和运输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颗粒和自体骨复合体在近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3月-2006年3月,24例膝周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巨细胞瘤;其中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13例。以机械及化学方法将同种异体骨进行脱抗原处理为骨颗粒,术中将骨巨细胞瘤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将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取得的自体骨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支具外固定辅助活动膝关节12周。[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4例病例术后随访1-6年,平均2年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1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经制动2个月治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替代形态。疗效评定采用M ank in评定标准,优:20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同种异体骨颗粒复合自体骨移植能有效治疗近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造成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The biology of bone graft repair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Cancellous and cortical autografts histologically have three differences: (1) cancellous grafts are revascularized more rapidly and completely than cortical grafts; (2) creeping substitution of cancellous bone initially involves an appositional bone formation phase, followed by a resorptive phase, whereas cortical grafts undergo a reverse creeping substitution process; (3) cancellous grafts tend to repair completely with time, whereas cortical grafts remain as admixtures of necrotic and viable bone. Physiologic skeletal metabolic factors influence the rate, amount, and completeness of bone repair and graft incorporation. The mechanical strengths of cancellous and cortical graft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ir respective repair processes: cancellous grafts tend to be strengthened first, whereas cortical grafts are weakened. Bone allografts are influenced by the same immunologic factors as other tissue grafts. Fresh bone allografts may be rejected by the host's immune system. The histoincompatibility antigens of bone allografts are presumably the proteins or glycoproteins on cell surfaces. The matrix proteins may or may not elicit graft rejection. The rejection of a bone allograft is considered to be a cellular rather than a humoral response, although the humoral component may play a part. The degree of the host response to an allograft may be related to the antigen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dose. The rejection of a bone allograft is histologically expressed by the disruption of vessels, an inflammatory process including lymphocytes, fibrous encapsulation, peripheral graft resorption, callus bridging, nonunions, and fatigue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4.
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修复前臂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对前臂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对12例前臂外伤性骨缺损者采用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进行治疗。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由脱肮原大块牛松质骨载体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而成,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术后无免疫排斥,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再发骨折等并发症,治疗效果优6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75%,植骨术后7、14和21d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术前及自体骨移植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疆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良好替代替材料,应用中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邵杰  杨长伟  李明 《骨科》2016,7(4):291-293
同种异体骨移植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于治疗各种骨缺损和促进脊柱融合的方法。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同种异体骨可以分为:新鲜异体骨、深冻骨、冷冻干燥骨(fresh frozen allograft, FFA)和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DBM)。同种异体骨与新鲜的自体骨的愈合机制有着本质不同,其主要依靠“爬行替代”实现与宿主骨的融合,因此愈合速度慢、愈合质量差,容易发生骨不连和移植骨骨折,故存在较高的失败率。而复合生长因子、复合间充质干细胞以及红骨髓等方法可以提高异体骨愈合的速度。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复合移植的方法使异体骨得到活化,是今后异体骨移植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骨植骨再固定的方法治疗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所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176例中41例不愈合,22例进行了骨接触端的重新植骨治疗,其中15例临床资料完整.再植骨治疗时年龄15~34岁,平均为24岁.初始疾病为: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血管内皮瘤2例、骨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2例.发病部位:股骨下端7例、肱骨中段3例、股骨中段2例、胫骨上端2例、肱骨上端1例.15例患者中,8例单纯不愈合行植骨术,另7例不愈合并发原内固定断裂行植骨和再固定手术.结果 随访时间18~148个月,平均47个月.15例中13例骨愈合,占86.7%.愈合时间5~20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8例无原内固定失败者均重新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个月.另7例原内固定失败者5例重新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与上述8例比较愈合时间相似.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例仍不愈合,最终行人工假体置换术.13例骨愈合的患者MSTS评分平均25.1分,8例无原内固定失败者25.4分,5例原内固定失败者24.6分,评分基本相同.结论 应用自体骨植骨再固定的方法治疗大段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愈合率高,再手术后功能影响小,较人工假体置换相比有明显优势,对于大段异体骨移植后骨端不愈合患者,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钻孔复合浓缩骨髓对兔结构性骨移植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异体骨钻孔并复合自体浓缩骨髓移植对兔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能力,为临床结构性骨移植提供新方法.方法 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只,制成左侧股骨中段3 cm缺损,分别采用不同方式处理过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A组:植入未打孔异体骨+骨泥;B组:植入打孔异体骨+骨泥;C组:植入打孔异体骨+骨泥浓缩骨髓复合物.术后3个月分别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骨密度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①放射学检查:A组仅在供.宿结合部可见有骨痂包绕,异体骨周围无明显骨痂;B组及C组整个移植骨段周围均可见明显骨痂,C组骨痂延伸范围更广.②组织学观察:三组异体骨供.宿结合部均完全吸收,被大量骨痂取代且塑形良好;中间横断面A组异体骨周围可见少量内骨痂,B组可见少量内骨痂及外骨痂且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所分隔;C组异体骨可见大量内外骨痂生长,髓腔内充满骨母细胞,外骨痂骨小梁已相互融合形成编织网状骨,但与异体骨间仍被纤维结缔组织间断分隔.③平均骨密度值测定:C组高于A、B组及对侧正常股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力学性能检测:A、B、C三组间最大载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均低于对侧正常股骨(P<0.05). 结论 钻孔并复合浓缩骨髓能促进大段移植骨的早期活化,提高新骨产量.  相似文献   

18.
冷冻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iu XH  Hao L  Zhang Q  Di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77-680
目的探讨冷冻异体骨移植在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992年3月至2002年9月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164例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74例,年龄12~65岁,平均20岁。疾病种类以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为主。外科治疗以Ennekin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主要发病部位为股骨上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胫骨上端及肱骨上端。异体骨均为北京骨科创伤研究所骨库提供。重建方式为1/2关节移植术95例,1/4关节移植术15例,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物12例,大块骨移植23例,骨干节段移植15例,骨盆骨移植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治疗满意率74.4%(122/164),复发率12.8%(21/164),感染率11.0%(18/164),骨端不愈合23.2%(38/164),内固定折断6.7%(11/164),关节不稳定7.9%(13/164),异体骨骨折6.7%(11/164),死亡6.1%(10/164),最终保肢率91.5%(150/164)。结论深低温保存异体骨降低了异体骨的免疫原性,具有与自体骨近似的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可保留韧带附丽以供软组织重建应用。但异体骨移植具有较高并发症,只有在移植骨与宿主完全愈合后,方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